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僧牛仔
“出世”尋找自我凈化,“入世”凈化人間。
剛過去的國慶節(jié),泰國仍是不少國人的旅游目的地。去過泰國旅游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除了新奇的異域風情,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應該是隨處可見的寺院、佛像和僧人了。
泰國的僧人大概也是在新聞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就在不久前,3名僧人在一次電競比賽中獲得冠軍,并且穿著僧袍領獎的新聞,引發(fā)了全世界網友的熱議。
在我們的觀念中,僧人應是不關注俗世的出家人,可泰國的僧人卻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入世”:他們有玩電競、環(huán)保、健身……甚至寺廟還成為戒毒所的,也有炫富、貪污,把寺廟當成斂財之地的。
他們用好的或是不好的故事,指引或是警醒著世人。
“不務正業(yè)”的和尚成電競冠軍
今年夏天的時候,當?shù)孛襟w報道,泰國3名年輕的僧人在一場電競比賽中獲得了冠軍,還穿著僧袍上臺領獎。
▲ 獲得電競比賽冠軍的三名僧人上臺領獎
新聞里說,這群僧侶是一所專門培養(yǎng)小沙彌的學校的高中學生。他們每周學習20個小時的宗教課程,其余的時間則都花在傳統(tǒng)的課程上。而得第一名的這些學生,就是通過電腦課了解到電競世界。
可以想象,當幾名穿著僧袍的男孩上臺領電子競技的冠軍,對手和觀眾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這個消息在網上瘋傳,迅速引發(fā)了各國網友的熱議。有人覺得這沒什么問題,年輕的僧人也是人,憑什么不能搞電競。也有人反對,說雖然這不違法也不極端,但無論如何不該穿著僧袍比賽和上臺領獎。
▲ 一名在網上曬肌肉的僧人,呼吁僧人關注健康問題
其實,因為僧人裝束在網上po照惹爭議的可不止這幾位“電競小沙彌”。去年,有個泰國的網友在臉書上分享了一組照片,照片上一位身材堪比健身教練的僧人,穿著僧袍但肌肉健碩發(fā)達。這名僧人說他之所以分享自己的照片,目的是想讓人們意識到僧人的健康問題,呼吁普通人不要布施甜食、過于肥膩的食物。
今年,泰國再次出現(xiàn)一名身穿僧袍的網友狂秀自己的8塊腹肌,在這些健身照中,這名僧人上身赤裸,圖片還配文說“健身雖然不在僧人修行的范圍,但也是在做功德”。
▲ 穿著僧袍在網上po腹肌照被調查的人
雖然網友一致認為這“健美僧人”的身材相當完美,不過仍有人批評說,和尚不應該過分在意外表,因為這不符合佛教精神。據(jù)當?shù)孛襟w報道,這事已引起佛教辦公室注意,正調查po圖者真實身份,若確為僧人,將按照佛教戒律予以處罰。
▲ 因為打瞌睡爆紅網絡的泰國小和尚
算來,也就只有一個小和尚“不務正業(yè)”沒有負面的批評了。那就是靠打瞌睡萌翻全球的泰國小和尚Nong korn。這個當時只有3歲的小和尚,其實從3個月大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到寺廟學習佛法,他和寺廟里的和尚一起早起、練功、冥想、化緣,可是年紀太小總是打瞌睡,也因為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走紅網絡。
如今他已經還俗上了幼兒園,可是還在跟著師傅一起學習,而且臉書上有了超過50萬的粉絲,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小和尚。
你不知道的“全民皆僧”
說起泰國的僧人,他們的存在似乎和我們對出家人的印象有著很大的不同。
在佛教國家泰國,有差不多95%的國民信佛,全國有35000余家寺院。以至于對大部分泰國人來講,出家成為僧人早就超出了宗教的概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 在泰國,寺廟沒有伙房,僧人接受人們的布施
即便是地位尊崇如國王,也必須是虔誠的佛教徒。當然,出家修行也是必須經歷的。
因為在泰國有這樣一個說法:男人一定要至少體驗一次僧人生活。很多人在還是小孩時,就會像前面那個可愛的Nong korn一樣,被送到寺院做僧侶。他們認為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積累功德福報,也是對父母最大的報恩及盡孝。
▲ 家里人會把自家男孩送往寺廟,進行或長或短的僧人體驗
除此之外還有更現(xiàn)實的考慮,很多貧苦人家把出家作為一條翻身的途徑。
佛教戒律中,不滿20歲出家的少年,受持10戒后就可以成為“沙彌”,而不必像20歲的男子出家要受227戒后才能成為“比丘”。相對不太嚴格的戒律要求,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多貧窮的泰國家庭都會把孩子送到寺院做沙彌。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享受免費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爭氣點的孩子甚至能讀到佛教大學畢業(yè),成為受人尊敬的僧人。
▲ 泰國公共場所都有僧人優(yōu)待的位置
要知道,在泰國僧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般佛教徒對僧人施禮、跪拜,僧人一概不予答禮,就算對方是國王也一樣。而像機場、天鐵這些公共場所,都有為僧人讓座的明顯標志。
另外就是,雖然泰國是個篤信佛教的國家,但對出家與還俗的態(tài)度非常寬容,成為僧人之后,也能方便地還俗回歸世俗生活,有很好的機會娶妻生子。甚至出家、還俗、再出家這樣都是被認可的,一般來說只要不是因為違反戒律被迫還俗的,都能再次出家。
最“出世”的泰國僧人
與外在約束相比,泰國僧人或許更強調自身的內在修為與把持。這是因為小乘佛教非常注重自身修為,追求自我解脫和升華,所以,泰國僧人從教義之始就十分注重內在的自律自制。也正是因此,泰國的僧人十分“入世”,無論是咱們前面提到的普通的僧人,還是得道高僧。
▲ 清晨接受布施的僧人
比如,泰國最年輕的副僧王趙昆通猜大師,就在泰國政界、佛教界、文化界都有廣泛的影響力。除了品行的模范代表,他用自身的影響力進行社會活動,而這些社會活動因其利國利民而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高僧和佛教界的敬重。
不僅是僧人更加“入世”,就連寺廟也是如此。
泰國有一座有60年歷史的戒毒所,就設在寺廟里。位于泰國中部的譚克拉布寺,從1959年起為了響應時任泰國總理沙立的禁毒號召,就在高僧鑾拉的帶領下開始助人戒毒,用自己秘制的藥劑和獨特的精神療法,幫助來自世界各地的10多萬癮君子擺脫毒癮。
▲ 譚克拉布寺里,戒毒人員排隊去接受戒毒治療
除了由100種草藥熬成的秘制藥汁,每個來寺廟戒毒的人必須在高僧的帶領下舉行一種叫做“Sajja”的儀式,發(fā)誓自己不再吸毒,并通過自己的耐心和忍耐力來實現(xiàn)誓言。寺廟通過這個過程使戒毒者認清,一切取決于自己,戒毒并不是為了其他任何人,而是為了自己。
同樣是為了追求自我解脫和升華,泰國還有一座“酒鬼”皈依后用酒瓶建起的寺廟。這座名叫“萬瓶寺”的寺廟,用了150萬個玻璃酒瓶建造而成。如今,寺廟已經有20多棟建筑,全是用空瓶建造而成。
▲ 由玻璃酒瓶蓋成的寺廟,瓶蓋也被裝點在墻面上
據(jù)說這座寺廟的建造者以前曾嗜酒如命,皈依佛門后萌生了用酒瓶修建寺院的想法,于是他和其他人一起回收酒瓶,一方面勸人們少喝酒。另一方面也治理了周邊環(huán)境,被稱為泰國最環(huán)保寺廟。
當然,泰國3萬多座寺廟,僧人30萬之眾,也不可能處處是凈土,人人是圣賢。就像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泰國“虎廟”非法買賣和虐待老虎的丑聞,像泰國最大的寺廟法身寺的住持法勝法師涉嫌洗錢和盜用寺廟資金的丑聞,還有許多僧人的不檢點行為一樣,在如今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中,“處處都是誘惑”,頻頻“出世”的泰國僧人,要面對社會的誘惑則更多。
就像一位高僧說的,佛教是兩條腿,一條是“出世”尋找自我凈化;一條是“入世”凈化人間。如今的社會生活早就模糊了出世和入世的界限,也在讓僧人摸索自己身處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