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離婚的男性朋友搬進了他父母留給他的一套兩居室,他母親說:除非遇到特好、特合適的,不結(jié)婚就不結(jié)婚吧,要是你嫌吃的不好,回家我給你做好吃的。我知道現(xiàn)在女孩子說道多,不容易伺候,要再離一次,還不夠折騰的呢。朋友說我懂我媽的潛臺詞,她就差一句“真要給我兒子氣受,我還心疼呢?!?/p>
現(xiàn)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一座兩居室的婚房,動則2、300萬起,若不是靠本地動遷、國營單位分房,沒有千兒八百萬的身家,買房子就是一樁頂在全家頭上的巨大壓力。很多工薪階層的家庭,一個人結(jié)婚,就要耗光兩代人的積蓄,也許還背負著沉重的房貸。這種情況下,作為婚房的投資方,怎能不慎之又慎?到底怎樣美麗、賢德的女孩,才配得上兩代人辛苦的勞作、多年的積蓄?
一般北漂的女孩兒,憑自己的工資在北京肯定是買不起房子的,就是靠父母,也不見得跟得上北京飛漲的房價。所以北漂女想要在北京實現(xiàn)“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那些她自己所屬的階層里面的男人,比如說自己的同學、同事、同齡的小伙子,是不能入她的青眼的。因為他們跟自己收入差不多的人,無法給自己提供一套婚房,只能向更高的階層去尋覓。久而久之,人的感情也發(fā)生了變化,只會對“成功男人”來電了。
好些20多歲的女孩子跟我說:同齡的男孩子們太膚淺,不成熟,吸引不了她們??墒撬齻儗幙先ジ?、40歲的形跡可疑的男人約會,吃了飯、拿了人家東西、上了床,才知道人家有老婆。有的女孩很委屈地說:我不知道他結(jié)婚了嘛。你想:你都看上的男人,別人會看不上嗎?3、40歲有車有房,要結(jié)婚太容易了,他怎么會守身如玉專等你出現(xiàn)呢?
就是眼下單身的,因為有更大的挑選余地,很多人像這位朋友一樣不急著再婚。倒退2、30年,結(jié)婚是男人解決性問題和生兒育女的唯一的途徑,現(xiàn)在卻不是這樣,未婚和離異的男人可以通過很多方式獲得性,不必一定要花很高的成本去結(jié)婚。
打開一般婚戀交友網(wǎng)站,20—40歲的女人擇偶的標準都差不多——“有車有房有事業(yè)、情感專一負責任、有幽默感”。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女人的擇偶標準猶如房價一路飆升,已經(jīng)遠非“年貌相當、人品老實、性格相投”這樣簡單的標準可以涵蓋。要知道,少數(shù)符合這樣條件的混得好的男人勢必有各年齡層次、大批量的女人可供選擇,婚姻,純粹成了買方市場。女人要想成功“嫁得好”,真好比“千軍萬馬多獨木橋”,那錄取率比高考低多了。
有的年輕女孩兒,看不上同齡的男孩兒,想一步到位嫁給高層次的成功男人,自己本身的條件又不行,只好退而求其次做人家“二奶”、“情人”,甚至是“一夜情”的對象。為什么這些女孩寧肯選擇這種低質(zhì)量的感情關系,也要和“成功男人”掛上鉤、排隊等“轉(zhuǎn)正”呢?為什么她們對同齡、門當戶對的男人關上了愛的閘門?男人三妻四妾的時代是不是已經(jīng)悄悄降臨了?
因為,只有少數(shù)“成功男人”才結(jié)得起婚,包得起“二奶”,養(yǎng)得起情人,泡得起美眉,占據(jù)更多的性資源,而很多年輕力壯、身心健康、努力上進、感情專一的好小伙子,卻因為買不起房,而被排除在結(jié)婚候選隊伍之外,飽受身心的饑渴。
最近這十年,在中國人的婚戀生活中,經(jīng)濟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感情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F(xiàn)在已經(jīng)形成了這樣的局面:結(jié)婚談房子、爭房子很正常,不談房子、不爭房子的反而變成了另類。難道人們已經(jīng)進化到為了一所房子而忍受無愛婚姻的地步了嗎?
其實門當戶對的婚姻是離幸福最近的婚姻,兩家都是平民百姓,或者兩家都是豪門貴戚,沒有了經(jīng)濟上的糾葛,感情的空間就更大了。倘若聯(lián)姻的兩家經(jīng)濟條件、社會地位相差太多,低的一方就容易有怨言“為什么他家那么摳門?”,而高的一方也容易后悔“我們是結(jié)婚還是扶貧呢?”這樣的矛盾遲早會傷害到結(jié)婚的兩個人。
眼光高舉,看到的只是那幾個金光閃閃、不愁女人、高傲挑剔的男人;眼光放平,發(fā)現(xiàn)周邊好多誠實善良、勤懇忠厚、重感情講義氣的好男人,所謂愛情,是不是也容易實現(xiàn)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