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
“肺結(jié)核”似乎與作家、藝術(shù)家有不解之緣,濟慈、雪萊、夏洛蒂·勃朗特、契訶夫、卡夫卡、、魯迅、郁達夫、蕭紅都得過肺結(jié)核。肺結(jié)核病人常有持續(xù)低燒、惡心、惡寒、虛弱、消瘦、咳嗽、臉色蒼白、面頰潮紅等體表癥狀,會引發(fā)特殊的心理生理反應:敏感、易激動、亢奮、煩躁、偏執(zhí),等等。這些體表癥狀和生理心理反應,于是被人們描繪成“藝術(shù)家氣質(zhì)”或“詩人氣質(zhì)”,藝術(shù)家的作品也會多多少少折射這種氣質(zhì)。
作為文學病的“肺結(jié)核體質(zhì)”,似乎就意味著情緒極不穩(wěn)定、容易暴怒、容易失控,在與兩性關(guān)系的另一方劇烈沖突后,又逐漸恢復平靜。
…
肺結(jié)核發(fā)熱是內(nèi)部燃燒的表征,結(jié)核病人是某個熱情被“消耗掉”的人,這種熱情導致身體融化,利用從肺結(jié)核那里得到的隱喻來描寫愛情——一種“有病的”愛情的形象,一種激情“消耗掉”的形象——遠在浪漫主義運動之前就已經(jīng)有了……就像《魔山》中一個人物所做的解釋:“疾病的癥狀無非是被掩飾起來的愛情力量的宣示,所有疾病都只是變形的愛情?!本拖穹谓Y(jié)核被當成一種激情之病來看待一樣,它同樣被當成一種壓抑的疾病,以前也曾被解釋成為沮喪的惡果。
(搬————————————————————————————————————運)
盤尼西林消滅了肺結(jié)核,拯救了一個時代,也消滅了一個時代。
你說:如果那時候就有盤尼西林,對他們來說,是壞事呢?還是好事呢?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span>
痛苦就像灼燒的疼痛一般,可是他們以此為靈感,譜寫出了那贊歌。
將文明兩個字拆開來:
“經(jīng)緯天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
有些人生下來就是一根蠟燭,為了把周遭照亮。
蠟燭如果不劇烈燃燒自己,那也就沒了蠟燭的意義。
所以它拼命地燃燒自己,拼命地表達,哪怕被火焰灼傷也不足惜,因為,這火焰燒得越旺,越是痛苦,那周遭便越是亮堂了起來。
有很多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以我們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式,誰也不知道為什么到了該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他們選擇撒手人寰。
“真可惜啊,忙活了一輩子,剛可以享福就走了?!?/span>
蠟燭燃燒完之后,也就化為了一攤爛泥,再也沒有了價值。
他們匆匆地降臨在世間,又匆匆地離開這個世間,就像群星一樣劃過人類歷史。
上帝看著膝下的孩子們在他的影子里摸索前行,于是捏出了一隊蠟燭,點燃了他們,于是塵世間便有了光,人們不再碌碌而行。
數(shù)不盡的蠟燭燃燒著,數(shù)不盡的蠟燭消亡著,人類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沖破一個又一個桎梏。
“天下文明者,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nbsp; ——孔穎達
PS:
⑴附詩一首:
就這樣吧
艾佛烈德·德索薩(澳)
去愛吧,如同從未受過傷害一樣;
跳舞吧,如同沒有人注視一樣;
唱歌吧,如同沒有人聆聽一樣;
工作吧,如同從不需要金錢一樣;
生活吧,如同今日是世界末日一樣;
⑵中意拿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