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復岳飛元官,以禮改葬?!问?本紀三十一三 孝宗一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宋孝宗在太上皇宋高宗尚且在世的情況下。敢冒著風險,寧可矯詔也要給岳飛平反呢?
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岳飛是忠臣孝子?
但是這貌似并不足以讓以孝著稱的宋孝宗,公然和宋高宗唱反調(diào)。我想這更多的,是因為宋孝宗想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1.我要北伐
平反岳飛其實有一個非常好的參照對象——責斥秦檜。
宋寧宗決定北伐的時候,馬上把秦檜的謚號改成了“謬丑”。等到北伐失敗,想要議和,又改回了“忠獻”。
秦檜
對秦檜的態(tài)度,可以說就是南宋對金戰(zhàn)略的風向標。對岳飛,也同樣是如此。
宋孝宗即位的前一年,是歷史上著名的海陵南侵(1161),也是金國最后一次對南宋大規(guī)模的用兵。
宋孝宗當時還是太子,但是態(tài)度非常明確,要領兵和金軍決戰(zhàn)。
1162年五月,宋孝宗即位。恰好一年后,就發(fā)動了隆興北伐。
為此,平反岳飛已經(jīng)是非常明確的,向全天下表現(xiàn)出宋孝宗的態(tài)度——我要北伐。
因為當時高宗還在,秦檜生前和高宗的關系又匪淺,也就讓秦檜暫時的逃過了一劫。但是平反岳飛,無疑就是在打秦檜的臉。
2.知恩圖報
這里很多人又要疑問了,岳飛對宋孝宗又有什么恩呢?
這個還真不小,雖然沒有被《宋史》記載,但是在一些同時期的文獻記載里,都有提及。而且還非常的詳細。
岳飛
岳飛本來和宋高宗的關系是不錯的,宋高宗甚至多次在自己的臥室里,接見岳飛。對岳飛,也是異常的信任,第一波裁撤家軍不但沒有對岳家軍下手,還給其加了五萬人。
但是到了后面,岳飛和宋高宗之間就有了矛盾。現(xiàn)在最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迎回二帝。然而,這個口號,本來就是宋高宗喊的。
岳飛在1137年的時候,早就不喊迎回二帝了,而是迎回天眷。這點在《乞出師札子》中寫的很明確。
趙構
岳飛和宋高宗真正的矛盾,還是因為宋孝宗
北方的金國一直都沒有放棄,讓宋欽宗掌權,從而達到控制南方的目的。為了分化南宋,金國把宋欽宗的太子趙諶放了回去。
這個本來是皇帝的家事,但是岳飛認為自己作為臣子,有勸諫的責任。他當面和宋高宗提議,要立趙瑗(宋孝宗早前的名字)為太子,徹底絕了金人的念想。
雖然岳飛這個提議從正確性上來看,沒什么問題,但是卻忽略了人情世故。
當時的宋高宗雖然sheng理上有缺陷,但是僅僅才30歲。岳飛這個話,無疑是在高宗的心口上撒鹽。而岳飛作為一個武將,居然明目張膽的支持皇子,這讓皇帝怎么想?
所以當時宋高宗,就嚴厲斥退了岳飛。君臣關系自此不復如初。
對于宋孝宗來說,岳飛就是自己這一派的人,還是從龍功臣。如今“我”當上了皇帝,自然要投桃報李。以此來顯示,“我”也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大家可以放心幫我賣力氣,是肯定有回報的!
如此看下來,宋孝宗幫岳飛平反,完全是情理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