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刷短視頻,看到王志文在《天道》中有這樣一段話:“父無能,兒受罪,兒無才,父低頭,要么你能吃苦,要么你的孩子能吃苦,要么你的父母還在為你吃苦!三代人總有一代人要努力,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如果父母依舊辛苦,那我們長大還有什么意義呢?”
這段短視頻,我反反復復看了好多遍,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陷入了沉思!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所謂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我們小時候,是父母的辛勤勞動給我們撐起了一片天,給了我們安穩(wěn)的生活,讓我們平安健康成長,現在我們自己有能力了,經濟能夠獨立,自己能處理好自己所有的事情,同時也能經營好自己的這個小家庭,不用父母替我們操心了,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替父母撐起一片天。
生活的重擔總是需要有人扛起來的,我們得努力奮斗,不說那種家國情懷的大話,哪怕只為自己這個小家庭考慮,我們都要努力向上進取。別到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除了淚水一無所有;當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別除了慚愧一無所有。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這個社會,普通人要想改變家族的命運,至少需要三到五代人的奮斗。比如財富的積累、家風底蘊的傳承、文化的修養(yǎng),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多年時間沉淀出來的。
互聯網上有句雞湯:“ 有父母幫襯是平路,無父母幫襯是彎路,等孩子繞出來彎路,別人都早已上了高速?!?/span>
這句話初初一看,怎么那么別扭,這不是給了那些抱怨自己現狀不好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理由嗎?自己混得不好,可以去原生家庭找理由了,自己之所以遇到困難,都是父母給不了太多幫助。如果這樣理解的話,那又大錯特錯了。
你一定要知道,父母幫你是情分,父母不幫是本分,父母竭盡所能把你養(yǎng)大成人,已屬不易。你的人生路始終都要靠你自己走,父母從來都不是你的鋪路石。已經成年的你,要理解父母當年的局限。
做為成年人的你,是沒有資格擺爛的,除非你放棄了整個人生,你總不可能永遠活在對過去的抱怨當中,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納一切,不要把責任推給原生家庭,那都過去了,始終記住一點,你有自發(fā)改變的可能。接受現狀,從眼前做起,好好努力,一點點積累,盡最大可能給你自己的孩子稍微好一點的經濟條件,等到他們成年進入社會的時候,你可以坦然地告訴他們:“我已經盡力了!我能幫到你們的,只有這么多了!我永遠不會拖你們的后腿!”
我們不說給孩子積下多大的財富,但至少可以讓他們少受些生活的苦,有些苦父母年輕的時候不愿意吃,那子女就要更辛苦的吃了。你看呀,如果父母年邁了,不說幫子女帶孩子吧,但至少不成為子女的負擔,而且對子女多少還有些補貼,這樣子,他的子女就稍微輕松些。就好比現在有些家庭是六個大人(夫妻二人和雙方父母)掙錢養(yǎng)一個孫子,而有的家庭只有夫妻二人掙錢養(yǎng)全家,那你說這對夫妻得背負著多大的生活壓力??!能顧好眼前的溫飽,都已經不錯了!
所以呀!一個家族的興旺,必須要有一代人拼了命改變現狀,否則下一代就會還是不如人家。一代人就要盡好一代人的責任,在你該奮斗的年紀,千萬別偷懶,千萬別貪圖享樂,別走岔路,否則你會拖累孩子的!
父是子的膽,子是父的威,老子無能兒受罪,兒子無才父低頭。
如果你已經成年了,就要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努力奮發(fā)向上,不要因為自己的無能懦弱,讓父母低頭。當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已經拼盡全力替我們負重前行了,父母給我們撐起了一片天,他們替我們吃盡了生活的苦,竭盡了他們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經營好這個家?,F在到了我們盡孝的時候了,我們長大的意義不是讓父母繼續(xù)吃苦,而是可以讓父母借助我們的力量,去開闊眼界,去看看這個廣闊的世界,去好好體驗一下他們年輕時因為太忙碌而未曾感受到各種繁華。
我們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不讓父母操心,事業(yè)上我們精益求精,生活上我們知足常樂,作風正派,不走歪路,讓父母以我們?yōu)楹罏榘?,這是我們該盡的責任!始終記住一點,小時候我們靠父母抬頭,長大后父母靠我們抬頭!我們的未來決定于當下每時每刻的努力,前途是需要自己去闖的,父母給的是背景,自己拼的是江山!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可以自己做選擇!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就靠自己去掙!人生的主動權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