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韓國料理、本料理風(fēng)靡中國,但是,作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中國菜也出現(xiàn)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除了成語、古詩和中藥,就是中文的菜名最難翻譯,比如紅燒獅子頭(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回鍋肉(Sautéed Sliced Pork with Pepper and Chili)、糖醋排骨(Sweet and Sour Spare Ribs)等。
翻譯中國菜名時,可參考以下規(guī)則:
1. 以主料為主,配料或配汁為輔的翻譯原則
主料(名稱/形狀) + with + 配料
如:松仁香菇 Chinese Mushrooms with Pine Nuts
主料 with / in + 湯汁(Sauce)
如:冰梅涼瓜 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2. 以烹制方法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原則
做法(動詞過去分詞)+ 主料(名稱/形狀)
如:拌雙耳 Tossed Black and White Fungus
做法(動詞過去分詞)+ 主料(名稱/形狀)+ with / in + 湯汁
如:川北涼粉 Tossed Clear Noodles with Chili Sauce
3. 以形狀、口感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原則
形狀/口感 + 主料
如:玉兔饅頭 Rabbit-Shaped Mantou 脆皮雞 Crispy Chicken
做法(動詞過去分詞)+ 形狀/口感 + 主料 + 配料
如:小炒黑山羊 Sauté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4. 以人名、地名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原則
人名(地名)+ 主料
如:麻婆豆腐 Mapo Tofu (Sautéed Tofu in Hot and Spicy Sauce)
做法(動詞過去式)+ 主輔料 + 人名/地名 + Style
如:四川辣子雞 Spicy Chicken, Sichuan Style 北京炸醬面 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 Beijing Style
5. 體現(xiàn)中國餐飲文化,使用漢語拼音命名或音譯的翻譯原則
具有中國特色且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tǒng)食品,本著推廣漢語及中國餐飲文化的原則,使用漢語拼音。
如:餃子 Jiaozi 包子 Baozi 饅頭 Mantou 花卷 Huajuan 燒麥 Shaomai
具有中國特色且已被國外主要英文字典收錄的,使用漢語方言拼寫或音譯拼寫的菜名,仍保留其原拼寫方式。
如:豆腐 Tofu 宮保雞丁 Kung Pao Chicken 餛飩 Wonton
中文菜肴名稱無法體現(xiàn)其做法及主配料的,使用漢語拼音,并在后標(biāo)注英文注釋。
如:佛跳墻 Fotiaoqiang (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 鍋貼 Guotie (Pan-Fried Dumplings)
6. 可數(shù)名詞單復(fù)數(shù)使用原則
菜單中的可數(shù)名詞基本使用復(fù)數(shù),但在整道菜中只有一件或太細(xì)碎無法數(shù)清的用單數(shù)。
如:蔬菜面 Noodles with Vegetables 蔥爆羊肉 Sautéed Lamb Slices with Scallion
7. 介詞in和with在湯汁、配料中的用法
如主料是浸在湯汁或配料中時,使用in連接。
如:豉汁牛仔骨 Steamed Beef Ribs in Black Bean Sauce
如湯汁或蘸料和主料是分開的,或是后澆在主菜上的,則用with連接。
如:泡椒鴨絲 Shredded Duck with Pickled Peppers
8. 酒類的譯法原則
進(jìn)口酒類的英文名稱仍使用其原文,國產(chǎn)酒類以其注冊的英文為準(zhǔn),如果酒類本身沒有英文名稱的,則使用其中文名稱的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