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濛辟裂[1],天壤開張。華夏名地,周秦督亢[2]。漢封侯邑,域名新昌。唐起置縣,新城濫觴[3]。高碑店市,四野含章。地勢西高東低,山朝水拱,歷萬年而成六合;分野天圓地方,人杰地靈,榮九州而曜三光。
桑沃麻幪[4],自古膏腴。河渠縈繞,風(fēng)光旖旎。燕地建都,皆為近畿。古道御路,九省通衢[5]。冠蓋相望,士商濟(jì)濟(jì)。城郭臥龜[6],藏風(fēng)聚氣,彰顯人意匠心;首善垂光,風(fēng)醇樂熙,多沾甘棠[7]化育。國寶開善大寺,堪言陳年佳釀。金剛俯仰,或自盛唐。超然碧殿,聳峙燕方。雕甍駭矚[8],法象輝煌?;▽m仙梵 [9],香篆悠揚(yáng)。紫泉行宮[10],葺宇詭瑣[11],鴉早暮陳[12]。十景點(diǎn)綴,儼然水域蘇杭。
督亭守望故土[13],紫泉縈紆婉麗[14]。蘭若倒映,龍祠靈異,幽人釣國,石梁望酈,虹橋升仙,招來一河墨跡。白溝大渡[15],舟來車去。漁子榜人,風(fēng)帆雨笠。遠(yuǎn)村古戌,煙林蘆碕[16]?;匚睹髑寰拔铮蛔寭穸斯P意[17]。漢武巡幸鳴澤[18],宋皇蒞觀射技,遼后順河梳妝,乾隆十四駐蹕。漢武聽雨夢江湖,想橫汾,聞棹聲,歌蘭菊[19]。至尊九五,情亦細(xì)膩,誰解帝王胸臆?
樊館義士,輿圖裹劍,荊卿西去[20],浸淫燕趙風(fēng)骨;白溝流水,朔風(fēng)推浪,巨蟒東逝,閱盡世事滄桑。勢無大散關(guān)險,然亦鐵馬秋風(fēng)[21]。五代以降,干戈尤劇。契丹劃州[22],方俗迥異。六郎扎營,遼將驅(qū)騎。明室相爭,陳兵遍地。民主共和,辛亥期冀。軍閥混戰(zhàn),狼來虎去。少年中國[23],一九四九年崛起??箲?zhàn)勝利,三山傾覆。人民英雄,可歌可泣。中原陸沉,督亢逐鹿,幾多錚錚鐵骨?國泰民安不易。
吉地鐘靈,麗天蘊(yùn)秀。北宋末張叔夜[24],界河仰天斷吭;元代初文天祥[25],絕路臨流和唱。邑人張果中[26],義舉不避險夷;進(jìn)士劉道亨[27],深宮疏陳恨愛;清末張德成[28],津門設(shè)壇御外。史載吾新城縣,先賢名宦,篇篇事跡,折射歷史光輝;文人雅客,字字珠璣,展現(xiàn)士林風(fēng)采。
乾隆寄情于茲,翰什貞珉[29]逾百。王安石、劉因、何景明、趙翼、張際亮,止轡感時吊古;馬中錫、李東陽、孫承宗、張問陶[30],羈旅賦詩抒懷。李宴、黨懷英、趙沨、蘇天爵[31],金石因之溢彩。酈道元,天南地北,操觚山川水脈[32];王振剛、王余佑[33],龍門鹿洞[34],敷教賢士人才;王樹楠[35],仕途鴻筆,梯航文山史海。君子優(yōu)游翰墨,夕秀而啟后發(fā)。學(xué)者文人,聲名鵲起現(xiàn)代。
西北有高樓[36],激日納光,銜百里之紫云;孔雀東南飛[37],長天厚土,領(lǐng)萬籟之絕唱。邑中子弟,累世圖強(qiáng)。今日之市,煥然更始[38],大業(yè)煌煌。廣廈摩肩,寬街大巷。嘉木成排如煙,公園鶯飛草長。鐵路公路懸空,市井郭邊穿往。萬頃田疇,稼穡展展如蓆,道道阡陌似網(wǎng)。老樹新枝,蔥蘢掩映民居,村村鳥語花香。置身熱土,春賞太行山巒,夏望渤海云鄉(xiāng),秋送飛歸排雁,冬觀京師夜光。游子至此駐足,嘉賓樂不思鄉(xiāng)。幸兮美兮!徜兮徉兮!
八音五階協(xié)律[39],雨潤萬物爭榮;數(shù)旬四眾耕耘[40],秋來廣采博收。校園書聲朗朗,后生意氣方遒。頗多僑寓[41],遠(yuǎn)為桑梓增光。吹簫引鳳[42],客居茲邑添彩。大中企業(yè),懸市聲張[43]。箱包之鄉(xiāng),四海名揚(yáng)。產(chǎn)品技術(shù),出津入港。商廈紛羅,物流順暢。糧林果牧,各業(yè)興旺。共建精神文明,九州軍民效仿。文化藝術(shù),百花綻放。古寺開善,再披新裝。舊河故道,莽莽蒼蒼。白溝河鎮(zhèn),輻湊坐賈行商。踵事增華[44],扶搖起兮而上[45]。
天地人之相通,感格無間。社會和諧為要,人為主宰。人之和諧,公平至上,民主法治為道??茖W(xué)理性發(fā)展,切忌折騰,平心勿躁。孟夫子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睔W陽修曰:“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歷來興替,蓋由此出。以史為鑒,警鐘理應(yīng)常敲;禮義廉恥[46],人當(dāng)以之鏡考[47]。風(fēng)鼓云帆,煙波浩渺。人心思治,萬民舉棹。壯哉吾鄉(xiāng),前程正好。
燕南趙北,四字界碑突兀[48]。荒草野丘匿跡,小店今在何處?雪泥鴻爪[49],片片煙云過目。爛柯爛柯兮[50],焉見往時舊物?撫今追昔,遂筆其文,并吟詩以為贊。辭曰:
萬古督亢美譽(yù)傳, 燕丹割愛也新鮮。
紫泉潺婉迎來客, 白水蒼茫送去帆。
廣廈千間煙柳曳, 田疇百里紫云旋。
龜城舊話《長相思》,新市重填《望江南》。
---------------------------------------------------------------------------
[注釋]
[1]鴻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tài)。
[2]督亢:周秦時期地名,約在今高碑店市全境,跨涿州市,連固安、雄縣、容城、定興縣界內(nèi),因土地肥沃(膏腴)著稱于世。
[3]新城:唐大歷四年(769)析固安地置新昌縣。太和六年(832)析范陽南、新昌西之故督亢地置新城縣。后唐天成四年(929),李克用為避其父名諱,廢新昌縣并入新城縣,縣城亦由今北關(guān)處南遷半里。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末,縣治由新城鎮(zhèn)遷至高碑店鎮(zhèn)。1993年4月,縣改建為高碑店市。
[4]桑沃麻幪:桑麻茂盛。
[5]通衢:衢,大路。通京城的大路。
[6]城郭臥龜:原縣城內(nèi)外以地物象征龜之軀體、部位,以護(hù)城環(huán)河為襯托,酷似巨龜向南游動,遂被稱作龜城。
[7]甘棠:在此指能夠波及到京畿地區(qū)的京都文明。周代召公有善政,傳說巡行南方時曾在甘棠樹下休息。其后人們遂相誡不可傷害此樹,并稱之為“召棠”,以示懷念。
[8]雕甍駭矚:甍(méng),屋棟,屋檐。形容建筑物壯麗非常,看到后使人不禁目眩神癡。
[9]花宮仙梵:花宮,佛寺;仙梵,清凈、寂靜的仙境。
[10]紫泉行宮:建于清乾隆初,供皇帝巡行駐蹕之用。在原縣城南關(guān),墻外四面環(huán)水,內(nèi)有鏡湖。咸豐九年(1859)改設(shè)為紫泉書院。
[11]葺宇詭瑣:建筑物層多、重疊,奇巧,相連。
[12]鴉早暮陳:鴉雀早晚棲息于此。
[13]督亭:督亢亭。古督亢之地的標(biāo)志性建筑物?;驗橥ぷ?,在今北關(guān)西紫泉河處。
[14]紫泉:亦稱紫泉河、紫水、紫淵。歷史久傳此地有紫池、又傳元泰定年間水色一夜變紫,得河名。源今涿州市南緣三家店,向南水脈為主流,經(jīng)邑域中境,全長21公里。南與拒馬支河匯合,后入白溝。原新城“八景”之蘭若佛塔、石林秋色、柳塘春早、紫泉垂釣(臺)、升仙曉月(橋)均在河邊或跨河。北端有望酈梁(橋),向南河邊尚有樊館、蕭太后梳妝樓(俗稱順河樓)、龍祠、行宮、大虹橋等。舊有古道、御路與之并行,京漢鐵路通后漸廢。
[15]白溝大渡:白溝,亦稱白水、白河、白溝河。境內(nèi)長38.5公里、縱貫?zāi)媳?,南匯拒馬河通津入海。宋(真宗)景德元年(1005年1月),宋與遼澶淵和議,以白溝河為界河,新城縣屬遼。宋每年輸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白溝大渡在古白溝河鎮(zhèn),先后為南北古道、御路之要津,新城“八景”之一。
[16]碕:曲折的堤岸。
[17]擇端筆意:北宋畫家張擇端,因繪有長卷《清明上河圖》盛名于世。
[18]鳴澤:因沼澤而得古地(村)名,沿用至今。
[19]聽雨……蘭菊:自漢武帝《秋風(fēng)辭》詩意。
[20]樊館……西去:樊館,歷史久傳為今方官鎮(zhèn)原名,別稱。謂戰(zhàn)國時燕太子丹館樊於期處。樊是蠡縣南莊人,秦將,秦王政十四年(前233)率軍攻趙因兵敗不敢回秦,逃往燕。秦王將其父母宗族俱執(zhí),曾“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而不得。秦兵逼燕境,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時,荊軻請以樊之頭和督亢地圖作為進(jìn)獻(xiàn)之禮,以便行刺。樊即自殺。荊軻攜“厚禮”別易水赴西秦。秦王以九賓之禮待燕使者。荊軻圖窮匕首見,行刺未成。
[21]大散關(guān)……秋風(fēng):自陸游《劍南詩稿》詩意。大散關(guān),在陜西寶雞南大散嶺,為秦、蜀咽喉。在此喻戰(zhàn)爭、戰(zhàn)陣。
[22]契丹劃州:五代時后晉天福元年(936),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新城縣入契丹。
[23]少年中國:指充滿活力的新的中國。語自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24]張叔夜:北宋末開封人,“靖康之難”隨徽、欽二帝北上,道中“不食粟,唯時飲湯”。過白溝時,聞言“過界河矣”,“矍然起,仰天大呼”,次日氣絕于鎮(zhèn)。
[25]文天祥:吉州(今屬江西)人,元初、南宋末在南方組織抗元,1278年在廣東被俘。元將使其招降抗元人士,他拒絕并寫《過零丁洋》詩明志。次年他被押解元大都途中,一路吟詩,在白溝河有《吊張叔夜》。1282年被殺于柴市。明萬歷間縣治建有“二忠詞”,供祭祀他和張叔夜。白溝河刻立有《文天祥吊古詩碣》。
[26]張果中:字于度,明本邑人。學(xué)識師從定興鹿善繼,受益于北方大儒、容城孫奇逢。明天啟間魏忠賢迫害東林黨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等冤獄被捕。張果中會同孫奇逢等不顧險夷,設(shè)法營救,未果。后為避難,同孫奇逢舉家隱居蘇門夏峰山(今屬河南省輝縣)。清王漁洋寫有《三賢詩并序》盛贊其德才,《畿輔通志》有傳。
[27]劉道亨(1531-1603),明本邑東垡上村人。萬歷十四年(1586)進(jìn)士,任安陽縣令頗有賢聲,滿后被征入朝先后任兵部、吏科給事中。他文筆老橫且仗義執(zhí)言,入仕27載任郎官8年和諫官3年中,上疏40余折,后棄官還鄉(xiāng)。
[28]張德成:本邑東馬社人,船夫出身,清末義和團(tuán)首領(lǐng)之一。他于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4月在津門靜海獨(dú)流鎮(zhèn)等設(shè)壇,團(tuán)民達(dá)兩萬多。數(shù)次重創(chuàng)八國聯(lián)軍,“天下第一團(tuán)”威名大振。
[29]翰什貞珉:在此為對詩作、書法碑刻的褒稱。
[30]王安石……張問陶:由宋至近代在邑內(nèi)寫有詩文,均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相應(yīng)地位。
[31]李宴……蘇天爵:在元代文壇皆有較高聲譽(yù),是邑內(nèi)可考的年代最久、價值最高的碑賦銘文作者。
[32]操觚:觚,古時用以寫字的木簡。此指寫,注桑欽《水經(jīng)》。
[33]王振綱、王余佑:王振綱(1808-1878),本邑鄧莊人,清道光十八年(1838)進(jìn)士。躬耕養(yǎng)親,無所不學(xué),尤對《禮經(jīng)》有獨(dú)到研究,喜著述。1868年起,兩任蓮池書院山長,授徒育人;王余佑(1615-1684),本邑人。16歲補(bǔ)博士弟子員,先后受業(yè)于鹿善繼、孫奇逢。明天啟間在京忘我救助賢良。清初,因事事繼父母隱居易州五公山雙峰村,30年不入城市。躬耕并習(xí)武、習(xí)兵法、著述,書法風(fēng)格遒逸。晚年講學(xué)于獻(xiàn)縣獻(xiàn)陵書院,生徒甚眾。著作有《乾坤大略》等。
[34]龍門鹿洞:喻造就人才的最佳之處,書院。[35]王樹楠:本邑鄧莊人。光緒十二年(1886)進(jìn)士,任戶部主事、知縣、知州。1907年任新疆布政使。1914年任職清史館。先喜文學(xué)、古文辭,有《陶廬文集》刊行。后重實用,先后主纂和獨(dú)纂的方志有省志三種、縣志兩種、專志三種。
[36]西北有高樓:引自《古詩十九首》成句。市域向來西北(今市區(qū))土性膠、高陽之地、近山;東南地勢低洼、近海,土松且肥,富庶,文化底蘊(yùn)豐厚。歷史上市輿圖大致呈方形,西北至東南狹長為最、約百里,至今未大變。
[37]孔雀東南飛:引自《古詩十九首》成句。
[38]煥然更始:除舊布新,煥發(fā)光彩。
[39]八音五階:八音,古時制做樂器的八種材料,泛指樂器;五階,古樂譜中的五個音階。
[40]數(shù)旬四眾:旬,十年;四眾,四民。即,士、農(nóng)、工、商。
[41]僑寓:本縣(市)籍人在外籍工作。
[42]吹簫引鳳:上古神話,秦穆公有幼女性喜玉,因名弄玉。稍長美麗聰明無比,善吹笙、且無師。穆公剖美玉為笙,女吹之聲如鳳鳴。年十五自誓“善笙人,能與我唱和者方為我夫”。穆公遍訪不得其人,弄玉夢吹笙有異人名蕭史騎鳳而下,善簫。穆公尋來命其持赤玉簫奏三曲。才品一曲,清風(fēng)習(xí)習(xí)而來;再奏彩云四合;又奏見白鶴成對、翔舞空中,孔雀數(shù)只、棲集于林邊,百鳥和鳴,經(jīng)時不散。弄玉于簾內(nèi)窺見,大悅。
[43]懸市聲張:昭然顯現(xiàn)于市、世間。
[44]踵事增華:意為繼續(xù)前面人的事業(yè)加以增飾,使之不斷提高。
[45]扶搖:旋風(fēng),喻發(fā)展迅速,矚目。
[46]禮義廉恥:源自管仲語,原將其釋為決定國家存亡的四法則,后引伸為做人的大節(jié)。
[47]鏡考:即借鑒它可以自省。
[48]界碑:歷史久傳高碑店所在地曾有“燕南趙北”四字高碑,為周代戰(zhàn)國時期燕與趙界碑。碑不遠(yuǎn)處開有小店,后遂有高碑店村落、地名。
[49]雪泥鴻爪: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意,喻往事留痕因時易逝。
[50]爛柯:自《述異記》,“晉人王質(zhì)進(jìn)山砍柴,見童子下棋唱歌,置斧觀聽,不久斧柯(柄)已腐爛。回家見家中、村里大變,始知離家已十年。后以爛柯喻世事變遷。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