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治病小記
小茴香治盆腔積液。很多女性和老年患者,小腹脹滿,尿頻尿急,每次解小便,量不多,但總有尿意,在醫(yī)院進行尿檢,并沒有細菌感染。B超時可以見到盆腔有積液,患者服藥后常常出現(xiàn)小腹轉(zhuǎn)氣,放幾個響屁之后,尿頻即愈。小茴香20—30克。一天一劑,一劑見效,三劑即愈。
桑葉治兔子眼(眼白發(fā)紅,球結膜下出血),桑葉30—50克,煎水內(nèi)服,每日一劑,一般劑一見效,最多三劑,出血就徹底消失。對于“舊的出血未吸收,顏色變暗,新的出血又形成”,這樣的患者,可以反佐一點生麻黃來發(fā)散,防止桑葉寒涼留淤。
二丑粉治小兒食積發(fā)熱,
麻黃配大黃,治肺腸寒包火、牙疼。生大黃10—15克
淫羊藿、小伸筋草配合,治腿腳肌肉抽筋。淫羊藿30克 小伸筋草15克
桑葉配麻黃,治肝肺郁火(紅眼?。C咳找粍?,連用五天,服藥當天見效,服用五劑可以治愈,數(shù)月后如果在此發(fā)作,可以在喝五劑。
肩周炎方:
丹參50克 當歸50克 乳香50克 沒藥50克
穿山甲30克 元胡50克
桑枝50克
生麻黃30克 細辛30克
上方共研成細粉,共450克,每次5克,每日兩次,一料可以服用45天,一般的患者一料未服完,病情已經(jīng)治愈。
前四味藥為張錫純的效方:活絡靈效丹,本方可廣泛用于各種瘀血阻滯之痛癥;配以“穿山甲、元胡、制馬錢子”通絡止痛,“麻黃、細辛”散寒,“桑枝、桂枝”引藥達臂,則療效大大加強。
青娥丸原方是補骨脂、核桃肉兩味藥,后世才加入杜仲。
蘆根:妊娠惡阻,惡心、嘔吐,至惡聞食味,食入即吐。每天20—30克,療效神奇,一般一劑知,三劑愈。
交泰丸:是一首治療心腎不交的著名中藥方劑。主治:胸中痞悶嘈雜,大便稀則胸中頗快,大便堅則痞悶難當,不思飲食。心火偏亢,心腎不交,怔忡,失眠等癥。黃連、肉桂為丸,即是交泰丸。
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
用藥小記
-------------
中醫(yī)最值錢的,還是“辨證施治”!
20世紀30年代,北京四大名醫(yī),就是蕭龍友、孔伯華、施今墨、汪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