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tài)若改變,態(tài)度跟著改變;態(tài)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R斯洛
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著名“馬斯洛需求理論”中,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了5個層次,從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在最高級的一個層次“自我實現的層次”中,我們行動的動力來自于我們想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自己努力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根據人們不同心理層級的需求指導,人們的個人行動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幫助我們盡可能的掌控自己,通過可以實踐的方法和步驟,實現自我的成長和需要。
這種成長和需要的自我需求演化成人的內在自我積極性,而在個人發(fā)展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積極性。
自我積極性將我們的指導我們的行動成果,行動成果不是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優(yōu)秀的“打工人”,而會幫助我們形成一系列可通用的職場能力,來幫助我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總是以打工者的被動思想來要求自己,或許我們成長有限。
本書的重點是幫助我們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習慣,而這些習慣是我們獲得基礎生活來源最重要的技能。如果我們以一個打工人應該具有的能力和素質來要求自己,在將來不管是我們?yōu)閯e人打工還是自己打工都會促使我們走的更遠。
這些技能幫助我們更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學會平衡生活和工作,在該躺平的時候躺平,在該積極主動的時候一定不要猶豫。
社會共通的技能
工作賦予我們活力,讓我們尋找到生活的一部分意義。有時候行動上的無所事事,反而讓人心中空洞。
但是我們的生活也不完全是工作。只有工作、不會生活那就讓我們每天疲于奔命,對生活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