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頭一天,過了初二過初三。正月十五鬧元宵,鬧了元宵春節(jié)完?!惫P者杜撰的這首打油詩,是想說元宵節(jié)是春節(jié)這一傳統(tǒng)佳節(jié)的壓軸戲。
夏歷正月十五叫“上元節(jié)”,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來,有元宵觀燈的風俗,所以又叫“燈節(jié)”(《辭?!房s印本792頁)。
其實,元宵觀燈早在隋代就已經(jīng)有了,有楊廣《正月十五日通衢建燈夜升南樓詩》為證:“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睆脑娨饪矗敃r搭建的巨型花燈像大樹一樣,七枝長伸,繁燈如花焰般燦爛,是頗為壯觀的。
到唐代,元宵玩燈已形成一道絢麗的風景。翻閱唐詩,吟詠燈節(jié)的詩比比皆是?!肮怆S九華出,影共百枝新”,韓仲宣詩中的“九華”,指的是裝飾華美、燦爛多彩的“九華燈”?!鞍僦Α敝傅氖恰鞍僦魳洹保欠种Ρ姸嗟臒艏?。“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碧K味道這首《正月十五夜》,寫的是元宵夜燈火輝煌、人歡馬叫的熱鬧景象?!按猴L來海上,明月在江頭。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元宵節(jié)在白居易詩中,處處是迷人的風光。再看王維的“游人多晝?nèi)?,明月讓燈光”;盧照鄰的“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張蕭遠的“十萬人家火燭光,門門開處見紅妝”……這些詩句中的燈光人影,描繪得多么生動形象。
在詠元宵中,宋代詩詞名家更有不少佳作。“車馬紛紛白晝同,萬家燈火暖春風”;“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王安石和朱淑真這“一暖”和“一鬧”,將元夜美景寫得生機勃勃。
“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宋熊知至在《觀燈》中,寫出了燈山人海的美景??梢韵胍姡斈暝?,懸燈結(jié)彩,萬人空巷,是何等熱鬧。這正如范成大《元夕》中所道:“新年第一佳節(jié)時,誰肯如翁閉戶眠?!?/p>
“天公意向人情滿,燈月教同看。中秋雖是十分明,不比今宵處處有華燈?!彼侮惾凇队菝廊恕吩~中,將中秋月與元宵月作了比較,認為元宵夜明月與華燈交相輝映,更富于詩意人情。宋文學家歐陽修寫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則是元宵佳節(jié)情人相會的絕妙佳句。
元宵詩詞中寫得最精彩、最美妙、最膾炙人口又百讀不厭的,要數(shù)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的生花妙筆,用千樹盛開的鮮花來形容元宵夜數(shù)不清的花燈和煙火;用滿天星雨來形容夜空中紛紛飄落的煙火流水;用玉壺光轉(zhuǎn)來形容潔白晶瑩的白玉燈燈光的不停轉(zhuǎn)動;用魚龍舞來形容被人舞動的魚燈、龍燈……一連用了幾個比喻,將人們鬧花燈的情景寫得極為生動。特別是這首詞下片中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其含意不僅在于詞人觀燈時經(jīng)過千百次尋找而驀然回首在燈光零落稀少處見到意中人,還被著名學者王國維引申為古今成大事業(yè)、做大學問者所必經(jīng)第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宋晏殊詞《鵲踏枝》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钡诙N境界是宋柳永詞《鳳棲梧》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賦予更深遠的含意。
元宵月圓夜,新年第一回。月光映紅光,上下相交輝。富有詩情畫意的元宵佳節(jié)啊,必將年年令人贊美,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