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風hxn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龜茲城。
飛雪漫天,天地昏暗,遠處的莽莽群山已經(jīng)變得模糊不清。
北風呼號,卷起白雪打在破損不堪,布滿鮮血的鐵甲上。
鋒利的唐刀已經(jīng)卷口,長長的槊柄已經(jīng)傷痕累累。
每一雙大手已經(jīng)布滿了凍傷的龜裂,但大唐人驕傲的身軀依然如那茫茫無邊的雪山那樣筆直的挺立著,如雪山一樣偉岸。盡管漆黑的的兜鍪下是一張張布滿了皺紋和花白胡子、還有一縷縷白發(fā)從盔罩中胡亂的散出來的蒼老的臉。
這些是在西域鎮(zhèn)守了半個世紀的老兵。
風雪中的軍人(圖片取自網(wǎng)絡)
01
時間返回五十年前。
天寶年間(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唐朝廷抽調(diào)了安西都護府15000精兵,由李嗣業(yè)、馬麟、李棲筠帶回長安,之后再也沒有補充兵力,安西都護府從原來的44000多唐兵(這數(shù)字出處:《 舊唐書 地理志》),剩下了29000人左右,分別鎮(zhèn)守龜茲、于闐、碎葉、疏勒四個軍鎮(zhèn),還有北庭都護府。
當平定了動亂,大唐已經(jīng)衰弱不堪,吐蕃乘機發(fā)兵,上元元年(760年)河西、隴右,落入吐蕃手中,絲綢之路被吞并,從此,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便與長安失去聯(lián)系,成為大唐孤懸在外的一塊飛地。
安西、北庭都護府地圖
二十年后,安西節(jié)度使郭昕、北庭節(jié)度使李元忠聯(lián)合派了一支小隊借道回鶻返回大唐,這支小隊歷經(jīng)千辛萬苦回到長安,在皇宮大上殿講述了還有一支孤軍在西域頑強堅守二十年、抗擊吐蕃、誓死忠于大唐的故事。大殿上下感動萬分、哭聲一片。
唐德宗對西域所有軍人都給予厚重的獎賞,全部破格提升七級。
可就是無力出兵擊潰吐蕃,打通西域。
安西古軍鎮(zhèn)遺跡
02
回到大唐,見到親人,便是這西域兩萬多軍人終生的夢想。
正是身為大唐人的無上榮耀和對親人與故土的思念,支撐著這些軍人頑強的作戰(zhàn)下去。
他們依然堅信強大的唐王朝會有朝一日會打通絲綢之路,浩浩蕩蕩的中原王師會像從前那樣威震四邦,以榮耀的方式迎接他們回到那片朝思暮想的故土。
年復一年的等待,他們的臉上出現(xiàn)了皺紋,胡子開始花白。但他們依然每天站在城墻上向東張望,期待大唐的旌旗會突然出現(xiàn)在遠處彎曲的山道上。
安西古軍鎮(zhèn)遺跡
史料記載,與大唐隔絕29年后,即789年,安西四鎮(zhèn)依然是唐軍控制。大唐高僧悟空在這一年游歷了安西四軍鎮(zhèn),見到了四鎮(zhèn)鎮(zhèn)守史。
然而據(jù)《資治通鑒》記載,790年(悟空游歷四鎮(zhèn)后第二年),北庭都護府與于闐軍鎮(zhèn)在吐蕃的攻擊下先后陷落。碎葉、疏勒兩軍鎮(zhèn)什么時候陷落無史料記錄,根據(jù)一些考古資料顯示,龜茲最后陷落的時間是808年。
如果從760年絲綢之路中斷計算起,到龜茲陷落,時間相隔48年。如果從安史之亂爆發(fā)(755年)計起,時間就相隔53年。
安西古軍鎮(zhèn)遺跡
03
808年,龜茲城墻上。
矗立一排排白胡子軍人。他們面對的,是黑壓壓一眼望不到邊的吐蕃軍隊。
歷年征戰(zhàn),他們的身軀鍛煉得依然強壯,但畢竟老了,氣血早已經(jīng)比不上年輕人。即使是十六歲入伍,今年都快七十了。
老將軍郭昕站在城頭上,對著跟著自己出生入死半個世紀的老兄弟說:“老哥們,漂泊在外五十年了,今天,我?guī)銈兓丶?!?/p>
一時之間,城頭一片哽咽之聲?!盎丶?.....”
在漫天雪花飄舞的時候,吐蕃軍隊發(fā)起了總攻。
當箭支用完、滾木礌石用完,吐蕃軍隊踩著無數(shù)吐蕃人的尸體,終于登上了城頭
刀光撕裂、長槊破空、熱血揮灑,這些西域最后的大唐軍人,以頑強的肉搏的方式迎接著他們最后的時刻的來臨。
當城頭上最后的軍人倒在刀下的時候,看著已犧牲的郭老將軍安詳?shù)拿嫒?,笑著說:“將軍,等等我,我們一起回家?!?/p>
這一役,沒有一個大唐軍人投降。
這一役,開服儀同三司、檢校右散騎常侍、尚書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充安西大都護、四鎮(zhèn)節(jié)度使、武威郡王郭昕殉職于任上。后世尊其為“鐵血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