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歷史#
翼王石達開在天京事變中究竟扮演何種角色,與其是否參與“誅楊”密議緊密相關(guān)。忠王李秀成的自述中明確提到了密議的存在,卻是沒有旁證的一條孤證。其中疑問有二:天、北、翼、燕的“四王密議”是否存在;同接密詔的石、韋、秦三人為何反目成仇。本文筆者就以李秀成自述中對首義六王的評價作引,重構(gòu)翼王府慘遭屠戮之謎。
1864年7月下旬突圍落單的李秀成于天京城郊被俘, 他在囚牢中寫下27800余字的供詞,其中就包括對首義六王的評價。忠王李秀成對南王馮云山的評價最高,稱“謀立創(chuàng)國者,前期做事者,皆為南王?!逼溆嘀T王則各有缺陷:天王洪秀全冥頑不靈不思進取;東王楊秀清軍政能力一流卻情商不高;西王蕭朝貴勇猛強悍但欠缺謀略;北王韋昌輝善于靈機應(yīng)變卻格局太??;翼王石達開表面文武雙全實則缺乏智慧與戰(zhàn)略眼光。
電視劇《太平天國》李秀成(師小紅飾)
李秀成(1823—1864年),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忠王,其親筆寫成的自述書(即供狀),為研究太平天國及李秀成的必讀史料。忠王以自己的視角詳述太平天國運動從興起到覆滅的歷程、首義六王出身、天京事變、后期戰(zhàn)事、收齊章程、天朝十誤等。他明確寫到“翼王與北王密議計殺東王,單殺其兄弟三人,秀清、原清、輔清而已?!?/strong>但這一說法在石達開供詞、楊輔清供詞、韋家簡譜中皆無佐證,下文便來試作分析。
天京事變前夕燕王秦日綱率麾下五丞相(陳玉成、李秀成、周勝坤、陳仕章、涂鎮(zhèn)興)一破江北、江南大營不久,他要自丹陽前線返京,必然要將“誅楊”密詔之事與親信李秀成等人通氣。除去前面的諸多王爵、侯爵、東殿尚書侯謙芳、國宗韋?。ū蓖醢埽┡c楊輔清(東王認的親戚),彼時官至地官副丞相的李秀成在太平天國中的排位應(yīng)在前20位以內(nèi)。另外,忠王在記述他記不清的事時都會反復(fù)援引當事人、事件的細節(jié)來佐證,而在“誅楊”密議上卻非常肯定,大抵事不關(guān)己平鋪直述而已。
相比李秀成,韋家后人、楊輔清因涉身其中各有顧慮,韋家不提密議因為天京翼王府被滅門,韋昌輝殺盟友全家這事不光彩;楊輔清則和石達開結(jié)盟攻略浙閩又離他而去,且翼王曾舉兵為東王復(fù)仇,提及密議不夠仗義。而更可能的情況是他們對密議并不知情,《太平天國韋昌輝家簡譜》的手抄本對于天京內(nèi)訌只是一筆帶過,天王下詔誅殺北王,在京韋家人也受到牽連,寫簡譜的韋家后人彼時尚在娘胎避禍在外,1874年才被叔祖韋?。ㄒ呀登澹┱J回。而密議參與者也不會告訴不在天京的楊輔清,他就是密議的誅殺目標之一。
電視劇《太平天國》韋昌輝(右)與秦日綱密議劇照
1856年9月,天京內(nèi)訌爆發(fā)時石達開正率大軍解圍武昌,他與守城的韋俊始終對圍城湘軍無計可施。翼王撤離武昌大致在東王被殺后的三至五天之間,按照時間與路程推斷他不可能是聽到內(nèi)訌消息后動身返京,而是事先接到了天王密詔(李濱《中興別記》、李圭《金陵兵事匯略》都提到密詔),只因路途最遠、戰(zhàn)事膠著而有所拖延。既然石達開有接到“誅楊”密詔,他就必定參與了“四王密議”,因為天王沒必要讓一個立場不明的翼王摻和進來。簡而言之,有密詔就必有密議,二者不可分割。
至于石達開在供詞中說自己聽聞天王、東王互相猜忌便返京排解紛爭,僅因此事就脫離武昌前線讓人難以信服。天京事變于9月初開始,石達開在當月中旬趕回天京,韋昌輝、秦日綱已率親軍將東王數(shù)千死黨屠盡,正與扶天侯傅學賢所率東王余黨僵持不下。石達開入城后直奔北王府,當面勸誡他莫要再行殺戮之事,而韋昌輝則一心想要翼王助其殺盡東王黨。兩人爭執(zhí)不下發(fā)生激烈爭吵,北王指責翼王背棄盟約偏向東王黨,翼王則呵斥北王違背“只殺東王兄弟三人”的密議約定。
彼時江南大營在守住丹陽防線后獲得喘息,武昌也被圍已久岌岌可危,太平天國的要緊事是盡快挽救人心收拾殘局。石達開正是基于這點考慮才要求韋昌輝立即停止內(nèi)訌,但未沾半點血腥的他無法切身體會北王的處境:屠刀已沾血沒有半分退路,他已經(jīng)殺瘋了。石、韋二人出身相似本無新仇舊恨,這也是他們能夠結(jié)成“誅楊”聯(lián)盟的前提,但生死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翼王離開不久北王就決意痛下殺手,后尋其不得便對翼王家眷、親信舉起屠刀,與石達開有舊怨的秦日綱也參與了對翼王府的殺戮。
電視劇《太平天國》石達開要求處死秦、陳二人劇照
綜上所述,李秀成自述中涉及“四王密議”的說法雖是孤證但可信度較高,密議是密詔的先決條件,天、北、翼、燕四王懾于東王的威權(quán)跋扈早已站在同一陣線。而諸王對于東王及其黨羽態(tài)度的天差地別,也決定了他們必然從盟友變?yōu)樗罃?,最終反目成仇刀兵相向。
喜歡本文的朋友們,不要忘記一鍵三連加關(guān)注,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