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后,帶來喜悅的同時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如寶寶的生長發(fā)育(體格發(fā)育和智力發(fā)育)、寶寶的食物問題(食物的選擇及食品衛(wèi)生安全)......可以說寶寶的喜怒哀樂牽動著全家人的喜怒哀樂,我們來看一下嬰兒期喂養(yǎng)的有關問題。
1.母乳是寶寶的最佳營養(yǎng)來源
我們知道,母乳是嬰兒最佳的營養(yǎng)來源,因為母乳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最佳的生物利用度,能夠滿足6個月之內嬰兒生長發(fā)育的全部需要。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活性物質,能夠提升和調節(jié)嬰兒免疫能力,從而降低嬰兒疾病的發(fā)生率。而且,母乳喂養(yǎng)這個過程能夠促進親子關系,促進孩子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所以對寶寶的身心健康的發(fā)育都是有極大好處的。
母乳喂養(yǎng)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母乳是個體化定制的,她的乳汁就是給自己的寶寶準備的。比如說我們可以看到母親在泌乳的不同階段,乳汁從初乳到過渡乳、到成熟乳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初乳的蛋白質含量是最高的,隨著媽媽泌乳時間的延長,蛋白質有一個下降的過程。像乳糖、脂肪等成分在初乳里的含量相對比較少,因為寶寶剛生下來,他/她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乳糖容易產氣、脂肪不太好消化。隨著孩子的月齡逐漸增長,乳糖、脂肪的含量會逐漸增加,以滿足孩子生長的需要。
母乳中蛋白質的量雖較牛乳少,但其質優(yōu)于牛乳。所含乳清蛋白多于酪蛋白,在胃內形成的凝塊細小柔軟,適合嬰兒消化吸收。乳清蛋白成分也有別于牛乳,含大量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蛋白,具抗微生物作用。母乳蛋白質的氨基酸構成比牛乳更適合于嬰兒利用。
母乳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較豐富,還含卵磷脂、鞘磷脂以及牛?酸、DHA等,對嬰兒腦發(fā)育十分重要。母乳所含的脂肪在胃內形成脂肪球較小,且含乳脂酶,有利脂肪消化吸收,尤其有利于缺乏胰脂酶的新生兒、早產兒。母乳中乳糖含量較牛乳為高,全部溶解于乳汁,易于吸收,且以a型乳糖為主,可促進腸道內乳酸桿菌生長。
母乳中鈣磷含量低于牛乳,但其比例適宜(2:1),鈣吸收率高于牛乳,較少發(fā)生低血鈣。含微量元素鋅、銅、碘較多,尤以初乳含量高,對生長發(fā)育十分有利。人乳和牛乳含鐵都少,但人乳鐵吸收率高(50%)于牛乳(10%)的5倍,故不易發(fā)生貧血。母乳維生素 A、C、E含量均高于牛乳。乳母營養(yǎng)充足,膳食平衡,乳汁中維生素多能滿足嬰兒所需。只有維生素D在人乳、牛乳都較少,故出生后2~3周新生兒就應添加維生素D制劑,尤其在陽光照射較少地區(qū)和冬季。葉酸的攝人也應特別注意,需要另外補充。
母乳緩沖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小,有助消化吸收。母乳喂養(yǎng)不易引起過敏,因母乳中蛋白質屬人體蛋白質,而牛、羊乳的蛋白質為異種蛋白質,經幼小嬰兒功能較差的腸黏膜被吸收,可成為過敏原,引起腸道少量出血、嬰兒濕疹等過敏癥狀。母乳較牛乳蛋白質含量低,礦物鹽也低。因此對腎臟負荷較牛乳為小,適合小嬰兒腎功能不完善的狀況。
母乳能增強嬰兒抗病能力,人乳含有大量具有活性的免疫因子。這是其他食物所不具備的。如母乳含較多免疫球蛋白(sIgA、IgM、IgG、IgE),尤以slgA為多,初乳中最多,可保護腸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免受細菌、病毒、微生物侵犯。母乳中尚有活的免疫細胞,包括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可吞噬和殺死病原體。還有活性溶菌酶,也可消滅病原體,并激活補體等免疫因子,促進免疫功能。母乳含乳鐵蛋白較多,多呈鐵不飽和狀態(tài),有較強抗感染作用。a型乳糖可使腸液變酸,促乳酸桿菌生長,抑制大腸桿菌生長,減少感染,所含低聚糖也可阻止腸道細菌黏附于腸黏膜上而引起感染。故哺母乳嬰兒患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性腹瀉都極少。
另外,早產的媽媽和足月的媽媽分泌的乳汁也是有所不同的,足月媽媽的乳汁當中蛋白質的水平基本上是每100毫升含1.5克,但是早產媽媽的乳汁當中蛋白質在初乳當中可以達到2克以上,因為她知道她的寶寶出生以后需要有快速的生長,生長是需要蛋白質的,所以在乳汁當中,她能夠給孩子提供跟他/她的生長需要相匹配的蛋白質水平。母乳直接哺喂不需消毒,既方便又經濟。
母乳喂養(yǎng)不僅滿足嬰兒營養(yǎng)需要,也促進母嬰感情,給予嬰兒精神食糧。哺乳有利于母親產后康復,嬰兒吸吮乳房可促進母親分泌催產素,加強子宮收縮,使之早日恢復常,又可防止產后子宮出血。哺乳母親也較少發(fā)生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親自哺乳母親尚能減少老年智力障礙的發(fā)生。
因此,母乳不論是從營養(yǎng)價值還是生物學功能,它能夠滿足嬰幼兒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這是配方奶不能替代的。
為了促進全世界廣泛采用母乳喂養(yǎng),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和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于2002 年制定了《嬰幼兒喂養(yǎng)全球策略》,向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提出了“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yǎng)”的建議。建議要求足月出生的健康嬰兒應于出生后一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yǎng)。此前不應喂食任何食物或飲品。嬰兒生后最初6個月內應純母乳喂養(yǎng)。嬰兒6個月后應及時添加泥糊狀輔食,并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至2歲或2歲以上。
2.母乳喂養(yǎng)的禁忌證
母親患活動性結核病、重癥心臟病或腎臟病、糖尿病或癌癥或身體過于軟弱,以及母患慢性疾病須長期用藥者;母親患急性傳染病或敗血癥;乳頭皸裂及發(fā)生乳房膿腫感染時,可暫停喂哺。按時擠出乳液以免病愈后無乳,不能恢復母乳喂哺;早產及低體重嬰兒或患唇裂、腭裂等先天性疾病,直接喂母乳確有困難時,可擠出母乳用特殊奶嘴細心哺喂。
3.混合喂養(yǎng)注意
對于母乳分泌不夠的媽媽來說,混合喂養(yǎng)的前提是讓寶寶吸到盡可能多的母乳之后,再進行配方奶的添加。
先吸母乳后加配方奶,在每頓添加奶粉之前,先進行充分的母乳喂養(yǎng),即兩邊乳房讓寶寶吸吮10~15分鐘左右,吸空以后如果寶寶還是餓,再添加奶粉。
初加奶粉時由少變多,在給寶寶吸完母乳之后,最開始給寶寶添加配方奶的時候可以先加半勺到一勺,逐漸摸索寶寶的需求量
奶粉量要隨母乳量變化,隨著寶寶逐漸增大,可以逐漸給寶寶增加奶粉,不過這時候母乳量也會隨著寶寶的吸吮增加,所以兩者之間的平衡需要一直摸索下去。
睡前多加一點配方奶,對于6個月以前的寶寶,睡前可以多喝一點奶粉,因為相比母乳來說,奶粉更扛餓,能讓寶寶睡個踏實覺。
添加輔食后可適當減少配方奶,寶寶滿6個月以后開始添加輔食,這之后他們對奶水攝入需求不像之前那么高,如果此時母乳夠了,可以逐漸少喝或者不喝奶粉。
寶寶抗餓能力不一樣,喂奶時間要掌握,由于寶寶對配方奶的消化時間更長,所以加入配方奶以后,喂奶間隔會比純母乳時延長0.5~1小時,不過這種間隔時間并不絕對,每個寶寶的消化速度不一樣,所以在剛開始混喂的時候要注意記錄寶寶吃奶的時間間隔,找出適合自己寶寶的規(guī)律。
大便顏色變不同,和純母乳寶寶不同的是,加入奶粉以后,寶寶的大便不再是金黃色,而會呈現(xiàn)淺黃色,甚至黃褐色的稀糊狀,甚至一些吃配方奶的寶寶,會有暗綠色的大便,這可能由于0~6個月的配方奶都是強化鐵的配方,寶寶攝入過多的鐵而無法消化時,與空氣接觸氧化后形成綠色大便。
如果寶寶頻繁便秘,需注意是否是牛奶蛋白過敏,加入配方奶以后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頻繁腹瀉或便秘,應當考慮是否是牛奶蛋白過敏,如果是牛奶蛋白過敏,那么喂母乳的媽媽要避開牛奶蛋白食物,同時選擇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等.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八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107-112.
2. Munblit,D., Crawley, H., Hyde, R. & Boyle, R. J. Health and nutrition claims forinfant formula are poorly substantiated and potentially harmful[J]. BMJ ,2020,369:1-8.
3.Fair, F. J.,Morrison, A. & Soltani, H. The impact of Baby Friendly Initiativeaccreditation: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 Matern Child Nutr, 2021,17(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