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叫彭澤
這是我的簡歷
請大家多多關照!
我叫彭澤
我叫彭澤
不要太羨慕
因為這就是我本來的樣子
我叫彭澤
中文名:彭澤
英文名:Pengze County
別名:彭蠡
電話區(qū)號:0792
郵政區(qū)碼:332700
體型:1541.74平方千米
人口:36萬(2015年)
家庭住址:華東地區(qū) 江西省九江市
特產(chǎn):彭澤鯽、桃紅嶺梅花鹿
車牌號:贛G
旅游景點:龍宮洞、桃紅嶺、狄公祠、縱囚墩、釣魚臺、江中島、淵明湖等
簡介:彭澤縣,古稱彭蠡,隸屬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贛皖兩省交界處,長江下游南岸,九江市東北角,北瀕長江。東鄰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南與鄱陽縣、都昌縣毗鄰,西連湖口縣,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望江縣隔長江相望,素有“七省扼塞”、“贛北大門”之稱。彭澤是一個瀕臨長江的千年古縣,具有中國第一溶洞奇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龍宮洞,位于廬山之東的烏龍山麓,集“山、水、洞、佛教”于一體,是江南著名的旅游勝地。
我叫彭澤
小時候的我淳樸、可愛、勤勞
彭澤縣朝陽廠,曾經(jīng)是彭澤縣最紅火的地方之一,身上有很深的時代烙印,現(xiàn)在也成為了縣城最為老舊的小區(qū)之一,也許沒有之一。
彭澤縣,縣委書記方長春在棉船防汛大堤。
千軍萬馬死守棉船大堤棉船。
縣城沿江一帶,解放軍乘小舟巡邏。
我叫彭澤
現(xiàn)在的我時尚、潮流、小清新
我叫彭澤
龍宮洞風景區(qū)
彭澤縣龍宮洞風景區(qū)是國家“AAA”級景區(qū),位于彭澤縣西南部天紅鄉(xiāng)的烏龍山區(qū)。197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兼南京軍區(qū)司令員楊成武將軍一行30多人,從軍事角度親自考察了龍宮洞,隨行的新華社記者熊典發(fā)表了《漫游龍宮洞》,《報日人民》高級記者高新慶也相繼考察并發(fā)表了《神奇的地下藝術宮殿——龍宮洞》文章,先后在《報日人民》、《報日人民(海外版)》、香港《大公報》刊登,隨后,當?shù)卣饩拶Y進行開發(fā),1979年建成并對外正式開放,從此,龍宮洞享譽海內外,龍宮洞的旅游資源得到不斷開發(fā)利用,旅游景點得到不斷拓展完善。。
馬當炮臺山
馬當炮臺山位于江西省彭澤縣馬當鎮(zhèn)長江南岸,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史稱馬當要塞。1840年,清政府下令修建馬當炮臺。1912年10月29日,孫中山先生親臨馬當視察,手書“中流砥柱”四字,刻于磯頭巖石之上。這是馬當炮臺山投映在長江中的影子,江對面是棉船鎮(zhèn),以油菜花聞名,有“江中花?!钡拿雷u。馬當炮臺山現(xiàn)存三座炮臺遺址、磚石隧道掩體和練兵場。這是俯視磚石隧道掩體,練兵場就在它的旁邊。
我叫彭澤
在彭澤,如果你沒有聽說過蒸米粑,就像是天津人沒聽過“狗不理”;如果你作為一個彭澤人竟然沒吃過這個東西,那么就像一個嘉興人沒吃過粽子。這話并不夸張。蒸米粑為何物?這是彭澤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平常用來當早點,逢年節(jié)婚壽誕等喜慶日子,也常用來款待賓客。清晨大街小巷的早餐店都有賣,三個一盒、五個一盒,大部分彭澤本地人的早餐,都這么年年日日、不覺味倦地吃著。
彭澤鯽,因其常棲于湖中的蘆葦從中,體側有5-7條灰黑色的蘆葦似的斑紋(池塘中飼養(yǎng)一段時間后,斑紋會逐漸消失)而被稱為蘆花鯽;它以個體大(已知一尾最大個體體重6.5千克)著稱,所以稱它為彭澤大鯽。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營養(yǎng)價值高,適合現(xiàn)代人需要。吃魚可使男士更瀟灑、女士更漂亮,吃魚的孩童智商增高,長期吃魚的民族更興旺。
炒米粉原來是用來當菜的,后來用來當早點了。首先將干米粉下開水中氽過,然后用冷水淋過,把沾在米粉外的多余淀粉清洗掉;這樣下鍋炒時才不至于相互沾粘,炒米粉首先要油多,油少了米粉容易粘鍋,而且米粉也會相互沾粘,抖不開。等米粉炒至八成熟后,再加入醬油、蔥姜蒜、辣椒等調味品,此時要快速翻炒,趁熱立即起鍋,在熱油滋滋聲中,米粉飄香,勾人食欲。
來源:彭澤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