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做親子咨詢和青少年學習力提升訓練的,來到我工作室求助的家長,都有個訴求:我如何提升我的親子關(guān)系?
這就和如何提升孩子學習成績一樣,看起來一個單一的結(jié)果,但背后是多方面,多維度組合的結(jié)果。
而針對親子關(guān)系,我今天給出一劑藥,叫別停留在過去。如果你做到了,親子關(guān)系也能上一個大臺階。
首先來聽個案例。
有個孩子15歲初三了,因為情緒不穩(wěn)定,睡不好覺,來我這里做訓練。做了一個周期(12次),入睡快,情緒也比較穩(wěn)定了。家長是不是該歡喜?
結(jié)果家長來找我來了,問我:老師,你說他最近倒是11點就睡了,早上七點也能起來。但是不知道這個狀態(tài)能維持多久呢?
我覺得這是個特別奇怪的問題,就好比你得了重病,你以為自己要死了,結(jié)果你福報好,遇到神醫(yī),把你治好了。你從臥病不起,到能跑能跳。是不是該好好慶祝和感恩?
結(jié)果你惶恐了,你擔心這個痊愈是個假象,你還懷疑那個神醫(yī)給的藥只能是短暫有效果。
所以你從過去對死亡充滿恐懼,到對當下這個生龍活虎的狀態(tài)充滿懷疑和擔憂。
所以我問那個家長:你還記得當初送孩子來訓練,你的目標是什么嗎?
她緩了緩說:我就是想讓他睡得好,情緒好。
我點頭說:是啊,那么現(xiàn)在你目標達成了,你有什么感受?
她說:是啊,我應(yīng)該高興。但是老師……
我給了她一個暫停的手勢,示意她不要往下說了,因為她又陷入到自己構(gòu)建的劇本了。那個劇本里,她的孩子永遠都不會好,永遠都有問題。
后來我給了她一個家庭作業(yè),就是要求她每天寫日記。寫日記目的是只記錄當天發(fā)生的幾件有意義的事情,并描繪自己經(jīng)歷這件事情后的感受。
所幸她聽話照做,堅持做了一段時間,給到的反饋是,焦慮減少了。
我對她豎大拇指,我說:恭喜你終于活在今天了。
佛法里說,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聽起來可怕吧。如果讓我總結(jié),其實就兩個煩惱。一個是為過去,一個是為未來。
而再精簡一點,都是因為過去而煩惱,因為對未來之所以煩惱,更確切的說是擔憂。也是來自于過去的一些不好的經(jīng)歷,導致自信不足,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對抗未來的風險。
回到親子關(guān)系層面,如果一個媽媽受到過去的影響越多,她就越不快樂,她不快樂,她的孩子也休想快樂。
還有個媽媽,也是個“過去型”媽媽的典型。
這個媽媽有幾個特點:
1. 她高敏感,低穩(wěn)定性。她對別人和她說的話特別容易過度解讀,解讀完了就有深刻的情緒,然后困在情緒里很久出不來。
比如她的領(lǐng)導批評他們部門季度的業(yè)績不好,要他們反思。領(lǐng)導也就看了她一眼,她就解讀為領(lǐng)導整場會議都在罵她。于是當天晚上就失眠了。
2. 她信能很低。信能,指的是相信的能力。
她難以信任他人,也經(jīng)常懷疑自己。包括孩子。孩子這次考了一百分,可是他就記得他上次考了80分,他就開始擔心他下次又跌回去。
3. 看事物不靈活無彈性。孩子10歲以前有哮喘。醫(yī)生叮囑不要吃海鮮,也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
她記住了。后來孩子不喘了,已經(jīng)16歲了,她都不給孩子做海鮮。因為她擔心復發(fā)。孩子有次和同學吃了辣條,她半天不和孩子說話。
4. 她的口頭禪是:總是,永遠,每天,從來……
最初我給他做咨詢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她一見面就把眉毛皺起來,頭低下去,我需要做好幾個深呼吸,才能穩(wěn)住在那個當下。
我知道如果我不在當下,我們就都被一個叫做過去的吸塵器吸進去了,世界上多了一個人陪她痛苦,她更有理由痛苦了。
所以后來她一提到:孩子總是…我就把她拉回來:你是說孩子那個時刻做了什么事?
我在和她強調(diào)具體時間。
比如這個孩子過去1個月上網(wǎng)課都不開攝像頭,可是當她提到:他總是不開鏡頭……她的焦慮就更大。
我就說:哦,他昨天沒有開鏡頭。那你做了什么?
首先我只關(guān)注這一次,其次我強調(diào)的是她做了什么。前者是就事論事,后者是把她從問題框架,走到資源框架。
我一遍一遍的重復的把她拉回來。
直到有一天她一來就笑了,她一坐下來,我就說:你嘴角上揚,發(fā)生了什么呀?
她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孩子真的變了。
我說:哦,孩子真的變了?
她說:是啊,他從上周二開始到現(xiàn)在,他都開了攝像頭。
我很驚喜啊,因為她開始用具體時間來描繪事件了!這是她很大的進步。
我說:你觀察仔細啊,具體日期都出來了。
她又笑了。我又反饋給她:你又笑了,還想到什么了?
她說:老師,你可真好。我都做了十幾次咨詢了,原來一直一張苦瓜臉,你都沒有放棄我。
我說:因為我知道一個道理:從昨天到今天,時鐘上只要轉(zhuǎn)一圈。但是意識上需要更多的練習。但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她的眼眶就紅了。
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咨詢,因為轉(zhuǎn)化的不是一個情緒,而是變革了一個習慣,一個思維習慣。
稻盛和夫老先生說,成功需要三個因素:思維方式,能力,熱情。
如果把自己活得幸福當成是一個成功,那我們首先要調(diào)整的,也是思維方式。有了這個1,后面無數(shù)個零才有價值。
那么,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媽媽,她不被過去所困,她是什么樣子呢?
1. 當孩子出現(xiàn)任何挑戰(zhàn),哪怕這個挑戰(zhàn)出現(xiàn)過一百次。她都不會說“你怎么又,你怎么天天”,她會想:今天下雨了,我要穿什么衣服,帶什么雨具出去會讓自己更舒服?
她不斷找方法,找資源,去應(yīng)對孩子的“無常”,這個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就脫離了抱怨的低級模式。讓她充滿力量。
2. 她看到孩子任何優(yōu)點和進步都大驚小怪,合不攏嘴。比如孩子昨天吃飯還掉了一地的飯粒子。今天沒有掉飯粒子,她就很開心,就夸孩子講衛(wèi)生。
孩子青春期脾氣大,動不動就頂撞她,她每次趕緊逃離現(xiàn)場,不和他沖突。
等過一會,孩子情緒好了,和她開玩笑了,她就好像孩子從來沒有發(fā)過脾氣,又屁顛顛的說“我孩子可真是個快樂的孩子”。
你可能很不屑:這不是個二百五嗎?
是啊,你這樣質(zhì)疑,代表你很聰明,但是你太聰明,就失去智慧了。
新的一年了,我希望大家的身體和心都要跟著升級,意識別停留在2022那一堆破事上。世界都5.0版本了,你還用1.0去適應(yīng)他,那很落后。
人要快樂和幸福,只能在自己的事情上精進,而不是到別人的田地里耕種。我們要關(guān)注今天的日落日出,而不是死守著過去的陰霾去發(fā)愁。
祝愿大家都有二百五精神,因為你傻了,你的孩子就能自在和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