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聯(lián)方第3號:山草平壓+百吉雪通
適用人群:適用于原發(fā)性高血壓及糖尿病引起的高血壓。
服用方法:1、服用“山草平壓”,有條件的話同時服用“百吉雪通”,由日服一袋逐步增至日服三袋;以血壓
微降為度緩慢下調,切不要性急,同時減服西藥直至停服西藥。
2、服藥時間:若日服三袋山草平壓,可于早上7時,中午11時,晚上7時各服一袋;若日服二袋,可
于中午11時,晚上7時各服一袋;若日服一袋,可于中午11時,晚上7時各服半袋。加服百吉雪通的,
可按11時、15時、19時酌情加入。
注意事項:1、血壓的控制范圍不得低于標準值,即120/80mmHg,一般要大于130/85mmHg,對于血壓偏高的患
者,要以10-20毫米汞柱作為階段調整目標,不能一步到位。對于壓差偏大的患者,要兼顧收縮壓與
舒張壓,并輔之以百吉雪通慢慢調理。待血管軟化,壓差即趨于正常。
2、有條件的話,最好輔之以拉筋拍打以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增加陽氣。這是最物理的、最根本的
治療方法。有關拉筋的具體事宜,可參閱博文第118篇《今天你拉筋了嗎?》一文。
3、對于治療一段時間血壓增高的現(xiàn)象,在排除了血壓非良性增高的可能性之后,基本可視為血壓的
良性增高,這是機體向更高狀態(tài)調整的信號和步驟;其特點是身體沒有不良感覺。此時可維持原治療
方案,不用增加服藥量,更不要隨意采用西藥!
這是一種全新的高血壓治療方案,按這種方法,有個一年半載,高血壓病就離你而去!
聯(lián)方依據(jù):中醫(yī)理論。 注:中醫(yī)沒有“高血壓”一說。
中醫(yī)對高血壓的解釋基本為:情志失調,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度、稟賦不足等。即是整體失調,不是單
純的某一部分的病。換句話說,不是單純的血壓問題,因為中醫(yī)沒有“高血壓”一說。中醫(yī)一般的治
理方法是辨證論治,分了不同的類型,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平肝潛陽,補肝益腎,活血化瘀”
等。這些論治無疑比西醫(yī)要復雜得多,也高明得多;當然治療的效果也要好得多。
中醫(yī)大家李可老先生關于此病的論述很精彩!他說高血壓就是一種機體阻滯病,“血壓為什么高呢?
就是機體有了阻滯,為了供養(yǎng)機體末端,需要高的壓力”。李老又講:“這些病一般來講都是先天陽
虛,有些遺傳因素,然后再加上后天失調”。對于治療方法李老說,“高血壓就是三陰病,肝、脾、
腎這三經(jīng)的陽氣過于虛了,它應該占的位置被濁陰占據(jù)了,你把它疏散了、掃除了,就行了”。
觀點歸納:1、高血壓本身不是病,病在阻滯;是由于種種原因造成血液瘀堵影響了末端流通而導致血壓升高
的。那么解決的辦法呢?應該是理氣化瘀優(yōu)先了!中藥特食“百吉雪通”的一個主要功效就是活血化
瘀,平和五臟,無疑是非常對口的基礎藥物了;而“山草平壓”當是治療高血壓病的主攻特食。
2、血壓升高是人體本能的反應,是機體為了供養(yǎng)末端不得不采用的一個辦法;在身體需要高壓而得
不到時,即傷及末端進而導致病變。所以治療的基本方法不是“降壓”,而是“疏通”。西藥降壓的
可用之處無非是防止血壓過高引起其它疾病,長期使用有害無益。對于那些由于情志、飲食、不良生
活習慣等引起的血壓升高,則要正確區(qū)分其性質,采用科學的生活方式以對應。
3、高血壓是一種陽虛病,是肝、脾、腎三條陰經(jīng)的陽氣過于虛弱,以至于下虛上實,脈道阻滯,清
陽不升,濁陰不降。所以補腎精、益腎陽、扶正固本乃是要務。拉筋療法首先拉的就是肝、脾、腎三
條經(jīng),補的就是諸陽之匯督脈的陽氣;這說明了治療高血壓最好的輔助外治辦法就是拉筋拍打。
4、如同血糖有良性升高和非良性升高一樣,血壓也有良性升高和非良性升高;治療的關鍵是正確區(qū)
分良性與非良性。當血壓良性升高時,要認識到這是機體新一輪自我調整所必須的條件,一是不必驚
慌,二是不要強行降壓。臨床顯示,此時即便是加大降壓措施,其效果也不明顯。
西醫(yī)理論:西醫(yī)目前的解釋尚無定論。國外研究說也許是一種心血管疾病,或者是一種與大腦有關的疾病。采用
的方法就是降壓。為了這個目的,采用了4-5大類的方法(見博文第30篇)。目前仍無有效的結果,
故被列入不治之癥類。
附:降壓聯(lián)方第2號:7+11+7 時序服藥法
服藥方法:1、服藥若為每日三次,可于上午6時、中午11時、晚上7時服用;
2、服藥若為每日二次,可于中午11時、晚上7時服用;
3、服藥若為每日一次,可于中午11時服用,或晚上7時各服半包。
注意事項:服藥后最好少做劇烈活動,以平緩活動為好,以靜坐冥想最好!
讀書易,思索難,缺一無果!
注1:中醫(yī)自身差別很大,基本劃分以漢唐為界,漢唐以前的中醫(yī)稱古中醫(yī),或岐黃之術。漢唐以后的就差別較大了,如金元四大家、李時珍等,出現(xiàn)較大偏頗;到了現(xiàn)代,中醫(yī)西化后的中醫(yī),差別就更大了。故中醫(yī)最大的弊端就是中西醫(yī)結合,最大的出路就是與《內徑》《易經(jīng)》相結合。
注2:李可,《思考中醫(yī)》作者劉力紅的老師,曾治愈兩萬多例被醫(yī)院宣判死刑的絕癥患者,一個被鄭鐵濤稱為中醫(yī)脊梁的人,一個隱逸的神奇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