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歲,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反叛之前的一個重要時期,是孩子身體、行為、情感和社會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同時,這也是父母的一個極好的契機——教會孩子自己做出正確決定,自己解決與同齡人、老師、父母的沖突,培養(yǎng)一個快樂、自信、社會適應能力強、情商高的孩子——以便孩子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學習上,為他們期待而又擔心的中學生活做好準備。
如何引導孩子學會交往
孩子和人相處的能力與他日后的成功和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孩子必須學會了解和熟悉社會環(huán)境,并做出適當?shù)姆磻?。孩子也必須懂得如何把自己的與他人的愿望和需要相互調。由于孩子年齡小,還沒有掌握一些交往的方法。所以,對低年級孩子的父母來說,擔憂最多的恐怕是孩子是否會被欺負或者受到同伴排擠等。
如果孩子經常受欺負,起碼可以說明一點:他的交往方式有問題,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父母應該首先從自己孩子身上找到問題的癥結,幫他調整與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禮貌、協(xié)商、主動關心等,決不能強行要求他“打回去”。因為孩子本身對交往就有畏縮理,萬一動了手“也打不回去”,他的心理壓力就更大,交往也就更不自如了??傊改敢獜呐囵B(yǎng)孩子的愛心出發(fā),盡可能地去淡化人與人之間的“敵意” ,教孩子寬容待人。具體做法是:
一、一般來說,孩子平時所受的欺負,無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沒有嚴重的傷害,父母沒必要大驚小怪,更不應該用“打回去”的方式進行反面強化。父母可以抓住這樣的事例對孩子進行適時的引導教育,讓他體會到這種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危害,是大家都不喜歡的,小朋友應該團結友愛,和氣相處。
二、教育孩子對于小朋友間一般性的欺負行為,采取大事化小、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能夠把大事化小就是一種處事能力嘛,完全不必用暴力去抗衡,應該把心思放在學習和能力的提高上。學習成績好了,能力強了,別人自然也就不會看輕或輕易地欺負你了。至于對那些確實不講理的孩子,少跟他玩就是了。
三、孩子間的糾紛讓孩子自己去解決,才能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漸積累生活經驗。孩子間打鬧爭斗是平常事,是他們交往中必然要經歷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的,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父母應該有坦然的心態(tài),順其自然,相信孩子通過摸索實踐,最終會找到交往的“度”,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如果孩子在學校沒有出現(xiàn)特別嚴重的交往問題,父母也不要忽視孩子的交往能力??梢灾貜囊韵氯胧郑?
一、培養(yǎng)孩子談話技巧,包括清楚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根據(jù)對方的語言和非語言暗示調整自己的反應,介紹自己,表達同情等。和家人對話是孩子學習社交技巧的最好辦法。父母可以和孩子做“客人和主人”的游戲:一人扮演主人,另一人扮演客人。主人的工作是運用說話技巧了解客人的興趣、愛好、情感、思想和觀點,力爭讓客人感覺像在自己家一樣。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把這個場景錄下來,然后大家一起看看孩子的表現(xiàn)如何。父母也可以告訴孩子做的好和做的不好的地方。
二、召開家庭交流會,限定時間,5分鐘或10分鐘。父母和孩子圍繞一個話題,自然談話。孩子可以說自己喜歡的玩具、游戲、電視節(jié)目等。全家輪流談話后,針對談話的內容和表達的方式等方面相互評價。這樣的目的是教孩子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讓他的談吐更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
三、利用幽默感來減少人際交往中的痛苦和不舒服。作為父母要鼓勵孩子講笑話,在困難中發(fā)現(xiàn)幽默。孩子可以利用幽默來表達對別人的正面或負面的情緒,以及在尷尬的處境下不失面子。
四、鼓勵孩子參加團體活動。一方面是學校班級的集體的活動;另一方面是一些特定的團體,比如樂團、運動隊、圍棋俱樂部等。這些團體活動會使孩子和同學有更緊密的交往,建立童年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