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在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由于孩子還沒有學會獨立,家長就想是否可以讓孩子不去幼兒園。那么,孩子上學前班的重要性呢?
首先,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就是孩子進入一個新的成長階段,他不再是家長懷里的孩子,他需要走出去接觸更多的小朋友,認識更多的事物和知識,那么幼兒園就是孩子進入這個階段的跳板,這里有老師,有小朋友,還有各種充滿有趣的故事都會在這里展開。走進幼兒園,是孩子進入生命中一個新的小社會,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信心和空間,讓孩子學會成長和獨立。
其次,幼兒園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展,開拓新的成長天地。在三歲的時候,孩子基本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感,通過幼兒園,他們可以結(jié)識新朋友,而不僅僅停留在家庭這個空間。通過幼兒園各種游戲和活動,他們可以提高伙伴之間的合作能力,而這些都沒有辦法通過家里來實現(xiàn)。而老師教導的知識,更是會比讓家里的長輩來輔導更加專業(yè)。
最后,幼兒園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家長應該借以這個載體,放手讓孩子去體驗新的生活,嘗試新的事物,這樣才能有效的幫助他們成長。
幼兒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三歲以后到六、七歲正式入學以前的這個時期,一般稱為學前期或幼兒期。
國內(nèi)外心理學家一致認為,五歲以前是智力發(fā)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如果把一個人長到十七歲時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作為100%的話,那么,從出生到四歲就能獲得50%的智力,從四歲到八歲又獲得30%的智力,從八歲到十七歲只獲得20%的智力。幼兒學前教育
三歲兒童腦的重量已達成人腦重的四分之三,七歲兒童腦重已達成人腦重的十分之九,神經(jīng)纖維髓鞘化已逐步完成,兒童的神經(jīng)興奮逐步加強,活動時間增多,睡眠時間相應減少,大腦的控制和調(diào)節(jié)機能逐步增強,初步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外界復雜事物的機能進一步發(fā)展。所有這些生理上的發(fā)育特征都是幼兒心理發(fā)育的基礎(chǔ),也是能夠接受教育訓練,學習初步的文化科學知識的物質(zhì)前提。
幼兒階段如果有適當?shù)纳瞽h(huán)境,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人腦的機能與潛力就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人的聰明才智也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許多有卓越成就的文學家、藝術(shù)家和科學家都是幼兒時期受到了良好教育的結(jié)果。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梅蘭芳六歲登臺演出;莫扎特幼年時就被譽為“音樂神童”,具有早熟的音樂才能,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維納,六歲通兩種文字,十九歲成博士。這些都是有力的例證。還有大量的超常兒童也是由于幼年時期有優(yōu)越的早期教育的條件。幼兒學前教育
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沒有受到應有的智力教育,他的大腦缺乏豐富的刺激,就會影響他一生的智力發(fā)展,在極端特殊的情況下,甚至造成終生難以挽回的`損失和危害。印度狼孩卡瑪娜在很小的時候被狼叼去,直到八歲時才被發(fā)現(xiàn)帶回人間。因為她的大腦發(fā)育最佳時期是在狼群里度過的,雖然把她送到條件很好的印度米德拉波孤兒院,經(jīng)過九年的教育與訓練,但始終不能恢復到人類正常的心理與智力水平,于十七歲時死去。而日本人橫井莊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逃進深山二十八年之久,遠離人類社會,過的是野居生活。一九七二年被人發(fā)現(xiàn)送回日本以后,只經(jīng)過了短短八十一天,就完全恢復和適應了人類生活。由此可見,幼年時期正常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和教育條件是多么的重要。歷史和現(xiàn)實的許多事例都說明,兒童學前時期教育的作用非常大,非常重要。因此,近年來幼兒教育已在世界各國受到了高度的重視。
幼兒學前教育,不僅可以分擔整個人生所接受的知識總量的一部分,尤其重要的是,幼兒學前教育可以發(fā)掘大腦的巨大潛力。只要在幼年時期挖掘了這種潛力,就可以在以后的歲月里接受無可限量的新興科學知識,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如果兒童在入學以前的幾年里,在家庭、在幼兒園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與訓練,身體和智力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那么,入學以后就能更順利地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