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突然多出了不少“增強免疫力”的方法:“斷食重啟免疫系統(tǒng)”“一年365天堅持洗冷水澡”、'只吃青菜排毒”…… 讓人眼花繚亂。
那么,究竟什么是免疫力呢?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nèi)突變細胞、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
百姓大眾皆知服用滋補中藥可提高免疫力,眾多人群服用滋補品,但結(jié)果是服人參頭暈,服黃芪咽痛,服阿膠上火……等眾多不良反應。
那面對長期有可能存在的病毒,想增加免疫力,到底要服用何方何藥可以無副反應,可增強免疫,防御病毒呢?
我的經(jīng)驗就是千年古方來自醫(yī)圣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小柴胡湯”。
為什么是小柴胡湯呢?我們首先來看沉淀了1800多年的此方由來,醫(y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開創(chuàng)了六經(jīng)辨證體系,醫(yī)圣張仲景書中自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也就是說在東漢仲景時代,戰(zhàn)爭四起,傳染病橫行,其家族200余人,死亡近140人,而其中死于傳染傷寒的占七成,由于可見當時的疫情之重,而且是時間延續(xù)較久,所以醫(yī)圣張仲景,經(jīng)真實臨床而總結(jié)出中華民族最強的治疫防疫著作《傷寒論》。而本次治療新冠肺炎國家標準處方-"清肺排毒湯"就是由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五苓散、小柴胡湯、射干麻黃湯"四個經(jīng)方合成。其中就有“小柴胡湯”。
那為什么是“小柴胡湯”來防御提免呢?我們來看《傷寒論》97條:"血弱氣盡,腠里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這里明確指出:“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用現(xiàn)代醫(yī)學來釋本句就是:“免疫力低下,病毒傳染而入”,而仲景樣抵御邪氣入呢,就是用小柴胡湯主之,明確告訴我們腠理就如人體的城墻,而小柴胡湯就是守城墻的衛(wèi)兵,來侵犯的外邪,用小柴胡湯這衛(wèi)兵抵御驅(qū)之。
中醫(yī)藥大學教材《方劑學》則把'小柴胡湯'列為和解劑,注解本方為治療'半表半里'之疾,但何為和解及半表半里并沒有確切解釋。著名中醫(yī)秦伯未先生認為:'和解,是和其里而解其表,和其里不使邪再內(nèi)犯,解其表仍使邪從外出,含有安內(nèi)攘外的意義,目的還在祛邪。'半表半里'是強調(diào)在外感病過程中正氣略有不足,正邪分爭,各有勝負的階段,應該是一種虛實夾雜的狀態(tài)。'
看了仲景小柴胡湯的條文,及秦老的解讀,我們再看看小柴胡湯的組成:柴胡、半夏、人參、甘草、黃芩、生姜、大棗。
方取柴胡升陽達表,散半表(腠)之邪,黃芩降泄退熱,清半里之邪,兩藥一升一降,和解表里,半夏和胃降逆,人參、甘草味甘和中,補氣扶正,以助抗邪外出,和解轉(zhuǎn)樞,使邪氣不得更傳入里,生姜、大棗辛甘合化,以和營衛(wèi)而助和解營衛(wèi)之功。整方完全吻合內(nèi)經(jīng)的:"正氣存在邪不可干"組方原理,全方不溫不燥,扶正祛邪,適合各種體質(zhì)人群。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醫(yī)學系溝口博士把小柴胡湯用現(xiàn)代藥理分解研究,發(fā)現(xiàn)小柴胡湯能增強巨噬細胞免疫功能,有效的抗御病毒細胞的侵犯,是天然的干擾素。
防御病邪,增強免疫力,一要小劑量,二要長期服用。
推薦量及服法:
用量:
柴胡7g 半夏5g 大棗3g
甘草2g 黃芩3g 生姜1g
人參3g(素體偏熱用西洋參,偏寒用紅參,胃虛弱用黨參,一般用生曬參,口干渴嚴重用沙參,兒童用太子參)
中醫(yī)治療疾病'以人為本',中醫(yī)預防未病也是'以人為本'的醫(yī)學思想指導下應用,因此有幾種特殊體質(zhì),可在小柴胡湯基礎(chǔ)上適當加藥。
1):膚色白而缺乏光澤,皮膚濕潤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鮮紅,體型偏瘦者多,一般無浮腫,腹部平,腹部肌肉較硬而缺乏底力,如同鼓皮,嚴重者腹部扁平而兩腹直肌拘急,此種體質(zhì),則加:桂枝3g,白芍6g。
2):體格粗壯,面色黃暗,皮膚干燥且較粗糙。惡寒喜熱,易于著涼,著涼后多肌肉酸痛,無汗發(fā)熱;易于鼻塞、氣喘;易于浮腫,小便少,口渴而飲水不多。身體沉重,反應不敏感。咽喉多不紅,舌體較胖,苔白較厚。此種體質(zhì),則加:杏仁3g,蘇葉2g,防風3g。
3):體格健壯,肌肉豐滿,食欲旺盛,但容易腹脹,或大便秘結(jié),口唇紅或暗紅,舌苔多厚。皮膚易生瘡痘。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粘度偏高。精神狀態(tài)飽滿,易煩躁,易激動。此種體質(zhì),則加:大黃2g。
4):其人多面色黃白或黃紅隱隱,或黃暗,都缺乏光澤。浮腫貌,目無精彩。肌肉松軟,腹壁軟弱無力,猶如棉花枕頭,按之無抵抗感以及痛脹感。平時易于出汗,畏風,遇風冷易于過敏,或易鼻塞,或易咳喘,或平時易感冒。易于浮腫,特別是下肢腫,手足易麻木。咽喉多不紅,舌質(zhì)淡胖,舌苔潤。此種體質(zhì)則加:生黃芪7g。
服法:
每日一劑,煮開或沸水泡開,當茶水飲服,每周服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