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導演、膠片IMAX、IMAX畫幅占到70%等字眼將《敦刻爾克》推上年度最期待的神壇。克里斯托弗.諾蘭首次執(zhí)導戰(zhàn)爭片,自編自導并擔任制片人,可見他對于本片極其看重。從他導演處女作《追隨》到上一部作品《星際穿越》,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經(jīng)典,這也成為《敦刻爾克》備受期待的主要原因。我同樣很期待這部影片,下面就說一說我的觀影感受。
《敦刻爾克》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編劇: 克里斯托弗·諾蘭
主演: 菲恩·懷特海德 / 湯姆·格林-卡尼 / 杰克·勞登 / 哈里·斯泰爾斯 / 阿紐林·巴納德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zhàn)爭 語言: 英語 / 法語 / 德語
制片國家/地區(qū): 英國 / 法國 / 美國 片長: 107分鐘
上映日期: 2017-09-01(中國大陸) / 2017-07-13(倫敦首映) / 2017-07-21(美國)
眾所周知影片改編自二戰(zhàn)著名戰(zhàn)役“敦刻爾克大撤退”,二戰(zhàn)重要的的轉(zhuǎn)折點。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40萬英法聯(lián)軍被德軍圍堵在敦刻爾克這個地方,只有背后的大海是唯一的逃生機會。在英國政府動員人民下,成功將33萬8千的士兵撤退出敦刻爾克,為二戰(zhàn)以后的戰(zhàn)爭與勝利積蓄了有生力量。至于英法聯(lián)軍被圍堵后,德軍為何不再進攻,這個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片中德軍散發(fā)給英法聯(lián)軍被圍堵的宣傳頁
改編自“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電影也有很多,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敦刻爾克》,以及1964年的《敦刻爾克的周末》和1969年的《倫敦上空的鷹》,兩部紀錄片1989年的《敦刻爾克:為法國而戰(zhàn)》和2004年的《BBC:敦刻爾克大撤退》。再到2007年一美主要的《贖罪》和現(xiàn)在諾蘭導演的《敦刻爾克》。
同類題材改編的電影如此之多,其中也不乏經(jīng)典之作。如果只是為了拍出“敦刻爾克大撤退”,那實在再沒有必要。
諾蘭導演不愧為世界最著名的導演之一,他首次執(zhí)導戰(zhàn)爭片就充滿著不同或者是異類。就如同《黑暗騎士》三部曲在超級英雄電影,《星際穿越》在科幻片中的異類一樣。
在片場的克里斯托弗·諾蘭導演
整部影片沒有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要說最殘酷的一幕莫過于德軍戰(zhàn)機墜落引燃泄露的燃油。極少的言語交流加之令人緊張的配樂極易將觀眾的情緒帶動起來。只聞其蹤不見其人的德軍士兵,給影片披上一層驚悚的色彩。子彈飛來,飛機投擲炸彈,士兵一個個死去,卻看不到對方的臉。
燃燒的燃油與掙扎的士兵
從一開始影片就點明是分為三個故事線,分別是沙灘上士兵的一周,海上父子的一天和空中飛行員的一小時,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去講述這場撤退。通過密集的剪切手法,將三個視角同時展現(xiàn)給觀眾,給人一種同時發(fā)生的錯覺,也讓觀眾更全面的了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故事線融匯在一起,為故事帶來了該有的結(jié)局。海灘上的士兵看到了空中的飛行員,海上父子解救了很多士兵,空中的飛行員看到了下面的所有人。但由于三個不同時間的交叉敘述,也讓很多人感覺有些許雜亂的感覺。
沙灘上的士兵
縱觀整部影片,臺詞是非常少的,每一個人都是忙碌的,沒有閑暇去聊天,去講述。沙灘上的士兵們,每一個人都在為了生存奮斗著。只是看到幾個熟悉的士兵一直在逃生,卻一直險些喪命。
上船了,船被炸沉了,再上船還是被炸沉,躲在一搜棄船中,卻依舊被打沉。在彼岸的家鄉(xiāng)和他們那么近,也那么遠。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是在對話中可以聽到一些人的名字。
求生的落水士兵
用這幾個士兵以點代面,折射出沙灘上每一個士兵的求存之路。在被圍堵,已經(jīng)沒有戰(zhàn)斗下去的意義之后,活下去才是最有用的。
逃生失敗的士兵坐在沙灘上
影片中有一幕印象深刻,被海上父子救下的士兵失手將兒子的朋友殺死。當這位士兵詢問父子那位孩子還好嗎,父子只是回答還好。既然逝者已逝,那就讓活著的人更好的活下去。
駕駛游艇的父親
影片的末尾,當士兵們成功撤退返回祖國時,一位失明老人,給他們遞著食物歡迎他們回來,并稱他們?yōu)橛⑿?。士兵們說我們是逃回來的,老人說著那就夠了。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是勝利。
等待逃生船只的士兵們
雖然影片是著重刻畫群像,但還是有些許的英雄主義。營救士兵的每一位平民都是英雄,而最后戰(zhàn)機燃油耗盡的飛行員則更富有個人英雄主義色彩。
燃油耗盡的飛行員(杰克·勞登飾)
這部影片讓我想起來去年上映的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同樣是一次技術上的大膽嘗試,同樣是一部戰(zhàn)爭片卻只有很少的戰(zhàn)斗場面,同樣的的口碑兩極化。
影片音效著實很贊,結(jié)合影片本身畫面,極易引起心中的那份緊張感。加之影片高達70%的IMAX畫幅,更讓觀眾有一種臨近感。
活下去,就是偉大的勝利。
你不回復個“敦刻爾克”試試?可能還沒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