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方言中有“展言子”一說,這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歇后語。展言子,是老昆明人在自己多年的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它一般是由兩部分構(gòu)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一個謎面,后半截則是解釋或說明,像是謎底。
老昆明人的展言子,表現(xiàn)出了他們的語言藝術天才。在日常生活中,他們說話風趣,應對詼諧,責問幽默。許多復雜的事物,深刻的道理,他們往往并不是直截了當?shù)匕阉疗?,而是繞著彎子,打幾個比方,展幾個言子,來點諧音表意。既不直接點穿,又不就事論事,而是口舌靈巧地彎來拐去,其結(jié)果是,話音一落,馬上獲得滿堂喝彩。
老昆明人展言子的功夫,也常常表現(xiàn)在昆明方言中的語音上。他們利用方言中音字相諧,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思引申出了他們所要表達的實際意思,使得聽話人轉(zhuǎn)了個彎,才能領悟出其中的含意,從而使得對話更有趣味;老昆明人還會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情作個看似無關的比方,但只要聽者對他所設比事情的情況或特點有所了解,便會很容易地領悟出后半截的“謎點”了:
海心亭的大魚——專吃空子
巫家壩的口袋——裝風(瘋) [按:早年的巫家壩機場設備簡陋,用布袋顯示風向,故有此歇后語。]
王運通的膏藥——拔盡總毒 [按:王運通藥室在光華街上,其所制的膏藥,生肌拔毒,療效顯著。昆明話里,拔盡總毒的意思是:對人對事過分苛刻,毫無余地。]
龍圓局的煙囪——二氣 [按:龍圓局在錢局街,是早年云南的造幣廠。內(nèi)有兩座煙囪,常冒著兩股濃煙。二氣是昆明話里對言行不近情理的人的稱呼。]
水月軒的底片——顛倒黑白
畢家的大蠟燭——徒有其表
小火車出南站——開遠
三牌坊的獅子——老得大不得
三牌坊上的麻雀——東西不大,架子不小
三纛巷里的生意——賺死人的錢
三市街的油渣——煉透了
得勝橋的警察——看橋(看瞧)
仁和園的燒賣——撮著(少胡說)
黑龍?zhí)兜聂~——爛脊梁(喻無良心)
華亭寺菩薩的眼睛——人安的
大道生的布——兵穿(賓川)
小板橋的姑娘——崴團掉呢
城隍廟的鼓槌——一對
五華山上的燈籠——高明
東寺塔上掛剪刀——高才(裁)
西山頂上射靶子——高見(箭)
大南城上吹喇叭——高調(diào)
西院街的生意——豁豁哄哄
華豐茶樓上擺手——胡(壺)來
墻上掛席子——不像畫(話)
貓抓糍粑——撕不開
貓抓護領——撕胸(師兄)
老奶打哈欠——一望無牙(涯)
草帽爛邊邊——頂好
房頭上騎摩托——顛著玩
獨眼龍走田埂——只看一面
飛機上談戀愛——天曉得
樓板上鋪席子——高低點兒
和尚寺里借木梳——找錯了門
老奶紡棉花——白扯白噎
豁豁吃米線——雙逮(吃兩份)
觀音打擺子——神抖抖
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騎毛驢吹嘣硐——顛著玩
肩上扛風爐——惱(腦)火
槽中無食——豬拱豬
蜻蜓咬尾巴——自家吃自家
青蛙爬秤盤——自稱
馬杌上放屁——做(坐)得出來
癩蛤蟆彈三弦——整聲弄氣
癩蛤蟆打哈欠——大口大氣
烏龜摜在石板上——硬頂硬
說大話使小錢——吝嗇鬼瞎子
見錢眼睜開——貪財鬼
書生吹牛——文屁沖天
門頭上掛笤帚——掃嘴掃臉
紙表的窗戶——一戳就破
棺材里抓癢——不知死活
蒼蠅生搭背——有多少膿血
娃娃打架——大人來了(當官的來了)
頭上掛馬鑼——響震掉
死人打架——斗尸(豆豉)
癩蛤蟆穿套衫——蹬打不開
青蛙跳下水——撲通(不懂)
尖擔挑水——兩頭塌
精屁股騎滑馬——嚴絲合縫
癩痢頭戴箍箍——圍癬(危險)
抬竹竿進城門——直來直去
壽星上吊——活得不耐煩
在昆明這片富饒而多彩的生存環(huán)境中,那些帶著昆明方言音調(diào)的“展言子”具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深刻的處世哲理,幽默風趣,耐人尋味,為昆明人喜聞樂見,真可謂一道百嘗不厭的“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