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歷帝在馬吉翔挾持下,從騰越逃入緬甸,從此與李定國、白文選失去聯(lián)系。三月,李定國、白文選相會于木邦(緬甸新維),商議今后去向。李定國認為:“緬甸地區(qū)貧苦,大軍進入緬甸日后必回發(fā)生禍亂,況且緬甸只是但是你我二人,但是皇帝單獨去那里說不定到安全了,” 白文選則說:”現(xiàn)在內(nèi)陸都已經(jīng)被清寇占領,繼續(xù)在內(nèi)陸會危險,不如,我隨皇帝去緬甸,你主持外部軍務大事?!?兩人意見不和,便各自行動。
磨盤戰(zhàn)役后,李定國余眾不過數(shù)千,勢力窘迫。不久,賀九儀從廣南率萬人來會合,祁三升、魏勇等均率部投歸,軍勢稍振。李定國將大營移孟璉(云南瀾滄),多造印敕,遍結土司 ,號召共同抗清。沅江土司那嵩起兵響應。李定國部堅持數(shù)月,被清軍攻破,又移營孟艮,招安頭人,耕種納糧如郡縣例 。
吳三桂見無法撲滅大西軍,又采取招降措施,一時農(nóng)民軍中不堅定分子紛紛投降。公元1660年(清順治十七年、明永歷十四年)三月,吳三桂用賀九儀妻子勸降,賀九儀剛要去投降竟被李定國殺了 ,從此無人敢言降字。
李定國曾連續(xù)上疏三十余封給永歷帝都石沉大海。直到七月,白文選強攻緬都阿瓦失利回來,白、李才了解真相,原來緬甸扣住了永歷帝,二人決定攻緬搶出永歷帝。九月,兩人分別入緬。至十一月,定國大敗緬軍,提出送還永歷帝,在退兵的的條件。 緬則回答:”你們要攻城,我也不怕,你們大軍來這里,水土不服,將士會的病而死?!?第二年二月,白、李又合兵入緬,緬集眾十五萬,巨象千余頭來戰(zhàn)。二人奮力苦戰(zhàn),大敗緬軍,渡錫箔江臨金沙江窺緬城,緬甸仍不交出永歷帝。李定國只得派兵造船渡江,五月又被緬兵搗毀船廠。李定國大怒,圍困緬城,不料軍中老幼累累,軍饑疫作,死亡相繼 ,不得已移軍亦渺賴山下。八月,兩人又分兵攻緬,但出師不利,十六舟有五舟被擊沉。在緬甸他們亦得知吳三桂已大舉攻緬,緬殺害永歷從官四十余人,白文選部情緒低落。是月中旬,張國有、趙得勝劫持白文選欲降清,離開李定國。李定國子嗣興準備堵截,李定國不忍雙方自相殘殺,命放還,率本部獨進洞烏。
十二月,李定國又準備再度攻緬,忽聞緬王已獻永歷帝于吳三桂憤懣欲絕說道:‘勢既不敵,追無能為’” 。移營景線。但到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明永歷十六年)四月,他又抵勐臘,遣官入車禮(西雙版納)借兵,企圖東山再起。五月,禮部侍郎江國泰說服暹羅(泰國)與定國聯(lián)姻,幫助象馬,恢復云南 。蜀人馬九功也從古剌返回,云南已集四千人,愿為掎角之勢 。正當李定國欲圖大舉,不幸軍中瘟疫流行,人馬病死甚多。李定國修表告天,祈求說道:“如果大勢已去,希望老天讓我李定國一人去死,不要再連累軍民?!?/p>
六月十一日,李定國正逢四十二歲生日,突然發(fā)病,接著又傳來永歷帝于四月初八被吳三桂絞殺的消息。李定國慟哭并命人為永歷帝發(fā)喪,全軍將士穿白衣 ,李定國披發(fā)徒跣,號誦搶地,兩目皆血淚,大哭道:“我對不起大明,也對不起皇帝,我該怎么面對天下?!?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國死于勐臘,臨終前還囑咐兒子及部下:“寧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李定國死后,部下有數(shù)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東百里,稱為“桂家” 。勐臘各族人民亦奉李定國為神,過晉王墓均膜拜。并于后山復建“漢王廟”,每年春節(jié)進行隆重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