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電腦配置及基本知識
電腦配置及基本知識
主機板

我們都知道主板的品質主要由:芯片組(CHIPSET)、主板設計與布局(DESIGN AND LAYOUT)、以及主板的做工用料這三方面來決定的。芯片組這里是主板性能的直接決定因素。下面主要從主板的設計與布局以及主板的做工用料這兩方面來談談主板的品質是如何來體現(xiàn)的。

一、主板的布局與設計

主板的布局主要是從主板上各部件的安排與走線來體現(xiàn)的。提供芯片組的廠商在向主板廠商出貨時會相應提供芯片組的設計指南(CHIPSET DESIGNGUIDE),同時一般還會有樣板。傳統(tǒng)的歐美大廠常按照這些設計,做全尺寸的板子,雖然價格較貴,但性能一流。而以臺灣地區(qū)為代表的廠商為了權衡成本和性能要求,就拼命在主板的結構布局上下功夫。

1、主板結構的安排

1)大多數(shù)的主板廠商為了節(jié)約成本,不但將板型改小,而且在主板的用料配件上也有相應的精簡,只維持基本的性能要求,可是這種降低成本的做法是對廠商的主板布局設計能力的一個考驗。因為更小的空間里放上同樣多的擴展位,還要維持住穩(wěn)定性以及限制干擾,這樣主板結構安排設計的合理性就顯得特別的重要,稍微有一點設計不合理就會導致死機,在這點上實力不濟的廠商就很容易在這些地方出紕漏,流出質量低劣的主板。

2)主板上需要跟外界連接的接口部件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不能改動,像AGP、PCI等擴展槽和鍵盤、鼠標、USB等接口就是這樣的,它們必須配合機箱上的孔位,維持相對的位置。主板設計工程師會根據(jù)產品部門需求確定的擴展槽數(shù)目來預留安排它們的位置。

3)CPU與芯片組的布局,由于CPU與CHIPSETS相連的線路密集,再者芯片組廠商對CPU、芯片組及其周邊區(qū)域在設計指南中有嚴格的限定,屬于敏感地帶,所以在設計布局時它們可以移動的余地很小。

4)除開擴展槽和CPU、CHIPSETS之外,乘下的部件就可以比較自由安排。如ATX電源接口座,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做法是放在主板左上角鍵盤口附近,這樣不但保證了充足的布線空間,而且還能離機箱上的電源近一些。

5)主板結構布局上的問題不僅可能影響穩(wěn)定性,有時一些細節(jié)問題也會導致用戶使用的不方便,一些有實力的主板廠商會充分考慮到用戶使用的方便性,比如說一些高個子的電容、立式電池座等元器件就不宜安置在PCI、AGP槽附近,因為它們有可能會阻礙一部分擴展卡的插入,再者現(xiàn)在由于CPU頻率越來越高,發(fā)熱量也越大,散熱風扇(FAN)的體積也隨著越來越大,這就要求CPU座附近的高個大容量的電解電容不能離得太近,應給體積盤大的CPU風扇預留足夠的空間,但同時為了提升電源質量而需要在CPU座的附近安置密布的大個電解電容,所以好的結構設計主板會把這兩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主板布線設計

1)北橋芯片到CPU、內存、AGP槽的距離相等是主板設計的基本要求,即所謂的"時鐘線等長"。我們知道作為CPU與內存連接橋梁的北橋芯片在布局上就很有講究。現(xiàn)在一些有研發(fā)實力的主板廠商在北橋芯片安排布局上采用旋轉45度的巧妙設計,不但縮短了北橋與CPU、內存槽、AGP槽之間的走線長度,而且使時鐘線等長。

2)、主板上的布線設計是一門很專業(yè)的學問,它要視不同的線路特性進行不同的設計處理方式。主板上采用的"蛇行布線"就很有講究,有些人認為蛇行布線越多就說明有更高的設計水平,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一般來說,采用蛇行布線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為了保證布線線路的等長,因為象CPU到北橋芯片的時鐘線,它不同于普通電器上的線路,在這些線路上以100MHz左右的頻率高速運行的信號對線路的長度十分的敏感,不等長的時鐘布線路會引起信號的不同步進而造成系統(tǒng)不穩(wěn),這樣某些線路需要以彎曲的方式走線,以調節(jié)長度;另一個使用蛇行布線的常見原因是為了盡可能減少電磁輻射(EMI)對主板其余部件和人體的影響,因為高速而單調的數(shù)字信號會大大地干擾主板上模擬器件的工作,如AC'97芯片或板載的軟貓等。平常抑制EMI的一種簡便方法就是通過設計蛇形布線,來盡可能多吸收消化輻射。采用蛇行布線有了上面這些好處,并不是說在主板布線設計的時候使用蛇行布線越多越好,因為過多過密的主板布線會造成主板布局的疏密不均,會對主板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好的布線應使主板上各部分線路密度差別不大,并且要盡可能均勻分布否則很容易造成主板的不穩(wěn)定。

2、主板電源設計

1)、主板的電源設計包括CPU供電部分的設計和BGA等CHIPSETS及其外圍芯片、IC供電電路的設計,而其中以CPU供電部分設計最為關鍵。

2)、從CPU供電電路的直流-直流轉換器件來說,以前的LX、BX到現(xiàn)在的694、810與I815年代,一直普遍采用的是由兩顆MOSFET管組成的單相同步降壓電路,把電源輸入的3.3V~12V電壓轉換成1.65V~2.0V電壓供CPU使用,它輸出的電流的能力可以達到十幾安培,可以滿足INTEL SOCKET CPU的電源要求。

RC5051為PWM寬脈沖開關電源調制器芯片,它把+12V電源電壓調制成CPU所需要的1.65V~2.0V工作電壓(具體電壓值由不同的CPU設定的VID0至VID4不同的狀態(tài)值來確定),當RC5051接上電源時,會根據(jù)不同的CPU自身所設置的缺省狀態(tài)值(VID0~VID4),經過RC5051內部的5位A/D轉換器產生第16腳的VREF參考電壓,然后VREF和輸出電壓VCCVID進行比較,從而隨時調整確定RC5051的第9腳和第12腳的占空比輸出方波,使得VCCVID電壓始終保持調整為一個穩(wěn)定的輸出電壓。對于"單相"我是這樣理解的,即在一個開關脈沖周期中只有一組脈沖方波形成;那么依此類推,下面介紹的"四相"就是說在一個開關脈沖周期中有四組脈沖方波產生;"同步降壓"我的理解是這樣的:開關脈沖方波的產生、調制和VCCVID輸出電壓的產生、調制是同時進行的,也就是說是同步的,并且PWM芯片把+12V等電壓調制成2V以下的電壓,所以也是在起一個降壓的作用。
3) 但是隨著AMD的1G MHz SOCKETA CPU的出現(xiàn),CPU的供電電流比原來增加了9倍,達到了41A之多,就要求主板廠商設計出更合乎經濟標準的新型電源供電電路。為了滿足低電壓、大電流的直流-直流轉換器供電電路的需求,現(xiàn)在一些名牌大廠采用服務器主板上早以使用的多相型電源變換器,如最常見設計是四相供電電源,如果每相供電15A的話就能給60A的處理器提供電力,更高檔的設計場合還會采用IC甚至是專利保護下的特殊電路來保證電源轉換的高效率和更優(yōu)的電源開關電路特性曲線。當然采用以上設計,成本會遞增,只有一些有實力的大廠會選擇多相型變換器的思路,但是普通的二線廠商可能會出于成本考慮,設計提供的電源電流剛好夠標稱支持的最高CPU使用,這樣設計的產品,價格雖然是下來了,但不能夠對未來新的CPU提供支持。

二、主板的做工用料

PCB(印刷電路板)的做工

有實力的PCB生產廠家所生產的PCB板的色澤一定是均勻的,并且光潔度也好。PCB的布線層數(shù)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以6層板為宜。

SMT(表面貼裝)元器件的做工

一般我們主要通過觀察元器件的貼裝精度來判斷主板的生產工藝是否精良,好的元器件貼裝應是定位準確,沒有偏移和歪斜。

主板用料

名牌大廠所生產的主板用料,像CPU插座、擴展槽和插槽等都采用有名廠家的插接界面元器件,主板的性能也就不用多說了。

中央處理器

  1.CPU的內部結構與工作原理



  CPU是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處理器的縮寫,它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后,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器)中,最后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

  2.CPU的相關技術參數(shù)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鐘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shù)。很多人以為認為CPU的主頻指的是CPU運行的速度,實際上這個認識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shù)字脈沖信號震蕩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數(shù)值關系,而且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于主頻并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xiàn)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xiàn)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xiàn)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tǒng)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xiàn)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tài)。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總線介紹我們談談兩者的區(qū)別。

   (3)前端總線(FSB)頻率

  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shù)據(jù)交換速度。由于數(shù)據(jù)傳輸最大帶寬取決于所有同時傳輸?shù)臄?shù)據(jù)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shù)據(jù)帶寬=(總線頻率×數(shù)據(jù)帶寬)/8。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的區(qū)別:前端總線的速度指的是數(shù)據(jù)傳輸?shù)乃俣?,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shù)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鐘震蕩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總線指的是每秒鐘CPU可接受的數(shù)據(jù)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4)倍頻系數(shù)

倍頻系數(shù)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并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tǒng)之間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xiàn)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tǒng)中得到數(shù)據(jù)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5)緩存

  緩存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shù)據(jù)交換的存儲器,它先于內存與CPU交換數(shù)據(jù),因此速度很快。L1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tài)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芯片。內部的芯片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詳圖,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xiàn)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務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1MB-3MB。

   (6)CPU擴展指令集

  CPU擴展指令集指的是CPU增加的多媒體或者是3D處理指令,這些擴展指令可以提高CPU處理多媒體和3D圖形的能力。著名的有MMX(多媒體擴展指令)、SSE(因特網數(shù)據(jù)流單指令擴展)和3DNow!指令集。

   (7)CPU內核和I/O工作電壓

  從586CPU開始,CPU的工作電壓分為內核電壓和I/O電壓兩種。其中內核電壓的大小是根據(jù)CPU的生產工藝而定,一般制作工藝越小,內核工作電壓越低;I/O電壓一般都在1.6~3V。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fā)熱過高的問題。

   (8)制造工藝

  指在硅材料上生產CPU時內部各元器材的連接線寬度,一般用微米表示。微米值越小制作工藝越先進,CPU可以達到的頻率越高,集成的晶體管就可以更多。目前Intel的P4和AMD的XP都已經達到了0.13微米的制造工藝,明年將達到0.09微米的制作工藝。

  從上面我們了解了CPU的邏輯結構以及一些基本技術參數(shù),本文將繼續(xù)全面的了解影響CPU性能的有關技術參數(shù)。
1.指令集

(1)X86指令集要知道什么是指令集還要從當今的X86架構的CPU說起。X86指令集是Intel為其第一塊16位CPU(i8086)專門開發(fā)的,IBM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臺PC機中的CPU—i8088(i8086簡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時電腦中為提高浮點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而增加的X87芯片系列數(shù)學協(xié)處理器則另外使用X87指令,以后就將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統(tǒng)稱為X86指令集。雖然隨著CPU技術的不斷發(fā)展,Intel陸續(xù)研制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今天的PentiumⅢ(以下簡為PⅢ)系列,但為了保證電腦能繼續(xù)運行以往開發(fā)的各類應用程序以保護和繼承豐富的軟件資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產的所有CPU仍然繼續(xù)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屬于X86系列。由于IntelX86系列及其兼容CPU都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就形成了今天龐大的X86系列及兼容CPU陣容。

  (2) RISC指令集RISC指令集是以后高性能CPU的發(fā)展方向。它與傳統(tǒng)的CISC(復雜指令集)相對。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統(tǒng)一,種類比較少,尋址方式也比復雜指令集少。當然處理速度就提高很多了。而且RISC指令集還兼容原來的X86指令集。

  2.字長

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一時間)能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shù)的位數(shù)叫字長。所以能處理字長為8位數(shù)據(jù)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shù)據(jù)。當前的CPU都是32位的CPU,但是字長的最佳是CPU發(fā)展的一個趨勢。AMD未來將推出64位的CPU-Atlon64。未來必然是64位CPU的天下。

  3.IA-32、IA-64架構

  IA是IntelArchitecture(英特爾體系結構)的英語縮寫,IA-32或IA-64是指符合英特爾結構字長為32或64位的CPU,其他公司所生產的與Intel產品相兼容的CPU也包括在這一范疇。當前市場上所有的X86系列CPU仍屬IA-32架構。AMD即將推出Athlon64是IA-64架構的CPU。

  4.流水線與超流水線

  流水線(pipeline)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開始使用的。流水線的工作方式就象工業(yè)生產上的裝配流水線。在CPU中由5~6個不同功能的電路單元組成一條指令處理流水線,然后將一條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這些電路單元分別執(zhí)行,這樣就能實現(xiàn)在一個CPU時鐘周期完成一條指令,因此提高CPU的運算速度。超流水線(superpiplined)是指某型CPU內部的流水線超過通常的5~6步以上,例如Pentiumpro的流水線就長達14步。將流水線設計的步(級)其完成一條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適應工作主頻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線過長也帶來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會出現(xiàn)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xiàn)象,Intel的奔騰4就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雖然它的主頻可以高達1.4G以上,但其運算性能卻遠遠比不上AMD 1.2G的速龍甚至奔騰III。

  5.封裝形式

  CPU封裝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將CPU芯片或CPU模塊固化在其中以防損壞的保護措施,一般必須在封裝后CPU才能交付用戶使用。CPU的封裝方式取決于CPU安裝形式和器件集成設計,從大的分類來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進行安裝的CPU使用PGA(柵格陣列)方式封裝,而采用Slotx槽安裝的CPU則全部采用SEC(單邊接插盒)的形式封裝?,F(xiàn)在還有PLGA(Plastic Land Grid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Array)等封裝技術。由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裝技術的發(fā)展方向以節(jié)約成本為主。

內存

一、該選購哪一種內存?

 目前市上有三種內存,該選購哪一種內存還是由你的實際情況決定的。
1、SDRAM內存價格便宜,選購大容量的內存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SDRAM內存速度上的不足,是老主板的用戶升級內存的最佳選擇。由于老主板的用戶群十分龐大,所以各個內存廠商們紛紛推出PC150和PC166規(guī)格的SDRAM內存以提升速度,SDRAM內存是不會在短時間內在市上消亡,憑借賽揚Ⅲ仍然在發(fā)揮它最后的光茫。
  2、DDRSDRAM內存能在時鐘觸發(fā)沿的上、下沿都能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傳輸速率是SDRAM內存的二倍,在生產上,以前用于生產SDRAM的生產線只要稍微經過改造即可生產,DDR是一個開放的標準,不需要交納筆專利費,采用傳統(tǒng)的TSOP封裝方式,內存制造廠商不需要太多的設備改造既可量產,在制造技術和原料消耗方面基本相同。SDRAM和DDR內存價位相差不是很大,而DDR內存能大大提高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建議新購機的朋友應該選購DDR的內存與主板,以充分發(fā)揮系統(tǒng)的整體性能。
  3、RDRAM內存是未來內存的發(fā)展方向,它將RISC(精簡指令集)引入其中,依靠高時鐘頻率來簡化每個時鐘周期的數(shù)據(jù)量,它具有相對SDRAM較高的工作頻率,但其數(shù)據(jù)通道接口帶寬較低,以串行方式工作的,所以在使用Rambus內存時,必須插滿所有的內存槽,否則無法工作,沒有Rambus的內存槽則必須用專用的連通器插滿。Rambus是一種高昂的專利技術,不光要交納一筆專利費,生產Rambus還必須投入大筆資金用于改造生產線。Rambus的性能確實很先進,但因價格高沒能成為主流內存,這種高性能高價格的特點很適合在高端的服務器或工作站和需要大量數(shù)據(jù)交換的商業(yè)運算以及大容量的3D圖形處理等方面使用。

二、 選購要考慮
  1、把握好購買時機:內存是電腦配件中行情變化最大的配件之一,用一日三變亦不為過,把握好購買時機可以為你省下一些錢。
  2.速度:內存條的速度一般用存取一次數(shù)據(jù)的時間來作為性能指標,時間越短,速度就越快。
3.容量:內存條容量大小有多種規(guī)格,168線的SDRAM內存大多為64M、128MB、256M、512M容量。4、奇偶校驗:為檢驗存取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無誤,內存條中每8位容量能配備1位做為奇偶校驗位,并配合主板的奇偶校驗電路對存取的數(shù)據(jù)進行正確校驗,奇偶校驗則將統(tǒng)計的結果和實際讀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看是否一致,從而確保了內存數(shù)據(jù)的正確性。
  5.內存的電壓:SDRAM使用3.3V電壓,在選購時要注意主板是否支持。

三、內存的做工
 內存做工的好壞好壞直接影響電腦性能和穩(wěn)定性,選購時注意:
  1.PCB板最好是六層板,注意內存PCB基板重量是否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并且感覺質量均勻,表面是否整潔,PCB板邊緣打磨得比較光滑。內存電路板面應該光潔且色澤均勻,元件之間的焊點整齊,內存芯片同PCB板相連的引腳應該是緊密且整齊。
  2、注意芯片的編號或者是檢測SPD的內容,CAS(縱向地址脈沖)延遲時間越短越好。

四、內存的容量與規(guī)格
  1.盡量選用單條大容量內存,單條內存有穩(wěn)定電氣性能,在同容量下單條內存要明顯好于兩條,出錯的幾率也小。
  2、市面上的內存可分為兩種:單面和雙面,通常單面內存每條擁有一組Bank,而雙面內存則每條提供兩組Bank。 單、雙面內存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區(qū)別也很小,從技術上來考慮的話,對于同等容量的內存,單面內存要比雙面內存的集成度更高。
  3、內存容量要按需購買,128MB已經完全能夠滿足一般普通家庭用戶的需要,如果是Windows XP需要256MB為宜,如果是平面設計和多媒體制作,那512MB或更大容量的內存就更好了。

五、內存的級別
  內存顆粒和成品內存是不同的,使用現(xiàn)代內存顆粒但并非現(xiàn)代制造的成品內存不是現(xiàn)代內存,因為內存質量并不完全取決于顆粒質量,與PCB板的質量以及線路設計等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內存品質被分為三個等級:
 1、 作坊級別內存:指使用4層PCB板制造、在PC133下可以使CAS=3的內存,僅經過初級檢測未發(fā)現(xiàn)重大缺陷,可能無法在所有的系統(tǒng)上使用,不推薦在INTEL 銅礦 600MHZ以上以及AMD ATHLON(包括K7和雷鳥)的系統(tǒng)中使用。
 2、標準級別:使用6層PCB板制造、在PC133下可以使CAS=3的內存,通過制造者自訂標準的測試,在兼容性方面沒有大問題,但不建議使用在AMD ATHLON系統(tǒng)中。
 3、精密級別內存:使用低干擾6層板和A級的DRAM顆粒制造,能夠在PC133下使CAS=2并穩(wěn)定工作,可以兼容所有的系統(tǒng),并且通過相關電氣標準測試,強烈建議在AMD ATHLON以及所有系統(tǒng)總線為133MHZ系統(tǒng)中使用。
  不同級別內存的差價極大,最低等級和最高等級的相差一倍價格,如果你自己對于穩(wěn)定性的要求不高,使用普通的兼容內存也行;如果你自己對于穩(wěn)定性的要求很高,至少要選用(金士頓)這種級別的內存。


額,看到這就感覺到確實很老了,竟然還是SD和DDR條子```
現(xiàn)在最好買800MHZ的條子````

顯示適配器 (顯卡)

顯示卡 (videocard) 是系統(tǒng)必備的裝置,它負責將 CPU 送來的影像資料 (data)處理成顯示器(monitor) 可以了解的格式,再送到螢光幕 (screen)上形成影像。它是我們從電腦獲取資訊最重要的管道。因此顯示卡及顯示器是電腦最重要的部份之一,我們應該要好好愛護。

影像品質 (picture quality) 非常重要,這樣才不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這些是影像品質的因子:


清晰度 (Sharpness)
明亮度 (Brightness)
穩(wěn)定度 (Stableness)
色彩解析度 (Colour Resolution)
螢幕解析度 (Screen resolution)

顯示器在清晰度 (sharpness),明亮度 (brightness),穩(wěn)定度 (stableness)和最大解析度方面扮演十分重大的角色。假如你想要有高品質的影像,你需要一臺高品質的的大螢幕顯示器,至少 17寸,你的顯示卡要盡可能挑最好的。顯示器如果很爛,螢幕看起來就會很不舒服。在顯示卡方面,RAMDAC是負責將資料送到顯示器的部份。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如 RAM DAC 的品質,他是單獨存在或并入顯示晶片 (video chipset)之中? 還有最大像素頻率 (pixelfrequency),以 MHz 為單位。220 MHz 的 RAM DAC 不一定但通常比 135MHz 來的好。他確實了提供較高的更新率 (refresh rate)-在後面會再告訴你為什麼。

顯示記憶體 (Video RAM) 的數(shù)量跟螢幕解析度 (screen resolution) 和色彩 解析度 (color resolution) 有關。

顯示記憶體和顯示晶片的種類跟效能有關。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匯流排系統(tǒng)
(PCI/VL/ISA/EISA/MCA/NuBus)也有關,因此主機板還有它的晶片組都跟資料送達顯示卡的速度有關。最後跟顯示卡的效能有關的就是 Pentium(P55C)/PentiumPro(Klamath)/6x86(M2) CPU 新增的 MMX 指令集-它能增進顯示卡的效能,可能比現(xiàn)在任何的顯示卡技術幫助還要大。

首先我要提出,我不想討論最新的 UMA/shared 記憶體架構,因為 99% 以上的使用者仍然使用它們原有的 video RAM。UMA 使系統(tǒng)成本降低,但顯示卡的效能也會跟著降低.

我們必須了解,資料 (data) 一旦離開 CPU,必須通過 4 個 步驟,最後才會到達螢幕
注: 以下所指的顯示記憶體與顯示晶片是指顯示卡上的記憶體 (video RAM) 及晶片 (video chipset), 勿跟主機板上的主記憶體和晶片組搞混)

1.從匯流排 (bus) 進入顯示晶片 -將 CPU 送來的資料送到顯示晶片里面進行處理。 (數(shù)位資料)
2.從 video chipset 進入 video RAM-將晶片處理完的資料送到記憶體。 (數(shù)位資料)
3.從顯示記憶體進入 Digital Analog Converter (= RAM DAC),由顯示記憶體讀取出資料再送到RAM DAC 進 行資料轉換的工作(數(shù)位轉類比)。 (數(shù)位資料)
4.從 DAC 進入顯示器 (Monitor)-將轉換完的類比資料送到螢幕 (類比資料)

如同你所看到的,除了最後一步,每一步都是關鍵,并且對整體的顯示效能 (graphic performance)關系十分重大 (注:顯示效能是系統(tǒng)效能的一部份,其效能的高低由以上四步所決定,它與顯示卡的效能 (video performance)不太一樣,如要嚴格區(qū)分,顯示卡的效能應該受中間兩步所決定,因為這兩步的資料傳輸都是在顯示卡的內部。第一步是由 CPU比較低。(注:PCIbus 是 32 bit data path,也就是說 CPU 跟 顯示卡之間是以一次 4 byte 的資料在對傳,其他的 bus 應該是16 bit data path)。但是 PCI bus 的速度并非全部都是 33 MHz。以 Pentium 75 為例,速度只有 25MHz,而 P90, P120, P150 只有 30 MHz, 所以顯示效能肯定會降低。(注: 如果你對這個不懂,請參考 外頻的重要性一文)比較新的晶片組,他的
PCI 效能比較快,所以 Intel 430HX 的效能比 Intel 430FX來的快。最後,主機板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顯示晶片和顯示記憶體之間的資料傳輸還有 從顯示記憶體到 RAM DAC 的資料傳輸我把這兩步放在一起是因為這里是影響顯示卡效能的關鍵所在,假如你不考慮顯示晶片的個別差異。顯示卡最大的問題就是,可憐的顯示記憶體夾在這兩個非常忙碌的裝置之間 (顯示晶片和 RAMDAC),必須隨時受它們兩個差遣。 每一次當螢幕畫面改變,晶片就必須更改顯示記憶體
里面的資料(這動作是連續(xù)進行的,例如移動滑鼠游標,鍵盤游標......等等)。 同樣的,RAMDAC 也必須不斷地讀取記憶體上的資料,以維持畫面的更新。 你可以看到,記憶體在他們之間被捉的牢牢的。 所以後來出現(xiàn)了一些聰明的做法,像是使用 VRAM, WRAM, MDRAM,SGRAM, EDO RAM, 或增加 video bus 的大小如 32 bit, 64bit, 還有現(xiàn)在剛出現(xiàn)的 128bit。解析度越高,從晶片傳到記憶體的資料就越多。 而 RAM DAC 從記憶體讀取資料的速度就要更快才行。你可以看到,晶片和和RAM DAC隨時都在對記憶體 進行存取的工作。 一般 DRAM的速度只能被存取到一個最大值(如 70ns 或 60ns),所以 在晶片結束了存取(read/write)
記憶體之後, 才能換 RAM DAC 去讀取記憶體,如此一直反覆不斷。
顯示卡制造商想到叁種不同的方法來對付這個問題:
1.首先出現(xiàn)的是,將記憶體設計成 dual port (注: dual port 意指兩個出入口或通道),具有兩個不同的資料通道 (datapath)。也就是說,晶片透過一個 port 讀寫記憶體,但RAM DAC 透過第二個獨立的 port 讀取記憶體。晶片不用再等 RAMDAC,RAM DAC 也不用再等晶片,這種記憶體稱做 VRAM。 dual port 的設計明顯地更為復雜,所以生產成本較高。這就是為什麼VRAM 顯示卡較貴但也較快的原因。 WRAM 只被使用在 Matrox 的顯示卡上(注: 這是 Matrox 自己研發(fā)的),它也具有dual port 的設計,但是結構更加精密,所以它比 VRAM 還快,但是生產成本卻比它少 20%。(但是買不到 -我也一樣)。假如你還搞不清楚,為什麼有提供高更新率和高解析度的顯示卡通常都是使用這兩種記憶體的話,你應該好好想想以下的事情,螢幕更新率(refresh rate) 較高的意思也就是說
RAM DAC將一張全螢幕的畫面資料送給顯示器的頻率比在低更新率時要更加頻繁。因此RAM DAC 必須讀取記憶體的次數(shù)會更加頻繁(注:螢幕更新率越高,越不易感覺到螢幕的閃爍,對眼睛比較好)。這只能透過使用 VRAM/WRAM 來解決,因為他們可以透過第二個port來讀取記憶體, 不然的話,使用 DRAM/EDO 的顯示卡,你就會看到顯示的效能就會降的非常多。你不相信?好吧,只要跑一下你最喜歡的顯示測試軟體就知道了,首先先在低更新率,然後再跳到高更新率-假如你的卡是 DRAM/EDO顯示卡,你將看到有很明顯的差別。這在較高的色彩之下也同樣適用。在 256 色(8bit)及解析度 1024x768 的螢幕上,RAM DAC需要讀取記憶體資料 786432 bytes 送到顯示器以在螢幕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畫面。(注: 8 bit=1bytes,1024x768=786432 點,所以一個整個螢幕的畫面共需786432x1=786432 bytes) 而在 1677萬色(24bit),RAM DAC 就需要讀取 2359296byte,這要花更多的時間。所以你那便宜的卡從低色彩調到全彩的時候,你常常無法使用跟低色彩一樣高的更新率,原因就在這里。 (注: 例如你使用75 和 90 MHz 的螢幕更新率,去跑 xing 算張數(shù),你會看到很明顯的差別, 用低解析度跟高解析度去跑,情況也是一樣)
2.其他對付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增加video memory bus size。 叁年前每個人都對剛推出的 32bit 顯示卡感到非常地震驚。這些卡在顯示晶片、記憶體和 RAM DAC 之間具有 32 bitdata path。 有了這個 32 bit 的 datapath,你一次可以傳輸 4 byte(32 bit/8=4 byte)。 後來出現(xiàn)了 64 bit 的顯示卡,等於一次同時可傳輸 8byte,這是目前的標準。 而且就在最近不久,有一些新的顯示晶片問世,具有 128 bit 的 data path ,等於一次傳輸 16byte。 由此可知,使用 VRAM/WRAM 和具有寬 data path 的顯示卡效能最好。 如果顯示卡的晶片具有 128 bitdata path,一定要使用 VRAM/WRAM。 ET6000晶片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對這個 128 bit data path感到高興之馀, 我們不應該忘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般用在大部分顯示卡上 8x1Mbit 記憶體只具有 32 bit 的 data path!!!因此,128 bit 的晶片如果配上這種記憶體,一次也只能存取 32 bit !!! 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64 bit 顯示卡假如只內建1 MB 的記憶體,效能就會慢非常多。 不要買到這種顯示卡!!!! (注: 這里的 1MB 是指 8 塊 1Mbit 記憶體晶片所組成的 1MB, 這是過去的顯示卡可見到,如VESA,VL-bus,或早期的 PCI 顯示卡。 這種卡市面上已經買不到,除非你買中古貨。 現(xiàn)在市面上的PCI 顯示卡內建 1MB 的記憶體, 但是他的 1MB 是由 2 個 512K 的DRAM 或 EDO 所組成的, 而且都可以升級到 2MB或更高, 這些記憶體的 data path 為64 bit,正好配上 64 bit 的晶片組,例如 S3 trio64+)。 具有 128bit data path 的
ET6000 晶片需要特殊的記憶體搭配才能 發(fā)揮他的 128 bit data path的功能,這就是MDRAM(multi bank DRAM)。 這種記憶體跟一般的 DRAM 在結構上有所不同,所以透過interleaving和其他技巧一次可以被存取 128 bit,即使卡上只有 2 或 2.25 MB 的記憶體。 (注: 這就為何 ET6000 顯示卡的記憶體有2.25 這種奇怪的數(shù)字) Number Nine Imagine 128 使用這種晶片,但是卻內建 4MB 記憶體, 否則就無法使用 128bit datapath。
3.第叁個讓記憶體存取更快速的很明顯的方法就是 直接增加 video chipset/videoRAM/RAMDAC 的時脈(clock speed) (注: 意思也就是增加外頻)。 在很多年以前,顯示晶片的速度早就可以跑的比主機板記憶體的匯流排速度還快。 現(xiàn)在 ET6000 晶片 不久就可以跑 100MHz ( Tseng 現(xiàn)在對這個還有問題,目前最快的是 90 MHz而且其他顯示晶片甚至跑的還更快。為此(使用較高的外頻),很明顯地你也需要特殊的記憶體, 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的 Pentium板子上的主記憶體最大只跑 66 MHz 的 clock speed(有的例外 75,有的還有 83)。 假如你對此不了解,請看我其他的文章。MDRAM 可以辦到,而且現(xiàn)在最新的顯示記憶體就是 SDRAM。 SGRAM 不過是 SDRAM (synchronous DRAM)的「顯示版本」而已,所以我們知道它的速度可以高達 125 MHz !!!

總結以上所有的觀點,我們發(fā)現(xiàn),要有最理想的效能,我們的 PCI 系統(tǒng)應該要使用最新的晶片組并且具備 33 MHz 以上的 PCI clock(也就外頻越高越好)。還有顯示卡上要有高效能的晶片或VRAM/WRAM的記憶體或寬的data path,或最好叁者兼具!
 

對于眾多名牌顯示卡生產廠商來說-,現(xiàn)在的競爭已經不光是顯示卡性能的優(yōu)劣,更多的是顯示卡設計和選料的競爭了。那這又是我什么呢?我們都知道,如今的nVIDIA和S3公司的驅動程序開發(fā)的十分成熟完善。任何一個顯示卡加工廠商想再通過修改驅動程序來提高顯示卡的性能,都是特別特別困難的事情了。所以當你去買顯示卡時老板對你說什么驅動程序性能特別好的時候你要多留個心眼才對?,F(xiàn)在顯示卡好壞主要看工作頻率和工作品質,而決定這些就是顯示卡選料與設計。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顯示卡的一些選料和設計應該注意的地方,希望能夠讓您在選購顯示卡的時候能夠有一個較理性的認識。

  顯示卡的選料PCB(印刷電路板):當我們在觀察一塊顯示卡的時候,第一眼看見的當然是PCB了,區(qū)分PCB的好快,首先從顏色上就可以看出來,墨綠色的是比較好的,看看歐美的名牌顯示卡大多是這個樣子的,臺灣的廠商比較喜歡黃綠色的,而那些質量不佳的往往使用那些綠的有點不太自然又或者是顏色有點怪異的PCB(當然也有例外情況)。同時,PCB分為4層板和6層板,6層板會有更好的電氣性能和抗電磁的能力。同時更方便顯示卡的步線。

金手指插槽顯示卡的金手指位置很重要,好的金手指部分顏色呈金色發(fā)暗,側面看具有一定的厚度,而且邊緣進行了打磨或者切割,不會對AGP插槽造成損傷。插在槽上的顯示卡,如果你用力的拉的話,應該可以將整個主板都拉起來,這樣才可以保證顯示卡更長的使用壽命,尤其對經常要更換顯示卡的電腦玩家來說更尤為重要。

  電容的使用鉭電容(也經常稱為貼片電容)是電容中比較好的了,它大多會出現(xiàn)在同樣使用最好PCB的歐美以及臺灣的高品質的顯示卡上,一方面它是最大程度地保證了顯示卡的工作穩(wěn)定性,及具有最好的耐高溫的能力,保證了其各方面的優(yōu)秀品質,另外一方面,讓顯示卡的布局更加規(guī)范和合理,負面的影響就是使用它的顯示卡往往價格上要貴很多。鋁電容比鉭電容低一個檔次不過也是很不錯的了。許多大規(guī)模的OEM廠商喜歡使用鋁的,以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也能基本上保持它們的顯示卡的品質。電解電容是比較差的電容了,一千元以上的高檔顯示卡上是不應該看見電解電容的,因為其穩(wěn)定性等方面都表現(xiàn)的很差。它的成本只有鉭電容的1/10左右,價格低廉是使用它的最大的因素。但是它在大屏幕的顯示器、高分辨率下面就會原形必露了,畫面很明顯會出現(xiàn)模糊現(xiàn)象,同時也很難保證顯示卡以更高的頻率穩(wěn)定工作!

  其他板上的元件顯示BIOS是必需的,常見的FLASHBIOS都是小方塊,而EPROM的BIOS多為長條的那種,通過更新BIOS,你可以直接清理掉很多顯示卡硬件上的BUG。顯示卡的風扇對廣大超頻一族來說是很重要的,總之您最好去超了試試,超頻成功率高的,噪音小,厚度薄的就應該是極品了。


這個和現(xiàn)在還是有一點點區(qū)別!


聲卡
 

聲卡的主要工作是將數(shù)字數(shù)據(jù)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fā)出聲音。當然也負責其他聲源的傳送和放大。聲卡是電腦的聲音之源,它的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電腦播放聲音的效果。

聲卡的評測軟件最主要的是ZD Audio WinBench99,這主要包括兩部分測試:Audio CPU Utilization Tests和Subjective Audio Tests,前者測試聲卡在不同工作中的CPU占用率,后者是通過使用者主觀評價聲卡對 Direct Sound的支持情況。其中主觀測試僅在評價時作為參考。

   1、音效芯片

是一塊聲卡的核心,音效芯片好壞決定著聲卡的效果?,F(xiàn)在主要的音效芯片有 Creative(創(chuàng)新)的 CT-2518、CT-5507、CT-5880;ESS的MAESTRO-II、Canyon3D;YAMAHA的YMF724、YMF740、YMF744。

   2、采樣位數(shù)
   可以理解為聲卡處理聲音的解析度。這個數(shù)值越大,解析度就越高,錄制和回放聲音就越真實。聲卡的位是指聲卡在采集和播放聲音文件時所使用數(shù)字聲音信號的二進制位數(shù)。聲卡的位客觀地反映了數(shù)字對輸入聲音信號描述的準確程度。

   3、采樣頻率
   即取樣頻率,指每秒鐘取得聲音樣本的次數(shù)。采樣頻率越高,聲音的質量也就越好。

   4、復音
   指在同一時間內聲卡所能發(fā)出聲音的數(shù)量。

   5、杜比定邏輯技術
   由美國杜比實驗室研制,它用來把聲音還原。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將4個聲道的原始聲音進行編碼,把它形成雙聲道的信號,放聲的時候選通過解碼器再送給放大器,借助中間環(huán)節(jié)環(huán)繞聲音箱,這樣就有臨場的環(huán)繞立體聲的效果。

   6、信噪比
   是判斷聲卡噪聲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用信號和噪聲信號的功率的比值即SNR表示,單位是dB。SNR值越大聲卡的濾波效果越好,一般應大于80dB。

   7、5.1聲道
一些比較知名的聲音錄制壓縮格式,如,杜比 AC-3、DTS 等都是以5.1聲道系統(tǒng)為技術藍本的。其實,5.1聲音系統(tǒng)源于4.1環(huán)繞,不同之處在于它增加了一個中置單元。這個中置單元負責傳送低于80Hz的聲音信號,在欣賞影片時有利于加強人聲,把對話集中在整個聲場的中部,以增加效果。

   綜合一下

目前一款性能優(yōu)良的聲卡應具備:Creative(創(chuàng)新)的EMU10K1;ESS的Canyon3D;YAMAHA的YMF744音效芯片;支持的復聲數(shù)越大越好,支持的采樣頻率越大越好。還必須具備波表合成功能;能提供更多的I/O接口,最好在具備前后聲道輸出的同時,兼?zhèn)洹PDIF OUT 數(shù)字字信號輸出接口。

   推薦品牌    創(chuàng)新*、帝盟、麗臺、啟享、太陽花等。

   創(chuàng)新:(CREATIVE)

   Vibra 128 工業(yè)裝 VIBRA 128/128位復音碼 32位硬波表/PCI
   Vibra 128 VIBRA 32/128位復音 32位硬波表/PCI
   I/O數(shù)碼子卡 數(shù)碼音頻、數(shù)字MIDI、輸出/7.1音箱輸出
   SB PCI 128數(shù)碼版 CREATIVE/128位復音 128位硬波表/PCI/四聲道/支持EAX
   SB Live 5.1數(shù)碼版 EMU10K1/1024位復音 256位硬波表/PCI/EAX3.0升級/數(shù)碼輸出
   Sound Blaster Audigy Value Creative Audigy/Dolby 模擬或數(shù)字輸出/5.1/IEEE1394
   Sound Blaster Audigy豪華版 Creative Audigy/Dolby 模擬或數(shù)字輸出至5.1音箱/IEEE1394
   SB Live 白金版 5.1 EMU 1OK/1024位復音+64位硬件復音/256硬波表/PCI總線/帶遙控器

   麗臺(Winfast)

   Winfast 6X C-Media 8738-6CH-MX/A3D及DirecSound標準/光纖子卡/PCI/5+1
 

現(xiàn)在的聲卡一般都主版集成,如果你是專家級聽眾,那還是單聲卡的好.
AC97對于專業(yè)級來說差的還不是一點半點!



機箱

機箱一般是用金屬或塑料制成的,大部分人認為它不是計算機的重要部件,人們會慎重地選購CPU、主板,卻可能會隨便買個機箱!但事實上,機箱也很重要,因為可以把機箱比喻為計算機的皮膚,它支撐了機器的各個部件,CPU、內存、顯卡、聲卡等都安裝在主板上,沒有主板,這些部件就無"立足之地",但支撐主板和軟、硬盤驅動器的是什么呢?是機箱!除了具有支撐作用,機箱還避免了計算機部件直接裸露在外,對部件起到保護作用。眾所周知,超頻時需要冷卻系統(tǒng),而機箱就是冷卻系統(tǒng)的重要部件。一個干凈、內部寬敞的機箱,有助于空氣在部件上方流動。設計成功的機箱密封后,內部會產生冷氣流,這些冷氣流在需要它們的部件如CPU上方流動,能大幅度降低這些部件的溫度。

----購買機箱時,首先要保證選購的機箱有足夠的空間,可擴充性強。例如當您買了新硬盤,但機箱內卻沒有多余的位置安裝,這種情況實在是太糟糕了!另外,買機箱時盡可能選擇外觀漂亮的。現(xiàn)在許多家庭購買電腦時,機箱、顯示器的外觀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指標,很多品牌機廠商也都開始重視機箱、顯示器外觀的美化設計工作,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不起眼的地方,能帶來巨大的商機!

機箱的類型和大小

---- 機箱主要有2種類型: 立式的和臥式的。立式的是最普通的一種,它的高要比寬長,是被設計放在地板上的。臥式的看上去扁平,被設計放在桌面上用。

---- 立式機箱要比臥式的能裝更多的軟、硬盤驅動器等電腦部件,而臥式的可以節(jié)省桌面空間,您可以把顯示器放在臥式機箱上,讓您的桌面不再擁擠。

----立式機箱主要有3種尺寸,尺寸最大的是完整型立式機箱,它能裝下許多軟、硬盤驅動器和各種部件,而且通常會配備一個大馬力電源為它們供電。這種機箱可擴充性好,而且內部寬敞,能為部件迅速降溫。中等尺寸的機箱類似于完整型的,只是要比完整型矮些。微型立式機箱最常見,雖然是微型的,但仍然要比臥式機箱內部寬敞。由于它不太高,也特別適合放在桌面上使用。

----臥式機箱最主要的優(yōu)點是節(jié)省空間,但它不是一個好的冷卻機箱,因為它不能像立式機箱那樣,在內部形成冷氣流,為部件迅速降溫。而且,臥式機箱的軟驅經常被安裝在前面的擋板上,這當然不會影響軟驅的工作,但如果軟盤粘在軟驅中,要取出軟盤就很麻煩了,您得打開機箱,卸掉上面的光驅,卸掉軟驅,才能拿出軟盤。而立式機箱遇到這種情況,處理起來就要簡單多了,只要去掉前面的面板即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機器中各部件的最佳性能,建議您還是盡量購買尺寸大的立式機箱。

決定機箱樣式的因素

---- 安裝在機箱內的主板規(guī)格決定了機箱的樣式,決定了機箱背面的槽口、鍵盤和鼠標接口、使用的電源(例如是AT電源還是ATX電源)等。

----機箱的樣式主要有2種: Baby AT和ATX。Baby AT以前很流行,來源于IBMAT機的設計,只是比它要小些。這種機箱只能使用AT規(guī)格的主板和AT電源。ATX機箱使用ATX規(guī)格的主板。購買機箱時,您必須首先確定要安裝何種規(guī)格的主板(AT或ATX),然后根據(jù)主板來決定選購Baby AT或ATX機箱,以保證主板和機箱的規(guī)格一致。

----ATX機箱是Intel設計的,現(xiàn)在最為流行,機箱背面設計了幾排與ATX主板相匹配的孔和槽口,用來連接顯示器、鍵盤、鼠標等設備;機箱內還使用了ATX電源,這種電源與AT電源的區(qū)別在于它可以通過軟件來控制,利用軟件您可以方便地打開或關閉ATX電源;當然ATX機箱還有許多其他的功能,這使它比AT機箱要昂貴些。

機箱的特有功能

----絕大多數(shù)機箱都有電源開關和Reset按鈕。電源開關有不同的設計,常見的有按鈕式開關和翻轉式開關。許多機箱還有Turbo按鈕,這種按鈕在老機器上很常見,現(xiàn)在的機器已經不用它了。許多人認為,按下這種按鈕,會使機器以非常高的速度運行,而事實上卻恰恰相反!因為該按鈕是用來降低機器速度的,當您在運行一些"老古董"程序時,為了不讓它們運行得太快以免出錯,就需要降低機器的運行速度,這時Turbo按鈕就派上了用場。因為如今的軟件已含有速度偵測功能,可以自動調節(jié)軟件的運行速度,所以現(xiàn)在的機器一般不提供這個按鈕。以前有一些機箱還有鍵盤鎖,這是一種安全裝置,通過鎖住鍵盤使用戶不能使用計算機,打開鍵盤鎖后,用戶才能使用機器,不過現(xiàn)在這種鎖在機箱上已經銷聲匿跡了。



額``只有一個字來形容.太老了!




音箱

 
 音箱是計算機多媒體組件的重要組成部分,音箱質量出色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們的聽覺感受。但多數(shù)人對音箱的一些專業(yè)術語知之甚少,成為了我們衡量一款音箱質量優(yōu)劣與否的絆腳石,所以下面就針對這些專業(yè)術語做一簡單介紹。

  靈敏度:是衡量音箱效率的一個指標,它與音箱的音質音色無關。普通音箱的靈敏度一般在85~90dB(分貝)之間,高檔音箱則在100dB以上。靈敏度的提高是以增加失真度為代價
的,所以作為高保真音箱來講,要保證音色的還原程度與再現(xiàn)能力就必須降低一些對靈敏度的要求。所以說我們不能認為靈敏度高的音箱音質一定不好,而低靈敏度的音箱一定就好。

頻率范圍:指最低有效回放頻率與最高有效回放頻率之間的范圍。一般情況下,人能聽到的音頻信號大約是20Hz~20kHz之間的不同頻率、不同波形、不同幅度的變化信號,因此放大器要很好地完成音頻信號的放大,就必須有足夠寬的工作頻帶。我們把一個放大器在規(guī)定的功率下,在頻率的高、低端增益分別下降0.707倍時兩點之間的頻帶寬度稱為該放大器的頻響范圍。比較優(yōu)秀的放大器的頻響范圍一般在18Hz~20kHz之間。

  信噪比:即放大器的輸出信號的電壓與同時輸出的噪聲電壓的比。一般來說,信噪比越大,說明混在信號里的噪聲越小,聲音回放的質量越高,否則相反。信噪比一般不應該低于70dB,高保真音箱的信噪比應達到110dB以上。

頻率響應:指將一個以恒電壓輸出的音頻信號與音箱系統(tǒng)相連接時,音箱產生的聲壓隨頻率的變化而發(fā)生增大或衰減、相位隨頻率而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這種聲壓和相位與頻率的相關聯(lián)的變化關系稱為頻率響應。它與音箱的性能和價位有著直接的關系,其數(shù)值越小說明音箱的頻響曲線越平坦、失真越小、性能越高。

★功率

分為標稱功率和最大承受功率。標稱功率就是我們常說的額定功率,它決定了音箱可以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長期穩(wěn)定工作。最大承受功率是指揚聲器短時間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舉個簡單的例子,一部影片在到達高潮部分時,經常會通過震撼人心的音樂效果來渲染當時的氣氛,此時音箱發(fā)出的聲強基本上都會超出音箱的標稱功率,而超出的這個值是有一定限制的,這個限制就是音箱的最大承受功率。

  ★失真

  分為諧波失真、互調失真和瞬態(tài)失真三種。我們通常所說的失真是諧波失真,指在聲音回放的過程中,增加了原信號沒有的高次諧波成分而導致的失真。真正影響到音箱品質的是瞬態(tài)失真,瞬態(tài)失真是因為揚聲器具有一定的慣性質量存在,盆體的震動無法跟上瞬間變化的電信號的震動,而導致的原信號與回放音色之間存在的差異。普通多媒體音箱的失真度應小于0.5%,低音炮的失真度應小于5%。

  ★揚聲器材質

  通常多媒體音箱都是雙單元二分頻設計,一個較小的揚聲器負責中高音的輸出,而另一個較大的揚聲器負責中低音的輸出。多媒體有源音箱的高音單元現(xiàn)在以軟球頂為主,它與數(shù)字音源相配合能減少高頻信號的生硬感,給人以溫柔、光滑、細膩的感覺。低音單元常見的材質有四種:1、紙盆,有音色自然、廉價、較好的剛性、高內阻尼等優(yōu)點。缺點是防潮性差、制造時一致性難以控制。2、防彈布編織盆,有較寬的頻響與較低的失真,是酷愛強勁低音者之首選。缺點是成本高,制作工藝復雜,輕音樂效果不甚佳。3、羊毛編織盆,質地稍軟,優(yōu)點是對柔和音樂的表現(xiàn)十分完美。缺點是低音效果不好,搖滾樂和進行曲的表現(xiàn)力不盡如人意。4、Pp(聚丙烯)盆,廣泛流行于高檔音箱中,一致性好、失真低,各方面表現(xiàn)都十分不錯。

這個要和聲卡配合著選!



筆記本電腦

也許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是在1946年誕生的,但是,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的筆記本電腦卻是在1985年,由Toshiba 制造的,名字叫T1000。雖然比ENIAC差不多晚了40年,但是,T1000 在當時可以說是眾多技術的結晶,它采用Intel 8086 CPU,主頻不到1MHz,沒有硬盤,帶有一個9英寸的單色顯示器,可以運行MS-DOS系統(tǒng)。所以,T1000一推出就馬上受到業(yè)界的廣泛關注,并隨著人們對移動辦公的需要使得筆記本電腦一直發(fā)展到今天的水平,Toshiba 也籍著T1000推出,也當之無愧的成為筆記本電腦的技術和市場的領先者,直到現(xiàn)在,Toshiba 依然保持其筆記本電腦在世界的銷量第一。

筆記本和臺式PC類似,我們也可以把它由CPU ,主版架構,硬盤,內存,顯示屏,顯卡,各種接口,及其他外設組成,下面我們將選取幾部分來介紹筆記本電腦的技術發(fā)展趨勢。

1、移動處理器:作為筆記本的關鍵部分,2000年還是由Intel 在壟斷著移動芯片的近90% 市場,剩下的不到10% 才是由AMD 和APPLE兩者瓜分,但是我們可以欣喜的看到,在未來的半年里面Intel已可能不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了。面對筆記本的龐大市場,AMD 和APPLE再加上新進的Transmeta ,VIA 公司,他們不會坐視Intel 的勢力擴大,并且已經做出種種舉動,向Intel發(fā)起了挑戰(zhàn)。還是讓我們來關注一下他們之間的最新動向吧。

Intel:目前在筆記本市場上,我們可以選擇的筆記本大多是采用IntelPIII和移動賽羊芯片的,當然市面上還有少量采用PII 的,不過現(xiàn)在的PII無論是技術上還是主頻上已經正慢慢的淘汰,不過在二手市場上還是有比較充足的PII筆記本出現(xiàn)的。今年的早些時候,Intel 已經推出了PIII1GHz 、PIII 900MHz ,以及Celeron 750MHz處理器,為了防止重蹈在臺式機芯片被ADM 搶先一步的尷尬,Intel這次率先推出1G的移動芯片,以表明其在技術上的領先。從Intel 目前的表現(xiàn)來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Intel將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大力推廣以Tualatin為筆記本電腦的主流架構。日后的Intel的筆記本處理器在高端上將采用0.13微米制程的Tualatin處理器,搭配SDRAM 內存,以及830M的整合型芯片組,而在低端上則采取使用移動塞羊,搭配440MX芯片,以形成全方位的籠罩力,盡量不給競爭對手任何空間。而至于Pentium 4處理器則會在2002年左右進入筆記電腦市場市場。按照以前的經驗,Intel的移動處理器一般會在臺式處理器推出后半年推出,而在下一代的主流架構上,雖然臺式處理器已確定了Pentium 4處理器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但是由于與此搭配的上P4主板平臺在技術上還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所以,Intel在移動處理器P4出現(xiàn)的將會更晚,同時由Pentium III 改變?yōu)門ualatin,也會給Intel帶來成本及技術上的好處。雖然目前Intel在移動處理器上還處于比較領先的優(yōu)勢,但是卻不敢有絲毫的松懈,不過,我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Intel仍然會占據(jù)的大部分的市場,但是,毫無疑問,份額將不會象以前那么大了。

AMD:AMD 已經是Intel 的老對手了,在以前由于AMD 的k6-2+和k6-3系列在性能上和能耗上與Intel 有著不小的差距,所以,AMD 在移動市場里面沒有對Intel構成多大的威脅,但是,今年的下半年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今年的5月15日,AMD 正式發(fā)布了基于palomino核心的新型移動Athlon4處理器,而此次發(fā)布的型號有1G,950MHz,900MHz和850MHz,從這次發(fā)布情況來看,AMD可以說是改頭換面重新做人了,在高端上就開始表示出咄咄逼人的勢頭,并在技術上欲與intel一比高下。此次發(fā)布的Athlon 4采用全新的3Dnow!Profession指令集,新的指令集不僅整合了原有的Enhanced 3Dnow!,并增加了52條新指令來對SSE代碼提供解釋,當運行對SSE 指令進行優(yōu)化的程序時,這52條指令能夠識別并轉化為功能相同的且Athlon4可識別優(yōu)化代碼,以此來加速應用程序的執(zhí)行性能。同時新發(fā)布的移動Athlon 4擁有AMD 第二代Power now!節(jié)能技術,Powernow!類似于Intel 的speedstep技術,兩者都是針對不同場合下對處理器進行降頻處理,以達到降低耗電量,延長筆記本電池的使用時間及壽命的目的。但是Power now!比Speed step技術還要先進,speedstep 只提供兩種模式,全速和省電模式,而power now!則更為靈活,不僅有全速模式,當筆記本使用電池的時候,power now!會在性能和功耗間取得自動平衡模式(AutomaticMode),即會根據(jù)電池的使用情況及提供電壓自動降低到正常頻率以下的所有能提供的頻率,譬如850MHz Athlon4,在正常下是850,然而電壓在1.35V的時候會降為700MHz,而電壓在只有1.2V的時候,它的頻率甚至會低于500MHz,怎么樣,厲害吧。Power now!的節(jié)能效果非常顯著,極好的彌補了Athlon 4功耗偏大的缺陷,從而大大的提高了AMD在移動處理器上的競爭能力。據(jù)悉HP已經推出了基于Athlon4 芯片的筆記本,看來,intel 大哥的臉色一定不會好看的啦。

Transmeta:作為移動處理器的新進小輩,Transmeta公司的來勢可不容小噓,憑借著crusoe處理器在功耗上和價格上的競爭力,可以說,Transmeta已經在移動處理芯片市場上站穩(wěn)了腳跟。雖然暫時crusoe在主頻上和產品線上和intel,AMD都有著不小的差距,而且前一陣子,Transmeta公司還被迫收回含有暇疵的crusoe處理器,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各大筆記本廠商對crusoe的興趣,現(xiàn)在已經可以看到有sony,toshiba等廠商推出的基于crusoe的筆記本,而且隨著臺積電為Transmeta 最新crusoe TM5800 處理器量產成功,Transmeta公司可算是憋足了力要和intel 分一杯羹。最新的TM5800處理器主頻達到了800MHz,L2cache有256K增加到了512K,效能增加明顯,大大增強了crusoe在主頻和性能上的不足。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廠商會推出crusoe處理器的筆記本,對于消費者來說,多一種選擇總是好的,很快,我們就會在國內的市場看到他們的身影了,如果是喜歡新鮮事物或者是厭倦了intel 和AMD 的朋友,不妨再等一等。

Apple:由于MAC 系統(tǒng)和Windows 系統(tǒng)的不兼容,這也導致了Apple 在PC市場里面一直被當做了另類來看待。但是Apple PC在設計理念上一直被視為工業(yè)設計的典范,這也就是今天為何仍有許多人選擇APPLE 的原因。

VIA:自從VIA (威盛)收購了美國cyrix 公司后,正式進軍了CPU 市場,不過在推出了兩款桌面處理器后,VIA現(xiàn)在也開始向移動處理器市場邁進。在今年VIA 打算把它最新的C3處理器和Twister芯片組一同搭配作為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平臺,事實上,VIA也聲稱C3是為筆記本電腦專門設計的,因為它的能耗相當?shù)停诖钆銽wister 芯片組的情況下,VIA新的處理方案無疑具有很大的殺傷力,不僅在處理器上占了一塊,而且也把Intel 的主板芯片的份額也分薄了。在經歷了一段默默無聞的時間后,VIA又開始重新發(fā)力,看來原先AMD ,Intel ,Cyrix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又將重現(xiàn)。

在介紹完移動處理器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后,細心的讀者可能會預見到一場比桌面處理器更加激烈的CPU 大戰(zhàn)又將出現(xiàn),桌面處理器目前還是AMD 和intel兩家占主要的優(yōu)勢,而未來的移動處理器市場將出現(xiàn)“四分五裂”的局面,雖然競爭帶來的是價格上的好處,不過選擇多了,不少消費者又該頭疼了吧。

2、液晶顯示屏:作為筆記本電腦的關鍵部分,LCD (液晶顯示器)的生產成本對筆記本的價格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從今年上半年以來,LCD的價格經過了幾次比較大的跳水后,現(xiàn)在售價最低的LCD才3000多元,這和去年年底還是近萬元的價格相比,反差相當大,甚至現(xiàn)在的許多臺式PC廠商已經開始銷售搭配有LCD的臺式機了。看來,我們要開始迎接液晶時代的到來了。

筆記本用的LCD 與臺式PC的LCD略有不同,筆記本由于受體積和重量的限制,不宜使用超過15寸的LCD ,雖然現(xiàn)在IBM 已經開發(fā)出超過20寸的LCD了,不過,大多筆記本采用的LCD 還是12.1——15.1寸之間。自從第一臺LCD 在1968年誕生以來,LCD技術總的來說一共走過了四個階段:

(1)、動態(tài)散射LCD 顯示器時代(1968年~1972年)1968年,美國RCA 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塊LCD 顯示器- 動態(tài)散射(DSM )LCD 顯示器,并于1972年制造出采用DSM-LCD 的手表,標志著LCD技術進入實用化階段。

(2)、向列扭曲LCD顯示器時代(1971年~1984年)1971年,瑞士人發(fā)明了扭曲向列型(TN)LCD顯示器,而日本廠家則使該技術進一步成熟,又因制造成本和價格低廉,使其得以大量生產,成為主流產品。但TN-LCD的信息容量小,只能用于筆段式數(shù)字顯示及低路數(shù)驅動的簡單字符顯示。

(3)、超扭曲LCD 顯示器時代(1985~1990年)1985年后,由于超扭曲(STN )LCD 顯示器的發(fā)明及非晶硅薄膜晶體管(a-SiTFT)顯示技術的突破,LCD技術進入了大容量化的新階段,使便攜計算機和LCD 電視等新產品得以開發(fā),并迅速商品化,市場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長。

DSTN就是由超扭曲向列型顯示器(STN )發(fā)展而來的,由于DSTN采用雙掃描技術,因而顯示效果較STN有大幅度的提高。筆記本電腦剛出現(xiàn)時主要是使用STN。STN的反應時間較慢,一般為300ms左右,用戶能感覺到拖尾(余輝)。由于DSTN分上下兩屏同時掃描,所以在使用中有可能在顯示屏中央出現(xiàn)一條亮線。DSTN一直是被動式筆記本顯示器的標準,HPA 和CSTN則是被動技術的最新改進。HPA 也被稱為高性能定址或快速DSTN。HPA和CSTN都比DSTN提供了更好的對比度和亮度。

(4)、薄膜晶體管LCD 顯示器時代(1990年以后)進入九十年代,LCD 技術發(fā)展開始進入高畫質彩色圖像顯示的新階段,有源矩陣(主要是TFT)LCD 顯示器獲得了飛速發(fā)展。主動矩陣顯示屏通過薄膜晶體管直接尋址,這也是該技術名稱的由來,即TFT(薄膜晶體管)。TFT屬于有源矩陣液晶顯示器中的一種,反應時間大大提高,已達到25ms.其具有更高的對比度和更豐富的色彩。相對DSTN而言,TFT的主要特點是每個像素都配置一個半導體開關器件,其加工工藝類似于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由于每個像素都可通過點脈沖直接控制,因而每個節(jié)點相對獨立,并可連續(xù)控制,這樣不僅提高了反應時間,同時在灰度控制上可以非常精確,這就是TFT 色彩較DSTN更為逼真的原因。

目前絕大部分筆記本電腦廠商的主流產品都是采用TFT 顯示屏。這種技術克服了STN 在響應速度、灰度調制等方面的限制,實現(xiàn)了視頻圖像顯示。TFT 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可以說,沒有TFT-LCD的發(fā)展,也就沒有筆記本電腦市場的擴大。

目前,該技術已經被廣泛采用并大量投入生產,今后它在LCD 中所占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廠商都建造的是3.5 代或著是第4 代的工廠了,對于TFT LCD來說,其生產過程和CPU的生產有的類似,因為TFT的生產工藝技術極其復雜,象CPU 那樣,一條生產線出來的,能力好的頻率也標的高些,能力差的頻率就標低些,TFT也一樣,一條生產線出來的同一批LCD也會根據(jù)其生產質量被劃分為幾等品,當然啦,質量也好,價格也就越高,質量差,價格就低,所以我們在看到許多筆記本在配置或者其他方面都相差無幾,但是價格卻相差有近20%,這里面可能有其他因素在里面,但是TFT 的因素可能是比較重要的吧。

同樣由于TFT的生產技術復雜,對于TFT LCD上的壞點問題,各個廠商當然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一般說來在高價位的筆記本電腦里面,壞點幾乎是不存在的,對于容易發(fā)現(xiàn)壞點的都是在一些低價位的產品里面,TFT LCD 業(yè)界默認不超過5個壞點則不屬于質量問題,所以在選購的時候應當注意到屏的壞點,最好不要超過3 個。

在目前的筆記本市場上基本上全部是才用TFT 顯示器的,HPA(也叫偽彩)還可以在一些比較舊的筆記本上見到,所以,現(xiàn)在在選購全新筆記本的時候,并不需要擔心其選用的是不是TFT LCD。

3、存儲設備:隨著人們對數(shù)據(jù)處理需要的增加,存儲技術也得以不斷發(fā)展。對于筆記本電腦來說,其存儲設備的選擇還不是很多,仍然局限于內存,硬盤及存儲外設。

(1)、內存:隨著國際市場SDRAM 芯片的爆跌,筆記本內存也越來越便宜,在筆記本的各項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低,現(xiàn)在一條128MSDRAM筆記本內存甚至連電源適配器的價格都不如,真可謂今時不同往日啊?,F(xiàn)在的筆記本中低檔配置為64M,中高檔為128M甚至256M,和臺式PC情況有所不同的是,一般臺式PC都具備3 條插槽,而筆記本通常只有2條,這樣,臺式PC一般可支持最大千兆的內存,而從目前的資料上看,不同的筆記本主板可支持的最大內存也有不同,采用IntelBX的可支持256M,sis 630 和ALi的可支持最大512M內存,由此可見,筆記本在內存上擴充性要差了許多,不過話又得說回來,夠用的才是最好的,對于普通應用,內存大于256M并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所以,各位在選購時并不需要太過太意這方面,若是覺的128M不夠的話,還可以加至256M即可。關于筆記本下一代內存架構上,不會出現(xiàn)象臺式機上DDR 與RDRAM 相爭的局面,原因有二,一,在筆記本領域上核心廠商不多,而Intel又為其中最重要的硬件廠商,比起臺式PC領域來說,Intel 在筆記本廠商可算的上是一呼百應了,不會又太多的廠商會選擇另起爐灶和intel對著干。二,DDR 內存在價格和性能比上無疑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由DDR 內存轉產為筆記本DDR內存對大多內存廠商來說是易如反掌,再加上筆記本電腦將走上普及化和低價的道路,intel 也不會一意孤行的推出新的DDR內存替代品。預計將在2002年,我們將可以看到新的支持DDR內存架構筆記本電腦。

(2)、硬盤:因為筆記本電腦還大多應用在移動的辦公需要,所以并不象服務器及臺式PC那樣需要較大的空間進行數(shù)據(jù)存儲,同時散熱及體積也限制著筆記本硬盤容量不會象普通硬盤向高轉速,超大容量發(fā)展,現(xiàn)在的筆記本硬盤廠商正努力往大容量,高密度的方向努力。

在筆記本硬盤廠商當中IBM 和TOSHIBA是其中的領先者。在今年六月,東芝剛剛發(fā)表一款筆記本用硬盤,其每平方英吋的數(shù)據(jù)儲存量比現(xiàn)有的硬盤高出許多。該硬盤每平方英吋的數(shù)據(jù)儲存量達35.1GB,也就是說每張2.5英吋的磁盤可以儲存20GB的數(shù)據(jù)。下個月起東芝將大量生產這款硬盤。而幾乎同一時間,IBM也展示全球首款容量達到48GB的筆記型電腦用硬碟,并預定明年就會批量上市。

許多人認為,影響硬盤速度的主要原因是在轉速上,以為越高的轉速就意味著硬盤越快,其實不然,轉速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事實上,在筆記本硬盤以4500轉占大部分,因為更大的轉速只會帶來更多的熱量及能耗,但他們在內部和外部傳輸速度上絲毫不輸給7200轉的普通硬盤,借助于較大密度及優(yōu)秀的系統(tǒng)架構,在實際使用中,你可能會感覺同頻的筆記本電腦會比臺式機更快。目前市場上的筆記本硬盤大概可分為低檔的4——6G,中檔的10——12G ,高檔的20G ——30G三大塊。雖然,目前筆記本硬盤正朝著容量大的方向發(fā)展,但是,因為成本的關系,10G左右的硬盤仍然將會是市場的主力并將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10G的容量從一般的商務應用的角度來說是適用的,并且在成本上也比較容易讓人接受。

(3)、其他存儲設備:今天在市面上看到的存儲外設,再也不局限于光驅和軟驅了,DVD和CD-RW或者是他們的二合一已逐漸的流行起來。但是,光驅在目前也是比較好的一種選擇,現(xiàn)在的光驅速度大多是24X的,發(fā)熱量還不算大,如果是選擇DVD 的話,限制于以DVD 介質來存儲軟件的碟片還是很少,唯一的利用就是拿來看DVD或當普通光驅使用,在看DVD 的時候,DVD可算的上發(fā)熱大戶和用電大戶了,如果是外置的好還好些,不然的話,普通的電量的電池,一般只能維持供它使用2 個小時左右,而且由于TFT LCD在色彩和反應還和現(xiàn)在的CRT 純平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選擇DVD的時候還是不妨慎重一些的好。至于,其它外設的技術發(fā)展,從目前來看,仍然將努力的向臺式PC的配置靠齊,但是,不可能出現(xiàn)象臺式PC那樣“全副武裝”的場面,又是CD ROM又是DVD,再加上個CD RW,這樣的筆記本電腦我想誰也背不動的。


4、移動3D顯示:長期以來,在移動顯示芯片市場里,由于缺乏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特殊的用戶需求,曾一度導致了技術進步的緩慢?,F(xiàn)在,隨著NVIDIA這個桌面3D霸王的加入及筆記本用戶對3D處理需求的增加,移動圖形芯片開始向3D時代邁進。我們將在下面將會重點介紹移動3D芯片和與其相關的內容,而對于過去的2D移動芯片將不做過多的糾纏。

新一代移動3D圖形芯片的技術難點:

(1)、功耗:在筆記本里面,沒有什么比功耗這一指標更重要了。因為成本和技術上的原因,現(xiàn)階段的電池容量很難在有太大的提高,的確有某些筆記本廠商會提供雙電池方案,但是這無疑是對筆記本的便攜性構成了打擊。

在所有部件的功耗分布中,圖形子系統(tǒng)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據(jù)Intel的分析報告,在一臺PIII600的筆記本電腦里,圖形子系統(tǒng)大約占總耗電量的13%,僅低于LCD而處于第二,顯然,移動3D在在功耗上將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提高3D處理能力的同時必然是帶來功耗上的犧牲。

(2)、散熱:基本上可以這么說,功耗越大,散熱也就越大,而散熱大則必然影響到筆記本電腦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所以說到底,還是功耗問題。

(3)、空間占用: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如果說圖形系統(tǒng)占用的空間越小,那么對于筆記本廠商來說就越高興,目前比較流行的辦法是嵌入式顯存,即將顯示芯片和顯存同時集成在同一芯片中,這樣的話,將會大大減少圖形系統(tǒng)所占的空間,但是在技術和制造工藝上,無疑也增加了圖形芯片廠商的難度,因為這不僅要在芯片內集成顯存還得要添加新的邏輯設計電路來進行控制。

(4)、3D性能:只有在充分考慮到前三個問題后,我想最后需要考慮的才是顯示的3D性能。因為用戶不可能把筆記本作為一個性能較高的游戲平臺,性能再高也高不過臺式PC,所以,移動3D只能作為滿足用戶在工作之余的娛樂需要或者是一些簡單的圖形處理需求,也只有在滿足筆記本電腦的移動,便攜這一特性后,才會滿足3D性能的要求。

還是讓我們來看看三大移動3D圖形芯片廠商NVIDIA,ATI,S3在這幾方面是如何解決的。

(1)、NVIDIA:Geforce2 GO 是今年年初才推出的,并且TOSHIBA已經推出了相關的產品。因為NVIDIA在桌面3D上的名氣,相信會有許多人關注到Geforce2 GO。在這三家之中,Geforce2 Go無疑是擁有最強3D性能,但是其功耗及體積也同樣讓人嘆為觀止,其功耗居然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8W,看來NVIDIA并在在它身上下了多少本,僅僅是將Geforce2 MX 的工作頻率和功耗降低,并想利用其在桌面市場上的名氣在移動3D芯片市場里面撈得一些好處。

(2)、ATI-Mobility Redeon :盡管它是基于Redeon VE 芯片的,但是作為筆記本圖形芯片的老大哥,ATI似乎更懂的如何了解客戶的需要,更懂的如何體貼筆記本廠商。在Mobility Redeon 里,ATI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推出了不同的版本,分別是入門/ 便攜型(-M),主流/便攜型(-D),主流型(-p)和高端型(-s)四種,盡管在功耗上Mobility Redeon 也達到了2.2W,但是它采用了類似intel的speedstep 的節(jié)能技術,并支持嵌入式顯存,雖然在3D性能上會比Geforce2 Go差,但是在畫質效果方面則絲毫不遜于后者。

(3)、S3:supersavage IX/MX無疑是一種比較廉價的解決方案。超級野人是三者中能耗最低的,帶嵌入式顯存的僅為2W,其設計上最大的特色在于擁有局部的邏輯開關,既在無須使用3D功能的時候,可將其關閉,以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在3D的性能上,超級野人雖然是最差的,但仍能應付一些3D處理不算太復雜的需要。盡管S3公司在移動顯示芯片市場的占有率不算太高,但是在面對NVIDIA和ATI的強大攻勢面前,S3仍將利用其獨特的設計及低廉的價格來保住其原有市場。

綜上所述,有競爭才會有進步,競爭不單是給消費者帶來價格上的好處,更重要的是通過競爭來推動技術上的進步,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出現(xiàn)更多的選擇,而對于移動3D每個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做出自己的選擇,一句話,只買對的,不買貴的。

5、接口與外部設備:我們在選擇筆記本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根據(jù)自己所需要的外部設備方面進行考慮,一臺PC的擴展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覺于它所具備的擴展接口。大多數(shù)筆記本都會提供一些我們比較常用的接口供我們使用,當然也會有一些筆記本會提供一些特別的接口以供有需要的人士使用。

下面將介紹筆記本上的各種接口,分常見的和特殊的兩大類。

(1)、常見接口

串口:通常用來連接鼠標或者是數(shù)碼相機和掌上設備。

并口:用來連接打印機,也可以通過并口電纜實行雙機連接。

PS/2口:現(xiàn)在僅僅用來連接鍵盤和鼠標。

USB 口:雖然USB 出現(xiàn)的時間不算長,但是發(fā)展卻很快,由于有支持熱拔插,易擴展和傳輸速度高的特點,基于USB 口的設備有很多,包括鍵盤、鼠標、攝像頭、數(shù)碼相機、音箱及其他存儲設備等等。

PCMCIA 插槽(也叫PC卡):可能是筆記本比較有特色的一個接口,有TYPE I、TYPE II 、TYPE III三種,現(xiàn)在最常見的是TYPE II 的PC卡,彼此向下兼容,可以連接PC卡設備,如網卡、Modem 卡、硬盤等。

VGA 和AV接口:兩者都是用來連接外部顯示設備的,VGA 通常連接到臺式PC或者是投影儀上,少數(shù)的配有AV接口的筆記本電腦還可以連接到電視機或者是其他視頻設備上。

紅外線接口:這可能是大多數(shù)筆記本配備的唯一無線接口,所謂無線即無需通過線纜進行連接。不過在現(xiàn)在支持紅外的設備也不是很多,我們最常用的大概是通過它和手機來實現(xiàn)無線上網,或是實現(xiàn)兩臺筆記本的連接。

(2)、特殊接口:藍牙接口(Bluetooth):盡管紅外線接口挺方便,但是在技術上紅外線接口也有明顯的缺陷,首先,只能直射而不能穿過或繞過障礙物,其次,只能實現(xiàn)點到點的連接,無法提供多點通訊,最后,有效范圍在兩三米內,距離太短。于是,藍牙技術由此產生,通過藍牙技術可在10米的范圍內能繞過障礙物而連接8臺藍牙設備,以形成一個共享1M的帶寬的藍牙微網。雖然現(xiàn)在的藍牙設備也不是很多,但是它有望成為新一代的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最近幾屆的COMDEX大展中看出。

IEEE1394接口:是IEEE標準化組織制訂的一項關于視頻數(shù)據(jù)傳輸?shù)拇薪涌跇藴?。與USB接口有著非常類似的特點,支持熱拔插,無需外部電源,但是在傳輸速度上卻比USB 快很多,目前的協(xié)議有最快支持400Mbps傳輸速率,將來可能還會更快。因為1394能夠處理高速數(shù)據(jù)傳輸率,它促使外設向計算機傳輸更多的數(shù)據(jù),進行基于主機的處理,這能夠降低一些外設的成本,比如,數(shù)字相機、打印機、數(shù)碼攝像機、掃描儀等。

其它接口:某些比較高檔的筆記本電腦還會提供一些更加特殊的接口,如光纖輸出(S/PDIF),CF插槽,基于SONY MAGIC GATE 記憶棒技術的插槽等等,限于篇幅的關系,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使用環(huán)境:筆記本電腦在使用環(huán)境上切忌過熱太濕。若單是開著機,溫度是不會太高,但若長期在濕氣和溫度高的環(huán)境下操作,便有可能因內部某些電子零件過熱而導致不正常。夏天天氣炎熱,所以應該盡量避免在戶外使用手提電腦,最好是在室內使用,而一些發(fā)熱量較高的筆記本在夏天使用時,最好是在有空調的環(huán)境。存放手提電腦的地方也應該盡量避免潮濕和炎熱。另外在大城市里,空氣當中有許多的灰塵,而塵埃積聚可能會令手提電腦內的線路不通。所以最好避免在多塵的地方使用電腦,而且定期用干布擦外殼可令它更加耐用和保持美觀。

移動及攜帶:筆記本當然會遇到出外攜帶的問題,所以給筆記本買一個合適的筆記包是少不了的,因為我們在乘坐交通工具或者外出的時候,很有可能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碰撞,為了減少碰撞對筆記本造成的傷害,所以,一定要盡可能的選擇一些保護措施較好的筆記本包,在選擇的時候,不僅要考慮的筆記本的類型,是全外掛的還是全內置的,還要考慮到其他配件的攜帶,光盤、電源啦等等.

筆記本在隨身攜帶時,不要將鋼筆,外置驅動器或其他尖硬的東西同筆記本電腦放在同一格子里,尤其是不要讓它們碰到顯示屏那一側。在攜帶筆記本電腦出門前,應將光驅中的光盤取出來,否則,在發(fā)生墜地或磕碰時,盤片與磁頭或激光頭碰撞,會損壞盤中的數(shù)據(jù)或驅動器。

使用過程中:在筆記本使用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對顯示屏的保護,因為它是筆記本中最脆弱的部分,手提電腦的LCD 熒幕比桌面電腦的monitor更脆弱,最好不要用手指觸摸,以免被指甲劃花或者是沾上油漬,其他硬物如筆之類等就更加不可以了。另外亦必須使用熒幕保護程式,因為若LCD的畫面長時間(幾個小時)保持不變的話,屏幕的液晶體顯示點便很容易損壞,這點對于現(xiàn)在使用TFT顯示屏的筆記本電腦尤其重要。在鍵盤操作上,也要注意不要太過大力的敲擊,觸摸屏或著指點桿也要注意這點,不要手不干凈就使用觸摸屏或者指點桿、鍵盤等,以免造成污染。同時最好不要在進食的時候使用筆記本電腦,這樣一來影響你的健康,二來容易對筆記本電腦早成傷害,一個不小心便很可能出現(xiàn)‘請你的電腦喝咖啡’或是‘請你的電腦吃菜’的情形,進食時候的油漬也容易弄贓筆記本電腦,所以還是不要與你的手提電腦共度那吃飯的二十分鐘。

清潔: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后,有必要對筆記本電腦進行一次清潔行動,以保其“青春常駐”。在清潔筆記本電腦時千萬要小心,因為液體算的上是筆記本電腦的頭號殺手了,所以,一定在清潔前要確保關機,清潔LCD最好用蘸了點清水的不會掉絨的軟布輕輕擦拭,或者是購買那些專用的筆記本電腦清潔劑。在清潔鍵盤時,應先用真空吸塵器加上帶最小最軟刷子的吸嘴,將各鍵縫隙間的灰塵吸凈,再用稍稍蘸濕的軟布擦拭鍵帽,擦完一個以后馬上用一塊干布抹干,總之切記,別讓一滴液體滲入機殼內部。




不知道筆記本什么時間可以出標準?
到時間我就改行,這臺試機真的是玩膩了
前段時間組裝了個本本(除了很丑)性能確實不錯,嘎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筆記本開機黑屏無法顯示桌面?
電腦的基礎知識大全,你確定都知道?
電腦知識大全菜鳥必備
判斷電腦硬件故障
電腦的組成部分?
電腦黑屏和故障排除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