幸福是積極心理學最重要的概念,追求幸福應該是人生的重要目標或最有價值的目標。
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人們在情緒體驗愉快的同時在認知評價上滿意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與家庭生活、社會工作的獲得體驗有直接的關系。
“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fā)現(xiàn)自我的優(yōu)點,進行充分地發(fā)揮,用畢生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span>
“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少做被迫做的事情?!?nbsp;
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學習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曲線上升的過程。追求完美的人只想要那個結果而不管過程或不在乎過程中的收獲,忽略了學習過程的試錯樂趣。
積極心態(tài)追求幸福的建議:
一、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追求幸福人生的意義
幸福人生是自我和諧一致的境界。這種自我和諧來自內心最堅定的意識,或者是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探索自己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誠實地面對它,并對它負責我。幸福存在于過程的體驗中。老師要教會學生在物質和精神的世界中同時成長,讓學生體驗到在工作和學習過程中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
二、重視學習過程本身
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樂在其中并獲得成就,那么他的行動和自我覺察就融合在一起,獲得積極的“沉浸體驗”。這種體驗本身是最好的獎賞和動機,使學生擁有持續(xù)成長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遇到困難并解決困難,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成就體驗和價值體驗。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熱情,把學習變成一種迷人而美好的歷程,并貫穿于追求幸福的整個生命歷程中。
三、在交往互動過程中及時表達愛和賞識
教育者要用充滿愛心的感性語言表達對學生的愛,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公正、及時、正面的評價,讓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這對學生具有很好的激勵效果。
而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和老師把這種表達忽略了,覺得對好學生來說這些是不言自明的。
其實這種忽略對學生來說是有害的。較多的消極情緒體驗將會對育兒學生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可能導致學習障礙,嚴重的會導致生命無價值感。
學生的學習力來自足夠多的積極情緒體驗——被愛、被欣賞、被尊重的感覺。
面對許多已經喪失學習內在動機或學習興趣的學生,我們更加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思想來幫助學生修復內心世界,幫助他們從學習的消極體驗中走出來去獲得學習過程本身的樂趣,發(fā)現(xiàn)生命的真正需求,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讓自己獲得成長和發(fā)展。
對于已經有抑郁和自殺傾向的學生,要提供合適的心理咨詢服務,尋找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工作者幫助他們治療內心創(chuàng)傷,重新建構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