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律詩詞中,偶數(shù)句尾必須押韻,平起平收首句入韻式可用鄰韻,必須使用同一韻部,比如:
早發(fā)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1:近體詩用韻必須一韻到底,不得出韻(又叫落韻)
2、韻腳必須分明,不可使用同一字重復(fù)押韻,即疊韻。
3、不可連續(xù)使用同音字押韻,即連韻。
春秋循有序,世事盡無常。
草木幽芳遠(yuǎn),人生困苦長。
安得望伊甸,豈不賽桃鄉(xiāng)。
朱樓問明月,何為入碧窗。
常(chang),長(chang),鄉(xiāng)(xiang),窗(chuang)為韻腳。常,長為同音字,不可連續(xù)使用。
4、避免撞韻。撞韻就是在不用韻的那句(白腳)(比如七絕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韻腳同韻母的仄聲字。格律詩,無論平、仄,一旦白腳與韻腳的韻母相同,都屬撞韻。詩中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整首詩的字韻就缺少了豐富的變化,讀起來使人澀口。
如:《七絕·初春小雨》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好去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但是啊,人家韓愈是用字高手,他能靈活運(yùn)用,將這類死韻給救活了。所謂死韻活韻,如果整句詩的句讀重心,落在了最后一個字上:這樣的詩句我們稱之為“死韻”。反過來,如果整句詩的句讀重心,落在韻字之前的別的字上,這樣的詩句我們稱之為“活韻”。 就比如處,本來撞了,人家重點(diǎn)卻在好字上,所以這就不死了,還顯得朗朗上口。
5、避免三陰平: 一首七絕的三個韻字如果都是陰平字,也會對詩的韻感造成傷害。 這個時(shí)候可以采取拗救。
6、戒出韻——出韻即俗稱之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
二:戒湊韻——所押之韻,與全句之意義不相連屬,而勉強(qiáng)湊合者。
8:戒重韻——重韻即同一韻腳,而重復(fù)押之之謂。此在近體詩懸為厲禁,而古體詩則不避。
9、戒倒韻——連兩字而成一詞者,為遷就韻腳,有可顛倒而用之者。如:“先后、新鮮、來去、慷慨、凄慘、輝光、牛馬、地天、玲瓏、參商、羅綺、琴瑟、乾坤”等,然須于義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稱之為倒韻,切不可用
10、戒啞韻——啞韻者,為聲調(diào)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之謂。如“東”韻之“忡、懵”等字即是?!狻椿ㄒ玻狻植豁??!肌聪阋?,而‘芳’字不響。以此類推,不一而足。
這個我看不太懂,要從語音學(xué)上說吧。誰給我也講講。
11、戒僻韻——僻韻又稱“險(xiǎn)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
12、戒復(fù)韻——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一詩之中雙押即為復(fù)韻,亦宜善為避之。
13、戒別韻——別韻者,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亦別者,誤押之即為別韻。如“重”字于二冬韻作“復(fù)疊”解,于二宋韻則作“貴重”解;“降”字于三江韻作“順服”解,而于三絳韻中則作“下落”解;“鮮”字于一先韻中作“新”字解。
14:戒犯韻——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同一句詩中)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 個人認(rèn)為回文詩要出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