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讀: 味大辛,性大熱。功效: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 生附子需用毒藥處方。
【性味與功效】
味大辛,性大熱。功效: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
生附子需用毒藥處方。
【傳統(tǒng)應用】
主治亡陽厥逆,脈微欲絕;脾腎陽虛,畏寒肢冷,腹痛便溏;風寒濕痹,肢節(jié)疼痛等病癥。
本藥常用于以下傳統(tǒng)方劑:①四逆湯(《傷寒論》):附子、干姜、甘草,治療傷寒少陰病,腹痛下利,陽氣欲脫,四肢厥冷,脈微欲絕;②真武湯(《傷寒論》):附子、白術、
白芍、茯苓、生姜,治療脾腎陽虛,水飲內停,小便不利;③附子湯(《傷寒論》):附子、
人參、白術、白芍、茯苓,治療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jié)痛,脈沉者;④附子理中丸(《閻氏小兒方論》):附子、人參、白術、干姜、甘草,治療脾腎陽虛.泄瀉不止,四肢厥冷;⑤甘草附子湯(《傷寒論》):甘草、附子、白術、桂枝,治療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⑥附子散(《本事方》):附子、澤瀉,治療小便不通,用淋閉通滑之劑不效者。
在治療腎陽虛寒、命門火衰的腎氣丸、右歸丸、右歸飲中,在治療風濕相搏身體疼煩的桂枝附子湯和白術附子湯中,附子都是主要的藥物;在治療中風后遺癥的地黃飲子和資壽解語湯中,在治療陰水水腫病的實脾飲中,都有附子。
【主要成分】
主要含二萜類生物堿、強心類生物堿、脂類等成分,達40余種。
1.生物堿類:附子生物堿主要含二萜類生物堿,尚有異喹啉生物堿、多巴胺生物堿、新江油烏頭堿。
(1)雙脂型脂溶性二萜類生物堿:有烏頭堿、中烏頭堿、下烏頭堿、3一乙酰烏頭堿、二一乙酰烏頭堿、三-乙酰烏頭堿、去氧烏頭堿等。
(2)單脂型脂溶性二萜類生物堿:有苯甲酰烏頭胺、苯甲酰中烏頭胺、苯甲酰下烏頭胺、脂烏頭堿、脂中烏頭堿、脂下烏頭堿、脂去氧烏頭堿等。
(3)二萜類醇胺生物堿:有鳥頭原堿、中鳥頭原堿、下烏頭原堿等。
(4)其他二萜類生物堿:有塔拉胺、卡拉可林、準葛爾烏頭堿、新烏堿等。
雙脂型生物堿在附子占有較大比例,毒性最強,炮制中部分水解為單脂型生物堿,毒性大為降低,繼續(xù)水解則得到醇胺類生物堿,毒性更小。
2.強心類生物堿附子還含強心成分去甲烏藥堿、去甲豬毛菜堿,以兒茶酚胺為基本骨架的棍掌堿是其另一強心成分。四川江油附子中還含尿嘧啶,也是一種強心成分。
附子還含烏頭多糖A以及微量元素等。
【藥理作用】
(一)強心
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其水煎劑、水溶性部分對離體蛙心、離體豚鼠的正常和衰竭心臟均有明顯的強心效果,尤對心臟衰竭的效果好。附子的強心成分為水溶性物質,耐水煎,久煎其強心效果不減弱又可使毒性減弱或消失。附子的醇提物毒性較大。
其強心作用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直接作用于心肌細胞,可能有α受體激動作用,也可能與釋放兒茶酚胺有關。
其強心成分與多種生物堿和鈣有關。如:①去甲烏藥堿:是附子的主要強心成分,微量即有顯著的強心活性;②棍掌堿(氯化甲基多巴胺):具有α受體激動作用和升壓作用;③去甲豬毛菜堿:具有α、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作用;④鈣離子:能起部分強心作用。去甲烏藥堿對離體兔心、犬心均有顯著的強心活性。1×10
-8~5×10
6g/ml,可使離體蟾蜍心臟的收縮幅度和心輸出量明顯增加,對衰竭的心臟其強心作用更為明顯,對因內毒素休克犬的心臟也有顯著的強心作用。去甲烏藥堿還含在細辛、高良姜、蜀椒、丁香中。這些熱性藥在中醫(yī)古方中也常用于與心衰有關的疾病,如可治療肺心病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可治療心衰腹水的己椒藶黃丸等。
以附子組成的復方,如匹逆湯、參附湯、參附青注射液等,都具有顯著的強心作用和臨床效果。
(二)對心律的影響
1.致心律失常:烏頭堿、中烏頭堿、下烏頭堿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對犬、貓等動物可引起持久的多源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房和乳頭肌的節(jié)律不齊,先后出現(xiàn)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室速,室顫,直至心跳停止。
烏頭堿對心臟有兩方面的作用,直接的作用是使心肌細胞Na十通道開放,加速鈉內流,促進細胞膜去極化,從而導致心律失常;間接的作用為與中樞有關,通過刺激迷走神經而引起心律失常,并可被阿托品所抑制。
2.抗心律失常:去烏頭堿的附子水提液不引起心律失常,而且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對抗烏頭堿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并能迅速扭轉已經發(fā)生的心律失常。此作用與鈣無關,與去甲烏藥堿有關。臨床上附子注射液治療病竇綜合征有效,可使患者心律失常減輕,心率增加。
去甲烏藥堿對多種試驗性心律過緩均有明顯的防治效果。臨床對病竇綜合征患者,去甲烏藥堿能增加竇房結自律性,改善竇房傳導,增加心率。
去甲烏藥堿抗心律失常,提高竇房結功能,促進房室傳導的作用機制,是通過激活慢通道,增加慢反應纖維的慢電流內流而實現(xiàn)的。
(三)抗心肌缺血缺氧和抗凝血:
1.抗心肌缺血:其注射液可顯著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的供血供氧。對麻醉犬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損傷,附子能明顯減少其損傷范圍雨減輕其損傷程度。去甲烏藥堿具有相同的作用。
2.抗凝:其水煎劑灌服能明顯延長凝血酶消耗時間,并使血漿凝血酶原時間翅長,使血栓形成時間顯著延長,表明附子具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的作用。
(四)對血壓和血管的影響
關于其對血壓的影響報道不一。附子和附桂能明顯增高二腎夾型高血壓大鼠的血壓,但附桂又能降低腎上腺皮質再生型高血壓大鼠的血壓,并改善主動脈內膜的高血壓性損傷。
去甲烏藥堿對于腎性高血壓犬的收縮壓無明顯影響,對舒張壓則呈量效性降低;而對心衰動物的血壓則先短暫下降,后持續(xù)升高。對于血管平滑肌,去甲烏藥堿是β-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尤以增加冠脈血流量為顯著,腦和肢體血流量輕度增加或無改變,但血管阻力均降低。
去甲烏藥堿在一般劑量下,可表現(xiàn)出對β受體激動和α受體阻斷的雙重作用。
此外,棍掌堿具有明顯的升壓作用,準葛爾堿具有溫和的降壓效果,烏頭原堿具有顯著的降壓作用。
(五)抗休克
附子及其復方對多種休克均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其水溶性部分對內毒性所致的貓休克可明顯減慢血壓下降,對抗內毒素所致的心率減慢以及心肌收縮功能減弱和抑制。
去甲烏藥堿對內毒性所致的休克犬的血流動力學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可增加心臟每搏搏出量、心輸出量和心臟指數,降低血管阻力,并使減慢的心率增快,還能顯著改善心源性休克犬的心功能。
(六)抗炎
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對大鼠甲醛性或蛋清性足腫脹均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有顯著的抑制功效,還能顯著抑制佐劑性關節(jié)炎。
其抗炎的有效成分為烏頭堿、中烏頭堿、次烏頭堿,很低的劑量即有抗炎效果,并顯著強于消炎痛。
附子抗炎作用的機制被認為系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而實現(xiàn)的,但也有人認為切除雙側腎上腺后附子仍有顯著的抗炎作用。中烏頭堿的抗炎機制與垂體~腎上腺系統(tǒng)無關,也不影響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而與中樞機制有關。3一乙酰烏頭堿的抗炎活性弱于烏頭堿而強于消炎痛。脂中烏頭堿、去甲烏藥堿等也具有抗炎活性。
(七)鎮(zhèn)痛和麻醉
具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其有效成分為烏頭堿類生物堿,特別是烏頭堿。鎮(zhèn)痛作用為中樞性的,可能通過多巴胺起作用。中烏頭堿和下烏頭堿也有顯著的中樞鎮(zhèn)痛作用。中烏頭堿的鎮(zhèn)痛效果比烏頭堿強2倍,下烏頭堿比烏頭堿的鎮(zhèn)痛效果弱。3一乙酰烏頭堿也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苯甲酰烏頭胺和苯甲酰中烏頭胺、脂中烏頭堿等具有較弱的鎮(zhèn)痛作用。附子及其生物堿具有不同程度和特點的鎮(zhèn)靜作用。烏頭堿還有中樞性催吐功效。
其所含的烏頭堿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使感覺減退。3一乙酰烏頭堿肌注和皮注均呈較強的局部麻醉效果。新烏頭堿也有局麻作用。 烏頭堿具有抑制運動神經的作用,其作用部位在神經肌肉接頭處或骨骼肌。
(八)增強免疫
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均有增強作用。附子注射液皮下注射可明顯促進小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數量的增加和血清抗體的生成,并明顯提高豚鼠血清補體含量。附子對細胞免疫也有顯著的增強效果,可促進T細胞E花環(huán)形成及淋巴母細胞的轉化。
(九)促進內分泌作用
附子、肉桂、鹿角片、仙靈脾、補骨脂、肉蓯蓉復方,能使大鼠用地塞米松降低的血漿皮質酮和雌激素受體均得到明顯升高。但這是復方中許多藥所起的綜合作用,尚不能說明一定是附子的作用。
其具有抗炎作用。機制有認為系烏頭堿促進了腎上腺皮質功能而實現(xiàn)的。也有人提出腹腔注射烏頭堿可使大鼠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含量呈依賴性升高。表明附子具有促進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皮質一胸腺軸的功能。
附子粗提物或總甾醇對大鼠小鼠體重、提肛肌或腎臟重量等無明顯影響,表明無同化和雄性激素樣作用。
(十)興奮腸道
其水煎劑可顯著興奮離體空腸的自發(fā)收縮,是否附子可能具有膽堿樣、組胺樣和抗腎上腺素的作用。烏頭堿、中烏頭堿可明顯增強離體回腸的收縮,于較低濃度時可使副交感神經節(jié)后纖維釋放乙酰膽堿,而在高濃度則可通過乙酰膽堿和前列腺素增強離體腸管收縮。
(十一)其他
1.抗寒冷:其水煎液對冷凍所致小雞和大鼠的體溫下降有保護作用,并能延緩冷凍所致的死亡時間。
2.平喘:去甲烏藥堿具有顯著的平喘作用,很小劑量即能松弛豚鼠氣管,并隨劑量加大而作用增強。去甲烏藥堿可明顯對抗5一HT所致平滑肌痙攣,對抗組胺所致豚鼠呼吸道阻力增高。
3.抗氧化:去甲烏藥堿還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超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
4.促進葡萄糖氧化:烏頭堿可促進腦灰白質細胞的呼吸,促進腦皮質葡萄糖的氧化,促進葡萄糖生成乳酸和增加耗氧量。
5.促進蛋白質合成:附子可促進肝中蛋白質合成。其有效成分為烏頭堿類生物堿,以中烏頭堿活性最強。
此外,烏頭堿還能引起離體豚鼠輸精管收縮。烏頭多糖有降糖作用。
【臨床應用】
1.治療休克,對創(chuàng)傷性、中毒性、失血性、心源性等各種休克都有治療效果。對慢性血壓降低可用煎湯口服,如四逆湯、參附湯等;對急性休克現(xiàn)多用注射液。
2.治療心衰,對各種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都有治療效果。如風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等。心衰時有水腫,可與利水藥同用,如豬苓、澤瀉、桂枝等。
3.治療心律失常。對緩慢性心律失常有良好的療效,尤以對竇性心動過緩和病竇綜合征療效為著,對傳導阻滯也有效,一般與人參、干姜、甘草等同用。
4.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和骨關節(jié)炎,一般用于虛寒型者。
5.治療慢性腹瀉,腹中冷痛,大便泡沫狀。
6.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泡沫狀痰。
7.治療慢性腎炎泡沫尿,尿蛋白陽性。
8.對各種虛寒型的體質和慢性疾病,普遍可使用附子治療。
【劑量與用法】
藥典劑量:3~15g。
臨床常用劑量:3~15g。
大劑量:一般不宜更大劑量使用,特殊情況可用至3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并先煎為好;研末入丸、散吞服;浸酒內服。
【臨床體會】
(一)治療陽氣虛寒
本藥是中醫(yī)治療陽氣虛弱的主要藥物。對全身陽虛和五臟陽虛都可使用。全身陽虛的病證主要有陽虛和亡陽,即衰弱、衰竭和休克,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畏寒肢冷、脈微細,古方有四逆湯、參附龍牡湯。
在治療心陽不振、心陽虛寒的參附湯中,治療脾陽虛寒的附子理中湯、實脾飲中,治療腎陽虛寒而水腫的真武湯中,治療命門火衰的金匱腎氣丸、右歸丸中,治療肺腎陽虛,咳嗽痰飲的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都以附子為主要藥物。
在許多重癥疾病和內臟慢性疾病的后期,影響到心臟功能減退和血壓下降時,出現(xiàn)虛脫、虛汗、心動過緩、心功能衰弱、脈微細等癥狀時,中醫(yī)辨證稱為心陽不振,心陽虛,休克狀態(tài)時稱亡陽。這些都是附子的適應證。
(二)關于治療心血管疾病
本藥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藥物,主要用于心衰和休克。心衰可由風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等引起。在急性心衰時,現(xiàn)大多使用西藥洋地黃制劑。對慢性心衰長期口服地高辛可能會引起中毒,并必須經常心電圖觀察。以人參、附子、甘草等為主的中藥,長期服用可將地高辛減量而停用。病人的心衰癥狀和健康狀況會明顯好轉,輕癥病人可以恢復至像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和工作。
冠心病病人大多數服用丹參片、麝香保心丸等活血藥、擴冠藥,對已經出現(xiàn)輕度的心功能不全者,單用這類藥是不夠的,還必須結合使用具有強心作用的中藥,如附子、人參、參
三七、丹參、郁金、鬼箭羽等同用。中藥雖慢,治療終身性的慢性病,可一直服用下去,以延年益壽。
對于休克現(xiàn)臨床一般都使用多巴胺等擴血管藥和升壓藥。如果使用參附龍牡湯有助于病情的恢復。臨床對于血壓長期低下的慢性病人,這不是升壓藥所能解決的,而是參附湯、四逆湯的適應證,可以較長時期服用,直至完全康復為止。
附子既有降壓的成分,又有升壓的成分。高血壓病人中醫(yī)辨證以腎陰不足、肝陽上亢者為多,服用附子會增加內火,還可能使血壓上升。對高血壓病人,無論從中醫(yī)辨證,還是從藥理研究結論這兩個方面來理解,附子都是不合適的。
(三)關于治療腎陽虛寒
附子是治療腎陽虛寒的主要藥。腎虛的內涵很多,有慢性腎臟疾病引起的,內分泌功能低下引起的,生殖系統(tǒng)慢性疾病引起的,腰部骨與軟組織慢性勞損性疾病引起的,以及老年人五臟功能低下或衰竭引起的。辨證有心腎陽虛、肺腎陽虛、脾腎陽虛、命門火衰、腎虛腰損、腎虛骨損等病情。
1.附子治療腎虛的適應證腎陽虛寒的臨床表現(xiàn)有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痰稀泡沫,便稀泡沫,尿清泡沫,氣短乏力,浮腫腹水、陽痿性冷等。這些癥狀都是附子的適
用范圍。
產生上述癥狀的疾病有慢性心衰,慢性低血壓,慢性心動過緩;雷諾現(xiàn)象;慢性腎病,腎病綜合征;慢性腸炎,腸功能紊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慢性心衰;慢性肝硬化失代償,腹水;艾迪生病,慢性前列腺肥大,性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
2.關于益火之原腎陽虛寒又稱命門火衰,溫陽散寒、溫補命火的主要方劑是附桂八味丸和右歸丸,主要藥是附子、肉桂。并將這些方藥稱為‘益火之原以消陰翳,的代表藥方?,F(xiàn)常用于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性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內分泌功能減退性疾病。
對于即使沒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而年老體衰的人出現(xiàn)肢冷畏寒的癥狀,附子也可以長期服用。
3.附子并不用于壯陽 中醫(yī)傳統(tǒng)治療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的方藥,如固精丸、斑龍丸、五子衍宗丸、長春廣嗣丹等著名壯陽方劑中,都沒有附子。說明中醫(yī)傳統(tǒng)上附子并不用于壯陽。溫陽與壯陽是不同的兩個概念。附子有益腎溫陽,溫補命火功效,但沒有壯陽填精功效。對年齡較輕,婚后出現(xiàn)陽痿的男子,一般是不用附子的。藥理研究證實附子并沒有促進雄性性功能的作用,也就是沒有壯陽功效。年輕人內熱較重,用附子后,不但壯陽效果較差,反能增加內熱。
老年人不一樣,其陽痿多為腎陽虛寒、命門火衰所致,附子有時是使用的,只是為了溫陽補火。如為了提高性功能,還需與壯陽填精的參、鹿、二仙等同用。
4.女子畏寒需辨證女子以肝為先天,以疏肝養(yǎng)血為主,如有肢冷畏寒的癥狀,需辨證是腎陽不足,還是肝火內郁。如果是脾腎陽虛所引起,可以使用附子;如果是肝腎兩虛,內有郁火者,附子就不宜使用。
(四)附子用于陽虛為多,烏頭用于痹證為多
在中醫(y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前有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用附子為主,治療風濕病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后有烏頭湯,用制川烏為主治療歷節(jié),腳氣疼痛,不可屈伸??梢姡阶优c烏頭二藥對關節(jié)痛一類的疾病,在經方中是并重的。
歷代對痹證的治療,用烏頭的多,用附子的少。附子用于陽虛者為多,烏頭用于痹證者為多。二藥逐漸被區(qū)別使用了。
《本草綱目》上記載:“按王氏究原方云: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風疾即用川烏頭”。李時珍是總結了前人的經驗,這可能對后世起了很大的影響?!杜R證指南醫(yī)案》痹篇中的數十個案例,只有川烏的醫(yī)案,沒有附子的醫(yī)案。現(xiàn)許多書籍中,對痹證的治療,也多介紹烏頭的方劑,很少介紹附子的方劑。
(五)關于治療關節(jié)炎
臨床治療虛寒型關節(jié)炎,主要是慢性類風濕關節(jié)炎和骨關節(jié)炎,烏頭與附子的消炎止痛效果相似。而附子的副作用似乎更小一些。
烏頭與附子對類風關的治療主要是起著消炎止痛的作用,與西藥非甾體類消炎藥(NSAID)相比,其即刻鎮(zhèn)痛效果不如NSAID,但遠期效果比NSAID好,治療一段時期后,單用NSAID的病人是很少取得緩解效果的,但服用中藥的病人有可能得到緩解,這可能與中藥尚有抗變態(tài)反應和免疫抑制作用有關,或與有些活血化瘀藥保護了骨
質有關。
如果過分依賴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藥,可能會取得一段時期的穩(wěn)定和緩解,但長期治療,仍不能阻止病情的演變和關節(jié)變形。因為這需要進一步解決免疫復合物和滑膜炎,才能阻止病情的發(fā)展。
骨關節(jié)炎是局部的勞損性疾病,用附子一般是有效的。
(六)關于劑量
常用劑量是3~l0g,水煎服。這一般是有效的劑量?,F(xiàn)臨床常有加大劑量的情況,有用至15~30g者。對辨證為陽虛的病人,服用附子大多是很適合的,劑量加大一些,效果會更好一些。
經炮制后,有毒成分烏頭堿已經大量破壞,毒性已經降得很低。但附子還是有一定的毒性的。由于加工上的差異和病人自身的個體差異,臨床上副作用還時有發(fā)生。為了醫(yī)療安全,萬無一失,除非是特殊情況,一般還是以常規(guī)劑量為宜。尤其對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齊的病人和年老體弱者,不宜大劑量使用。
我國有些地區(qū)民間有食用附子的習慣,燒肉、煮雞、做火鍋,習以為常。大多是陰雨潮濕地區(qū),民間有喜食辣椒的習慣。附子的劑量也較大,可以驅寒除濕,不會中毒。他們對此已經適應。
(七)關于烏附同用 中醫(yī)臨床上有一個習慣,同類的或不同類的兩味藥,或名稱上有一個字相同的,就合寫在一起,如羌獨活、柴前胡等。這個習慣有利有弊。兩味藥可能起到協(xié)同作用,加強了效果;但也可能是不協(xié)調的,羌獨活就應有分有合。川草烏、烏附合用同寫,在止痛方面可能加強了效果,但也可能增加了毒性。如果養(yǎng)成了習慣,都是同用的話,就有可能增加副作用的幾率。
(八)適應證小結
附子是一味效果較好,毒性較大的中藥,必須掌握其適應證,避免和減少副作用。
①畏寒,四肢清冷;②心動過緩,心功能減退,慢性心衰;③血壓偏低,休克;④腎上腺、甲狀腺、性腺等內分泌功能明顯減退;⑤長期浮腫,體內積液長期不退;⑥泡沫痰、泡沫尿、泡沫便和水樣便;⑦慢性關節(jié)冷痛,關節(jié)腔慢性積液;⑧慢性腰肌勞損,腰腿酸軟冷痛;⑨慢性疾病的晚期,影響心功能、血壓和內分泌功能明顯下降;⑩正常人長期處于陰黯潮濕寒冷環(huán)境中,服用附子以保健。
【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
《本草綱目》:有大毒。
(二)毒理試驗
1.LD
50 熟附片水煎劑小鼠灌服的LD
50為17.42g/kg。腹腔注射的LD
50為26.30g/kg。
2.毒性反應:主要毒性成分為烏頭堿,產地、加工炮制、水煎時間均會影響烏頭堿的含量和毒性程度。120攝氏度水煎40分鐘,附子的毒性僅為生附子的l/5~1/350,灌服的LD50在l00g/kg以上。
室溫和配伍也能影響附子的毒性。寒冷能降低附子的毒性。附子與甘草、干姜同用,可明顯降低毒性;與麻黃同用或飲酒能增強毒性。
(三)臨床觀察
有毒。制附子毒性小,在常規(guī)劑量內罕有中毒者。大劑量使用如30g以上,引起全身發(fā)麻的情況還是有的。
其性熱,由于辨證不當,在常規(guī)劑量內服后內熱、口干、齒浮、鼻衄、痔瘡出血、惡心、食欲減退的情況臨床時有發(fā)生。經適當處理是能夠解決的。 生附子服用不當可引起烏頭堿中毒,詳見烏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