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邦之戰(zhàn)中,北面的臨濱阻擊戰(zhàn),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而在兩個月的于邦之戰(zhàn)中,最精彩,最超乎想象,最匪夷所思,最輕松愜意的就是李家寨大榕樹阻擊戰(zhàn)。
大榕樹
于邦之戰(zhàn)之初,112團一營的加強排被日軍伏擊,在擊斃了70余日軍后,全部壯烈犧牲。本來由于英國鮑特納瞎指揮沒有增援兵力不足的112團,在失去了這個加強排后,攻打于邦兵力更加薄弱,無奈之下一營營長李克己親自帶著一個加強連,趕來增援于邦。1943年11月4日,尖刀班摸到了日軍的臉皮底下,趁著日軍吃飯之際發(fā)起了進攻,30多名日軍倒下了一大半,剩下的倉皇向著日軍的工事逃去。
中國駐印軍
不同于中國戰(zhàn)場日軍的工事,緬甸日軍工事修的相當有特色,工事前是兩米多深的壕溝,壕溝底部挖有狗洞,如果工事守不住,日軍就爬進狗洞,沿著壕溝逃竄。正是因為對日軍工事不熟悉,尖刀班跳進壕溝追擊日軍后,被日軍再次攔住,最后只有一名戰(zhàn)士幸存下來。
后來莫自愚的排趕到后,依舊傷亡慘重卻沒有攻破日軍防線,直到李克己帶領(lǐng)的加強連趕到才穩(wěn)住了陣腳。由于112團攻打于邦沒有攜帶重武器,根本啃不動日軍的工事,戰(zhàn)線一直膠著下去。而日軍也不知道到底來了多少中國軍隊,他們認為敢于攻擊他們,那中國軍隊人數(shù)肯定比他們多上不少(實際就不到兩個連的兵力),他們也不敢突圍,就一直呆在工事里。
當年殘存的地堡
通過加固占領(lǐng)的日軍工事,中國遠征軍從三面包圍了日軍,只留下了一個面向河流的缺口,等待著日軍鉆出工事,好迎頭痛擊。就這樣,日軍就像田鼠洞里的老鼠,而中國遠征軍成為了獵人守在了洞口。焦渴難耐的日軍就這樣挨過了三日。
三日過后,日軍的增援部隊到達,接近兩個大隊的日軍(此時戰(zhàn)場日軍約2500人左右)攜帶著重炮,開始了對遠征軍防線的炮擊,很快便摧毀了中國軍隊的重機槍陣地,并渡過河,占領(lǐng)制高點,向三明治一樣,兩股日軍將中國軍隊圍在了里面。
遠征軍正在制定作戰(zhàn)計劃
這樣的情況,一般人都會選擇突圍。但是貿(mào)然突圍,兩面受敵,只會損失慘重。而在于邦的后面就是新平洋,那里可是中國駐印軍的戰(zhàn)略基地啊,失去它就會像第一次緬甸戰(zhàn)役的惠通橋一樣,能夠一舉扭轉(zhuǎn)戰(zhàn)局,甚至可以導致再一次的失敗。所以,李克己營長決定堅守待援。
在這塊長不過700米,寬不過300米的陣地上,共有八個火力點,一個火力點一個班,多余的一個班則放在了一個大榕樹上。這個大榕樹至關(guān)重要,其距離中國軍隊長方形的陣地只有300米遠,既可以作為前沿陣地阻擊日軍,又可以觀察日軍的一舉一動。而且,大榕樹垂下的20多根粗壯的氣生根連成了一片密林,樹葉密密麻麻,地面則是密布的藤蔓,日軍根本看不清里邊的情況。
枝繁葉茂的大榕樹
幸好得益于當年美國的大力援助,當時美國給新一軍準備的是3個師的裝備,但是反攻前只有2個師人員到位,于是這三個師的裝備被新38、新22兩個師瓜分了,這也導致了這兩個師火力格外的恐怖,比當時的美軍還強悍。
正因如此,雖然日軍摧毀了李克己這個加強連的重機槍,但是在當晚,多出的一個重機槍連趁著夜色,隨著午夜滴落在芭蕉葉上的水滴聲而腳起腳落,順利通過了日軍防線,增援了被圍的軍隊(此時中國軍人約500人)。
遠征軍重機槍連
增援的重機槍連極大的增強了陣地的防御,在大榕樹上更是放了一個排,可想而知這個榕樹有多大。樹上火力強勁,樹下也不賴,幾百個手榴彈掛在了藤蔓上,周邊到處是陷阱,正是靠著這些方法,在被圍的47天內(nèi),日軍沒有一次夜襲得逞,反而損兵折將。
對于這股難纏的敵人,日軍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卻無能為力。想打主陣地,必須首先拿下大榕樹,可是面對樹上樹下的機槍陣地,你看不見他,他能看見你,藤蔓上密布的手榴彈更是日軍的夢魘。而日軍的重炮轟擊也沒有多少效果,密密麻麻的樹葉極大削弱了日軍火炮的威脅。
緬甸日軍
這場阻擊戰(zhàn)中,日軍就像一頭餓狼,中國軍隊則是一只刺猬,蜷成一團,美味卻無從下手,餓狼只能干瞪眼。
依托飛機空投的補給, 在等待新38師113、114團增援的時候,他們并沒有一味的防守,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這種戰(zhàn)術(shù),很像抗日戰(zhàn)爭中八路軍使用的麻雀戰(zhàn)術(shù),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 打了就跑,不與日軍糾纏。趁著日軍吃飯、換防、開會等時間,打上一梭子,打了就跑。
裝備 精良的遠征軍
面對中國軍隊這樣的戰(zhàn)術(shù),日軍欲哭無淚,想打找不到人,不想打中國軍隊又像影子一般, 形影不離。折磨到最后,日軍干脆筑起了深溝高壘,無論中國軍隊如何挑逗,打死不出去。本來是日軍將中國軍隊包圍在了里邊,反而看上去像是中國軍隊反包圍了日軍一般。中國軍隊依靠著充足的空頭補給,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而日軍卻物資缺乏。
空投是關(guān)鍵
就這樣,日軍想打打不進去,撤又不甘心,而中國軍隊又不出來。雙方只能耗著,一耗就是47天,和衡陽保衛(wèi)戰(zhàn)時間一樣長。直到孫立人將軍率領(lǐng)的援兵到來,24門重炮的轟鳴中,日軍的包圍圈灰飛煙滅,瞬間瓦解!
后來,這個不知名的地方有了一個濃厚中國味的名字——李家寨,正是因為李克己所在營的堅守而得名。
今日李家寨
這場阻擊戰(zhàn)雙方損失并不大,也沒有那么有名,但是卻格外的匪夷所思,因為2500人圍攻500人,打了47天,卻對500人無可奈何,這算不算戰(zhàn)爭史上的一個奇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