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教學設(shè)計
姜迎旭
教學目標:
1、知人論世,了解李商隱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誦本詩,提高思索詩歌意旨,體味詩歌意境。
3、誦讀鑒賞中感悟詩人的那一份“深情”與“癡情”
教學重點:
透過鑒賞感悟詩人的“深情”與“癡情”。
教學難點:
透過鑒賞感悟詩人的“深情”與“癡情”。
一、導入
(大屏幕打出)“筆頭仙語復鬼語,只有溫李無他人”這是大詩人元好問的一句詩,請同學們猜一猜,這里面提到的是哪兩個人?(溫庭筠、李商隱)由元好問的這句評價大家可以讀出李商隱詩歌什么樣的特點?(朦朧、幽渺、內(nèi)涵多重、)經(jīng)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才能成為永恒,李商隱的那一首首詩便穿越了唐風宋雨、明雪清霜,與我們會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他壓卷之作——《錦瑟》。(板書)
二、教學過程
1、傾情誦讀
古人強調(diào)“書讀百遍, 其義自見。”詩歌閱讀尤其這樣, 反復誦讀可幫助大家在有意無意之中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思索詩歌意旨, 體味詩歌意境, 把握詩人情感??梢哉f, 誦讀是讀詩的基礎(chǔ)。下面我們就來朗誦這首詩,初步感受李商隱的情懷。
學生自由朗讀、分組朗讀(比一比哪組讀出了感情、讀出了韻味)、指名朗讀、齊讀
互相評析讀的優(yōu)缺點
讀后請同學們談?wù)勀銖脑娭凶x出了什么樣的情調(diào)和氛圍。
提示:從“思”“夢”“淚”“惘然”等詞可感知到,全詩籠罩著迷惘、凄美、哀傷的情調(diào)氛圍。
2、鑒賞詩歌
(1)解題
★詩的題目是《錦瑟》,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首無題詩,你同意哪種觀點?請說說理由。
(《詩經(jīng)》《古詩十九首》題目的形式;全詩共八句,有兩句寫錦瑟,足可見錦瑟的重要性;聽或看到錦瑟而觸景生情)
★據(jù)史書記載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錦瑟之音即凄婉之音,“詩言志”李商隱借凄婉的錦瑟之音來表達內(nèi)心的凄苦。
★我們也知道,李商隱的《無題》詩是最多的,大約有17首,哪位同學能背誦一下你所熟悉的無題詩嗎?
★那李商隱為什么要寫哪此多的無題詩呢?是真的不擅長命題嗎?當然不是,那什么時候不起題目呢?(政治上陷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生活中痛失愛妻,一連串的不幸對詩人的打擊是巨大的,大痛則無言,大悲則無淚,無題詩所創(chuàng)設(shè)的朦朧的意境是需要讀者細細地品味閱讀的。)
(2)自由鑒賞
★請同學們再次齊讀這首詩,思考:全詩的總綱是哪一聯(lián)?(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律詩的尾聯(lián)是詩人感情宣泄的閘口,這首詩最后寫到:“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此情為何?
同《紅樓夢》一樣,自從《錦瑟》問世后就一直沒有中斷后人對它的研究,它迷離的氛圍,跌宕的風致引得索解者樂此不疲,也許還沒有哪一首詩歌能像《錦瑟》這樣受到那么多的關(guān)注。元好問曾寫詩云:“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清代詩人、學者王士禎也發(fā)出“一篇《錦瑟》解人難”的慨嘆;但難解并不等于無解,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即便是無主題的樂章,我們也可以由“韻”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與“癡情”。
★請大家選出自己最有體一聯(lián)或一句或一個意象來談?wù)勛约旱母惺堋?span lang="EN-US">
提示:詩中共有多少個意象?(錦瑟、華年、莊生、曉夢、蝴蝶、望帝、春心、杜鵑、滄海、明月、珠淚、藍田、暖日、玉煙)由此可以看出,詩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銘心,大痛無言,無法言說,只能借意象來傳遞,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實不多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另提示:對情的理解?!扒椤辈粏螁沃笎矍?,由于人生閱歷的不同,有時愛情時也可被解讀成對事業(yè),對萬物的那一份執(zhí)著、一分堅守、一份癡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柳永的《蝶戀花》中那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被王國維借來形容“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中的“第二種境界”。
首聯(lián):
“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首聯(lián)即情感觸發(fā)。
“無端”猶言“沒來由地”,此詩人癡語,所設(shè)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
“一弦一柱思華年”,與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意蘊相近。
“思華年”之“華”,花也,如花一般的時光,正是生命中的無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燦爛歲月、花樣年華,終有一天,當我們用蒼顏面對夕陽之時,是否也會發(fā)出這樣的年華之思!
頷聯(lián):
有著“鯤鵬展翅九萬里”的遠大志向的莊子,在夢中也不忘記對人生終極價值這個問題進行探索,以致于夢生蝶翅,己蝶難辨。在這里詩人綴上“曉”“迷”二字,增添了夢之短促,醒后恍惚的情感暗示,說明即使是洞達人事者亦難擺脫美好事物消逝給人帶來的迷惘。
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
“望帝春心托杜鵑”一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籠罩著哀怨凄迷氣氛的圖畫,象征著化為望帝冤魂的杜鵑,在泣血般的悲鳴中寄托著不泯的冤恨。傳說西言有一種荊棘鳥,投身荊棘,用棘刺扎入血肉,以發(fā)出一種美麗的鳴叫,這種痛過之后的美麗給人的感受是驚心動魂的。
詩人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傷時憂國、感傷身世之情)都寄托于杜鵑啼血般的凄苦哀怨之聲。本句的句眼是“托”字,不但寫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出了詩人托“春恨”于悲鳴,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質(zhì),真乃妙筆寄情。
可以說,這兩句是義山用一生凝結(jié)而成的。
頸聯(lián):
滄海遺珠喻指被埋沒的人才。
古人認為海中蚌珠的圓缺與月亮的盈虧相應,月滿則珠圓,月虧則珠缺,故有“滄海月明”之說。在這句詩中,月、珠、淚,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nèi)涵、奇麗的聯(lián)想的,舍義山則實不多見。
“日暖玉生煙”化用了戴叔倫的話:“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痹娙私璐藖硐笳髯约浩缴蛲?、追求的境界,正像“藍田日暖玉生煙”一樣,可望而不可即。它給我們以凄涼之感、悲痛之情。我們不禁想起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名句,縈回在義山詩中那種熱烈的絕望就會涌上心頭。
這一聯(lián)用“滄海珠”“藍田玉”以自喻,寫出了自己才華絕世,希冀用世,卻不為世所用的悲劇一生。
尾聯(lián):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此情為何?除了惘然還是惘然,除了傷感還是傷感。
追憶過去,盡管自己以一顆浸滿血淚的真誠之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如玉的歲月,如珠的年華,值得珍惜之時卻等閑而過;面對現(xiàn)實:戀人生離、愛妻死別、盛年已逝、抱負難展、功業(yè)未建。這如泣如訴的悲劇式的結(jié)問,又讓詩人重新回到對“人生價值是什么”是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中,大大增強了詩歌的震撼力。
三、結(jié)課
最后我想用梁啟超的一段話來結(jié)束今天的研讀:坦率地說:“義山的《錦瑟》等詩,講的是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這份美,這份神秘,與我們心靈深處的隱秘契合,它道出了我們想要說卻又無法表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