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湯雷
610分,一本落榜,二本一志愿也落榜。山東理科考生王小飛及其家人,最近一段時間限入極度失落、郁悶中……
王小飛的爸爸介紹說,孩子今年高考成績不錯,沒想到本科一批一志愿落榜,原本認為能上個好二本,豈料本科二批一志愿上海海關學院的提檔線竟是611分,得知這一結果,孩子幾天無精打采。
“填報征集志愿,我們簡直不敢動筆了!”山東考生家長許先生這樣對記者講。孩子理科600分的高考成績二本一志愿又落選,全家人陷入了極度的苦悶。
類似的情況每年高考后都會出現(xiàn),由于志愿填報不理想導致高分考生進入不了理想的院校,有的考生以至于苦悶中離家出走,更有甚者尋死覓活。
如何讓考生及家長在這段特殊的時刻走出心理陰影?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心理科教授岳文浩指出,高考后這段時間是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fā)期,同時也是家長的調整期。其中,又以結果論成敗而導致的心理不平衡的考生最常見。通常這類考生的表現(xiàn)是,總覺得自己很努力,但是結果卻不如意,從而吃不好、睡不好、越想越難過,容易心理失衡,容易鉆“牛角尖”。孩子考后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多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家長議論高考的壓力造成的,是一種短暫的心理失衡,也是考后正常的情緒反應,過了這個“高考談論期”,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會漸漸恢復平衡。
首先,如果孩子的心理壓力過于沉重或持續(xù)時間過長,家長要提早關注,避免讓孩子走入誤區(qū)。高考再重要,也沒有孩子的健康重要,家長不要等孩子出了問題才后悔。要讓孩子明白,雖然能夠控制自己的努力,但是卻不能控制人生的經歷。要懂得“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總是患得患失、斤斤計較。
專家建議,家長可以選擇與孩子晚飯后一起散步,邊溜達邊聊天,多和孩子嘮一些高考外的話題,給孩子營造輕松的氛圍?;蛘呒议L給孩子提出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幫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讓孩子學會心態(tài)平和,學會承受磨難。
其次,高考已經結束,考生要學會看淡結果,對于高考來說,看重結果很正常,但是以一次結果論成敗,鉆“牛角尖”就不正常了。所以應該學會以平常心來對待高考,給自己一個自我肯定,只要盡力了,并且通過高考這個過程學到很多東西,有很多自我肯定的東西,能找到在過程當中的意義和收獲,從看重結果轉向看重過程,便會走出心理失衡的困境。
專家建議,考生自我放松要有度。在保證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可以聽聽音樂、打打球,或者看點休閑類的書籍。還可以安排一次三五天到一周的旅游,既可以消除疲勞、轉移注意力,還可以調節(jié)情緒,修身養(yǎng)性。
最后,專家還指出,我國很多人把高考當成一種投資,為了將來獲得更好的工作和社會地位。事實上,高考不一定能換來這么好的預期,要調整心態(tài),大學提供的是更好的知識和訓練,使你更有效地獲得所需的東西。大學只是豐富自己知識和技能相對有效的手段,但不是全部的手段?,F(xiàn)在,社會上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在大學里學習了四年,卻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畢業(yè)后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該干些什么,改行的人比比皆是。
其實,指導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是一項重要的科普工作,因為大多數(shù)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往往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誤區(qū)??即髮W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報名、考試問題,而是關系到考生今后職業(yè)發(fā)展和職業(yè)規(guī)劃的大事情,具體到高考志愿怎樣填報,也不是考北大還是考清華之間的選擇,問題嚴重時可以關系到考生將來的路該怎么走。在中學開展職業(yè)指導和規(guī)劃是很有必要的,把職場中的優(yōu)秀人才請來,讓考生了解各種職業(yè)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很重要,而考生也不要到高考時才考慮選擇專業(yè),應該在高一時就注意志愿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