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后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將皇位傳給朱棣這個能干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太子朱標(biāo)的兒子朱允炆,建文帝登基之后對于這幾個叔叔不是很好,拿著爺爺留下的集權(quán)技巧,將這幾個藩王叔叔的抄家的抄家,反正就是不想讓他們有什么好日子過。燕王朱棣本就對這個皇位的繼承不滿,這個侄子又不斷的搞事,所以他一狠心干脆造反。
打著“奉天靖難”的口號,朱棣開始以小搏大的造反,要說是上天照顧朱棣,朱允炆這邊一開始是兵多將廣,但是卻很多個將領(lǐng)都是草包,憑著十多萬的部隊愣是打贏了李景隆五十萬部隊,取得了白溝河這決定性的戰(zhàn)役,之后朱棣大軍一舉進攻,打進了南京皇宮城,建文帝也是下落不明。但就是朱棣這樣的鐵血皇帝,能夠戰(zhàn)勝數(shù)倍于自己的大軍,卻沒拿下一個濟南城。
李景隆大軍潰敗,河北還有山東各城的守軍都是四處潰散,而一直堅持的一個濟南城里面卻僅僅之后五千多士兵,十幾個將領(lǐng)。當(dāng)時朱棣的軍隊已經(jīng)是包圍了濟南城,而一個為李景隆送糧草的將軍卻成功死守濟南城,而這個將軍也幾乎成了朱棣最恨的人。他就是明初著名將領(lǐng)鐵鉉,他一開始是書生出身,在明太祖時期也是深受朱元璋賞識。朱棣久圍濟南城不下,還掘開了黃河大堤,鐵鉉見勢不妙最開始采用的是詐降。對于一直久攻不下的濟南城,朱棣也沒太多的防備,便準(zhǔn)備率兵接手濟南城,但是就在過護城河橋的時候,鐵鉉突然將護城河橋升起,并設(shè)下伏兵,還好朱棣調(diào)轉(zhuǎn)馬頭比較快,這才逃過一劫。
鐵鉉看到朱棣落荒而逃,站在城頭上大罵朱棣,朱棣知道上當(dāng)之后非常的生氣,他決定下狠心炮轟濟南城,就在朱棣就要轟下濟南城的時候,鐵鉉在城墻上擺上了朱元璋的大畫像,還掛上了朱元璋的神排,還叫人在城頭上對著朱棣軍喊。而朱棣看到是朱元璋的畫像,還有神牌當(dāng)時也是一愣,一想到自己出兵的借口是“奉天靖難”,是來幫助自己侄子的,而他的老爹朱元璋是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所以他看到老爹的畫像哪里還敢繼續(xù)轟,為了表明自己的“孝心”朱棣還當(dāng)即下跪,對著老爹的畫像、神牌磕頭。
朱棣本來就讓鐵鉉的詐降氣的不行,現(xiàn)在又搬出了他的老爹來壓他,朱棣當(dāng)晚就差沒有氣出血。而鐵鉉也知道朱棣已經(jīng)是進退兩難了,他當(dāng)晚立刻派出奇兵,把朱棣打的是七零八落,只能是后退十里扎營。之后朱棣再也不敢來濟南了,每次南下都是盡可能的避開山東,雖然最后朱棣成功趕跑了建文帝,但是他在晚年想起來這個鐵鉉都是非常的恨,他常說:“鐵賊,骨頭硬”。
朱棣最后還是沒有放過鐵鉉,他登基之后再次北伐還是將一直在死守濟南城的鐵鉉俘獲,而鐵鉉寧死不屈,最后朱棣殘忍的殺害了他。鐵鉉因為他的錚錚鐵骨,在山東很多地方都是非常的敬重他,在山東有很多的"鐵公"祠廟,它們都是祭奉鐵鉉,而濟南人民更視其為鄉(xiāng)土神或城隍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