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忻口抗戰(zhàn)〔99〕的經過
在雁門長城各口失陷后不久,保定、滄州相繼失陷,平漢線上的軍隊撤至正定、石家莊,敵進攻華北的第二步作戰(zhàn)計劃已完成,開始它的第三步計劃――攻占太原、石家莊、德州,驅逐我國軍隊于黃河以南,完成其軍事占領華北的侵略意圖。
為著最后努力保衛(wèi)太原,生力部隊于此時向晉北開進。在晉北之崞縣〔100〕、原平、忻口的激烈戰(zhàn)斗相繼開始了。崞縣、原平都經過一星期的固守。我們對于崞縣特別是原平守城的晉綏軍,那種英勇壯烈的犧牲精神,是非常欽佩的。由于他們的英勇抵抗,從正面遲緩了敵人的前進,使增援的生力軍得有充裕時間集結于忻口,使忻口后來能夠堅持將近一月的抗戰(zhàn)。
敵深入雁門關以南作戰(zhàn),其后方交通愈加延長。當時,不僅同蒲路北段因車輛南移不能利用,且平綏路因被破壞一時也不能利用。它依靠汽車和牛馬車的力量運輸,其主要運輸線是經雁門至大同和經平型關、靈邱、廣靈、蔚縣至張家口的兩條汽車路。它不僅要供給前線大量的彈藥、汽油(坦克和飛機用),而且糧食、菜蔬也靠后方供給。因此,后方交通成了它前線軍隊作戰(zhàn)的重要生命線。
我們把擾擊敵之遠近后方和破壞、切斷敵之交通運輸,阻斷敵之接濟與增援,作為配合我國主要部隊作戰(zhàn)的主要任務,而以一部協(xié)同我主力軍作戰(zhàn),以期陷敵于孤軍苦斗,求得于較長的斗爭中,削弱以至最后消滅其主力,而改變晉北不利的戰(zhàn)局。
這時候,如果在晉北有充裕的生力軍,能夠抽出適當的精銳兵團,組織得力的野戰(zhàn)軍,沿太行山伸出保定、南口間地區(qū),作有力的活動,威脅敵平漢、平綏線策源之北平,斷絕敵后路,調動敵于運動中給以打擊,這是增加敵之困難,配合正面作戰(zhàn)最有效的辦法。在順利情況下,可以逼迫敵人改變其作戰(zhàn)計劃,而引起戰(zhàn)局的變化,至少使敵難于迅速完成預定計劃。可惜,當時缺乏這種精銳兵團來組織這樣遠出的野戰(zhàn)軍。
敵曾以全力猛攻忻口,遭受了忻口抗戰(zhàn)部隊猛烈之打擊。忻口戰(zhàn)爭是華北抗戰(zhàn)中最激烈的戰(zhàn)爭,郝劉〔101〕兩將軍在前線同時作了最壯烈的犧牲,衛(wèi)立煌〔102〕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斗,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
我深入敵遠后方,在平型關、靈邱以北及在崞縣、雁門關、大同間活動的部隊,以最高度的負責的積極行動,經過無數次的戰(zhàn)斗,打擊敵之掩護部隊和運輸隊,奪獲許多輜重汽車,徹底破壞公路。首先將平型關、蔚縣至張家口的交通線完全截斷,并乘勢克復平型關、繁峙、沙河、大營、靈邱、廣靈、淶源、渾源、蔚縣、陽原、易縣、完縣、唐縣、行唐、平山等廣大地區(qū),進而擾敵與破壞平漢、平綏鐵路。在雁門南北活動的部隊,曾幾次占領雁門關,將大同至崞縣之汽車道上的橋梁、險隘、電線盡行破壞,阻撓、遲緩敵之增援,襲擊敵之輜重與飛機場,逼使敵人疲于奔命,使之無法保持其安全,其交通輜重部隊亦不得不停止行動,或者用大的兵力附工兵與重兵器掩護其輜重,節(jié)節(jié)修路前進,然中途仍須遭受我們不止一次之襲擊,始能到達。通過后,其交通聯(lián)絡仍被破壞如前。
敵在攻忻口遭受嚴重打擊,后路又被截斷與擾擊,曾陷于非常孤立、困難狀況之中,彈藥和一部分糧食依靠運輸飛機運送,因為炮彈、汽油的缺乏,大炮、坦克不能大肆活動,士兵依靠在當地搶劫的小米雜糧充饑,它當時已無力量攻破忻口陣地。同時,我守忻口部隊經過二十余天的戰(zhàn)斗,又無新的生力軍增援,要迅速消滅敵人亦不可能。但如果有長久的時日,逐漸消耗其力量,斷其后方接濟和增援,在我方增加新的生力軍的條件下,消滅其大部或逼其向后撤退,這不是不可能的。
在晉北敵處危困待援情況下,因石家莊、德州相繼失陷,敵乃以平漢線上的全部力量及津浦線上之一部,沿正太路向娘子關、太原進攻,以策應和解除晉北敵人之危,達成其攻占太原的任務。晉東戰(zhàn)況乃日趨嚴重。我八路軍為著挽救東線危局,協(xié)同友軍保衛(wèi)山西大部領土之完整,乃以一部主力由五臺以北急向東線轉進,但在部隊尚未到達預定地區(qū)以前,雖經友軍猛烈抵抗,娘子關、舊關已被敵突破,我軍雖有廣陽、沾尚幾日之戰(zhàn)斗,然已無法挽回戰(zhàn)局。壽陽失陷,太原已危,忻口抗戰(zhàn)軍隊乃自動撤退,東北兩面之敵得以會攻太原,太原亦相繼失陷。
四 我們動員群眾的基本方針
對日抗戰(zhàn)是一種自衛(wèi)戰(zhàn)爭,也就是一種革命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起全民族的力量,經過長期艱苦奮斗,才能獲得最后勝利。因此,我們把動員、組織和武裝民眾,視為在抗戰(zhàn)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幾個月來的努力,在戰(zhàn)區(qū)和敵人后方,發(fā)動了廣大的民眾,建立起大批的民眾游擊隊和義勇軍,這些民眾的組織和武裝,已逐漸成為抗戰(zhàn)斗爭中一支強大的力量。
根據幾月來的經驗,動員、組織和武裝民眾,雖然需要艱苦和深入的下層群眾工作,但收到動員群眾的實效并不是很艱難的。
日寇的進攻,特別是日軍的殘暴,是我們動員、組織群眾最好的宣傳資料。
日寇在瘋狂的侵略政策下,采用一切征服殖民地的最野蠻、兇惡、殘暴的行為,來對待我被占區(qū)域的同胞。它每到一個城鎮(zhèn),多將未逃走的居民殺去半數以上(僅崞縣縣城被殺者二千余人),對政府職員和抗日領袖分子,則用火燒和活埋的方法處死,兩三歲的小孩子亦為其俎上之肉,房屋大部被其焚去,青年婦女幾無不被其輪奸,奸死者不知其數,未死者亦多遭殺戮,且大批強征青年婦女以汽車后運(僅朔縣維持會〔103〕就為日寇征集三千青年婦女)。其最殘暴者,莫過于最近高邑縣之慘案。其經過是:十二月十九日,日寇七人到東塔鎮(zhèn)強奸婦女,激起當地群眾之憤怒,群起抵抗。二十日開來日軍,將該村群眾一百余人,均以鐵鉤懸于樹上,割開肚子,拉出腸胃,復將人頭擊破,灌以煤油,以火焚之,然后將房屋焚毀而去。
這種悲慘殘酷的事實,是最能激發(fā)同胞的民族仇恨的。只要我們能夠很好地抓住這種日本的“王道”,加以“宣揚”,是容易把群眾發(fā)動起來的。
要把發(fā)動起來的群眾組織成為武裝斗爭的力量,要使壯丁離開家庭參加游擊隊、義勇軍,要使婦女抽出時間參加洗衣隊、看護隊,要使群眾參加放哨、偵察和組織擔架隊、運輸隊等,只要有人去指導、推動和幫助,群眾是愿意的。我們看見山西的人民是負擔著繁重的戰(zhàn)爭勤務的,然而要使他們參加戰(zhàn)爭的積極性提得更高,使他們無所顧慮地向前干去,則從各方面減輕他們自身的經濟負擔,減少一些捐稅、地租和利息,在可能范圍內改善人民生活,優(yōu)待直接參加武裝斗爭者的家屬,這又成為發(fā)動和組織群眾堅持斗爭最重要的方法。
然而要使抗戰(zhàn)的軍隊能夠成為動員群眾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首先決定于這個軍隊是否能夠為群眾所愛戴。如果這個軍隊處處脫離群眾,侵犯群眾利益,甚至搶劫、奸淫,使群眾望而遠避,這就無法接近群眾,更無法進行動員、組織群眾的工作,而且對軍隊本身的行動增加許多困難。因此,嚴明軍隊紀律,使每個戰(zhàn)士都了解軍隊是人民的,自覺地愛護群眾,使群眾感覺為和藹可親的自己兄弟,這又是軍隊去動員、武裝民眾的先決條件。
我們是本著這些方針與方法,協(xié)同當地政府、抗日團體與友軍去進行群眾動員的工作,而第二戰(zhàn)區(qū)及山西當局在閻百川〔104〕先生領導下所頒布的一些進步法令和戰(zhàn)地動員的組織方式――戰(zhàn)地總動員委員會〔105〕,更給群眾動員工作以極順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