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時代,社會上流行一種喜歡講寓言的風氣。人們在各種場合,要想說明一個道理的時候,常常借用寓言來表達。在外交場合當中這樣的情形很多,比如,從《戰(zhàn)國策》這部書里,就可以看到,當時各國的大臣或游說之士,都能隨口說出一些寓言,用它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最有名的像“畫蛇添足”“鷸蚌相爭”等故事,寫得既生動,意義也很深刻。所以戰(zhàn)國時代的哲學家,他們也喜歡用寓言故事來闡明理論,他們寫的文章里大都用了不少寓言,這就好像在哲學著作中放進了一些短小的文學作品?!肚f子》的寓言在當時說來是想象力最豐富、最富有絢爛的色彩的。因此這部著作在文學上也主要是以寓言故事見長的。 《莊子》的寓言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濃郁的詩意。像大家所傳誦的《逍遙游》的頭一段就是這樣的。書中寫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意思是說北海里有一條大魚,叫做鯤,這鯤不知道有幾千里大。它變成一只大鳥,叫做鵬,鵬的背也不知有幾千里大。這只鵬奮起而飛,他的翅膀像云一樣遮蔽了天空。這段文章接下來還寫那只鵬趁著海水波動的時候飛往南海,他的翅膀拍著海水,激起三千里的浪花;它像旋風一樣沖上九萬里的高空。這些地方都是寫得極有氣魄,并且是傳神生動的。其中莊子有一篇題為《痀僂丈人承蜩》的寓言,這個寓言說: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鬃诱f:“先生真是巧啊!有門道嗎?”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經(jīng)過五六個月的練習,在竿頭累迭起兩個丸子而不會墜落,那么失手的情況已經(jīng)很少了;迭起三個丸子而不墜落,那么失手的情況十次不會超過一次了;迭起五個丸子而不墜落,也就會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樣容易。我立定身子,猶如臨近地面的斷木,我舉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樹枝;雖然天地很大,萬物品類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蟬的翅膀,從不思前想后左顧右盼,絕不因紛繁的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轉(zhuǎn)身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真實的本領(lǐng)都是靠勤學苦練得來的。要經(jīng)過不斷地勤學苦練,才能得心應手,好像鬼使神差一樣。一個駝背老人,捕起蟬來竟是那樣靈巧,這除了苦練,不是用任何輕巧的方法就能夠達到的。《莊子》里面的寓言是非常豐富的,而且非常有意思,值得一看,其樂無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