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為什么百度正在掉隊?


這是一篇關于 BAT 的文章。BAT 不是蝙蝠,也不是蝙蝠俠,更不會大戰(zhàn)超人。它們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所謂掉隊,指的是離百度與阿里、騰訊的距離越來越遠。

兩周前寫了《我為什么堅定不移抵制百度》后,微信后臺有人留言說,「理想主義和情懷都是拿來做表面工程的,商業(yè)里沒有對錯,只有利益」。對于這樣的想法,我可以這樣回答,「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yè),肯定能賺到錢,比如你看很多用地溝油的餐廳是掙錢的。但有了理想和情懷,企業(yè)才能走得更遠,成為一個受人敬仰的 IP?!?/span>

不過,就像兩個審美不一致的人互相評價一個設計圖一樣,兩個價值觀不一致的人,是不能互相說服的。

那么,今天我就不談道德,嘗試用「入口」理論來橫向對比分析,為什么百度,作為 BAT 成員中的一員,正在掉隊并將可能在未來幾年跌出國內互聯(lián)網第一陣營。

1

   

概念:互聯(lián)網入口

這幾年,尤其是在 VC 圈,「入口」這個詞出現(xiàn)的頻度和「風口」一樣多。那么,什么是入口?

做一件事必須經過的不可替代或替代成本很高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入口。

將這個概念推到互聯(lián)網,那么,瀏覽器是一個入口,因為你打開任何一個網站都需要瀏覽器;微信也是一個入口,因為要和朋友聊天,你首選很有可能是微信,因為用其它工具,替代成本太高。

互聯(lián)網入口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1. 使用頻次極高

  2. 本身具備足夠多的用戶量

  3. 處于整個使用流程中的第一步或不可替代的一步

  4. 處于整個使用過程的「應用層」,可以讓用戶忽略其底層結構

用這4個特點去套,出來前面提到的瀏覽器和微信,手機、手機系統(tǒng)都可以被認為是互聯(lián)網入口。

占領入口」也是 VC 圈和媒體圈最喜歡用的短語,占領入口意味著占領了用戶上網的第一步或不可或缺的一步,如果用戶離不開你,他即便用盡力氣喊破喉嚨,沒有人能來和你分享利益。

2

   

歷史:入口的演進

就像九年義務教育(現(xiàn)在貌似改成12年了)里的教科書講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那么,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也決定了入口產品的變化。

從有了互聯(lián)網,到現(xiàn)在,入口經歷了這些演進。

2.1

   

軟件經銷商

互聯(lián)網剛開始在中國普及時,網速還是非常慢,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電話線上網的年代。那時候,決定你用什么軟件、什么產品的,不是任何一個網站,而是線下的軟件經銷商。因為網速慢到,你寧愿去線下門店買一張光盤,而不是等待幾天幾夜下載一個可能中途很有可能斷線且無法斷點續(xù)傳的軟件。

這時,入口是軟件經銷商,他們決定了你用什么軟件。

2.2

   

下載站

后來,網速快了,人們可以在網上下載軟件,這時一大波下載網站就興起了。

這時,入口是下載站,他們決定了你能下載什么軟件。

2.3

   

瀏覽器

曾經,瀏覽器是上網必須的工具,所以 Netscape 瀏覽器聲名鵲起,后來,微軟將 IE 捆綁到 Windows ,打敗了 Netscape。再后來,后起之秀 Firefox 和 Chrome,又瓜分了 IE 的壟斷市場。

瀏覽器一直是上網的關鍵入口,但它已經從原來唯一的入口,慢慢變成了入口之一,瀏覽器依然很重要,但它已經不是無可替代的了。

2.4

   

導航站

全球最大的門戶網站 Yahoo! 最早就是一個網址黃頁,俗稱導航站。


在 Google 出現(xiàn)前,上網先去雅虎通過分類的方式尋找要上的網站,是一種平均使用習慣。搜狐是國內當時模仿雅虎模仿得最好的網站。

2.5

   

門戶網站

閱讀也是一種入口級需求。

在 Web 1.0 時代,就像電視一樣,能看的電視臺就那么幾個,能看新聞、看內容的網站也沒多少個。

這時,閱讀的入口就是門戶網站,門戶的編輯讓我們讀什么,我們就讀什么。

2.6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約等于 Google,在 Google(Backrub) 出現(xiàn)之前,搜索引擎做得非常爛,其實雅虎比 Google 還早做搜索引擎,但搜索質量極差。

Google 的出現(xiàn),讓人們脫離了被動的信息接受模式,入口很快地從門戶網站和導航站轉移到了搜索引擎,需要什么,就從搜索引擎尋找什么。

入口從被動變成主動,是一次巨大的歷史性進步。

2.7

   

Twitter/Facebook

社交網絡,是新一代的閱讀入口。

Twitter、Facebook 等社交網絡的星期,讓人們的被動閱讀從門戶網站,轉移到了熟人社區(qū),你關注的人、你的朋友推薦的內容,你極有可能會去閱讀。

2.8

   

手機

真正的智能手機是 2007 年面世的,它叫 iPhone。不管以前的入口是搜索引擎還是瀏覽器,都需要我們坐在電腦面前才能使用,而從2007年開始,你有了一個緊貼身邊的入口。

這時,手機是你做任何聯(lián)網事情的第一步。

2.9

   

App Store/Android Market

2008年,伴隨著 iPhone 3G 的推出,蘋果推出了 App Store。

這時,入口從 iPhone 變成了 App Store,因為這時的「應用層」已經變成了 App Store,而不是手機硬件。手機并不能解決人們的所有需求,而 App Store 里的各種 app 可以,人們想解決什么問題,都可以先在 App Store 搜搜能解決這個問題的 app。

同理,各種 Android Market 也是如此。

2.10

   

垂直 app

當 App Store 慢慢從「應用層」向「底層」演進過程中,入口中出現(xiàn)了各種「垂直 app」,也就是專門為了解決某種垂直需求而存在的 app,比如外賣、家政、洗車、出行、購物。對應的公司,比如美團外賣、58家政、已經倒閉的各種上門洗車 app、去哪兒、淘寶/京東/聚美優(yōu)品等。

垂直 app 分流了用戶的入口。

2.11

   

超級 app

中國的超級 app 我認為只有微信一個。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意觀察了我和我身邊的朋友最近一次 iPhone 的電池統(tǒng)計,微信都占了 50% 以上,可以間接地說,我和身邊這些朋友,在用手機期間,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用微信。

實際上,從企鵝智酷2015年微信使用報告里也能得到數(shù)據(jù):近半數(shù)受訪者每天使用微信的時間超過1小時。


基本上,沒有哪個 app 可以和微信媲美。

微信已經從一個社交 app,變成了互聯(lián)網的新入口,它不是一個操作系統(tǒng),但勝過操作系統(tǒng)。

以往,我聽說一個新產品,會先去 App Store 搜索產品名稱,現(xiàn)在,我會先看看它有沒有公眾號。原因很簡單,關注一個公眾號,不需要下載任何軟件。

3

   

在入口演進過程中,百度錯過了什么

花了那么大篇幅去講入口,其實是為了寫這部分,不過,用入口演進的歷史去了解互聯(lián)網,也是不錯的 :)

現(xiàn)在,對照前面的演進歷史,看看百度錯過了什么。

3.1

   

軟件經銷商

這點和百度沒什么關系。

3.2

   

下載站

2006年,百度花費3000萬收購天空下載站(Skycn),可是,那時下載站已經不再是互聯(lián)網入口。

3.3

   

瀏覽器

2011年,百度才開始做瀏覽器,直到現(xiàn)在,百度瀏覽器依然沒有占據(jù)大比例的份額,甚至不能用「不溫不火」來形容。

百度手機瀏覽器也如此。

拿豌豆莢的數(shù)據(jù)來比較,UC 瀏覽器在豌豆莢被下載了2億次, QQ 瀏覽器有2.6億次,而百度瀏覽器只有5000多萬次,是 Chrome 瀏覽器的2倍。


如果豌豆莢的數(shù)據(jù)不能拿來說事,可以再看看「安智」網上的數(shù)據(jù),UC 瀏覽器和 QQ 瀏覽器在安智網被下載超過1億次,而百度瀏覽器只有3000萬+。

3.4

   

導航站

2004年8月31日,百度出資5000萬,外加股權收購 hao123 網址之家。那時,導航站是互聯(lián)網的入口之一。

現(xiàn)在,導航站已經不是核心的互聯(lián)網入口,hao123 被關注的程度也越來越低,可以從下面這個百度指數(shù)曲線圖看出來:


你能看到,baidu.com 搜索框下方是一個導航區(qū),搜索引擎和導航相結合,是兩個入口的疊加。

另一方面,現(xiàn)在但凡是個瀏覽器,都自帶導航目錄,需要專門打開一個導航站的機會已經很少。

3.5

   

門戶網站

百度做了百度新聞、百度百家等內容聚合產品,然而,這些產品依然是不溫不火,畢竟不是一家做內容的公司。

對百度更不利的是,新聞的入口,除了微信和今日頭條兩個較大的入口外,流量都被分散在各個垂直領域的新聞客戶端。

3.6

   

搜索引擎

百度成立時,做的是搜索引擎,正好,那個時候搜索引擎是互聯(lián)網的入口。

按照前面的演進論,搜索引擎依然是一個強入口,但不再是唯一的強入口,社交網絡、超級 app 都在分化搜索引擎的流量。

3.7

   

Twitter/Facebook

不可否認但很容易被忽略的事實:百度貼吧是個極其成功的社交產品。

除了貼吧,百度在博客、實名社交、實時聊天上也做過嘗試,但都不太成功,對應的產品是百度空間、百度說吧、百度 Hi。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百度說吧」,這個產品存在的時間特別短,2010年上線,域名是 t.baidu.com ,很明顯劍指微博(微博當時的域名是 t.sina.com.cn ),可是,這個產品很快就被下線了。

3.8

   

手機

百度沒有做手機硬件。

3.9

   

App Store/Android Market

2013年7月,百度花費19億收購了國內最大的 Andoird 分發(fā)平臺之一:91助手。這筆交易值不值,當時眾說紛紜,如果現(xiàn)在來看,肯定不值,原因有二:

  1. 91本來就已經是一個爛攤子

  2. 收購得太晚,2013年,各種垂直 app 和超級 app 已經興起,應用分發(fā)渠道已經不是強入口

我說這句話肯定有人罵我:百度收購91是合情合理合調性的

3.10

   

垂直 app

百度糯米、百度外賣,都是百度入口級的垂直 app,前者是團購,后者是外賣。

互聯(lián)網圈有一句話,在一個垂直領域,只有前兩名才有機會。團購市場的前兩名分別是美團和大眾點評,后來他們合并了;外賣市場的前兩名分別是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百度外賣第三。

雖然百度擁有垂直 app 入口,但它們并不是處在優(yōu)勢位置。

3.11

   

超級 app

「手機百度」的安裝量非常大,但它不能被稱為超級 app,超級 app 的基本能力是你可以花超過一半的時間在 app 里無需跳出,顯然手機百度的功能滿足不了這個需求。

3.12

   

額外補充一個

去年下半年,微信宣布未來會推出「應用號」,所謂的應用號,其實就是用 HTML5 寫的  webapp,也就是「輕應用」,只不過作為應用號的 webapp 會對接微信的 API。

百度是國內第一個提出「輕應用」概念的公司,比較可惜的是,百度的輕應用并沒有像微信服務號那樣做得風生水起。和 UC 一樣,百度很早也注意到移動網頁開發(fā)的趨勢了,但并沒有很好地將輕應用的技術語言翻譯成企業(yè)和用戶的需求,并推 webapp 為己用。

4

   

百度真的沒有入口么?

不是,百度最大的入口有3個:搜索、貼吧、愛奇藝。

搜索作為強入口是一直成立的,只是,搜索引擎的重要性已經不像以往那么高。

愛奇藝從上線到現(xiàn)在一直嘗試走差異化路線,也確實給了用戶非常不一樣的感覺。在線視頻領域的市場足夠大,「視頻」并不是一個垂直領域,而是一個面,在這個面,即使第四、第五名,也可能是某個垂直縱線的第一名。


貼吧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產品。貼吧2003年11月開始運營,因門檻低、操作簡單、參與人數(shù)眾多,在中國影響力極大,用戶月活躍量號稱超過2億,可以認為是最大的中文興趣社區(qū)。目前你找不到有任何一個興趣社區(qū)產品可以在流量上和百度貼吧抗衡。

4.1

   

弱入口產品

有人會說,百度地圖和百度輸入法的安裝量也很大,他們的使用頻次也足夠高,難道他們不是入口級產品么?

他們是弱入口產品

百度地圖一直增加各種功能,試圖做成一個強入口產品,然而:

當你想尋找附近的餐館時,你首先想到是餐館,所以第一反應你可能會用大眾點評去查找。因為在這個場景里,你對餐館的口味要求高于位置精確度的要求。

當你想打車時,你首先想到的是用滴滴出行或 Uber,而不是在百度地圖里打車,因為在這個場景里,你首先想到的是打車服務,然后才需要確定自己身處的位置。

而百度輸入法,雖然安裝量很大,但除了能收集用戶數(shù)據(jù)和附加一個搜索框之外,它還能干什么?當然它什么都能干,也當然用戶可以卸載它。輸入法作為強入口是天然不成立的。

5

   

是什么在威脅百度的入口級產品

如果你認同了前面提到的,百度的3個入口級產品:搜索、愛奇藝、貼吧。那么,現(xiàn)在我們來談談,它們各自正在被誰威脅。

5.1

   

搜索

雖然國內除了百度外,還有360好搜、UC 神馬搜索、騰訊投資的搜狗搜索等,但他們沒有一個能在搜索領域撼動百度的地位,不管你是否認同百度的價值觀,它在國內搜索領域,一直是壟斷的。

分流百度搜索的,不是其它搜索引擎,而是垂直類 app 和超級 app,它們都在蠶食搜索引擎的流量。

比如以前你可能會在百度搜兼職,現(xiàn)在你可以在「兼職貓」上找;比如以前你可能會在百度搜 MP3,現(xiàn)在你在網易云音樂就能輕松找到高清版本;比如以前你有什么問題會去搜索引擎搜索,現(xiàn)在你可能去知乎尋找,也可能只在朋友圈發(fā)一條消息,你的朋友就會過來幫你;比如你以往需要主動尋找新聞,現(xiàn)在你的朋友圈、訂閱號以及「今日頭條」,已經滿足了個性化閱讀的需求。

搜索引擎的地位其實很早就被社交網絡動搖,現(xiàn)在,平臺級 app 們,也加入了瓜分搜索引擎流量的戰(zhàn)爭。

5.2

   

愛奇藝和貼吧

愛奇藝、百度貼吧與百度搜索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前兩者都是基于興趣的入口,用戶離開這個入口時,獲得的東西和進入時的期待是一致的。

比如,你很無聊,你想看《奇葩說》,你會打開愛奇藝尋找這檔節(jié)目??赐旰?,你可能還會看看相關視頻,無論你看了多少個視頻,你始終是在看視頻,沒有跳出你打開愛奇藝的目的 — 看視頻解悶。

貼吧比愛奇藝要好一些,你可能進入了一個叫「可能吧」的貼吧,目的是為了和所有人討論各種可能發(fā)生的事,隨后你可能打開「李毅吧」,看看吧里有沒有人創(chuàng)造新的互聯(lián)網詞匯。你可能在不同主題的貼吧間游蕩,你進入時的興趣點和跳出時可能不一樣,但是,不管你在什么貼吧,你所做的都是:看帖、回帖。就像你在愛奇藝上看視頻一樣。

對于入口級產品來說,如果僅僅滿足用戶進入時的需求,它將無法成為一個平臺級入口。一個無法成為平臺級入口的入口,它的威脅其實來自內部 — 限制它發(fā)展的是自身。

6

   

百度沒有平臺級入口

前面提到了「平臺級入口」,我認為能稱為平臺級入口,需要滿足這3個條件:

  1. 能讓用戶與用戶之間連接

  2. 能讓用戶與內容之間連接

  3. 能讓用戶與服務之間連接

滿足這3個條件,用戶在這個入口里的跳出率就會極低,因為他會在平臺上完成所有事情。

有哪些產品能滿足這3個條件?

  1. 手機

  2. 手機 OS

  3. 瀏覽器

  4. 支付寶/微信

這4者都符合。按照「越靠近應用層,用戶面積越大」的理論(我生編的),微信是這4者里用戶面積最大的。

對照3大條件,想想你現(xiàn)在都能在微信里做什么:

  1. 用戶與用戶連接:微信本身就是一個溝通工具

  2. 用戶與內容連接:你能找到不同口味的公眾號,你的朋友也會給你推薦符合你偏好的內容

  3. 用戶與服務連接:無論是要打車、找保潔、查信息、看天氣、做保養(yǎng)、租臨時男女朋友,你都能在微信里找到相應的服務

你進入微信時的需求是溝通,但跳出時,可能剛剛完成了一次股票交易?;叵胍幌?,將這個例子貼在百度貼吧和愛奇藝上,是否能成立?

顯然是不成立的。

平臺級入口連接用戶與服務,就像一片土地,各個非入口級產品都在這片土地上耕耘,以圖滿足某群垂直用戶。

支付寶也在朝著平臺級入口的方向努力,你可以看到,支付寶里有各種服務窗口、有關系鏈、有內容,雖然做得并不好,但它對自己的定位是準確的。

而百度,并沒有像騰訊和阿里那樣,擁有可以發(fā)展成平臺級入口的產品。

6.1

   

用平臺級入口理論看百度貼吧

按照前面對平臺級入口的描述,來看看百度貼吧是否具有平臺級基礎:

  1. 能讓用戶與用戶之間連接:

  2. 能讓用戶與內容之間連接:

  3. 能讓用戶與服務之間連接:

百度貼吧有 API 么?有。但不像微信和支付寶,貼吧的 API 是圍繞其內容本身的,它期待第三方基于貼吧內容去開發(fā)產品,而不是基于用戶對服務的連接需求。

所以,貼吧并不具有平臺級入口的潛質

7

   

入口級投資對比

BAT 近幾年花了很多資金投資其它公司,可以說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自家的入口受到威脅,那么,投資入口級的產品,也不失為是好的對策。

從「IT桔子」上查到的數(shù)據(jù)顯示,近8年,這3家公司投資的公司數(shù)量分別是:

  1. 百度:86

  2. 阿里:176

  3. 騰訊:267

其中阿里的投資數(shù)量里,包含了螞蟻金服、阿里影業(yè)等。

在絕對數(shù)量上,騰訊的數(shù)量最多。不過,數(shù)量多并不代表什么,還是要看看各自投的入口級產品,目前處在該垂直領域的什么位置。

百度投資了天天用車和51用車這2家拼車軟件,但目前這2個產品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取而代之的是騰訊和阿里都投資了的滴滴出行。

百度其實還投資了優(yōu)步,但從市場份額上來看,優(yōu)步與滴滴還相差甚遠,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別忘了,阿里和騰訊同時投資了 Uber 的競爭對手 Lyft 。

百度投資了分類信息網站百姓網,相比起騰訊和阿里均投資了的58同城,又差了一大截。

百度自己的百度外賣,份額比阿里投資的餓了么、騰訊投資的「新美大」旗下的美團外賣也小不少。

再多的例子就不舉了,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百度投資的入口級產品,相比起阿里和騰訊,平均起來并不在一個層次。

百度也并不是在所有領域的入口都比 AT 差,比如百度分別擁有「攜程」和「去哪兒」的股份,在在線旅游領域,百度的入口能力比其它兩家強。

你可能會說,百度投資部的人肯定都很聰明,怎么會投錯產品呢?投錯是不會的,問題是,你投資的是現(xiàn)在,還是未來?你投資的是鞏固你的優(yōu)勢,還是拍腦袋跟風?

騰訊投資最多的領域是游戲,其次是文化產業(yè),分別是51個和29個,電子商務也投資了29個,其它比例較小的是O2O、醫(yī)療、出行。

阿里投資最多的是電子商務,其次是文化產業(yè),分別是37和23個,緊隨其后的是企業(yè)服務、出行、O2O、SNS。

可以看出,騰訊和阿里都有限投資能鞏固自身地位的領域,同時投資自己較弱的領域,用來對抗。

而百度除了在文化產業(yè)投了14家企業(yè)之外,其它領域的投資相對比較平均,你很難用阿里和騰訊的投資邏輯來判斷,百度為什么會投資得如此平均。

8

   

沒有關鍵入口+道德淪喪=岌岌可危

前面夾雜著理論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 百度搜索作為入口的能力正在被削弱

  2. 百度沒有平臺級入口

  3. 百度貼吧是一個不錯的入口,但沒有連接用戶與服務的能力

  4. 百度投資的入口級產品較少或占的垂直領域市場份額較小

相比起阿里巴巴和騰訊,百度可能正在失去它原有的入口優(yōu)勢,這樣的場景將越來越明顯:

購物,用淘寶;管錢,用支付寶;聊天、閱讀、找服務,用微信;其它的低頻需求,看看百度能滿足多少就用多少。

所以,百度,并不能安枕無憂。

至于道德層面,這篇文章就不多說了,我堅定不移抵制百度是因為我堅定不移地認為,毫無社會道德的企業(yè)是不可能長久的。

沒有關鍵入口+道德淪喪,可能=岌岌可危。

9

   

不能只有一個超級 app

如果只有一個 app 讓大多數(shù)人每天花費超過1小時,想想其實挺恐怖的。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說微信是個很不錯的產品,但真心地,我不愿意看到,互聯(lián)網上只有一個超級 app。

互聯(lián)網是基礎設施,各個公司都在互聯(lián)網上開發(fā)產品,但微信并不是基礎設施,它是騰訊的產品,它是一家商業(yè)公司的產品,雖然它足夠開放,但如果互聯(lián)網的大部分流量都從微信流入,這可能是一種退步。

我期待有更多超級 app 出現(xiàn),有更多超級入口出現(xiàn)。

有人說 VR 是下一代入口,它是某些人的入口我信,但它肯定不會像手機那樣流行,至少從目前的技術上來看,2年內我看不到它成為入口的可能。

企業(yè)服務將會是一個不錯的入口,隨著阿里釘釘和企業(yè)微信的進入,企業(yè)服務必定會風生水起。

按照前面提到的「入口」以及「平臺級入口」概念,釘釘和企業(yè)微信是具有潛質成為平臺級入口的,文字我就不重復了,你可以往上翻看來對照。

阿里和騰訊都在搶奪這個入口了,這個時候,百度在哪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入口之爭
從BAT發(fā)展現(xiàn)狀看電子商務盈利模式
微信小程序1月9號正式啟動,阿里百度或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坤鵬論:微信做搜索 要搶百度飯碗還是另有深意
互聯(lián)網廣告,嫵媚的春天,躁動的搜索市場
Bingo App上架,騰訊在新賽道叫板阿里、百度!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