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雞是一種雉科動物,是學名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的統(tǒng)稱。形狀類似喜鵲、大鸚鵡,背部有黃、紅兩種紋理。嘴紅、綠頂、紅肚。腳爪利害,喜歡打斗。
雄鳥全長約140厘米,雌鳥約60厘米。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綠色;羽冠紫紅色;后頸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緣;下背棕色,腰轉(zhuǎn)朱紅色。飛羽暗褐色。尾羽長,有黑白相間的云狀斑紋。腹部白色。嘴和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錦雞的造型很有特點,不同的顏色把冠羽、頸羽、背、胸、腹、尾上復羽、尾羽等各部都區(qū)分得極清楚,整體造型像是“板塊”的組合。因此抓住這個結(jié)構(gòu)特征,就很容易把它的造型找出來。錦雞的雌鳥與雄鳥都有長尾,因此組合在一塊,要認真推敲兩鳥形體的交叉變化。兩鳥要有主次、輕重、藏露,才能變化生動。
中國花鳥畫研修院第一種畫法 :
錦雞是一種雉科動物,是學名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的統(tǒng)稱。形狀類似喜鵲、大鸚鵡,背部有黃、紅兩種紋理。嘴紅、綠頂、紅肚。腳爪利害,喜歡打斗。
第二種畫法:
A
錦雞的畫法
1.勾出嘴、眼。
2.重墨點眼窩,用較干的淡墨、中側(cè)鋒兼用勾出冠羽及扇狀頸羽。
3.以重墨點頸羽斑紋;淡墨畫背羽,重墨點斑;淡墨勾三級飛羽,稍重墨色點復羽,重墨點出飛羽。
4.用朱砂點胸、腹、小腿,淡墨勾尾上復羽。
5.以赭石調(diào)墨畫長尾,要見筆,用筆果斷有力。再用朱砂添外側(cè)尾羽,用赭石復勾冠羽、三級飛羽、尾上復羽,點染頸羽表現(xiàn)羽毛層次。然后以淡花青染嘴,沿口縫一筆即可。眼以朱磦調(diào)墨點染留出亮光。冠羽、頸羽、尾上復羽均染藤黃;長尾趁色未干,以重墨圈紋;爪先以花青調(diào)墨點出,半干松勾,注意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用筆要有輕重虛實;雌鳥以水墨點出各部,頭、背、胸宜深些,頸、腹淺些,趁濕以重墨點斑,干后罩染赭石。嘴、眼、翅、尾、爪可參照雄鳥畫法。
錦雞的顏色艷麗多彩,因此補景盡可疏淡簡約。
B錦雞的畫法步驟
步驟一:先畫錦雞,方法同前。
步驟二:以淡墨穿枝,點以稀疏的秋葉。
步驟三:勾石,畫草補景。
C畫作欣賞
工筆野鴨繪制步驟
簡述: 野鴨體型較大,體長55-60厘米,體重1.2—1.4千克;頭和頸暗綠色帶金屬光澤(綠頭鴨即因此而得名),
頸下有一非常顯著的白色圈環(huán);體羽棕灰色帶灰色斑紋,脅、腹灰白色,翼羽紫藍色具白緣;尾羽大部分白色,僅中央4枚羽為黑色并向上卷曲如鉤狀,這4枚羽為雄野鴨特有,稱之雄性羽,可據(jù)此鑒別雌雄。雌野鴨全身羽毛呈棕褐色,并綴有暗黑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尾毛與家鴨相似。(以上資料來源于百度)
最終完成圖:
1、重墨勾勒嘴、頭、爪、飛羽等處,淡墨勾勒胸腹等淺色部位。外輪廓不要過于圓滑,要依據(jù)結(jié)構(gòu)的起伏行筆。頭部各色斑紋用虛線勾出。飛羽部分用線要堅挺,嘴爪部分用線需厚實,胸腹則用線柔軟而流暢。
2、中墨平涂頸部黑色斑紋和尾部雄性羽及尾下復羽部分。飛羽黑色斑紋部分也用中墨平涂。背羽、復羽部分用淡墨平涂,邊緣留水線。胸腹部分平涂及其他白色部分平涂淡白粉。嘴、下頜、頸下部分用清墨分染。鴨腹被水淹部分用
淡墨略略烘染。此步驟中,頭頸部分平涂可略見筆觸,背羽部分用色可略深。
3、頭部、尾羽等黑色部分用中墨反復分染,染足為止。頭部基本采用染高法,靠近邊緣線部分要虛一些。嘴部平涂桔黃色(藤黃+朱磦)后繼續(xù)用淡墨分染。眼白部分平涂中等濃度朱磦。胸腹等處用淡土紅色淡淡分染,要注意大體積關(guān)系。白色飛羽部分用淡絳紅色(胭脂+朱磦+少許墨)分染根部。背羽部分用淡墨統(tǒng)染后再用淡胭脂反復罩染。爪平涂淡朱磦。飛羽黑斑用重墨平涂,復羽用中墨分染,留水線。
4、復羽淡墨統(tǒng)染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后整體罩染赭石。胸腹、頭部、飛羽等白色斑紋用赭石整體統(tǒng)染后再用中等濃度白粉罩染亮部,干后用濃白粉依據(jù)羽毛的生長結(jié)構(gòu)絲毛。嘴用淡褐色(赭石+墨)分染并粗筆勒一遍墨線后白粉微微提染嘴尖。
黑色斑紋處用墨青色整體罩染后重墨絲毛,隨后再用濃三綠和濃三青依據(jù)毛色變化有選擇的局部重復絲毛。飛羽黑斑根部平涂重頭青。腰側(cè)羽片用淡墨勾勒半圓弧形后用白粉扇狀絲毛。眼用中墨多次分染,焦墨點睛,濃白粉點高光。背、復羽等處白粉勾羽筋后中墨絲毛。
局部圖:
首先注意起筆時,不能在宣紙的對角中間,應偏左或是偏右一些;對于紙的上下來說,也不能在其中間,應該偏上一些較為好。
畫鳥的身體時,顏色要上面深、下面淺,由筆尖逐漸改成筆肚之后到筆根。
調(diào)一點胭脂加一點墨來畫它的翅膀
畫長尾巴時,顏色先用朱膘、曙紅,之后調(diào)胭脂;毛筆要邊畫邊往下按,上邊虛、下邊實,兩邊有虛的羽毛。
換一支筆,調(diào)一下墨。
先畫一只眼睛,眼睛是圓的,但不能畫的很圓,要有一點的方形。
畫嘴的時候要先畫口縫,其次要注意:上面的嘴厚、下面的嘴薄,最后還要畫2個鼻孔。
畫腦門的時候,要點著畫,切記最后畫完的頭要與身體連接上,頭和身體是黑色的。
之后,從嘴的上方用筆挑一下,就是所謂的關(guān)羽了。換一支筆,調(diào)點墨,再把胸、腹和大腿畫出來,這樣鳥的形狀就基本完成了。
最后就是畫爪子,可以用三青色畫也可以用墨來畫,這次就來用三青色畫。注意:不能單獨用三青色來畫,需要沾點墨才可以去畫。畫完爪子之后,一直可愛的綬帶鳥就完成了。
綬帶鳥
概述:綬帶鳥屬于中等體型(22厘米,雄鳥計尾長再加20厘米),身體紅褐色,頭黑色并有閃耀的藍色光澤,冠羽顯著。雄鳥易辨,一對中央尾羽在尾后特形延長,最長可達25厘米。壽帶鳥也有白色類型,不常見。雌鳥多為短尾棕紅色。在我國的傳統(tǒng)繪畫中,綬帶鳥因其飛翔姿態(tài)優(yōu)美,且寓意吉祥,有“長壽永昌”之寓意,常被畫家所描繪。常見畫作中以壽帶和牡丹及玉蘭等搭配繪制較多。
1、先勾眼眶,次勾嘴中線,然后添上下嘴,續(xù)描冠、背、胸腹等。壽帶尾長但身體不大,所以眼嘴部用線要緊湊。眼先后均點黑斑,突出顯示眼睛部位。左邊飛羽因透視變化,不能和右邊一樣呈刀鋒狀,左邊要略略收起畫的稍微含蓄一點。尾上復羽虛筆勾勒,不實接。長尾很長,最好能一氣呵成,用線弧形要優(yōu)美,中間長尾下的幾根短尾羽左下要畫全,右下的則因為透視原因只能看到少許。
2、中等濃度墨青色(花青+墨)平涂頭頂冠和下頜、前胸等處,到了虛線的地方要略略染開。飛羽部分平涂淡墨青色,到了復羽部分染開。小翼羽、腹部、尾下復羽平涂白色。背羽、肩羽、尾上復羽、長尾等平涂棕紅色(朱磦+少許胭脂+微量墨),肩羽和復羽銜接處染開,色彩要銜接自然。初級飛羽尖端色彩稍淡。嘴平涂花青。
3、背部、肩羽、腰羽及尾上復羽等部位用淡墨多次分染,主要集中在背羽和冠的交界處、肩羽根部等。各部位結(jié)構(gòu)要表達清晰。復羽平涂淡墨,邊緣留水線。飛羽的靠里面半邊平涂淡墨。中墨分染冠、頰、下頜等處,嘴用淡墨分染,前胸用淡褐色(赭石+墨)分染。眼睛平涂中等濃度朱磦。
4、淡墨統(tǒng)染復羽部分后,所有棕色羽毛部分罩染淡桔黃色(藤黃+朱磦),干后,淡白粉剔羽筋,隨后用中墨絲毛。嘴用酞青藍罩染,濃墨勒嘴中線。頭頂冠、下頜等部位重墨絲毛,最深處再用頭青絲毛,凸顯藍色光澤。小翼羽淡朱磦分染后白粉絲毛。飛羽部分先用中墨分染,后整體罩染淡花青,最后再用重墨絲毛。胸腹等處淡棕紅色分染后,白粉少許提染,濃白粉絲毛。眼睛用淡墨由四周往中間染,焦墨點睛,干后濃白粉點高光。尾羽罩染棕紅色及桔黃色,到末梢部分逐漸淡開,始終保持尾羽部分輕盈舞動的感覺。
作者:黃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