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魏東之死與人格心理健康

魏東之死與人格心理健康

作者 西山左拾遺

2008年4月29日,九芝堂集團董事、湖南涌金集團董事長、被稱為資本市場“最后一個大佬”的涌金系掌門人魏東先生從北京中海紫金苑家中跳樓自殺,走完了他41年的短暫一生。死前留下遺書,新浪網(wǎng)公布了全文和原件圖片。在遺書中,魏東先生說:“由于長期的工作壓力,近年來我的強迫癥愈發(fā)的嚴重,本想今年能放下工作,安心的休養(yǎng),醫(yī)治這種精神上的病癥,但近期外部環(huán)境又給了我巨大的壓力,強迫性的動作,強迫性的思維,如影隨行,幾乎時時刻刻的困擾著我,伴隨著嚴重的失眠和抑郁,使我無法面對生活,對于未來能否擺脫它毫無信心,而且長此以往會拖累得我的愛人,我的家庭不堪重負,(時至今日,小陳已經(jīng)是疲憊不堪了,對此,我深深感到內疚)因此我決心把大家都解脫出來,把我也解脫出來,……”從遺書判斷,魏先生自殺的原因是內在的心理疾病困擾和外在的現(xiàn)實問題壓力雙重作用的結果。

他的生前好友著名作家余華寫的祭文《悼魏東》中稱魏東是一個重情義的、善良、智慧、謙和、寬容甚至靦腆的人。是個從不張揚,做事低調;從不發(fā)怒,習慣忍耐;講究原則,極為負責的人。對此,在查閱大量資料相互映證的基礎上,我表示充分采信。魏東在朋友心目中是從不拒絕別人要求的好人,在員工心目中是十分敬業(yè)而且平易近人的老板,在妻子心目中是對家庭負責的至愛親人。

我對魏東先生死因是否有幕后背景不做分析,因為魏先生自己在遺書中已經(jīng)提到“近期外部環(huán)境又給了我巨大的壓力”,況且,那樣的分析將超出我的職業(yè)和專業(yè)范圍。我想說的是有關魏先生的心理疾病和人格狀態(tài)。我希望我的分析能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使得面臨人生壓力和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們能及早接受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幫助,調適不良情緒,調整人格狀態(tài),以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乃至實現(xiàn)自我價值,享受人生幸福。

魏先生遺書上提到自己有強迫癥,還伴有失眠和抑郁。有大學同學提起他在廈門讀書的時候就經(jīng)常失眠。綜合各種資料信息分析后,我有個感覺,魏先生似乎一生都在以優(yōu)異的個人成就填補抑郁的深淵,因此最好永遠不要“發(fā)現(xiàn)”成就的“空性”。強迫癥是在努力爭取優(yōu)異成就的過程中發(fā)展出來的癥狀,也是竭力回避內心抑郁的深淵的表現(xiàn)。強迫與抑郁互為表里。一方面,證券業(yè)資本運作本來就是頗具空性特征的事業(yè),一些有關涌金系發(fā)展的資料表明“外部環(huán)境的巨大壓力”在近期出現(xiàn),事業(yè)的頂峰也意味著下坡的到來,空性的真容開始浮現(xiàn)了,其個人的價值體系原本就有裂紋,現(xiàn)在開始崩潰,而一向高尚善良的魏先生拒絕成為某種失敗的角色,在失去成就支撐和填補的情況下,內心的深淵張開了吞噬生命的黑洞。另一方面,神經(jīng)癥的精神交互作用可以把焦慮和恐懼等痛苦體驗推向極致,于是,深淵里的平靜死寂相比而言反倒溫暖了。跳樓自殺便是象征性地墜入深淵了。

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的神經(jīng)癥,以能意識到的自我強迫與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征?;颊唠m然明知強迫癥狀的持續(xù)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其反復出現(xiàn),越抵制,越粘連。在缺乏精神醫(yī)生或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一些患者會自己發(fā)明或自發(fā)形成一些儀式化的動作、程序或者特別嗜好來緩解痛苦,這樣做是有自我治療意義的。但多數(shù)情形下,患者可能在別人眼里變得奇怪,影響患者的社會性。久之還導致病程遷延和人格變異。單純的強迫不至于走向自殺,有了抑郁才可能自殺。

據(jù)魏先生友人回憶,“老魏每次洗手象舉行一場莊重的儀式,雙腿并攏,洗一洗,直身,后退,又雙腿并攏,兩臂平舉手心向下,烘干,甚至莫名重來一遍;世界上只他一個人這樣看報紙:拇指和食指兩個指尖拈住報紙邊緣,輕輕地翻動,這樣只有大拇指甲蓋偶有可能沾上油墨,他又不停地把指甲蓋蹭蹭蹭……”這些儀式化的舉動還透露出魏先生為人的嚴謹規(guī)矩和嚴格自律,以及對知識理性的敬畏,對“臟”與“黑”的拒絕排斥。

遺傳因素、強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會因素均可在強迫癥發(fā)病中起作用。魏先生的強迫癥病因未見遺傳證據(jù),可能更多地與長期性格養(yǎng)成有關。魏先生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是我的同齡人,出生的時代恰好是這個階層生存狀態(tài)最困難最脆弱的文革時期。抑郁癥幾乎總跟早年情感缺失關系密切,特別是母愛的不足。這樣的家庭在那個時代所能給與嬰孩的溫暖很不確定,在穩(wěn)定性方面未必能超過一般的工農家庭。我不清楚魏先生的家庭對他的成長究竟有何種影響,但據(jù)說他的童年是“泡在大學圖書館里”的,以至后來他的大學同學都驚嘆他知識的淵博。再聯(lián)想到他身材單薄,青春期身體較弱,因病休學轉學等情況,可以推斷他的個人發(fā)展存在著嚴重的偏頗,長期以積累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從書籍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來回避和“彌補”現(xiàn)實生活中情感滋養(yǎng)的不足,內在地,必然成長為一個低自尊的、孤獨的人。這可以解釋為什么他成年以后總是在廣交朋友,卻又把所有問題自己扛,不愿向別人求助這一對矛盾。憑借財富地位優(yōu)勢廣交朋友,是自我治療低自尊和孤獨的良藥,但由于不是自我覺察的有意識行為,因此不能根除問題,只是掩蓋問題。創(chuàng)造了資源,卻不能享用資源,十分可惜!魏先生一生有很多情緒困擾被壓抑轉化為軀體疾病,在取得財富成功之前,他的身體可能血脈不通,手足冰涼。而在臨死前,這種寒性體征將由于財富的空性呈現(xiàn)而可能再度出現(xiàn)。因此請讀者朋友們注意,不要忽視身體向你發(fā)出的信號。

“廣交朋友,傾心付出”也是對抗抑郁的良藥,因為這樣的做法增加了大量的人際聯(lián)結,使個體得到充分的社會認可和榮耀,這是一種很好的情感滋養(yǎng),使童年泡在圖書館的孤獨孩子得到極大的關注。然而同樣由于非意識化(或者不夠充分的意識化),魏先生的個性使這些人際聯(lián)結在他自己的主觀世界里大多呈現(xiàn)單向的給予和付出,他會覺得疲累,卻不可控制地停不下來。于是,旁觀者看到魏先生總是在降尊紆貴“討好”各色人等,從不拒絕人。這就是魏先生人格層面的變異。余華先生在《悼魏東》文中也指出,“你從來不會獨享收獲的果實,總是和朋友們共同分享;可是挫折來到之時,你又總是獨自一人默默承受。這就是你病癥的來源,你長期以來承受自身的壓力,同時又要承受更多屬于別人的壓力。你從不對別人發(fā)怒,你只會對自己發(fā)怒。……”余華說魏東是非常在意自己的人格的人,但他說的人格指的是人品。魏先生的主要人格狀態(tài)是忘我的利他主義的“燔祭者”人格,幾近完美,但不健康,所以軟弱。作為成功的資本大鱷,他并不缺乏如鷹如狼的“掠食者”人格,但這種人格是前者的附庸。我懷疑魏先生甚至很不接納自己的第二人格,他是那么地拒絕“臟”和“黑”。

如果你也總是以這樣的人格狀態(tài)應對外部世界,你要有覺察,別被自己的方式困住。你才是自己的主人。你有機會去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別的人格狀態(tài)。任何人都有N多種人格狀態(tài),主持自我生命的人格狀態(tài)是自我選擇的結果。魏先生選擇了忘我的利他主義,無法繼續(xù)付出便成了人生的危機。

魏東先生的死亡是有征兆的。在余華先生的悼文中提及三個地方。第一,余華出訪歐洲,行前去上??赐簴|,他坐在午后的陽光下,很可能是身體重新出現(xiàn)了寒征,需要溫暖;第二,是行為的反常。他的情緒是平靜的,并且違反習慣堅持送余華去機場。這是自殺者經(jīng)常會有的“反常行為”,他要比日常做得更完美;第三,是托夢給余華。此時已經(jīng)晚了,自殺行為已經(jīng)實施。4月29日下午15時,是意大利時間上午8時,余華夢中驚醒的時間是上午9:30。其實不需要打電話驗證,夢已經(jīng)很清楚地告知了魏東的死訊。坐輪椅表示腿摔斷了,肺壞了表示不能呼吸了。死因也象征性地表達了,坐輪椅表示壓力太大再也支撐不住了了;手放在胸口表示已經(jīng)盡心盡力;肺壞了表示對“空氣”吸納和付出都要停下來了,財富的空性如空氣。依然看不到他有激烈的情緒,他只能以激烈的行為來終極表達。魏東長期隱忍,看上去靜水深流,壓抑了多少情緒難以想象!很多人還在贊揚他的謙卑低調!

最后談談魏東先生的生命密碼。查閱一些自殺死亡的富豪,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上吊和跳樓。上吊者似乎在說我要讓自己留在高處我要接近天上的父親我追求高度,跳樓者似乎在說我要讓自己回到最低處親近大地母親我尋求安寧。當然這是象征性的說法,不是死者意識中的真實,而是沉浸在潛意識里的可被發(fā)現(xiàn)和識別的驅力。只要仔細研究這些死者的生平,你就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說法是有意義的。我找不到有關魏先生母親的資料,很難斷言其母子關系如何。魏母昔日同事就魏東自殺談及“20年前,當他的母親在我們面前一遍遍夸她的小兒子‘東東’時,臉上總是會泛起幸福的笑容,如今這樣的笑容還會回來嗎?”這句話引起我的一個感覺,魏母是很看重魏東的學業(yè)成就而忽視他的情感狀態(tài)的。20年前的魏東是個安靜而博學多才但飽受身體疾病、神經(jīng)癥折磨的年輕人。在那個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就是如此,不能說魏母不愛自己的兒子,真的。但在年輕的魏東內心深處,或許有一份感情可能一直沒有落實,就是渴望母親的懷抱。我的母親在沒有結束我的哺乳期就離開我去外地工作,她是愛我的,并不知道自己當年的決定會讓兒子花費半生才明白這個決定的效果可以改變,從問題變成資源。這是我中年轉向心理學之后才明白的。魏東對情緒的壓制習慣是怎么被訓練出來的?幾乎每一個家庭都在訓練孩子掌控自己的情緒,這是人類社會化的進程所要求的,本不為過,但在訓練過程中,有多少孩子被異化為機器人?!抑郁就是不幸。被剝奪多少幸福,就產生多少抑郁。抑郁情緒是傷害自己的,不是傷害社會和外界的,所以比憤怒要安全得多。人們寧愿陪伴一個抑郁的人,不愿陪伴一個憤怒的人。平靜最好,所以你最好把抑郁也隱藏起來,這樣才是值得贊揚的好人。

每當我在心理治療中看到剛強的中年男子在扮演“母親”的輔角懷中痛哭的時候,我就感動不已。這種痛哭也曾經(jīng)治愈了我。這個加了引號的“母親”可以是你的咨詢師、妻子、親友、培訓學員或者母親本人,但必須滿足的條件是對你無條件地包容。一個苛責的母親不是“母親”,頂多是個教練。在心理治療所運用的象征里,從慣例的象征到普遍象征有很多層次,越接近慣例,治療效果越好。母親和大地同為坤類,但投入“母親”的懷抱是再生,投向大地的懷抱是死亡。后者正是魏先生自己的終極治療,解脫之道。療效極差,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制造了一大堆問題。魏先生從來不給人添麻煩,現(xiàn)在平衡了。

死者長已矣,生者當自惜。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代社會生存的我們,學會保持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魏先生并不缺乏生存的機會,在今天,治愈神經(jīng)癥、矯治人格、通過認識和發(fā)現(xiàn)更多的自我內容從而改變命運軌跡、通過心靈修煉來妥善應對現(xiàn)實生活危機度過困境,都是可以做到的事情。魏先生的離去給家人和朋友留下了心結,這些人最好也能接受心理干預,因為讓家人和朋友們幸福安寧是魏先生的不容背叛的遺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過度洗手可能是種心病
精神分析 讓人自知
山陰張侯:很多被魯迅罵過的人,都比魯迅更具有一種世界性的眼光
強迫癥
你有強迫癥嗎?
強迫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