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禽蟲典 卷一百七十二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禽蟲典

 第一百七十二卷目錄

 螻蛄部匯考
  螻蛄圖
  禮記〈月令〉
  爾雅〈釋蟲〉
  大戴禮記〈夏小正〉
  方言〈螻蛄雜釋〉
  古今注〈螻蛄〉
  埤雅〈螻蛄〉
  爾雅翼〈螻〉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發(fā)明 附方〉
 螻蛄部選句
 螻蛄部紀(jì)事
 螻蛄部外編
 伏翼部匯考
  伏翼圖
  爾雅〈釋鳥〉
  方言〈蝙蝠雜釋〉
  古今注〈仙鼠〉
  北戶錄〈紅蝙蝠〉
  爾雅翼〈服翼〉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修治 氣味 主治 發(fā)明 腦主治 血及膽主治 天鼠屎釋名 修治 氣味 主治 發(fā)明 附方〉
  直省志書〈兗州府〉
 伏翼部藝文
  蝙蝠賦          魏曹植
  先師廟驅(qū)蝠記      明柳應(yīng)聘
 伏翼部紀(jì)事
 伏翼部雜錄
 伏翼部外編
 蜉蝣部匯考
  蜉蝣圖
  詩經(jīng)〈曹風(fēng)〉
  爾雅〈釋蟲〉
  荀子〈大略篇〉
  大戴禮記〈夏小正〉
  方言〈蜉蝣雜釋〉
  毛詩陸疏廣要〈蜉蝣之羽〉
  埤雅〈蜉蝣〉
  爾雅翼〈蜉蝣〉
  本草綱目〈蜉蝣〉
 蜉蝣部藝文
  蜉蝣賦〈有序〉      晉傅咸
 蜉蝣部選句
 蜉蝣部雜錄
 蜻蛉部匯考
  蜻蛉圖
  爾雅〈釋蟲〉
  淮南子〈齊俗訓(xùn)〉
  方言〈蜻蛉雜釋〉
  博物志〈戲術(shù)〉
  古今注〈蜻蜓〉
  埤雅〈蜻蝏〉
  爾雅翼〈蜻蛉〉
  劉侗促織志〈蜻蜓〉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蜻蛉部紀(jì)事
 蜻蛉部雜錄

禽蟲典第一百七十二卷

螻蛄部匯考

《釋名》

螻蟈《禮記》    
《爾雅》天螻《爾雅》    蝚《爾雅》
蛖螻《爾雅》    梧鼠《荀子》
蛄詣《方言》    杜蛒《方言》螻螲《方言》    蟓蛉《方言》
杜狗《方言》    蛞螻《方言》
碩鼠《古今注》   
《埤雅》土狗《爾雅翼》   蟪蛄《爾雅翼》
仙姑《本草綱目》

螻蛄圖


《禮記》《月令》

孟夏之月,螻蟈鳴。
〈大全〉馬氏曰:螻蟈鳴則陰,而伏者乘陽而鳴也。

《爾雅》《釋蟲》

??,天螻。
〈注〉螻蛄也,夏小正曰:
則鳴。〈疏〉??一名天螻,一名碩鼠,即今之螻蛄也。

蝚,蛖螻。
〈注〉蛖螻,螻蛄類。〈疏〉此言蝚及蛖螻者,螻蛄之異名耳。

《大戴禮記》《夏小正》

三月:??則鳴,??,天螻也。

《方言》螻蛄雜釋

蛄詣謂之杜蛒,螻螲謂之螻蛄,或謂之蟓蛉,南楚謂之杜狗,或謂之蛞螻。

《古今注》螻蛄

螻蛄一名天螻,一名??,一名碩鼠,有五能而不成伎術(shù)。一飛不能過屋,二緣不能窮木,三沒不能窮谷,四掘不能覆身,五走不能絕人。

《埤雅》螻蛄

螻蛄,臭蟲,一名??,一名天螻。孫炎《爾雅》正義以為??是雄者,喜鳴,善飛雌者,腹大羽小,不能飛翔,食風(fēng)與土腰,以前甚澀,腰以后甚利類,從曰:磨鐵致蛄汗韉,引兔蜃灰,除蠹言物之相關(guān)感,有如此者。法言曰:狐貍螻螾不膢臘也,與言若牛羊之用。人則螻螾不膢,狐貍不臘矣。方言云:螻螲謂之螻蛄。周官曰:馬黑脊而般臂。螻先儒云:螻蛄臭也,傳所謂腥,螻而不可饗。膻惡而不可親蓋出于此,一曰螻宜讀如螻蟻之螻呂子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螻螻者,蟻也。醫(yī)經(jīng)以為狐貍螻蟻之馀,勿食,食之,令人生瘺豈,近是乎。《廣志·小學(xué)篇》曰:螻蛄?xí)?,謂之
蛄。

《爾雅翼》

螻小蟲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謂之土狗。一名螻蛄,一名碩鼠,一名??〈音觓〉,亦一名蟪蛄,以孟夏鳴應(yīng)陰之蟲,其出入與蚓同時(shí)?;茨献用舷闹拢N蟈鳴,蚯螾出蓋。四月陰氣,始動(dòng)于下,故二物應(yīng)之而鳴,又螾亦隨出。至冬則又隨盡揚(yáng)雄。法言所謂狐貍螻螾不膢臘,也與是也,螻與螾皆穴土以居,宜于土者,故黃帝以土德王天下。天先見大螻。大螾。黃帝曰:土德勝,故其色尚黃,其行則土,然說文解螭云,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則未知黃帝時(shí)所見為,何等也。此物有神異。故《干寶記》龐氏常祠螻蛄王逸,九思云螻蛄兮,鳴東茅蠘兮,號(hào)西以其應(yīng)陰而鳴比。小人也有五能而不能成,其伎一飛不能過屋,二緣不能窮木,三泅不能渡谷,四穴不能覆身,五伎不能絕人。按荀卿稱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謂鼯鼠飛生者,爾說文稱鼫為五技之鼠,則已別是鼠之一類,而崔豹《古今注》又以此螻,一名鼫?zhǔn)笳撸?dāng)之三者不同,未知孰是今螻。翅小而短,不能覆背飛去,皆不遠(yuǎn)又穴土而居,常露于外,以今見則五技殆,謂此也,今中螻頂金最為上,以六兩為一垛,有臥螻蛄穴云。

《本草綱目》《釋名》

螻蛄,一名仙姑。
李時(shí)珍曰:《周禮》注云螻臭也,此蟲氣臭,故得螻名,曰姑,曰婆,曰娘子,皆稱蟲之名,蟪姑同蟬名,螻蟈同蛙名,石鼠同碩鼠,名梧鼠同飛生名,皆名同物異也。

集解

《別錄》曰:螻蛄生東城,平澤夜出者良,夏至取暴乾。陶弘景曰:此物頗協(xié)鬼神,昔人獄中得其力,今人夜見多打殺之,言為鬼所使也。
蘇頌曰:今處處有之,穴地糞壤中而生,夜則出外求食,荀子所謂梧鼠五技而窮,蔡邕所謂碩鼠五能不成,一技者,皆指此也,魏詩碩鼠乃大鼠,與此同名,而技不窮固不同耳??茏趭]曰:此蟲立夏后,至夜則鳴,聲如蚯蚓,月令螻蟈鳴者,是矣。
李時(shí)珍曰:螻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吸風(fēng),食土喜就,燈光入藥,用雄或云用火燒地,赤置螻于上,任其跳死覆者,雄仰者,雌也,類從云磨鐵致蛄汗,韉引兔物相感也。

《氣味》

咸寒無毒。
日華曰:涼有毒,去翅足,炒用。

《主治》

《本經(jīng)》曰:產(chǎn)難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日華曰:水腫頭面腫。
李時(shí)珍曰: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
骨哽。朱震亨曰:治口瘡甚效。

《發(fā)明》

陶弘景曰:自腰以前甚澀,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能下大小便。
朱震亨曰:螻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虛人戒之。蘇頌曰:今方家治石淋導(dǎo)水,用螻蛄七枚,鹽二兩,新瓦上鋪蓋,焙乾研末,每溫酒服一錢,匕即愈也。

《附方》

十種水病,腹?jié)M喘促不得臥,圣惠方:以螻蛄五枚,焙乾為末,食前白湯服一錢,小便利為效。楊氏加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取下水為效,忌鹽一百日。小便秘者,圣惠方用螻蛄,下截焙研,水服五分,立通。保命集用螻蛄一個(gè),葡萄心七個(gè),同研露一夜,日乾研末,酒服。乾坤秘韞,用端午日取螻蛄陰乾,分頭尾,焙收,治上身用頭末,七個(gè)治中用腹末,七個(gè)治下用尾末,七個(gè)食前酒服。
大腹水病肘后,用螻蛄炙熟,日食十個(gè)。普濟(jì)半邊散治水病,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黃各三錢,為末。以土狗七枚,五月能飛者,搗蔥鋪,新瓦上焙之,待乾,去翅足,每個(gè)剪作兩半,邊分左右,記收欲退,左即以左邊,七片焙研,入前末,二錢,以淡竹葉,天門冬煎湯,五更調(diào)服,候左退。三日后服右邊,如前法。
嗅鼻消水面浮甚者,用土狗一個(gè),輕粉二分,半為末,每嗅少許,入鼻內(nèi),黃水出盡,為妙。〈楊氏家藏方〉石淋作痛方見發(fā)明下。
小便不通,葛洪方用大螻蛄二枚,取小體以水一升,漬飲,須臾即通。壽域方:用土狗下截,焙研,調(diào)服五分生研,亦可。談野翁方加車前草同根搗汁服。唐氏經(jīng)驗(yàn)方:用土狗后截,和麝搗納臍中,縛定即通。
醫(yī)方摘要:用土狗一個(gè),炙研入冰片,麝香少許,翎

管吹入莖內(nèi)。
大小便閉,經(jīng)月欲死,普濟(jì)方:用土狗推車客各七枚,男并用頭,女用身,瓦焙焦為末,以向南樗皮,煎汁飲一,服神效。
胞衣不下,困極腹脹,則殺人。螻蛄一枚,水煮二十沸,灌入下喉,即出也。〈延年方〉
臍風(fēng)出汁,螻蛄、甘草等分并炙,為末,傅之。〈總錄〉牙齒疼痛,土狗一個(gè),舊糟裹定濕,紙包煨焦,去糟研末,傅之立止。〈本事方〉
緊唇裂痛,螻蛄燒灰傅之。〈千金方〉
塞耳治聾,螻蛄五錢,穿山甲炮五錢,麝香少許,為末。蔥汁和丸塞之,外用嗅鼻,藥即通。〈普濟(jì)方〉頭項(xiàng)瘰??,用帶殼螻蛄七枚,生取汁肉,入丁香七粒,于殼內(nèi),燒過與肉同,研用紙花貼之。〈救急方〉
箭鏃入肉,以螻蛄杵汁滴上,三五度自出。〈千金方〉針刺在咽同上。
誤吞鉤線螻蛄,去身吞其頭,數(shù)枚勿令本人知。〈圣惠方〉

螻蛄部選句

古詩:凜凜歲云暮,螻蛄多鳴悲。

螻蛄部紀(jì)事

《竹書紀(jì)年》:黃帝時(shí),有大螻如羊,大螾如虹。帝以土氣勝,遂以土德王。〈按《云笈七簽》黃帝時(shí)螻蛄,有大如牛,犬如羊者?!?/span>《搜神記》:廬陵太守太原龐企,字子及,自言其遠(yuǎn)祖,不知幾何世也,坐事系獄,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誣服,及獄將上,有螻蛄蟲行其左右,乃謂之曰:使?fàn)栍猩?,能活我死,不?dāng)善乎。因投飯與之。螻蛄食飯盡,去,頃復(fù)來,形體稍大。因異之,乃復(fù)與食。如此去來,至數(shù)十日間,其大如豚。及竟報(bào),當(dāng)行刑,螻蛄夜掘壁根為大孔,乃破械,從之出。去久,時(shí)得活。于是龐氏世世常以四節(jié)祠祀之于都衢處。后世稍怠,不能復(fù)特為饌,乃投祭祀之馀以祀之,至今猶然。

螻蛄部外編

《續(xù)異志》:晉義熙中,零陵施子然神,精辨悟家中,作田至穫時(shí),作蝸牛廬于田側(cè),守視一夜未眠,見一中形丈夫著黃練,單衣袷直造席,捧手與子然語子,然問其姓名,即答云:仆姓盧名鉤家,在壈溪,溪邊臨水后。掘田塍見大坎有螻蛄,斗許而數(shù)頭極壯,一尤大子然,悟曰:近日客盧鉤,反音則螻蛄也,家在壈溪,即西坎也,灌以沸湯于是遂絕。

伏翼部匯考

《釋名》

蝙蝠《爾雅》    服翼《爾雅》
仙鼠《方言》    老鼠《方言》
《方言》    蟙?《方言》飛鼠《古今注》   天鼠《本草綱目》
夜燕《本草綱目》

伏翼圖


《爾雅》《釋鳥》

蝙蝠,服翼。
〈注〉齊人呼為蟙?,或謂之仙鼠。〈疏〉蝙蝠,一名服翼。郭云齊人呼為蟙?,或謂之仙鼠。

《方言》蝙蝠雜釋

蝙蝠自關(guān)而東,謂之服翼,或謂之仙鼠,或謂之老鼠,或謂之舋鼠。自關(guān)而西,秦隴之間,謂之蝙蝠,北燕謂之蟙?。

《古今注》仙鼠

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飛鼠,五百歲則色白,腦重集則頭垂,故謂之倒折食之神仙。

《北戶錄》紅蝙蝠

紅蝙蝠出隴州,皆深紅色,惟翼脈淺黑,多雙伏紅蕉花,間采者若獲其,一則一不去南人收為媚,藥王子年拾遺云有五色蝙蝠,異物志鼉虱魚因風(fēng)入空木而化為蝙蝠,靈枝圖說曰:蝙蝠服之壽,萬歲又媚藥,載軟金鳥辟寒。金龍子布谷腳脛骨鵲,腦砂矮莖草,左行草獨(dú)未,見錄紅蝙蝠,處豈闕載乎。

《爾雅翼》服翼

服翼,蝙蝠。服翼,郭氏云:齊人呼為蟙?,或謂之仙鼠,蓋服翼似鼠,有肉翅而黑。棲人家屋隙中,遇夜則飛。夏夜尤甚,捕蚊蚋食之。《新序》曰:黃鵠白鶴一飛千里,使之與燕服翼藏之??諒T之下,廬室之間,其便未必能過,燕服翼也。蓋燕晝飛,服翼夜動(dòng),皆工于空中,盤旋者,然服翼肉翅,而無羽觸,物輒墮,故無力墮,則不能復(fù)起。今洞谷乃有大者,殷殷如風(fēng),雷述異記,云荊州青溪秀辟,諸山往往見乳穴,穴中玉泉交流,有蝙蝙千歲體,如白銀棲,則倒懸,或以為腦重,故然此亦性之常,不為異也。又今人以為鼠,食巴菽而化,故其類亦自相生,不特化而已。《淮南子》乃云:魚食巴菽〈恐作豆〉而死,鼠食之而肥。《博物志》云:鼠食巴豆三年,重三十斤,不言化為服翼,然則俗說蓋,未可信也。

《本草綱目》《釋名》

伏翼一名天鼠,一名夜燕。
蘇恭曰:伏翼者,以其晝伏有翼也。李時(shí)珍曰:伏翼《爾雅》作服翼,齊人呼為仙鼠,仙經(jīng)列為肉芝。

《集解》

《別錄》曰:伏翼生太山川谷及人家屋間,立夏后采陰乾天,鼠屎生合浦山谷,十一月十二月采。陶弘景曰:伏翼非白色,倒懸者,不可服。蘇恭曰:伏翼,即仙鼠也。在山孔中,食諸乳石精汁,皆千歲,純白如雪,頭上有冠,大如鳩鵲。陰乾服之,令人肥健,長生壽千歲,其大如鶉,未白者已百歲,而并倒懸,其腦重也,其屎皆白色,入藥當(dāng)用此屎。蘇頌曰:恭說乃《仙經(jīng)》所謂肉芝者,然今蝙蝠多生古屋中,白而大者,蓋稀其屎,亦有白色,料其出乳石孔者,當(dāng)應(yīng)如此耳??茏趭]曰:伏翼日亦能飛,但畏鷙鳥,不敢出耳,此物善服氣,故能壽冬月,不食可知矣。李時(shí)珍曰:伏翼形似鼠,灰黑色,有薄肉翅,連合四足及尾,如一夏出冬蟄,日伏夜飛,食蚊蚋,自能生育,或云虱風(fēng),化蝠鼠亦化蝠蝠,又化魁蛤,恐不盡然,生乳穴者,甚大,或云燕避,戊巳蝠伏庚申,此理之不可曉者也,夫白色者,自有此種,爾仙經(jīng)以為千百歲,服之令人不死者,乃方士誑言也。陶氏蘇氏從而信之,迂矣。按李石續(xù)《博物志》云:唐陳子真得白蝙蝠,大如鴉,服之,一夕大瀉而死,又宋劉亮得白蝙蝠,白蟾蜍,仙丹服之,立死嗚呼。書此足以破惑矣。其說始載于抱,樸子書葛洪誤世之,罪通乎。天下又唐書云:吐蕃有天鼠,狀如雀,大如貓,皮可為裘,此則別是一種鼠,非此天鼠也。
伏翼脩治
雷敩曰:凡使要重一斤者,先拭去肉上毛,及去爪腸留,肉翅并觜腳,以好酒浸一宿,取出以黃精,自然汁五兩,涂炙至盡,炙乾用。時(shí)珍曰:近世用者,多煅存性耳。

《氣味》

咸平無毒。
日華曰:微熱有毒之才曰莧實(shí),云實(shí)為之使。

《主治》

《本經(jīng)》曰:目瞑癢痛明,目夜視有精光,久服令人喜樂,媚好無憂。
日華曰:久服解愁。
《別錄》曰:療五淋利水道。蘇恭曰:主女人生子,馀疾帶下病,無子。時(shí)珍曰:治久欬上氣,久瘧瘰??,金瘡內(nèi)漏,小兒鬾病驚風(fēng)。藏器曰:五月五日,取倒懸者,曬乾和桂心薰陸,香燒煙辟蚊子,夜明砂鱉甲為末,燒煙亦辟蚊。

《發(fā)明》

李時(shí)珍曰:蝙蝠性能瀉人,故陳子真等服之,皆致死。觀后治金瘡方,皆致下利,其毒可知。《本經(jīng)》謂其無毒,久服喜樂,無憂。日華云久服解愁者,皆誤后世之言。適足以增憂益愁而已,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腦主治

陳藏器曰:涂面去女子面皰,服之令人不忘。

血及膽主治

陳藏器曰:滴目令人不睡,夜中見物。陶弘景曰:伏翼目及膽術(shù),家用為洞視法。

天鼠屎釋名

一名鼠法,一名石肝,一名夜明砂,一名黑砂星。陶弘景曰:方家不用,俗不識(shí)也。李當(dāng)之曰:即伏翼屎也,方言名天鼠爾。

《修治》

李時(shí)珍曰:凡采得以水淘去灰,上惡氣,取細(xì)砂曬乾焙,用其砂乃蚊蚋眼也。

氣味

辛寒無毒,之才曰惡白斂白微。

《主治》

《本經(jīng)》曰:面癰腫皮膚洗,洗時(shí),痛腹中,血?dú)馄疲疅岱e聚,除驚悸。《別錄》曰:去面上黑皯。蘇恭曰:燒灰酒服方寸匕,下死胎。日華曰:炒服治瘰??。蘇頌曰:治馬撲損痛,以三枚投,熱酒一升,取清服立止。數(shù)服便瘥出,續(xù)傳信。方慎微曰:搗熬為末,拌飲與,三歲小兒食之,治無辜病,甚驗(yàn)。宗奭曰:治疳有效。時(shí)珍曰:治目盲障,瞖明目除瘧。

《發(fā)明》

李時(shí)珍曰:夜明砂及蝙蝠,皆厥陰肝經(jīng),血分藥也,能活血消積,故所治目,瞖盲障,瘧鬾疳驚淋帶,瘰??癰腫,皆厥陰之病也。按《類說》云定海徐道,亨患赤眼食蟹,遂成,內(nèi)障五年忽夢一僧,以藥水洗之,令服羊肝丸,求其方。僧曰:用洗凈,夜明砂當(dāng)歸蟬,蛻木賊去節(jié),各一兩,為末,黑羊肝四兩,水煮爛,和丸梧子,大食后,熟水下五十丸,如法服之,遂復(fù)明也。

《附方》

仙乳丸,治上焦,熱晝常,好瞑用伏翼五兩,重一枚,連腸骨炙燥,云實(shí)炒五兩,威靈仙三兩,牽牛炒莧實(shí)各二兩,丹砂鉛丹各一兩,膩粉半兩,為末,蜜丸綠豆大,每服七丸,木通湯下,以知為度。〈普濟(jì)方〉
久欬上氣,十年二十年諸藥不效,用蝙蝠除翅足,燒焦研末,米飲服之。〈百一方〉
久瘧不止,范汪方用蝙蝠七個(gè),去頭翅足,搗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一丸,清湯下雞,鳴時(shí)一丸,禺中一丸。久瘧不止,伏翼丸,用蝙蝠一枚,炙蛇蛻皮一條,燒蜘蛛一枚,去足,炙鱉甲一枚,醋炙麝香半錢,為末,五月五日午時(shí),研入煉蜜,和丸麻子,大每溫酒下五丸。〈圣惠方〉
小兒驚癇,用入蟄蝙蝠一個(gè),入成塊朱砂,三錢在腹內(nèi),以新瓦合鍛,存性候冷,為末,空心分四服,兒小分五服白湯下。〈醫(yī)學(xué)集成〉
小兒慢驚返魂丹,治小兒慢驚及天吊夜啼,用蝙蝠一枚,去腸翅炙黃焦,人中白乾蝎焙,麝香各一分,為末,煉蜜為丸,菉豆大每服乳汁下三丸。〈圣惠方〉多年瘰??不愈,神效,方用蝙蝠一個(gè),貓頭一個(gè),俱撒上黑豆,燒至骨化為末,擦之乾,即油調(diào)傅內(nèi),服連召湯下。〈醫(yī)學(xué)集成〉
金瘡出血不止,成內(nèi)漏,用蝙蝠二枚,燒末水服,方寸匕,當(dāng)下水而血消也。〈鬼遺方〉
腋下狐臭,用蝙蝠一個(gè),以赤石脂末半兩,涂遍黃泥包,固曬乾鍛存性以田螺水調(diào)涂腋下,待毒氣上沖,急服下藥行一二次,妙。〈乾坤秘要〉
乾血?dú)馔矗鹨粋€(gè),燒存性每酒服一錢,即愈。〈生生編〉婦人新產(chǎn),蝙蝠一個(gè),燒研以五朝酒
調(diào)下。〈摘元方〉內(nèi)外障瞖夜明,砂末扎入,豬肝內(nèi)煮,食飲汁效。〈直指方〉青盲不見,夜明砂秫米炒黃一兩,柏葉炙一兩,為末,牛膽汁和丸梧子大,每夜臥時(shí),竹葉湯下二十丸,至五更,米飲下二十丸,瘥乃止。〈圣惠方〉
小兒雀目,夜明砂炒研,豬膽汁和丸,綠豆大,每米飲下。五丸,一方加黃芩等分為末,米泔煮豬肝取汁,調(diào)服半錢。
五瘧不止,圣惠用夜明砂末,每冷茶服一錢,立效。又方治瘧發(fā),作無時(shí)經(jīng),久不瘥,用蝙蝠糞五十粒,朱砂半兩,麝香一錢,為末,秫米飯丸小豆大,未發(fā)時(shí)白湯下十丸。
胎前瘧疾,夜明砂末三錢,空心溫酒服。〈經(jīng)驗(yàn)秘方〉欬嗽不止,蝙蝠去翅足,燒為末一錢,食后白湯下。〈壽域神方〉
小兒魅病,以紅紗袋盛夜明砂佩之。〈直指方〉
一切疳毒,夜明砂五錢,入瓦瓶內(nèi),以精豬肉三兩,薄切入瓶內(nèi),水煮熟于前,以肉與兒食,飲其汁,取下腹中胎毒,次用生姜四兩,和皮切炒同黃連末一兩,糊丸,黍米大米飲,服日三次。〈全幼心鏡〉
聤耳出汁,夜明砂一錢,麝香一字,為末,拭凈摻之。〈圣惠方〉
潰腫排膿,夜明砂一兩,桂半兩乳香一分,為末,入乾砂糖,半兩井水調(diào)傅。〈直指方〉
腋下狐臭,夜明砂末,豉汁調(diào)搽。
風(fēng)蟲牙痛,夜明砂炒,吳茱萸湯泡炒等分,為末,蟾酥和丸,麻子大方,綿裹二丸,含之吐涎。〈普濟(jì)方〉

《直省志書》兗州府

崆峒山有洞,洞多蝙蝠,白者大如鴉。

伏翼部藝文

《蝙蝠賦》魏·曹植

吁何奸氣生,茲蝙蝠形殊,性詭。每變常式行,不由足飛,不假翼明,伏暗動(dòng)盡似鼠形,謂鳥不似二足,為毛飛而含,齒巢不哺??空,不乳子不容,毛群斥逐羽族下,不蹈陸上不馮木。

《先師廟驅(qū)蝠記》明·柳應(yīng)聘

夫氣盛者,化神而績異者,傳永蓋。自古志之矣,故魯公作宰而蝗避,劉昆出牧而虎渡,韓退之在謫籍,而鱷徙。雖時(shí)異事殊,而精誠之極,感通無間,其致一也。則其所以寔著,當(dāng)時(shí)而聲,流后世者,豈偶然之故哉。吾郡學(xué)宮之先師廟正德中,更創(chuàng)于汪守應(yīng),軫規(guī)制宏邃,他郡弗如真圣人之攸居也,然惟宏也,故其大有容,惟邃也,故其幽可聚,而群蝠于是乎??哐ㄑ沙箢?,實(shí)繁無慮千百歲月,滋久,勢不可驅(qū),釋奠祼獻(xiàn)之,際腥穢逼人,甚至不能卒事,為師若弟子者,咸為積憤而無如之,何也。嘉靖己未春,學(xué)政詹先生來謁廟,之初,升殿顧問,而得其概即,喟然曰:享祀弗潔典守者,不虔之咎也,人心弗安,圣靈曷,委余司祝史而使神明,弗委假息,污惡以貽圣人,羞余責(zé)弗,可以諉且彼避蝗驅(qū),虎而徙鱷者,獨(dú)非夫哉。乃卜日齋戒,祈請(qǐng)廟中,又遣投蝠以食而誓之,一似昌黎諭鱷之,旨至期,群蝠果盡飛去,而西如釋氏之宮,由是廟貌肅清。神人胥悅旨苾旁達(dá),祀事孔明嘻,亦奇矣。惟蝠寄形,飛潛仰食于虻,無求于人,非他物之為,暴而神祠豐屋,亦其恒性之,所必棲也,然處非其據(jù)理,固難容欲窮治之,譬則城狐,社鼠非赭宮,撤宇而不靳,吾之所甚愛,不昜得也。先生不勞役,徒不煩智計(jì),不損物力數(shù)十年,隱伏之惡,一朝坐而逐之,擬諸徙鱷之,功雖顯,微巨細(xì)事,有不倫然精誠,所通有感斯,應(yīng)則曠百世而同符也。所謂誠能動(dòng)物,而信及豚魚者,非耶。事當(dāng)不朽,無假文詞為也,然應(yīng)聘童時(shí),則嘗聞教于先君子矣,謂舊學(xué)廟中。群蝠頗集于時(shí),學(xué)正黃先生為文諭之,而蝠即遠(yuǎn)徙,莫不嘖嘖稱異,何意茲。復(fù)親睹之也,黃事距今世方須臾耳,而知者,殆鮮無亦長老不存志,傳莫紀(jì)而盛,美遂莫考?xì)e,然則二先生之事固后,先輝映而希世罕有,均宜表章以昭世,罔極也。已學(xué)彥李椿彭湖,何昆單學(xué),董炳輩相與尚論,斯事而以,記見屬,故應(yīng)聘不辭蕪陋而秉筆之,黃名經(jīng)嶺南香山人,棄沾益州守而乞,改于斯當(dāng)?shù)勒撸家砸谎粤柚?,遂呼童?fù)笥。即日長往清風(fēng)高節(jié)足,方古人二百年,來學(xué)職之冠冕也,列祀名宦久矣,詹名周江右樂安人,歷南平邛州兩學(xué)而復(fù)于茲者,五年奕葉名閥敬敷,在寬忠信,文學(xué)無沗師表,又黃后之一人也,近甫遷重慶教授以去。

伏翼部紀(jì)事

《續(xù)博物志》:宋劉亮合仙丹,須白蟾蜍白蝙蝠,得而服之,立死。唐人陳子真得蝙蝠,大如雅,食之,一夕大瀉而死。
《酉陽雜俎》:上嘗夢白鳥飛,蝙蝠數(shù)十,逐而墜地。驚覺,召萬回僧曰:大家即是上天時(shí)。翌日而崩。
《博異志》:游子木師古貞元初,行于金陵界村,落日莫投古精,舍宿見主人,僧主人僧乃送一陋室內(nèi)安,止其本客,廳乃封閉不開師,古怒遂詰責(zé)主人僧,僧曰:誠非吝惜于此,而卑吾人于彼,前客宿于此者,未嘗不大漸于斯,自某到已三十馀載,殆傷三十人矣。閉止周歲,再不敢令人止宿,師古不允其詞,愈生猜責(zé)僧不得已,令啟戶灑掃乃實(shí),年深朽室矣,師古存心而口貌,猶怒及入寢,亦不免有備預(yù)之志,遂取篋中便手刀子,一口于床頭席下,用壯其膽耳寢,至二更,忽覺增寒驚覺,乃漂沸風(fēng)冷如有扇焉。良久其扇復(fù)來,師古乃潛抽刀子于幄中,以刀子一揮,如中物乃聞墮于床左,亦更無他師古,復(fù)刀子于故處,乃安寢至四更,已來前扇又至師古,亦依前法揮刀中,物又如墮于地,握刀更候了無馀事。須臾,天曙,寺僧及側(cè)近人同來扣戶,師古乃朗言問之:為誰僧徒,皆驚猶詢其來。由師古具述其狀,徐徐拂衣而起,諸人遂于床右,見蝙蝠二枚,皆中刀,狼籍而死,每翅長一尺八寸,珠眼圓大,爪如銀色,按《神異秘經(jīng)法》云:百歲蝙蝠于人,口上服人精氣,以求長生,至三百歲,能化形為人,飛游諸天據(jù),斯未及三百歲耳。神力猶劣是為師古所制,師古因之亦知,有服煉術(shù),遂入赤城山,不知所終宿在古舍下者,亦足防矣。
《續(xù)博物志》:丹水有石穴,蝙蝠大者多倒懸。
《稽神錄》:李襌,楚州刺史承嗣少子也,居廣陵宣平里大第。晝?nèi)諏嬐デ?,忽有白蝙蝠,繞庭而飛。家僮輩競以帚撲,皆不能中,久之,飛出院門,撲之亦不中。及飛出,至外門之外,遂不見。其年,襌妻卒,輀車出入之路,即白蝙蝠飛翔之所也。
《烏臺(tái)詩》:案蘇舜舉知臨安縣,獻(xiàn)役鈔規(guī),例于轉(zhuǎn)運(yùn)副使。王庭老王不喜,命急足押出城,后遇蘇軾云:數(shù)日前入州,卻被訓(xùn)狐押出。蘇問訓(xùn)狐事,舜舉云自來聞一小話云:燕以日出為旦,日入為夕;蝠以日入為旦,日出為夕。爭之不決,訴之鳳凰。至路,次逄一禽,語燕曰:不須往訴鳳凰渴睡,卻似訓(xùn)狐權(quán)攝意以譏庭,老不知是非也。蘇贈(zèng)舜舉詩曰:餔糟睡方熟,酒湎喚不醒。奈何效燕蝠,屢欲爭晨暝。
《空同子》:空同子之廬有蝠焉,多而穢令撲焉,撲者無始而有終,問焉曰:始撲之,逐逐擾擾其獲也,少終立廬之中,俟焉至則撲之,故其獲多甚哉,一之應(yīng)萬也。

伏翼部雜錄

《春秋運(yùn)斗樞》:行失瑤光,則服翼兩頭并翔,廣江淮山瀆之祠,則瑤光明服翼九足。
《孝經(jīng)·援神契》:道德遺遠(yuǎn)蝙蝠伏匿,故夜食。
《抱樸子·登涉篇》: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虎也。子日稱神人者,伏翼也。但知其物名,則不能為害。
《述異志》:荊州清溪秀壁,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鴉,按《仙經(jīng)》云蝙蝠一名仙鼠,千載之后,體白如銀棲,即倒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

伏翼部外編

《拾遺記》:岱輿山北有玉梁,千丈梁有五色蝙蝠,黃者無腸,倒飛腹向天白者,腦重頭垂自掛黑者,如鳥至千歲,形變?nèi)缧⊙啵嗾吆撩?,長二寸,色如翠,赤者止于石穴。
《幽明錄》:宋初淮南郡,有物取人頭髻,太守朱誕曰:吾知之矣,多買黐以涂壁,夕有一蝙蝠,大如雞,集其上,不得去殺之,乃絕觀之,鉤簾下,已有數(shù)百人頭髻。《獨(dú)異志》:元宗朝,有張果老先生者,不知?dú)q數(shù),出于邢州。帝迎于內(nèi),禮敬甚。至問,無不知者。一旦,有道士葉靜能,亦多知解,元宗問:果老何人。靜能答曰:臣即知之。然臣言訖即死,臣不敢言。若陛下免冠跣足救臣,臣即能活。帝許之。靜能曰:此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言訖,七竅血流,偃仆于地。元宗遽往,果老徐曰:此小兒多口過,不謫之,敗天地間事耳。帝哀懇久之,果老以水噀其面,復(fù)生。其后果老辭歸邢州所隱之處,俄然不知所往。
《云笈七簽》:張讓家于桂州,客游湘鄂間。因得心疾,初則迷忘,在途忘行,在室忘坐,惑于昏曉,迷其東西。累月之后,復(fù)多狂怒,詬責(zé)鬼神,凌突于人,至于裸露馳騁,不知避忌。履水火,冒鋒刃,不為憂患,時(shí)亦燒灼害之,傷割及之。道士袁歸真,新刻黃神越章印,醮祭方畢,試為焚香,依法以印印之,印心及背。讓正狂走,執(zhí)而印焉,昏然而睡,歸真知印之效也。復(fù)染丹炷香,再印其心,倏然疾愈。有物如鶻,從其口中,飛去數(shù)丈之外,墜于地上。眾往視之,乃大蝙蝠耳。背上印字宛然,讓乃平復(fù)如舊。歸真持此印,所在救疾,大獲靈驗(yàn)。

蜉蝣部匯考

釋名


渠略《爾雅》    螶
《方言》

蜉蝣圖


《詩經(jīng)》《曹風(fēng)》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正義〉蜉蝣渠略也,朝生而暮死,定本亦云渠略,俗本作渠螻者,誤也。

蜉蝣掘閱。
〈箋〉掘地解閱,謂其始生時(shí)也。〈朱注〉未詳。

《爾雅》《釋蟲》

蜉蝣,渠略。
〈注〉似蜣螂,身狹而長,有角,黃黑色,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疏〉舍人曰:蜉蝣一名渠略。南陽以東曰蜉蝣,梁宋之間曰渠略,夏小正曰蜉蝣,渠略也,朝生而暮死。《詩·曹風(fēng)》云:蜉蝣之羽。

《荀子》《大略篇》

不飲不食者,蜉蝣也。

《大戴禮記》《夏小正》

五月:蜉蝣有殷。殷,眾也。蜉蝣,殷之時(shí)也。蜉蝣者,渠略也,朝生而暮死。稱有,何也。有見也。

《方言》蜉蝣雜釋

蜉蝣秦晉之間,謂之螶
。
似天牛而小,有甲角出糞土中,朝生夕死。

《毛詩·陸疏廣要》蜉蝣之羽

蜉蝣方土語也,通謂之渠,略似甲蟲,有角大如指,長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陰雨時(shí),地中出,今人燒炙啖之,美如蟬也。樊光曰:是糞中,蝎蟲隨雨而出,朝生而夕死。
《詩·曹風(fēng)》云:蜉蝣之羽。鄭注似蜣螂而小者,文彩多青黃色者。詩曰:蜉蝣掘閱掘閱,言掘土使解閱也。詩緝疏掘閱云:此蟲土里化生,掘地而出。今曰更閱,謂升騰變化也,毛傳朱傳俱云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猶有羽翼以自修,飾音義渠本,或作螶音。
同略本,或作
音,同沈云二字,并不施蟲是也。

《埤雅》蜉蝣

蟲似天牛,而小有甲角,長三四寸,黃黑色,甲下有翅能飛,燒而啖之,美于蟬也。翕然生覆水上,尋死隨流。梁宋之間曰:渠略叢生郁棲中,朝生暮殞,有浮游之義。故曰蜉蝣也。詩曰:蜉蝣掘閱,麻衣如雪,以刺其奢而掘閱言,掘土使解閱也。管子曰:掘閱得玉,蓋言羔裘如膏,則其好潔可知矣。麻衣如雪,則其好奢可知矣。夏小正云:蜉蝣有殷。殷,眾也。蜉蝣,殷之時(shí)也。言有有見也。

《爾雅翼》蜉蝣

蜉蝣者速死之物,故以刺曹共公之,好奢言。雖衣服楚楚,安能久也。《淮南子》曰:蠶食而不飲,二十二日而化;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蜉蝣不食不飲,三日而死。又曰: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盡其樂。蓋以旦暮為期,遠(yuǎn)不過三日爾,蜉蝣出有時(shí),故王褒頌圣主得賢臣云: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陰言知時(shí)也。又許叔重注《淮南子》言:朝菌者,朝生暮死之蟲也。生水上,狀似蠶蛾,一名孳母,海南謂之蟲邪,則亦蜉蝣之類。按今水上有蟲羽甚,整白露節(jié)后,即群浮水上,隨水而去,以千百計(jì)宛。陵人謂之白露蟲。

《本草綱目》蜉蝣

李時(shí)珍曰:蜉蝣一名渠略,似蛣蜣而小,大如指,頭身狹而長,有角,黃黑色,甲下有翅能飛,夏月雨后,叢生糞土中。朝生暮死,豬好啖之,人取炙食,云美于蟬也。蓋蜣螂蜉蝣腹
天牛皆蠐螬,蠹蝎所化此亦蜣螂之一種,不可不知也?;蛟或蒡?,水蟲也,狀似蠶蛾,朝生暮死。
蜉蝣部藝文《蜉蝣賦》〈并序〉      晉傅咸
讀詩至蜉蝣,感其雖朝生暮死而能修其翼,可以有興遂賦之。

有生之薄,是曰蜉蝣。育微微之陋質(zhì),羌采采而自修。不識(shí)晦朔,無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戲停淹而委,馀何必江湖而是游。

蜉蝣部選句

魏阮籍詠懷詩: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

蜉蝣部雜錄

《易林》:蜉蝣戴盆,不能上山。搖推
跛,頓傷其顏。《淮南子·詮言訓(xùn)》:龜三千歲,浮游不過三日〈浮游,渠略也,生三日死〉。以浮游而為龜憂養(yǎng)生之具,人必笑之矣。
《說林訓(xùn)》:鶴壽千歲,以極其游;蜉蝣朝生而暮死,而盡其樂。修短,各得其志也。
《抱樸子·對(duì)俗篇》:蜉蝣曉潛泉之地。
《論仙篇》:蜉蝣校巨鰲,白芨料大椿,豈所能及哉。《廣莊》:今夫世之所謂夭折者,或三十二十;所謂善攝養(yǎng)者,最多不過百馀歲。辟二蜉蝣,一死于午,一死于暮,諸水族蟲皆吊午而慶,暮而不知,時(shí)之頃刻也。

蜻蛉部匯考

釋名


虰蛵《爾雅》    負(fù)勞《爾雅》
?莣《淮南子》   蝍蛉《方言》蜻蝏〈蝏一作蜓 《古今注》 胡蝶《古今注》
胡梨〈梨一作離 《古今注》 赤卒《古今注》
絳騶《古今注》   赤衣使者《古今注》
赤弁丈人《古今注》 紺蝶《古今注》
紺幡《古今注》   童幡《古今注》天雞《古今注》   
《埤雅》紗羊《本草綱目》  江雞《本草綱目》
諸乘《本草綱目》  紺蠜《本草綱目》

蜻蛉圖


《爾雅》《釋蟲》

虰蛵,負(fù)勞。
〈注〉或曰即蜻蛉也,江東呼狐梨,所未聞。〈疏〉即蜻蛉,六足四翼蟲也,一名虰蛵,一名負(fù)勞,江東呼狐梨。《字林》云一名桑根,陶注《本草》云一名蜻蛉,是也。郭云所未聞?wù)撸m有,或人之說,但經(jīng)典未聞,所出示其無質(zhì),故云所未聞。

《淮南子》《齊俗訓(xùn)》

夫蝦蟆為鶉,水蠆為?莣,皆生非其類,唯圣人知其化。
〈注〉?莣,蜻蛉也。

《方言》蜻蛉雜釋

蜻蛉,謂之蝍蛉。
六足四翼蟲也,音靈江東,名為狐梨,淮南人呼
蛜。

《博物志》戲術(shù)

五月五日,埋蜻蜓頭于西向戶下,埋至三日不食,則化成青真珠,又云埋于正中門。

《古今注》蜻蜓

蜻蛉一名蜻蝏,一名胡蝶,色青而大者,是也。小而黃者,曰胡梨,一曰胡離。小而赤者,曰赤卒,一名絳騶,一名赤衣使者,好集水上,亦名赤弁丈人。
紺蝶一名蜻蛉,似蜻蛉而色元紺遼,東人呼為紺幡,亦曰童幡,亦曰天雞,好以七月群飛暗,天海邊夷貊食之,謂海中青蝦化為之也。

《埤雅》蜻蝏

蜻蝏飲露,六足四翼,其翅輕薄如蟬,晝?nèi)∥抿凳持?。遇雨即多,好集水上,款飛尾端亭午,則亭名之曰蝏。以此字或作蜓蜓亦直也。一名蜻蛉,方言曰蜻蛉,謂之蝍蛉,淮南又呼
蛜,亦曰蟌也,造化權(quán)輿曰水蠆,為蟌字,說云蛉蜻蜓也。動(dòng)止常廷,故又謂之蛉,令出于廷者也。古今注:蜻蛉一曰青亭,色青而大者,是也。賦云涂青蚨而還錢埋,蜻蛉而變珠說者,以為五月五日取其首,正中門埋之,皆成青珠,故類從曰青蛉之首,瘞而為珠也。
《爾雅翼》青蛉
青蛉好飛,集水上有青赤黃,三種色青而大者,曰青蛉,小而黃者曰胡梨,小而赤者曰赤卒,一曰絳騶,赤卒絳騶者,漢制導(dǎo)卒之服也。故以比之然。總曰蜻蛉。則以大者為主,一名??;茨献臃Q蝦蟆為鶉水蠆,為?莣,皆生非其類,唯圣人知其化,又稱水蠆為蟌孑,孑為蚊兔齧,為螚物之所為,出于不意。弗知者,驚知者,不怪詳此類變,易固不足,驚又人皆習(xí)知不待圣人也。彼將因眾人耳,目之所見,以極視聽之,所不接蓋,發(fā)端于此耳,水蠆既化蜻蛉,蜻蛉相交還于水上,附物散卵出復(fù),為水蠆水蠆復(fù)化焉,交相禪無已郭璞稱,江東名為狐??,淮南子呼
蛜。今鄱陽人呼江雞蓋
蛜之轉(zhuǎn)說,文蜻蛉一名桑根。

《劉侗·促織志》蜻蜓

蜻蜓之類三:大而青者曰老青,紅而黃者曰黃兒,赤者曰紅兒。好系水而飛,飛童圈,竹結(jié)綵線,網(wǎng)曰絯循水,次群逐而撲之,名呼以祝,曰棲棲樸著,曰絯著得,一曰一朵,以色玩如花也,別有鱉身象,鼻而貝色大如朱纓,曰椿象生椿。其臭椿也,不可觸有若半,赤豆而蓖麻點(diǎn)者,曰瓢兒,生蔬畦捉之,則溺腥黃污不可脫而童手之,不已也。有金光而綠色,甲堅(jiān)而須勁,以動(dòng)曰金牛兒。黑色白點(diǎn)曰春牛兒,無所可娛也,系而斃之則巳。

《本草綱目》《釋名》

李時(shí)珍曰:蜻?言其尾青蔥也,蛉虰言其狀伶仃也,或云其尾如丁也,或云其尾好高而挺。故曰蝏曰蜓,俗名紗羊,言其翅如紗也。按崔豹古今注云,大而色青者曰蜻蜓,小而黃者江東名胡黎,淮南名
蛜,鄱陽名江,雞小而赤者名曰赤,卒曰絳騶,曰赤衣使者。曰赤弁丈人,大而元紺者,遼海名紺蠜,亦曰天雞,陶氏謂胡黎為蜻蛉政此耳。

《集解》

陶弘景曰:蜻蛉有五六種,惟青色大眼,一名諸乘,俗呼為胡黎者,入藥道家云,眼可化為青珠,其馀黃細(xì)及黑者,不入藥韓。保升曰:所在有之好飛,水際六足四翼。寇宗奭曰:蜻蜓中一種最大汴,人呼為馬大頭者,是也,身綠色,其雌者腰間有碧色,一遭入藥用雄者。此物生于水中,故多飛水上,其類眼皆大。陶氏獨(dú)言蜻蜓眼大,何也。李時(shí)珍曰:蜻蛉大頭,露目短頸,長腰躲尾,翼薄如紗,食蚊虻,飲露水,造化權(quán)輿云水,蠆化?,羅愿云水蠆化蜻蛉,蜻蛉仍交于水上,附物散卵復(fù),為水蠆也。張華《博物志》亦言五月五日埋青蛉頭于戶內(nèi),可化青珠,未知然,否古方惟用大而青者,近時(shí)房中,術(shù)亦有用紅色者。崔豹云:遼海間有紺蠜蟲,如青蛉,而元紺色六七月,群飛暗天,夷人食之,云海中青蝦,所化也。云南志云:瀾滄蒲蠻,諸地凡土蜂蜻蛉蚱蜢之類,無不食之也。

《氣味》

微寒無毒。

《主治》

《別錄》曰強(qiáng)陰止精,日華曰壯陽暖水臟。

蜻蛉部紀(jì)事

《尸子》:荊莊王命養(yǎng)由基射蜻蛉,曰:吾愿生得之。養(yǎng)由基援弓射之,拂左翼。
《呂氏春秋·精論篇》: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從蜻游,蜻之至者,百數(shù)而不止,前后左右盡蜻也,終日玩之而不去。其父告之曰:聞蜻皆從汝居,取而來,吾將玩之。明日往之海上,而蜻無至者矣。〈注〉蜻,蜻蜓,小蟲,細(xì)腰,四翅,一名白宿。
《東方朔別傳》:上置蜻蛉,蓋下羅諸,數(shù)家獨(dú)使朔。《易》對(duì)曰馮翊馮翊,六足四翼,頭如珠尾,正直長尾短項(xiàng),是非勾蔞即蜻蛚上,善賜帛十匹。
《潛確類書》:唐天祐末,歲蝗蟲生地穴中,生訖則眾蝗蟲銜,其足翅而曳出。帝謂蝗曰:予何罪。食予苗,遂化為蜻蜓。
《清異錄》:后唐宮人或網(wǎng)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涂趐作小折枝花,金線籠貯養(yǎng)之,爾后上元賣花者,取象為之售于游女。
《戊辰雜抄》:有大龍,蛻于太湖之湄,其鱗甲中,出蟲。頃刻化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瘧今人見蜻蜓,朱色者謂之龍甲,又謂之龍孫,不敢傷之。

蜻蛉部雜錄

《戰(zhàn)國策》:莊辛謂楚襄王曰:王獨(dú)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將調(diào)飴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古諺:蜻蛉鳴衣裘成。
《易林》:青蛉如云,城邑閉門。國君衛(wèi)守,民困于患。古今諺:蜻蜓高谷子焦,蜻蜓低一壩泥。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爾雅注疏 卷九·釋蟲第十五
【爾雅注疏】卷九·釋蟲
伏翼
本草綱目在線閱讀(第87頁)
本草述鉤元 卷二十七 蟲部螻蛄
《本草綱目?蟲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