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是中國古人在很早年代就食用的蔬菜和藥物之一。兩千年前,《爾雅》載有“ 蒤”字,釋義為“虎杖”;郭璞注釋說虎杖“有細刺,可以染赤”。宋代科學家、醫(yī)學家蘇頌說:“(虎杖)根莖如竹筍狀,上有赤斑點;”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也解釋說:“杖,言其莖;虎,言其斑也?!边@表明,“虎杖”之得名是有所本。中國古代,老虎被稱為“大蟲”,所以虎杖也稱“大蟲杖”。
由于虎杖的形態(tài)特征,它還被稱為斑杖?;⒄惹o呈圓柱形,中空,故它又有“號筒草”之稱?;⒄纫?strong>具有活血、化瘀、通經(jīng)等功效,所以它還有“大活血”“活血丹”美名。此外,它的別名有斑根、酸筒桿、紫金龍、大葉蛇總管等。
中國古人不僅把虎杖之芽和嫩莖做蔬菜,還把虎杖莖加工做成飲料。唐代醫(yī)學家甄權(quán)記述:“暑月以(虎杖)根和甘草同煎為飲,色如琥珀可愛,甚甘美?!辈⒄f,把虎杖、甘草的煎汁,裝入瓶內(nèi),“置井中,令冷澈如冰,時人呼為`冷飲子',啜之且尊于茗,極解暑毒?!?/p>
虎杖被作為中藥,歷史頗久,晉代以來之文獻記載,虎杖根與根莖煎汁內(nèi)服,可用于治療瘀血、筋骨風濕痛、經(jīng)閉、產(chǎn)婦惡露不下、痰咳等。取新鮮虎杖與根莖洗凈搗爛,用濃茶汁調(diào)成糊,外敷于跌擊傷損處,能止血減痛。古代醫(yī)家之醫(yī)案表明,虎杖治療“石淋”(泌尿道結(jié)石),療效頗好。李時珍引宋代醫(yī)家許叔微(1079-1154)《類證普濟本事方》所載:“(虎杖)銼一合,以水五盞,煎一盞,去滓,入乳香、麝香少許服之。鄞縣尉耿夢得,內(nèi)人患沙石淋,已十三年,每漩痛楚不可忍,溺器中小便下沙石剝剝有聲,百方不效。偶得此方服之,一夕而愈,乃予目擊者?!?/p>
虎杖與其他藥物相配伍,能組成治療多種病證的諸多方劑,例如:與茜草、益母草等配伍煎汁內(nèi)服,治療血瘀經(jīng)閉;與當歸、紅花等配伍,治療損傷瘀痛;與茵陳、金錢草等配伍,用于“濕熱黃疸”去濕退黃,等等。古人雖贊賞虎杖多方面功用,但也警示孕婦忌用。
中國西南地區(qū)傣族,虎杖另有傣語之稱呼,據(jù)介紹,將其音譯成普通話讀音為“比比罕”,傣醫(yī)對腮腺腫痛及關(guān)節(jié)風濕痛的治法之一,是取新鮮虎杖根、根莖,洗凈、搗爛外敷于患部。
自古以來,虎杖因被采用頻率不低,古人曾根據(jù)其名稱特點及其治病功效,寫成別具一格之詩句:“四君子,講八法,降烏賊;不用大戟;兩仙膏,話四診,伏海龍,專使虎杖?!绷磉€有將虎杖寫成的對聯(lián):“胸懷遠志,必摘天南星,乘紫河車,當歸金絲重樓;手執(zhí)虎杖,欲取地膚子,射白頭翁,身穿朱砂蟬衣?!苯袢兆x之,依然另有一番風味。
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知識,虎杖屬于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黃、何首烏也屬蓼科),它含有多種有益于人體保健及治病的成分。其中,蒽醌類物質(zhì)降壓;白藜蘆醇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減少血栓形成;白藜蘆苷降血脂、擴張微血管、增加心臟血液搏出量;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等,保護肝臟,利尿通便,抑制金黃色和白色葡萄球菌,抗病毒,抗炎;此外,還含有類黃酮、槲皮素、胡蘿卜苷、甘露醇等,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降低輻射對人體的損害,減少癌腫發(fā)生幾率。虎杖煎汁外洗、外敷燙傷創(chuàng)面,有收斂、消炎作用,加快痊愈進程。
虎杖葉含較多槲皮素和類黃酮物質(zhì),對清除人體內(nèi)的自由基,提升抗病力,保護心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微血管脆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祛痰止咳平喘等諸多方面,均有裨益,因此,虎杖葉很值得善加利用者。
(三七 百合 秋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