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蓮紅
2024年12月1日
航海史學家有各種各樣的解讀。但較為一致的觀點是,鄭和船隊從明初京城所在的江蘇啟航,經(jīng)福建長樂,集結(jié)閩江太平港候風開洋。所謂候風,是要等到冬季東北季風南下時,船隊順風踏浪,直下南洋西洋……更重要的是,駐泊候風期間,鄭和有長達數(shù)月的足夠時間,招募集訓船員、修固福船、補給物資。
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船隊出發(fā),護送古里、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里、卜剌哇、蘇門答臘、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里、沙里灣泥、彭亨各國使者及舊港宣慰使歸國。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鄭和下西洋航線圖
鄭和與他的龐大船隊,為何選擇福建,選擇閩江的一隅駐泊候風?為何不直接穿越海峽,奔向南海?
聳立在閩江邊的鄭和石雕像
金剛腿雄峙閩江南岸,背山面水,是一片險峻而開闊的江邊裸巖,位置剛好在瑯岐島與馬尾中國塔中間,可謂扼馬江之咽喉。
請你點擊下方的鏈接,瀏覽我最尊敬的當代作家潘長宏的文章觀看世界遺產(chǎn)之景觀
https://tv.sohu.com/v/dXMvMzQzMjA4NTM2LzE2Mjc4MzM1Mi5zaHRtbA==.html
https://tv.sohu.com/v/dXMvMzQzMjA4NTM2LzE1MjcyODQ1Mi5zaHRt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