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情欲交織的詩歌風景――穆旦《詩八首》淺議
userphoto

2011.02.12

關注
情欲交織的詩歌風景――穆旦《詩八首》淺議

2006-03-10 16:51:27 來自: cindy(閑時亂讀書)

情欲交織的詩歌風景――穆旦《詩八首》淺議

cindy轉(zhuǎn)載自:http://scuwzg.blogchina.com/1584898.html

zj上藍棣之的現(xiàn)代詩歌研究,期末要以文章一篇作為功課成績,我自告奮勇做了她的槍手,欣然撰文小試一筆。

九葉詩派是中國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詩壇上最令人關注的一個詩歌流派之一。作為那個時候中國詩歌群落里最先鋒的一個團體,他們一面向遙遠的歐美詩壇汲取新鮮的創(chuàng)作營養(yǎng),一面從中國土地中充實著生命的體驗。早在他們血液里播種下的詩歌種子,此時正在茁壯地成長,他們以新穎的現(xiàn)代詩歌美學視野關照著自己的國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身體。在一次次探索中,他們和他們的詩篇,成為了那時中國詩壇上一道奇譎的風景。在他們當中,一位筆名為穆旦的年輕詩人格外引人注目。他所寫下的詩篇風格冷峻沉郁,內(nèi)容艱深晦澀。與其他詩人相比,他的詩作突破了以往的寫作禁忌,顯示出在那個時代令人驚愕的“肉體”的感覺。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詩組《詩八首》:


你底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
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唉,那燒著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們相隔如重山!

從這自然底蛻變程序里,
我卻愛上了一個暫時的你。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在玩弄他自己。


水流山石間沉淀下你我,
而我們成長,在死底子宮里。
在無數(shù)的可能里一個變形的生命
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談話,相信你,愛你,
這時候就聽見我底主暗笑,
不斷地他添來另外的你我
使我們豐富而且危險。


你底年齡里的小小野獸,
它和青草一樣地呼吸,
它帶來你底顏色,芳香豐滿,
它要你瘋狂在溫暖的黑暗里。

我越過你大理石的理智殿堂,
而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底手底接觸是一片草場。
那里有它底固執(zhí),我底驚喜


靜靜地,我們擁抱在
用語言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們沉迷。

那窒息著我們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語言,
它底幽靈籠罩,使我們游離,
游進混亂的愛底自由和美麗。(1)

詩組里的八首詩充滿了“有現(xiàn)代人情與理之間的沖突和人格分裂,又透露出希望溝通的心靈矛盾;有堅定的冷酷和犀利的洞察力,也夾雜著深刻的迷惑和遲疑。”(2)而在這八首短詩里,前四首尤為另人關注,它們所呈現(xiàn)出的語言的“歧義”將人性的矛盾分裂極大程度地推到我們面前,也讓我們目睹到了中國現(xiàn)代詩歌里十分罕見的情欲困境。

情欲的距離
在《詩八首》的第一首的開頭就讓我們領略了詩人血脈噴張的火焰“你底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唉,那燃燒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我們相隔如重山!”詩人把“我”和“你”觸電之后彼此迫不及待的沖動比喻為“火 ”,但是一種隱秘的阻滯讓“我”產(chǎn)生了不安和恐懼并憂心忡忡的將愛欲視為一種災難——“火災”。情人雙眸的對視點燃了身體的火焰,如此欣喜盎然的起始卻在一聲哀嘆中戛然而止,在矛盾中掙扎的“我”自我安慰道“那燃燒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這等于在說這只不過是我們成熟身體彼此地召喚,欲望僅僅是欲望,彼此的吸引除了需要之外沒有其他的誘因。“我”冷酷(或者是理性的)對戀人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了懷疑,并隨之殘忍的得出了沒有愛情只有欲望的結(jié)論,無論是“你底”還是“我底”都只是欲望的俘虜,然而在結(jié)尾詩人卻突然來了一個跳躍,壓抑的情感終于沖破謹慎克制的桎梏,熱切的向?qū)Ψ絻A訴,可是這時在兩人之間卻橫亙著一道無法回避的溝壑,距離不再是時間和空間的阻隔,而是更讓人絕望的愛情的灰色地帶,關于這種距離感,另一位敏感的詩人顧城曾敏銳的捕捉了下來:“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3)在這遠和近的對比,距離的變化中詩歌的語言凸現(xiàn)了巨大的張力和強烈的戲劇性,同樣在穆旦的詩里“我”和“你”一方面要面臨著漸漸逼近的欲望,一方面又要忍受這種忽遠忽近感情的煎熬。在這樣的困境中應該怎樣調(diào)解靈與肉的關系呢?詩作一開始就把詩人逼近了一個難以自拔的困境,作為讀者我們也同樣對這樣緊張的兩性關系所吸引。作為一種寫作策略,穆旦成功的在開頭設下了一個懸念:理智與情感,純情與肉欲應該如何平衡,尤其是在一場熊熊的欲火迫在眉睫的時候?而且詩人在開始就將“我”的內(nèi)心矛盾精神分裂赤裸裸地暴露在我們面前,在接下來的詩作里“我”的這種自我戰(zhàn)斗狀態(tài)一直不斷延續(xù),整個詩組都在“我”的視點“我”的體驗背景下縱深展開。與穆旦同為九葉詩派的鄭敏曾說:“穆旦是一個充滿對舊時代憤怒的詩人,他的詩以寫矛盾和壓抑痛苦為主。”(4)詩人的痛苦或者是因為敏感的天性,或者是因為戰(zhàn)亂的時代,本想在愛情中得到慰藉,卻又深深地陷入感情的漩渦中不能自拔。鄭敏在分析這八首詩時曾說“全組詩貫穿著三股力量的矛盾斗爭。這三股力量‘你’、‘我’和代表命運的客觀世界的上帝。上帝在這里是冷酷無情的他捉弄著這對情人,而就是在‘你’和‘我’之間也是既吸引而又相排斥的,他們之間有著強烈的吸引力。”(5)

詩的第二第三第四首是詩組的精華,也是詩組的八首詩中最晦暗,最費解的篇章。先是“我”對自我的否定和扭曲“水流山石間沉淀下你我,而我們成長,在死底子宮里。在無數(shù)的可能里一個變形的生命,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隨之而來的是愛情的不安全感,“另外的你我”讓這場感情的游戲增加了“豐富而危險”的因素。詩的第三首延續(xù)著上一首陰郁的筆調(diào),“我”所面對的情欲此時已經(jīng)沒有距離,在這里穆旦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現(xiàn)代詩歌史上最異端最裸露地書寫。澎湃的感情與按耐以久的情欲在字里行間激蕩,欲望像“小小野獸”一樣讓雙方“瘋狂在溫暖的黑暗里”。黑暗的環(huán)境縱容了“我”和“你”的這種瘋狂,最初小心奕奕地試探終于演變成為不顧一切的深入,“你我底手底接觸是一片草場。那里有它底固執(zhí),我底驚喜。”在這里詩歌的語言再一次向我們顯示了它神奇的魔力,精巧的隱喻恰當?shù)亻g離了讀者與具體形象,同時又制造出陌生化的效果。一直克制的詩人在此時泄露了激動的心情,愁苦壓抑的心靈迎來了久違的“驚喜”,“我”的靈魂至此似乎將得到救贖。詩的第四首將二人靈與肉的交融推至頂點。外界是一片紛擾喧囂,戰(zhàn)亂流離,而在愛情的堡壘之中“靜靜地,我們擁抱在,用語言所能照明的世界里”,正因為時代的虛無荒寂不可信任,才使得“我”和“你”對愛情投下了全部的賭注??墒俏粗拿\、未知的選擇、未知的情感卻一把將兩個人推到“現(xiàn)實”的邊緣。在他們眼里,現(xiàn)實的世界已蛻化為抽象的言語,而內(nèi)心的情欲才是他們所遭遇的最大現(xiàn)實。雖然無法在紛亂的世界去支配自己的命運,但至少還能支配自己的身體;雖然不能把握捉摸不透的愛情,但還可以把握此刻步步逼近的愛欲,于是“我們游離,游進混亂的愛底自由和美麗。”在這樣遙無希望的世界里,情欲不僅是實現(xiàn)自我拯救的秘密通道,同時恰好成為“我們”斗爭的武器,兩個人肉體的結(jié)合也就意味了對平乏死寂荒蕪的否定,對殘酷現(xiàn)實的反擊和對抗。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所遭遇的激情和愛欲才顯得如此令人絕望,夢境一般的纏綿隨時會被艱難的生計,入侵者的槍炮所驚醒,隨之湮滅的不僅會是愛情,還將會是自己脆弱的生命蓓蕾。穆旦的詩友袁可嘉在分析《詩八首》時曾說:“(它)用嚴格的唯物主義態(tài)度來對待多少世紀以來被無數(shù)詩人浪漫化了的愛情。”(6)但是在穆旦的詩中,我們更能體會到詩人對待愛情的自然主義的態(tài)度,相對于所謂“無數(shù)詩人浪漫化了的愛情”,情欲的糾纏不休、愛情的難以捉摸,這些男女感情間的陰影,我相信不只是穆旦獨自所面對的,而是人類的普遍遭遇,只是穆旦表現(xiàn)得更為本質(zhì),比同時代的大多數(shù)詩人更有勇氣將它用詩歌來表達。

遠方的呼應
穆旦這種在詩歌中呈現(xiàn)出來的情欲意識不但在1942年的中國詩壇所僅見,而且在今天看來仍然讓許多傳統(tǒng)的讀者感到羞愧。研究者通常把穆旦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艾略特,奧登,里爾克的影響聯(lián)系在一起。應當看到在歷史的必然中,穆旦確實從歐洲現(xiàn)代派詩人那里汲取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營養(yǎng),同時又在自覺地延續(xù)著李金發(fā)、馮至、卞之琳等人所走過的中國現(xiàn)代派詩歌之路。但如果拋開這些既定的法則,從歷史的偶然中需求更新奇的聯(lián)系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穆旦在《詩八首》中的這種身體的歌詠在世界的另一頭有著響亮的回應。在萬里重洋之外的南美大陸,那里的一位詩人也曾以如此“令人臉紅”的筆墨書寫著焦灼的身體感覺。1924年,當時尚在圣地亞哥求學的巴勃羅•聶魯達出版了今后讓他一舉成名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這部糅合了性和愛情的詩集成為身體詩作的杰出代表,尤其讓人側(cè)目的是聶魯達將現(xiàn)代主義的創(chuàng)作意識成功的運用到了愛情詩作之中?,F(xiàn)代主義詩歌的詞語的多意含混,意義的斷裂跳躍正好契合了兩性愛情游移曖昧復雜的微秒變化,可以說聶魯達通過創(chuàng)作和探索找到了一條通向愛情、欲望的詩園小徑。愛情對于詩歌,不再是被書寫的對象,同時也成為對詩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改造者,這與其說是詩歌為愛情找到了一種全新的現(xiàn)代表達形式,還不如說是愛情讓詩歌變成了一個人類內(nèi)心情欲的泄露者。聶魯達讓我們在閱讀之中喚醒了身體的語言,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閱讀不是正襟危坐的格物參禪,而應該是創(chuàng)作者、作品、讀者三者之間的互相引誘彼此呼應。在他的這部《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的詩集里,充滿了熱帶的植物,潮濕的天空,曖昧的星辰,而且男女火熱的軀體就芬芳的海洋和土地溢滿整部詩集。里面不加掩飾的修辭和裸露的語言我們姑且繞開,在這部詩集中最能與和與穆旦的《詩八首》形成呼應的是第十七首《思索的、紊亂的陰影》:

思索的、紊亂的陰影在深深的孤獨里。
你也很遙遠,啊,比誰都遙遠。
思索的、自由的鳥兒,交融的形象,
埋沒的的燈。

濃霧的鐘樓,多么遙遠,聳立在那里!
窒息的哀嘆,碾碎而陰影重重的希望,
沉默寡言的推磨人,
黑夜從遠方的城市而來,降落在你的臉上。

你的出現(xiàn)是外來的,在我眼里陌生如一件東西。
我想,我是在你面前開拓我的大片生活。
我的在每一個人面前的生活,我的粗糙的生活。
面向大海、回蕩在巖石之間的呼喊
放肆而激揚,翻滾在海浪里。
這是悲哀的憤怒,這呼喊,這大海的孤獨。

奔騰,猛烈,鋪天蓋地。

你,女人,在那里你是什么?那個遼闊的風扇的
什么光線,什么葉片?你遙遠如此時此刻的你。
森林之火!燃燒在藍色十字架。
燃燒,燃燒,吐焰,閃爍在光的樹林里。

它坍塌,爆裂?;?。火。
我的靈魂起舞,枯萎在火的卷發(fā)里。
誰在叫?什么樣的寂靜擠滿回聲?
懷舊的時刻,幸福的時刻,孤獨的時刻,
它們之中那屬于我的時刻!
被歌唱著的風穿過獵角。
是這樣一種淚汪汪的情欲緊扣在我身上。

所有的根須的撼動,
所有的波濤的沖擊!
我的靈魂彷徨,快樂,悲哀,沒有盡頭。

思索的、埋沒的燈在深深的孤獨里。
你是誰?你是誰?(7)
陰郁、孤寂、悲哀的情境;濃霧、黑夜、暗火、微光,交織的意象。聶魯達以往那些帶著火焰的詩句在這首詩中驟然熄滅,雖然相隔十數(shù)年的光陰,雖然相距萬里重洋,繆斯女神還是讓智利與中國兩位年輕的詩人在情欲交織的詩篇中相遇了。兩個二十三四歲的熱血青年,兩位在成長中品味愛情苦澀與甜美的詩神,他們讓身體內(nèi)部的語言發(fā)出了嘹亮地呼嘯。燈在一盞盞熄滅,“她”離自己越來越遠,聶魯達將思索的、紊亂的陰影隱藏在深深的孤獨里,他的“靈魂彷徨,快樂,悲哀,沒有盡頭”。穆旦敏感脆弱的心靈在與“她”咫尺天涯的煎熬中,苦寂象蛇一樣將他緊緊糾纏。聶魯達向遠方的大海尋找愛情的答案,然而奔騰、猛烈的海洋卻無法撼動他心中的孤獨。穆旦向命運冥冥之中的主宰者扣問生存的答案,而“上帝”仍舊 “把我留在孤獨里”,他的世界依然充滿著“風暴,遠路,寂寞的夜晚”。穆旦曾說:“我那《詩八首》,都是寫在我二十三四歲的時候,那里也充滿了愛情的絕望之感。”又說:“愛情的關系,生于兩個性格的交鋒,死于‘太親熱,太含糊的’俯順。這是一種辨證關系,太近則疏遠,應該在兩個性格相同于不同之間找到不斷的平衡,這才能維持有活力的愛情。”(8)既然“愛情的關系,生于兩個性格的交鋒”,那么在穆旦在《詩八首》里實際上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場男女間的愛情暗戰(zhàn),以及在情欲邊緣雙方的痛苦博弈。不論誰勝誰負,結(jié)果都是雙方傷痕累累。性格內(nèi)斂的穆旦比聶魯達對愛情中的虛無悲觀體驗得更加深刻,更加難以排遣,同樣是對愛情的絕望,穆旦訴諸于痛苦中暗自折磨,吮吸著傷口,而聶魯達則借助開闊的意象,與自然宇宙溝通,宣泄著內(nèi)心的痛楚。在面對情欲的煎熬時,穆旦更顯得欲罷不能,聶魯達可以狂風暴雨的發(fā)泄體內(nèi)過剩的“力比多”寫出“女人的肉體,雪白的山丘,雪白的大腿”這樣的肉體的贊歌,而穆旦卻只是以他東方式的忍隱暗示,相對含蓄地實踐著對本能的零距離書寫。在詩中,聶魯達更善于調(diào)動豐富的意象,在他眼中世界萬物都會成為詩歌的組成部分,自我的情感和哲理隨時都可能與具體的物體、自然天地溝通對接,以致他的詩作常常會擁有龐雜的意象群落,形成開闊發(fā)散的詩語空間。對于聶魯達來說,身體是他對世界想象的基點,似乎每件事物都能找到與身體相對應的地方,同時情欲被他所自然化,甚至被賦予了生命的意義,被視為生機與活力的象征。而穆旦的詩歌內(nèi)含更為混沌、復雜,其曖昧不清晦澀艱深的詩語雖然阻礙了閱讀者的解讀行動,但各條意義歧生的語言路徑卻最大程度的打開了創(chuàng)作者的表達空間,讓詩歌的意義充滿了更多的可能,也還給了閱讀者更為豐富的閱讀體驗。在這樣的語言系統(tǒng)里,身體成為穆旦思考的對象,是詩人剖析自我批判社會的橋梁,同時也是詩歌敘事中必須具備的手段,在這里情欲的本身成了一種隱喻,充滿了象征的意味。

苦難的超越
三十年代末和四十年代初,是中國抗戰(zhàn)最為艱難的時期。在國統(tǒng)區(qū),物價飛漲、生計困難、貪官污吏橫行、文化壓制日益加劇,而且前線戰(zhàn)事?lián)渌访噪x難見勝日。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在身處西南一隅的西南聯(lián)大里,年輕的穆旦和他的同學們一起都痛切的體驗到了生存的“流亡感”。在這些沒有生存保障失去安全感的年輕人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的世界與西方現(xiàn)代詩人所體驗的“殘忍的季節(jié)”是如此接近,當時在西南聯(lián)大任教的英國著名詩人和理論家威廉•燕卜蓀給帶去了葉芝、艾略特、奧登、里爾克等西方現(xiàn)代詩人的作品,將聯(lián)大的年輕詩人們帶到了“一個新的西方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世界”(9)。詩國的神圣與現(xiàn)實的齷齪在他們內(nèi)心中形成巨大的反差,表現(xiàn)在詩作里就會形成巨大的戲劇張力。在穆旦的《詩八首》里交織的情欲沖突暗示著自我的生存困境,詩人對愛情的不確定感反映了人與現(xiàn)實的難以和調(diào),情欲的本身不僅充滿著矛盾沖突,而且在沉重的肉身上也承載了對社會的批判和個人生存的尖銳反省。然而在民族存亡與個人的方生未死之間,情欲往往成為詩人在現(xiàn)實中“歸隱“的庇護所。生活得不到保障,生命難以獲得詩意的歸宿,在人性的“荒原”里似乎只剩下愛欲才能提醒“我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存在的真實性和確定性。此時,對自我身體的分析,對情欲的批判甚至否定其實以成為對“我”人性的肯定。穆旦在對情欲的痛苦絕望的掙扎中,替自己樹立起了一個現(xiàn)代人完整豐富的人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通過這種“自殘”式的書寫實現(xiàn)了對自我靈魂的拯救,對苦難現(xiàn)實的超越。他的詩句也因此穿透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在中國詩歌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記憶。

參考文獻

(1)穆旦、鄭敏等著:《九葉集》,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第1版,254頁
(2)程光煒、吳曉東、孔慶東等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330頁
(3)顧城:《顧城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6月北京第1版
(4)、(5)、(6)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3期
(7)《聶魯達詩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36頁
(8)游有基:《略談穆旦的詩藝探索歷程》,寧德師專學報,1997年第2期
(9)《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325頁
其他參考文獻:
藍棣之:《現(xiàn)代詩的情感與形式》,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8月北京第1版
冉云飛:《尖銳的秋天:里爾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陳曉明:《表意的焦慮――歷史怯魅與當代文學變革》,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人專題||巴勃羅·聶魯達
這7本詩歌集,寫盡了人生
天才詩人聶魯達:13歲發(fā)表詩作 19歲發(fā)表首部詩集
穆旦:震撼我心的詩人
姚丹:誤讀與傳承——奧登《在戰(zhàn)時》與1940年代中國詩歌
新刊 | 吳向廷:詩人如何忠于自己的時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