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眾號為云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guān)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云南中醫(yī)”進行關(guān)注。
本文為《跟我識中藥》專欄第550期內(nèi)容,感謝您的支持與分享!每天學(xué)一點,健康生活常相伴!
卷柏是一種矮小的蕨類植物,其枝葉很像柏樹,卻有著異乎尋常的生命力。它生長在怪石嶙峋的巖石縫中,旱季里會卷曲、枯萎成一團,看似毫無生機,但只要一場雨露,就會伸展開枝葉,流露出醉人的綠色。人們曾遇到這樣的怪事:壓制成標本、保藏在櫥中的卷柏,幾年后再放入水中,竟然又“復(fù)活”了。因此,它又有九死還魂草、萬年青、長生草等美名。不過卷柏只宜生活在遠離塵囂、空氣清新的大山上,如果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受到工業(yè)污染,它就會真的死去,永遠不再復(fù)生。因此,人們常將它當(dāng)做自然環(huán)境中的“指示劑”,哪里有卷柏,就證明那里的環(huán)境好。如果卷柏死了,那里的環(huán)境就有可能受到了污染。
卷柏很早已入藥,藥用全草,其性平、味微辛,《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說它驅(qū)“五臟邪氣,久服輕身”,《名醫(yī)別錄》稱它能“強陰益精”,《藥性論》則說它“治尸癥鬼癥,百邪鬼魅啼泣”。其實,古代醫(yī)家主要將生卷柏用于活血化淤,治跌打傷痛、腹痛、哮喘、月經(jīng)閉止等證;炒卷柏(炭)用于止血,治療月經(jīng)過多、吐血尿黃;研粉外敷,以止刀傷出血等。
①治婦人血閉成瘕,寒熱往來,子嗣不育者:卷柏四兩,當(dāng)歸二兩(俱浸酒炒),白術(shù)、牡丹皮各二兩,白芍藥一兩,川芎五錢。分作七劑,水煎服;或煉蜜為丸,每早服四錢,白湯送。(《本草匯言》)
②治腸毒下血:卷柏、嫩黃芪各等分。為末,米飲調(diào)。每服三錢。(《本草匯言》)
③治跌打損傷,局部疼痛:鮮卷柏每次一兩(干五錢)。每日一次,煎服。(《泉州本草》)
④治腹痛、喘累及吐血:卷柏、小血藤、白花草、地胡椒。用酒泡一周,中午空腹服。(《四川中藥志》)
⑤治血崩、白帶:卷柏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⑥治湯火傷:鮮卷柏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⑦治胃痛:墊狀卷柏二兩。水煎服。(《江西草藥》)
⑧治吐血、便血、尿血:(一)墊狀卷柏(炒焦)一兩,瘦豬肉二兩。水燉,服湯食肉。(二)墊狀卷柏(炒焦)一兩,仙鶴草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
⑨治哮喘:墊狀卷柏、馬鞭草各五錢。水煎服,冰糖為引。(《江西草藥》)
1.卷柏:本品卷縮似拳狀,長3~104m;枝叢生,扁而有分枝,綠色或棕黃色,向內(nèi)卷曲,枝上密生鱗片狀小葉,葉先端具長芒,中葉(腹葉)兩行,卵狀矩圓形,斜向上排列,葉緣膜質(zhì),有不整齊的細鋸齒。背葉(側(cè)葉)背面的膜質(zhì)邊緣常呈棕黑色?;繗埩糇厣磷睾稚毟?,散生或聚生成短干狀。質(zhì)脆,易折斷。氣微,味淡。
2.墊狀卷柏:須根多散生。中葉(腹葉)兩行,卵狀披針形,直向上排列。葉片左右兩側(cè)不等,內(nèi)緣較平直。外緣常因內(nèi)折而加厚,呈全緣狀。
江南卷柏:根莖灰棕色,屈曲,根自其左右發(fā)出,纖細,具根毛。莖禾稈色或基部稍帶紅色,高10—40cm,徑1.5—2mm,下部不分枝,疏生鉆狀三角形葉,貼伏于上,上部分枝羽狀,全形呈卵狀三角形。葉多扭曲皺縮,上表面淡綠色,背面灰綠色,二型,枝上兩側(cè)的葉為卵狀披針形,大小近于莖上葉,貼生小枝中央的葉形較小,卵圓形,先端尖。孢子囊穗少見。莖質(zhì)柔韌,不易折斷;葉質(zhì)脆,易碎。氣微,味淡。以體整、色綠,無泥雜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