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現(xiàn)在裝機可能都是去電腦城一談單子,錢一交,看著裝機員把機器裝好就算是完成一次裝機了。其實認真的裝好一臺機器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兒。
應該沒有人一開始就什么都會,每個人都有剛入門的時候,自己組裝計算機其實是蠻有趣的事情,
尤其是組裝的過程,把一些零組件組合在一起,插電后等待開機B一聲時的感動。記得15年前為了是玩游戲不用一直換軟盤片,第一次買的零組件是一顆20MB的Seagate硬盤,邊摸邊看書,也莫名的裝好且格式化,看著吞食天地在換地圖時沒有一點兒停頓,差點沒感動到眼淚掉下來,也開始了硬件DIY的不歸路。
可能只是比較主觀的看法,DIY市場似乎有越來越走弱的感覺,大者恒大一線大廠不斷以價格戰(zhàn)打壓二、三線,集中商圈好象也沒有十年前各大品牌林立的光景,價格競爭的關系也只是其一,至于如何就不深入探討,似乎有點偏離了主題,如果你是新手或是剛入門的玩家這篇文章也許有那么點幫助,至于資深老鳥們,關于錯誤或建議也請予指教。
計算機主機的基本構造
計算機主機最基本的配備有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電源供應器,有了這些東西,最基本你就可以開機看到BIOS,不過還需要儲存設備(硬盤、光盤、軟盤、隨身碟...等等)才有辦法執(zhí)行操作系統(tǒng)或是應用軟件,為了讓計算機看起來像是計算機以及安全性考量,機箱是一般使用者必備的,不過此時應該有許多人納悶,討論區(qū)里面的玩家測試幾乎都不用機箱的,嗯!那些叔叔是有練過的喔,通常是為了測試時的拆裝簡便,如果你的計算機是要跟一般正常人一樣使用,那就別省這個錢吧。
如何選購適合自己的計算機?
計算機的規(guī)格相當?shù)亩?,但是要如何選購?預算絕對是第一考量,依照以往的經驗,在集中市場(光華、NOVA、電子街...等等)比較便宜的主機大概是在臺幣一萬元左右(不含屏幕),現(xiàn)在內存跟CPU降蠻多的,可能還要更低,通常這類的主機皆為內建顯示居多(可省下顯示卡的費用),可能就不考量能否玩3D的游戲,以文書、上網、一般影音為考量,其實最便宜的主機應當都是綽綽有余,如果您想要玩3D游戲,建議不要買內建顯示的主板,可以多買一張中階或以上的顯示卡,最近才上市的8500GT大概是在三千出頭臺幣就有了,一臺可以玩3D游戲且還算順暢的最低預算應該是落在臺幣一萬三千左右,其它的細項選購就不再這邊一一贅述,關于這部份有問題的也可以在新手發(fā)問區(qū)留言,保證可以尋求到解答。
以下是參與這次組裝教學的零組件列表
CPU:AMD Sempron 3000+
CPU散熱器:CPU盒裝內附原廠風扇
內存:DDRII 667 1GBx2
主板:MSI K9AGM2
顯示卡:主板內建顯示
硬盤:HITACHI SATAII 160G
光驅:NEC 16X DVD-RW
電源供應器:臺達350W
機箱:CoolerMaster Elite 340
除了上述這些東西,你還需要一把大小長短適中且好轉的十字螺絲起子,還有平坦的桌面。
先別急著把主板裝上機箱
先別急著把主板裝上機箱,一開始可以先從CPU著手,把CPU先裝到主板,因為機箱內的空間有限,如果先把主板裝到機箱的再裝CPU的話會比較不順手,如圖所示,CPU若裝錯腳位也是裝不進去的,以AM
接著就是安裝CPU散熱器,原廠的風扇都算是相當簡單安裝,在安裝之前,CPU要涂上散熱膏,其主要的目的是讓CPU與散熱器有比較緊密的接觸,達到最佳的散熱效果,如下圖標,原廠風扇都會直接貼一層散熱膏在底座,此時就不需要在CPU上涂抹散熱膏,如果你有比較好的散熱膏可以使用,可以用去漬油將底座的散熱膏抹掉,注意涂抹散熱膏時主要是讓CPU可以完全接觸到散熱器底座即可,不是越多越好,薄薄一層即可,我有看過有人涂抹”整顆”CPU,包括連CPU的背部跟針腳…這么做并不會讓CPU比較涼。
這樣就已經完成了,接著在主板上找到CPUFAN的pin腳,將散熱器的風扇電源線插上,新的已經為4pin,有防呆裝置,插反了是插不進去的。
接著可以先將內存插上,內存都有防呆裝置,在中間的地方有個凹槽,只要對準主板插入即可,可避免插反了把內存給燒了,通常我們都會買兩只一樣的內存來跑雙信道,有些主板的規(guī)格不同,可能會有四個插槽,至于插在哪兩個槽會激活雙信道就得看看說明書,如果只有兩個槽應該是沒有這困惱。
接著可以把主板先放到旁邊,拿出機箱內的螺絲,先找出銅柱把它鎖到機箱上,鎖的孔位要特別注意有應對主板的孔位,如果底部有銅柱卻沒對應到主板的孔位,銅柱若頂?shù)街靼宓撞烤€路是非常有可能會造成短路的,要特別注意。
連接控制線與信號燈
把主板鎖上機箱之前可以先把電源供應器鎖上,有些機箱并不是很大,如果先鎖主板的話,電源供應器可能會不好安裝,接著將主板所附的IO擋板裝上。
|
在裝上主板的時候,還是得提醒一下,機箱上全部的銅柱一定要對應主板上的孔位,如果是因為安裝燒毀可是算人為喔!不在保固范圍內。
裝好主板后可以將機箱前置的一些IO功能拉上,通常比較常見的是前置音效與USB接口,如下圖標為前置音效的線,在主板上可以輕易找到,因為每一款主板的位置都不大相同,可以在主板說明書上找一下,大多都會有防呆裝置,對準有缺腳的插上準沒錯。
一般的機箱通常會有兩組前置USB,在主板上可以找到擴充USB的PIN腳,插上時要注意順序VCC、USB-、USB+、GND插反了會燒掉喔。
接著就是面板的開關與LED燈,分別有POWER SW(電源開關)、RESETSW(重置鍵)、HDD LED(硬盤訊號燈)、P LED(電源指示燈),通常這些PIN腳會在主板的右下角。
有些主板可能礙于布線空間的關系,標示如果不是很清楚,沒關系!可以拿出主板說明書來參考,不懂英文也不要緊,只要找到相關的圖標,位置還是一目了然,正負都標示的相當清楚,如果你的機箱上的線沒有標示正負,有個簡單的分辨方法,通常有顏色的就是正,白色為負。
接上各裝置的電源線
把線都接好之后就比較輕松了,光驅與硬盤的安裝都算是相當簡單,裝光驅前先把擋板拆下來,有些機箱的擋板很好拆,擋板與面板通常是由卡榫卡住而已,只要從內往外敲就可以敲下來,或者是把卡榫扳開即可拆
下檔板。
將光盤與硬盤用螺絲固定好之后,接上排線與電源線,這兩者都有防呆裝置只要仔細看要裝錯實在有點難度,排線會有一邊為紅色,那是PIN腳的第一腳位,通常是與電源線的紅線相對。
主板上得IDE插槽也有防呆裝置,對準缺口不會錯的,SATA的接口也是一樣,不過要小心SATA的接口可能比餅干還脆弱的,一不小心太粗魯可能就扳斷了。
目前的主板上都有很多組SATA,隨便插一個都可以正常使用,再來就可以把電源線接上,舊款的電源供應器的主電源線會與現(xiàn)在的主板有點差異,少了四只腳,不過仍然是可以正常的運作,也不用擔心會插錯邊,防呆裝置萬歲!
應該是從K7、P4之后就還得接額外的小4PIN,SATA硬盤可能會有兩種電源接口(如下圖),只要擇期一即可,不用兩個都插。
都安裝完成之后凌亂的線有可能會卡到風扇,可以把線整理一下,主要是看起來沒那么亂,內部的散熱也會比較良好,其實我并不大會整線,曾經看過整線達人可以不需要束線就整得相當美。
安裝好之后,當然要試一下能不能開機,如果你聽到B一聲,恭喜你基本上沒什么問題了。
無法開機的常見問題?
1.開機后馬上瞬間斷電?有可能是主板的短路保護,請重新檢查主板底部是否有跟銅柱接觸短路,或是USB、1394等等插錯腳位,切記不要有此問題別鐵齒一直按電源,可能幾次瞬斷后就是燒了某些東西了。
2. 有不斷的BB聲?可能是內存或是顯示卡沒有插好的關系,關于BIOS聲音的提示可以參考http://forum.coolaler.com/showthread.php?t=149415 。
基本上計算機DIY已經相當多年,有許多零組件都有防呆裝置,安裝、拆裝都算是相當?shù)娜诵曰瑤缀鯖]有什么技術性,只要別粗心大意即可,接著就是保佑別買到不良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