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老王·訪古之旅: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中國現(xiàn)存幾座唐代木構建 筑中最宏偉的一座。我來了。時為公元二千零一十四年十月八日,時辰為午時,日在正南微偏于西。
在見到東大殿之前,近代國學大師梁啟超的大公子、古建泰斗梁思成尚未見到中國唐代建筑遺存的實例。當時日本學者已經(jīng)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筑。然而,東大殿的種種實證表明,它就是唐代建筑,建成(重建)時間具體到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唐代詩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或類我尋訪東大殿的心境。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佛光寺已無僧人。因地處五臺山中心區(qū)之外,古寺少有游人。來到東大殿殿下,大門掛著鎖,但并未鎖上。我將鎖移開,推門。
這是不能忘懷的一瞬。千年之木門緩緩而開,發(fā)出莊重沉雄的“吱--嘎--”聲。
“吱嘎……”
推開佛光寺東大殿大門右側的半扇木門,旋進的是二十一世紀初的陽光與十月金秋之風。
初入,殿內昏暗;繼而,一絲光耀下,卻無比輝煌!
佛光寺的大名,為佛光真容禪寺,寺匾懸于東大殿大門的檐下。六個大字,為正楷顏體,端莊、厚重、大方,凝結了書家的大氣、嚴謹、素樸。這合乎佛祖?zhèn)鞯乐?,無虛無偽。
五臺縣豆村鎮(zhèn)佛光新村,一個不是太大的山村,其蓮花山中,竟藏著這樣一座古剎。這讓我對這個村落都感到肅然起敬。資料表明,寺建于北魏時期。唐武宗會昌五年(845)敕令“滅法”,佛光寺東大殿等所有木構建筑,均全部被毀。十二年后,佛光寺東大殿又在原址上重建。因此,從建設時間上,東大殿較南禪寺大佛殿更為年輕,少七十五歲,但建設規(guī)模上,則大大勝于前者。它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單檐廡殿頂。
在東大殿,我沒有拍到它的全景圖。古松掩映,使它神龍見首不見尾。而我,又沒有時間去登臨山上,俯拍全貌。正午光線過高,拍到好的光影是不可能的。下圖為東大殿全圖模型(實景中有兩株古松):
大殿的內部結構,因無光源,拍不清楚(工作人員也不讓拍攝,即使不用閃光燈)。資料中說得很清楚,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這種梁架結構的使用時間,在全國現(xiàn)存的木結構建筑中可列第一。
我是想拍藻井來著,但無從下手。400D在不開閃光燈的條件下,不能完成這樣的拍攝任務。
當年,梁思成見到東大殿的藻井(天花板)時,他必是非常興奮的。他寫道:“我在那里看到了一種屋頂架構,其做法據(jù)我所知只有在唐代繪畫中才有。使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這和后世中國建筑的做法全然不同,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绷汗呐d奮不在于它的素樸的美,而是,這種結構可以明確地判斷它就是唐代的原物。
影子所拍的東大殿藻井(天棚)
唐代佛殿給我的印象是,大氣而素樸,藻井是其典型。南禪寺如此,佛光寺也是如此(下圖為內部結構局部)。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人在這門板后面發(fā)現(xiàn)了唐朝人的留言。這大門確為唐代遺物。因此,我前面所說的千年木門,并非文學中的合理想象,而是事實。這具一干一百多年歷史的門板,或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木構大門了(在南禪寺,問起守寺的工作人員,木門是否唐代原構,得到的回答,是。但未見資料證實)?!?/div>
東大殿的北山面:可見廡殿頂?shù)囊唤恰?span style="line-height: 28px; text-align: center;">
東大殿的南山面
大殿內的輝煌,是壇上的唐代彩塑。南禪寺十七尊(一說現(xiàn)存十四尊),東大殿則為三十五尊。問護寺人員,稱無一損毀。壇也加了鐵欄桿。下圖為從網(wǎng)上下載的圖片:
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佛光寺時,在這座大殿里呆了許多天。他們初見這些唐代彩塑時,心底涌起的是怎樣的歡欣,后來之我不得而知。從他把東大殿建筑、彩塑、繪畫、磚雕譽為四絕來看,他見到這些藝術珍品的驚喜,當同吾心的吧。而對美與藝術有著敏銳的感受力的林徽因,則又如何?
梁思成為妻子拍的紀念照
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梁思成評價東大殿“斗拱雄大,出檐深遠”,是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東大殿斗拱斷面尺寸是晚清時期斗拱斷面的10倍;殿檐出探3.96米,宋以后的木建筑中再沒有如此模式。整座殿宇外觀穩(wěn)重、古樸,巨大的斗拱、深遠的出檐增添了雄渾的氣勢。
碩大雄壯的斗拱,回蕩著唐代古建筑恢弘大氣的旋律。那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盛世。碩果僅存的東大殿,確確真真地讓我們依稀回想起千年前的大唐文明。因此,此行我拍了不少東大殿的斗拱圖片。高山仰止。
大門的柱間與鋪間:
柱間三抄雙昂八鋪作,為古建斗拱的最高級別:
斗拱巨制,嘆為觀止:
轉角鋪作 :
音符與旋律:
東大殿為古制直欞窗。這種窗格以豎向直欞為主的古老窗式,簡潔素樸。在南禪寺,我已經(jīng)欣賞到了它的莊嚴樸質的風骨。
屋頂?shù)难b飾藝術:
鴟尾·龍吻一
鴟尾·龍吻二
正脊中間寶剎·龍珠
垂脊·蹲獸(走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