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人世的事業(yè)。
2.偉大的事業(yè)都出于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如果這兩層不講究,社會上多一個講政治經(jīng)濟的人,便是多一個借黨忙官的人;這種人愈多,社會愈趨于腐濁?,F(xiàn)在一般借黨忙官的政治學者和經(jīng)濟學者以及冒牌的哲學家和科學家所給人的印象只要一句話就說盡了 ——“俗不可耐”。
人心之壞,由于“未能免俗”。什么叫做“俗勺”,這無非是像蛆鉆糞似地求溫飽,不能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作高尚純潔的企求;總而言之,“俗”無非是缺乏美感的修養(yǎng)。
3.我堅信中國社會鬧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問題,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壞。我堅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幾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從“怡情養(yǎng)性”做起,一定要于飽食暖衣、高官厚祿等等之外,別有較高尚、較純潔的企求。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朱光潛
朱光潛&《談美》
豆瓣評分9.2,1879人評價
朱光潛,畢業(yè)于香港大學文學院,曾先后留學英國、法國,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奠基人之一。
本書順著美從哪里來、美是什么以及美的特點等問題層層展開,提出了他的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人生的藝術化”。朱先生以一種對老朋友的語氣娓娓而談,將他對藝術與人生關系的深刻體悟滲透在質(zhì)樸清新的文字中,“引讀者由藝術走入人生,又將人生納入藝術之中”(朱自清語)。
全書最后呼吁人們“慢慢走,欣賞啊”,認為“欣賞之中都寓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之中也都寓有欣賞”。內(nèi)容切實,深入淺出,文筆流暢,對提高青年的寫作能力與藝術鑒賞能力頗有啟迪。
李澤厚&《美的歷程》
豆瓣評分9.2,10245人評價
李澤厚成名于五十年代的美學論戰(zhàn),是以朱光潛為主要批判目標登上美學舞臺的,以重實踐、尚“人化”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tǒng)一”的美學觀卓然成家。
該書是一本廣義的中國美學史綱要。作者以深邃獨具的目光,雄渾凝煉的筆觸,囊括了歷史悠久的中國美學的整個歷史。從龍飛鳳舞的遠古圖騰,一直講到明清工藝,宏觀地描述了中華民族審美意識發(fā)生、形成和流變的歷程,指出這也是以實踐理性為特征的民族審美意識的積淀過程。
該書為中國美學史“勾畫了一個整體輪廓。馮友蘭評價該書,“它是一部大書,是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這些不同的部門,你講通了。死的歷史,你講活了?!?/span>
宗白華&《美學散步》
豆瓣評分8.7,4444人評價
宗白華是我國現(xiàn)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
本書是已故一代美學宗師宗白華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學著作,幾乎匯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其詞句典雅優(yōu)美、充滿詩意,是中國美學經(jīng)典之作和必讀之書。
在這本薄薄的小書中,作者憑著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養(yǎng),以比較的眼光,對中國古典美學思想的幾個重要范疇加以闡釋,滲透著自己的生命體驗和審美取向,因此在他的思考中,很多被認為只能進故紙堆的美學范疇顯出了新的闡釋可能和適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