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錢穆先生:惠施與公孫龍

編者按

本文選自錢穆先生《中國思想史》。特此摘錄,以饗讀者。

莊子同時,有一思想密友惠施。但兩人思想態(tài)度絕不同。莊子近似孔子,其思想都從實際人生之體驗中來?;菔┙颇?,他的思想,都從思辯理論上來。

墨家思想,頗有些近似西方哲學家之邏輯方法,惠施更就這一面推闡盡致,在當時見稱為'辯者',在后代被目為'名家'。莊子稍后有公孫龍,也是'名家'著名的代表。

莊子喜歡講萬物一體,惠施也喜歡講萬物一體,但兩人講法不同。莊子說:

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莊子德充符)

又曰:

假于異物,托于同體。(莊子大宗師)

可見莊子論萬物一體,是對外面事相之實地觀察,是對人類心情知見之深一層的分析?;菔﹦t謂:

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莊子天下)

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莊子天下)

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莊子天下)

可見惠施所謂萬物一體,是從名言分析,從人類語言涵義之引伸的必然結果而言。其實人類的語言名字,根本并不能恰恰符合人類的心情知見。

若偏就語言名字無限引伸,是很容易與人類原本的心情知見違逆的。故莊子非之,稱其:

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莊子天下)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近代西方唯心哲學便謂心非物,因此也不能知物。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卽就語言,破其語言,是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此是淺一層的戲論。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此始不就語言,而就心情知見之眞實經驗處講,是為深一層的正論。從知見之本原處講。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旣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若照莊子意,我心旣已確知有外面之物,便不必追問其如何知。(莊子秋水)

這一節(jié)答辯,正可說明莊、惠兩人思想態(tài)度之根本不同點?;菔┛倫墼诿盅赞q上著想,故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則直從實際的心經驗中透悟,故說'我知之濠上'。

莊子在濠梁之上,親自看到鯈魚出游從容,而從其內心眞切感到魚之樂。

惠施卻偏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豈不是'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之一具體例證嗎?而且惠施問莊子:'汝安知魚之樂',則明知莊子知魚之樂而起問,這已自相矛盾了。

郭象曾代莊子答辯,云'汝非我,又如何知我之非魚',這亦有理趣??傊畬娜祟愓Z言名字分析上,過細推展引伸,結果常易犯此病。

在惠施之后,又有公孫龍,與惠施齊名。他們的思想,一樣都從名字言辯上作根據?;菔┫矚g把異的說成同,公孫龍卻喜歡把同的說成異。他最喜歡講'白馬非馬'。他說:

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使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所求一,而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求馬,則黃、黑馬可致。

求白馬則黃、黑馬不可致看,可證所求非一。故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非馬審矣。(公孫龍子白馬論)

其實公孫龍此辨,在西方名學上亦有根據。英人穆勒作名學,力辨名乃'物名'非'意名'。公孫龍實乃'意名'論者。就求白馬者之心意言,則白馬非馬。物名是客觀的,可推。

意名乃主觀的,不可推。名學中論名有內包、外延之別。內包主其所涵,則白馬非馬。外延主其所舉,則白馬是馬。名學推理皆就外延,公孫龍則改就內涵,理據不同。公孫龍又說: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公孫龍子指物論)

一切物名,皆由人心意有所指。若無人心意所指,則根本物名不起。但人心意所指,則各各相別。此人所指,未必卽彼人之所指。此刻所指,未必卽彼刻之所指。

則此指非彼指,故說'指非指'。如是則不僅白馬非馬,抑且白馬非白馬。于是公孫龍又有'離堅白'之說。他說:

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公孫龍子堅白論)

目視石,得其白,不得其堅。手拊石,得其堅,不得其白。視石的稱石,是指'白'而言。拊石的稱石,是指'堅'而言。名同而指不同。于是公孫龍又有他的'名實論'。他說:

名,實謂也。知此之非此也,知此之不在此也,則不謂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則不謂也。

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公孫龍子名實論)

如目視石,其意實指石之白。手拊石,其意實指石之堅。目視的說石,其所指實不在堅。手拊的說石,其所指實不在白。如是則'石'之一名之內,并不兼包有堅、白。

故公孫龍主張'離',主張'止而不推'。這一說法,初看很近莊子所謂'因是已'之說。公孫龍雖屬名家,實把根據名來推理的基本理論徹底推翻了。但莊子決不會喜歡公孫龍的那一套,今莊子書中有力斥公孫龍的。

并非莊子手筆,乃莊子后學所為。因公孫龍理論,還是根據名字言辨出發(fā),而來推翻名字言辨。莊子思想則根本不從名字言辨出發(fā),而卻也沒有像公孫龍那樣太抹殺了名字言辨之用,所以莊子說: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莊子外物)

他又說: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言由意而生,言所代表者是意,然言常不能盡意。我們正貴在此不盡意的言中,來求得其所代表之意,乃及其言外不盡之意。

公孫龍則似乎認為言卽是意,意盡于言,如是則不免要死于言下,轉因言而失意。他的言辨,自然仍如惠施般,足以服人之口,不足以服人之心了。

從思想脈絡看,先秦名家,其實從墨學變來。墨家主'兼愛',其理論根據則在'天志'。是否眞有一人格的天帝而又有他那一番志的呢?這在中國傳統思想里是不易認可的。

惠施始轉換論點,說'天地一體,泛愛萬物',不再說有上帝意志,卻想從名言異同的辨析上來支持墨義,來教人兼愛,無疑的必然要仍歸失敗。但其在積極的助成墨義,則無可否認。

公孫龍主張'白馬非馬'論,卻是從消極反面來為墨義解嘲。因墨家主張兼愛,在實踐上,亦有難圓處。小取篇說:

盜人,人也。多盜非多人,無盜非無人也。惡多盜,非惡多人,欲無盜,非欲無人。愛盜,非愛人也。殺盜,非殺人也。

盜非人,殺盜非殺人,無背于兼愛人之意,這顯然是公孫龍白馬非馬論之眞實意指,與眞實應用。但無論如墨子般推本上帝意志,或如惠施、公孫龍般專就名言分析,來正反辨護,這兩條路,都在先秦思想界受到激烈的抨撃了。

這是一種思想方法上的抨擊。在此盡大力的是莊子道家。墨家的兼愛,雖是一番大理論,但一面經不起莊子在思想方法上之抨擊;一面敵不住孟子在人生實踐上的主張。于是盛極一時的墨學,也只有日趨消沉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哲學簡史》名家
【學點哲學】名家辯術
你知道中國名家學派嗎?
十二星座與諸子百家:處女座
《世界哲學源流史》中國戰(zhàn)國時期哲學之七:其它哲學流派
求道:中國的哲學精神(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