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時代珍品的百鹿圖瓷器,明代器型皆為罐;清代器型皆為尊。這并非偶然。因為,罐與尊,在明清兩個時代,各有各的涵義。
圖1 明萬歷 五彩百鹿圖罐
作為遠古時代重要的盛貯器,我國在新石器時期已有帶耳、帶提梁的陶罐制作。原始青瓷在其創(chuàng)作之初,也就開始生產印有凹弦紋、云雷紋等圖形的帶系青瓷罐。漢代,青瓷罐因燒造技術成熟,加上質地堅固,又有宜人的青綠光澤,便取代陶罐,成為人們生活需求的首選物品。東漢時,青瓷罐的形制,呈顯多樣化,其中的青釉五孔罐、青釉布紋四系罐,屬當時代表作。唐宋至元代,是我國瓷制罐走向全面發(fā)展的輝煌時期,各地名窯都有建樹。元代后期,景德鎮(zhèn)窯青花瓷異軍突起,以亮麗的釉下彩繪,奠定了其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墒牵鳛槭①A器的罐,它的功能始終沒有變。但是,至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文字獄”,讓人們大長見識。
圖2 明萬歷 五彩富貴功名圖罐
既然字的發(fā)音那么重要,以至見刀見血。那么,與“官”的諧音相同的“罐”,真得太誘人(瓶的諧音,與“病”有點糾纏),試想一下,天地間諸多好事,豈不都因了一個“官”(罐的諧音)字?莫說“做官可發(fā)財”,就為能造福一方、能替天行道和光耀祖宗,走“官”場仕途,也是大丈夫立身處世的人生正道。于是,頗具雄風的罐,在明人心目中,成了興旺門庭的吉祥物,成了勸人讀書、勸人講禮教的陳設品(圖2)。它們的用途與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出現(xiàn)的頻率,也就大大高于瓶,最終取代瓶,成為人們居家擺設的重要物品,并成為景德鎮(zhèn)明代瓷器生產的大宗。這些,從明代刻意制作的圓罐、扁罐、四楞罐、六楞罐、八楞罐到四方罐、六方罐、八方罐等各類罐式上,以及明代罐多瓶少的遺存上,都可得到印證。
圖3 明成化 海水龍紋天字蓋罐
譬如,成化斗彩天字罐(圖3)?!疤臁笔鞘裁匆馑??以筆者理解,“天”,即天子,代表“替天行道”的皇帝本人?!疤臁弊止?,寓意“天下第一官”。成化斗彩天字罐底部的署款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與“天”字款兩種,大凡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必帶雙圈,凡是署“天”字款,必無攔無圈,天下第一官怎么可以加攔加圈呢?康雍時期加了圈,那是因為沒有讀懂。
圖4 明萬歷 青花松竹梅“福、壽、康、寧”銘小罐
圖5 明 青花“長命富貴”飛鳳小碟
至嘉靖、萬歷年間,明代人比以往更加注意器物的寓意,想出了許多名堂。譬如,一種小罐,主題紋繪三友圖(松竹梅),卻于紋飾內暗藏“福、祿、壽”三字。這種以花枝盤繞成字的裝飾方法,始于嘉靖,至萬歷時多見。而此小罐肩部錦地開光內,又再分別銘“福、壽、康、寧”文字(圖4)。還譬如“長命富貴”錢幣形吉語款,那長命富貴之“富”,寶蓋頭上大多數(shù)缺一點(圖5),寓意富貴不出頭、子子孫孫永遠富貴。萬歷皇帝熱衷于道教,企求長命百歲、長生不老。于是,作為官窯品的極致,頸部繪有仙鶴與祥云紋的“百鹿圖”,當然要在罐這一制式上,大大地表演一番。
圖6 北朝 青瓷蓮花尊
再講講尊?!白稹痹诠糯骷榔骱投Y器,商周時專作酒器。其形制為侈口、粗頸、折肩、腹部下收。南北朝青釉蓮花尊器身加高,造型宏偉(圖6)。宋代時尊盛行,汝窯、鈞窯(圖7)、官窯燒制的尊,專供宮廷陳設用?!暗鳌⑶鍟r期有些大型、敞口的瓷瓶,習慣上也稱為尊。(馮先銘主編《中國古陶瓷圖典》)”例如康熙的觀音瓶、柳葉瓶、蘿卜瓶等,都以尊呼之。為什么,人們當時仍很在乎諧音,出于“趨吉避兇”的心理,故以尊代替瓶的稱呼。但是,瓶有瓶的可愛之處,敬而遠之實屬愚蠢。為此,人們才找出這么一些諧音和理由:比如把婀娜多姿的瓶,同“平升三級”(圖8)仕途湊在一起,同“吉慶平(瓶)安”,同“平(瓶)生富貴”等人生美好追求聯(lián)系在一塊。于是,瓶器名正言順得到寵幸,罐則被貶去重當盛貯之用器。這就是明清兩代一個罐多瓶少和一個瓶多罐少的原委。
圖7 北宋 鈞窯紫紅釉尊
圖8 清 平(瓶)升(笙)三級(三戟)圖
然而,從罐、瓶、尊三者的演澤中,人們可見出,“尊”的地位歷來顯赫。所以,乾隆六十大壽時,才會密旨“景德鎮(zhèn)御窯廠推陳出新制造人間至‘尊’珍瓷”。乃致“景德鎮(zhèn)御窯廠數(shù)千名窯工苦心研究,耗時十年,經過上萬次試驗,終于燒制出盛極一時的皇家最大瓷尊器型‘鹿頭尊’”的傳說。
“鹿頭尊:收口,腹上斂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鹿頭或牛頭,故稱之為‘鹿頭尊’或‘牛頭尊’。始見于清康熙,至乾隆朝盛行。當時粉彩器多以青綠山林為景,繪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于山林之中,故亦稱‘百鹿尊’。青花器多繪纏枝蓮紋,以青蓮諧音‘清廉’,因而又名‘青蓮尊’”。
圖9 清乾隆 粉彩百鹿圖尊
日本靜嘉堂文庫收藏的乾隆百鹿尊,形制有兩種,一種肩部附雙耳(圖9),一種肩部無雙耳(圖10),似乎可佐證上述之傳聞:無雙耳的百鹿尊,“器身紋飾的近景是一群鹿聚集在草地上,遠處的巖石上也有一群鹿,與遠景的山峰呼應”,所落“乾隆款屬于乾隆早期,不同于其他類似器型和其他的百鹿尊上出現(xiàn)的款識”。可見,乾隆時期最初設計的百鹿尊,原本無耳,“為了形成更受歡迎的器型”,才在肩部配置有螭耳。
圖10 清乾隆 粉彩百鹿圖尊
由上可知,明代官窯“百鹿圖”瓷,器型皆為罐;清代官窯“百鹿圖”瓷,器型皆為尊。明、清兩代皇帝,盡管賦予百鹿圖瓷外觀之人文精神,有明顯不同。但是,器物各自的內涵與功用,卻完全一致,都是寓意長壽吉祥,都是特殊等級和身份的象征。
瓷器上的百鹿圖,創(chuàng)繪于道教盛行的萬歷年間,當然有其必然性。相傳鹿是極其長壽的仙獸,“千年為蒼鹿,又五百年為白鹿,又五百年化為玄鹿”。于是這仙鹿,應該獲得企盼長命百歲的萬歷帝的青睞??墒?,這又何嘗不是“十全老人、古希天子”之追求?
對“百鹿圖”表現(xiàn)出極大興趣的萬歷皇帝與乾隆皇帝,還有一點,居然亦完全相同。即在明、清兩代,他們都屬于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歷是明代十六個皇帝中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一個,在位四十八年”;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來源:《收藏家》201402期《瓷器百鹿圖考》
作者:高阿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