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我被分到下鄉(xiāng)義診,在鄉(xiāng)下遇見一位老中醫(yī),他說:治療高血壓不降火,這就是庸醫(yī)行為!開始我以為他胡說八道,可最后我才發(fā)現(xiàn)是我學識淺薄!
25年前,我被我們院里分到了閩南的一個鄉(xiāng)里進行為期3年的義診,起初我是不愿去的,畢竟太遠了,但是,院里指派我去,我又不能違抗,就只能聽從建議了。
于是,我就來到了這個村子里,因為村子的房屋很少,我就和這個村子里的老中醫(yī)住在了一起。
這個老中醫(yī),他雖然說醫(yī)術很好,但是為人感覺真的很一般,成天就擺著一張臉,跟別人欠他百八十萬一樣。平常也不怎么說話,我問他,他才說話,否則就不主動給我說話。
但他卻對待病人非常的用心,這讓我無比的傾佩。記得有一次,來了一個高血壓的患者,他了解到情況后,立馬就開了一副下火的方子,我頓時感到震驚。連忙拉他衣服,說:你是不是開錯了?
而他并沒有理我。只是自顧自地接著看病人,我感到十分的好奇。
2個多月后,這位患者又來了,老遠處看見他手里領著什么東西。我趕忙去對老中醫(yī)說:你快躲躲,前段時間你開的高血壓下火方子的患者,來找你事情了。
結果老中醫(yī)不慌不忙的起身穿了件衣服,就坐在桌子面前了。
幾分鐘后,我看見這名患者,手里提著一籠雞蛋來了,進門就是感謝老中醫(yī)。
我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議,于是,我便問老中醫(yī)這究竟是什么含義。
而他卻說::治療高血壓不降火,這就是庸醫(yī)行為!
我聽后他的回答,我更加的迷茫了,后來我才得知這其中的含義。
隨便說一個真實的病例吧。
我的一位患者,他高血壓已經(jīng)有七八年之久了,最嚴重的時候,高壓達到了220,低壓130。看過各種醫(yī)生,也吃過很多種降壓藥,效果都不是很好,
之后他就經(jīng)常感覺腦袋發(fā)暈、沉重,不清醒,而且還有隱痛。上半身,尤其是腦袋,明顯發(fā)熱,就連耳朵里都有熱乎乎的感覺。大便十分干燥,排解也很吃力。
我看他舌紅、苔垢,脈象洪數(shù)。于是,我便在原有的方子上,給他增添了幾味下火的藥物。
方:知母、蘆根、竹葉、生龍骨、石決明、桑葉、菊花、決明子、生地、瓜蔞仁。
結果,他用藥5劑,癥狀減輕,并且血壓有所下降;用藥20劑,諸癥息平。血壓降到150/100mmHg??偣灿盟?0多劑,他8年的高血壓就這么消失了。隨訪3年,未見復發(fā)。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他舌紅苔垢,脈象洪數(shù),這就是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的表現(xiàn)。
肝陽上亢,他的腦袋就暈頭轉向,疼痛不已。嚴重的時候,甚至連路都走不了,連家都不認識。
而肝腎陰虛,他的腸道就缺少津液的潤澤,于是大便干結。
其次,肝腎陰虛,他就會生內熱。內熱往上走,他腦袋就會發(fā)熱,甚至耳朵里也發(fā)熱。
正因為如此,大便干結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便干,意味著后門不通。后門不通,患者的熱邪就堵在上頭,出不來。
所以,這就是他血壓遲遲不降的原因所在?。≡诟侮柹峡旱幕A上,出現(xiàn)了肝郁化火,上沖腦竅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頭中熱痛、眩暈迷糊等現(xiàn)象。
最后,肝腎之陰,是一身之寶。肝腎之陰不足,陰不斂陽,就會導致肝陽上亢、肝陽化風。
肝陰和肝陽啊,就像一個蹺蹺板上的兩個娃娃。一般來說,隨著年齡增長,我們都容易陰不足。古人講“陽常有余,而陰不足”,說的就是到了40歲以后,人們往往肝腎陰虛。陰虧,蹺蹺板就失衡。
這一失衡,全身的氣血、陰陽狀態(tài)就跟著失衡。人體現(xiàn)出來,就是以高血壓為代表的慢性病開始出現(xiàn)。
肝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中醫(yī)上用母(腎)與子(肝)來形容兩者的關系。腎陰虛,腎陰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陽偏亢,就會出現(xiàn)陰虛陽亢之高血壓
而這個方子,則是:
肝陽上亢,腦袋迷糊,頭發(fā)熱,則用知母、蘆根、竹葉來清熱;
用生龍骨、石決明來降逆平肝。桑葉、菊花、決明子,這是平肝陽、清肝熱的“三劍客”;
瓜蔞仁、生地這些就是用于潤腸通便的;
如此一來,患者的后門打開,壅滯于頭部的邪熱有路可退,他的諸多毛病,就可以化解了,高血壓自然也就降了下去。
自從鄉(xiāng)下老中醫(yī)對我說后,我在消除高血壓的病癥上,成功率大大提高。
我之所以會把這個病案記錄下來,是因為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如今許多的人并不會看病,就拿我來說,我是一個中醫(yī),但是我之前看的問題卻很淺,要是沒有認識這位老中醫(yī),我可能一直就擺脫不了這種淺面的學習。
而現(xiàn)在大部分的醫(yī)生,都只停留在淺面的學習,這樣做不僅幫助不了患者,還能讓患者對于中醫(yī)產生一些懷疑,甚至懷疑流傳下來幾千年的中醫(yī)文化,摒棄我們的中醫(yī)文化,我覺得這樣就是得不嘗失了。
我一個人很小,看的病例也很少,所以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讓大家一起了解中醫(yī)文化、中醫(y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