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脾胃病
     一脾胃同屬人體后天之本,氣血之化源,因此補益脾胃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也是歷史補土產(chǎn)生并能影響至今的重要原因,在補益脾胃的方法上多以甘味藥為主甘味藥即可入脾又可入胃,脾胃之治,無過于李東垣,脾胃一臟一府,一陰一陽,納化相合,臟陰無形,為中土脾胃之本,脾其體為至陰而為陽用,其陽用地位偏弱,故其運化之陽易傷,脾陽受傷,脾不能胃行其津液,因此脾胃收納磨谷通降之功亦傷,故東垣治中土以治脾陽為主,詳于脾陽,以脾陽之治統(tǒng)脾胃中土之治,以其陽氣偏弱易傷易散也。其補益常用之藥為黨參、白術(shù)、茯苓、黃芪、山藥、甘草等,由于脾胃虛弱,多是氣虛氣滯,為求補而不滯往往于中稍佐理氣之品,藥如木香,砂仁,白豆蔻、陳皮等,脾臟無形而胃腑有形,理中土之氣即是理統(tǒng)胃氣,以上是大概的補益脾胃之氣的方法,有時候中土之虛又有偏陰偏陽者,中土脾胃和而論之,脾統(tǒng)陽胃統(tǒng)陰,中土偏陽虛者為喚作脾陽虛,中土偏陰虛者喚作胃陰虛,脾陽虛者在補氣之中加入一些辛溫之品以助陽,如干姜附子肉桂草豆蔻高良姜等,胃陰虛者在補氣行氣之品中加入一些甘寒清潤之品,蘆根、百合,白芍,石斛,玉竹,黃精,生地玄參,陰虛火旺甚者可稍佐黃連黃芩等清之。
脾胃的虛弱遷延日久,往往在虛的基礎(chǔ)上有產(chǎn)生水濕痰飲淤血積食等問題,因此在在以上的補益大法,補益之時還需注意對其病理產(chǎn)物的對癥治療,達到標(biāo)本兼治的目的。
1兼有積食的以消補法權(quán)衡,常加入神曲麥芽山楂內(nèi)金檳榔等。
2兼有濕困的以清化法權(quán)衡,其常用清法原因在于濕可化熱,兩者常常錯雜并見。清法在此包括,清胃、清腸、清肝經(jīng)。清胃多以苦寒類如黃芩、公英、黃連,以及養(yǎng)陰清熱的甘寒類,如蘆根石斛瓜蔞知母天花粉,清熱解毒類,雙花連翹土茯苓大青葉。清腸,連黃芩黃柏馬齒莧敗醬草苦參大黃。如熱傷血絡(luò)地榆側(cè)柏仙鶴草。清肝熱,黃芩丹皮梔子貝母,肝陰不足則白芍生地。化濕者加入藿香佩蘭厚蒼術(shù)半夏,兼有水飲加入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玉米須等。
3兼有血瘀氣滯者,元胡靈脂丹參川楝子香附郁金柴胡佛手香櫞等。
4寒凝香附小茴香烏藥檀香高良姜等。

二,脾與胃,一臟一腑,一升一降,一陰一陽,脾胃升降相因,脾胃的升降為人體臟氣陰陽升降的樞紐,人體臟氣陰陽的升賴于脾,降賴于胃。針對這方面在治療上大概可分兩方面,其治療脾升與胃降,然而脾升與胃降又是相因而行,不可分離,故可分而言之,確需和而共調(diào)之,甚至于脾胃的升降與人體的臟氣陰陽的升降關(guān)系密切,為人體臟氣陰陽的樞紐,那么反過來看,人體的臟氣陰陽的升降也可影響脾胃的升降,李東垣《脾胃論》中所用的升脾陽的方子中,就有許多從升發(fā)肝陽入手的藥,如柴胡防風(fēng)升發(fā)脾陽即可如此理解,柴胡防風(fēng)升發(fā)肝陽從而提振脾陽。
五臟是一個整體,由于脾胃的是一身之本,為臟氣升降之樞紐,其與別的臟比起來,地位更為特殊一些,因此單獨的將其拿出來討論,但萬不可因此割裂了五臟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固執(zhí)于一端。
1治脾以升
脾與胃相比屬陰而其氣反以升為主,脾的陰陽特點導(dǎo)致其陽易損,脾陽虛弱失于運化升清而導(dǎo)致其氣不升,甚至下陷,治法上當(dāng)以溫升為宜。胃屬陽而降,故胃陰易缺易于化火,故胃之不降易逆,還往往有燥熱邪實的情況出現(xiàn),故治胃宜通降。
脾氣不升多因于脾陽氣虛弱,故升提脾陽治法往往于溫補脾陽之方中稍佐升提脾陽之藥。
能起到升脾陽的作用的一些藥升麻,白術(shù),蒼術(shù),荷葉,白芷,其他的如一些能起到升發(fā)肝陽的藥物,也往往要升提脾陽的作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些風(fēng)藥。
具體而常用的一張升提脾陽的方子就是李東垣的經(jīng)典名方,補中益氣湯,方中黃芪補中益氣,人參、炙甘草、白術(shù)益氣健脾;當(dāng)歸補血和營;陳皮理氣和胃;升麻、柴胡升陽。諸藥相合共達補中升陽的目的。
2治胃以降
中土脾胃陰陽相合,胃屬陽而降,有人總結(jié)胃是體陽而用陰,胃體屬陽故胃陰易傷而易于亢逆,又因胃屬腑主受納,故胃陰不足失于和降每每與胃中邪實相合,因此治療胃的用藥上載注意降的同時,還往往注意一個通字。因此治胃之降約有兩法,一則偏于清潤而降,二則偏于通降。降胃的藥常用的主要有半夏旋復(fù)花代赭石生姜厚樸枳殼大腹皮檳榔等,其需要甘寒清潤的加一些玉竹玄參生地麥冬等,其需要通降的往往加一些苦寒的,如黃連大黃等。甘寒清潤與通法運用比較典型的一個方子就是增液承氣湯,用玄參、生地、麥冬來壯水滋陰,硝黃通腑泄下燥實。胃陰之降為一身臟氣陰陽收降之樞紐,人體臟氣陰陽之降,起自心火,降于金肺,而達與腎水,水火為體,金肺為用,故肺金之降隨有賴于胃陰之降從中總理,但往往互相影響,在治療上助肺之降,往往可以達到降胃氣的效果,因此在求降胃之時,往往加入一些肅降金肺之品,如黃芩桑白皮等。
脾胃是一陰一陽,二者升降相因,燥潤相合,在脾胃的治療上,一般都需注意藥物的搭配,以恢復(fù)其生理特性不可,脾氣下陷而就一味升提,胃失于和降則一味通降。也就是說在臨床上治理脾胃的升降往往在用藥上,有升脾降胃同用,只是有主次之分,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往往通過調(diào)整藥物的比例及用量來實現(xiàn)。
其實關(guān)于脾胃的治療,在補益脾胃及調(diào)整升降等方面,往往在用藥上很難割裂,治療上常常綜合考慮,其實臨床組方中我們完全可以找一個,對脾胃治法照顧比較全面周到的方子,讓后通過對方子深入了解,在臨床中在治療是以此為方根,根據(jù)情況隨證加減,我們在這里推薦的一張方子還是李東垣的,那就是升陽益胃湯,該方由六君子湯加羌獨活、防風(fēng)、柴胡、黃芪、白芍、黃連、澤瀉、茯苓組成,這個方子我們可以這樣進行結(jié)構(gòu),這個方子以補脾胃為主,故選取了黨參,白術(shù),黃芪,甘草,補中益氣,根據(jù)上面治療脾胃第一層補益之中還需加一點理氣防其壅滯故加入陳皮,脾胃虛弱多有濕邪故加入了澤瀉、茯苓以祛濕助脾,其他的藥都是在補中益氣的基礎(chǔ)上調(diào)整脾胃陰陽的,這里的陰陽主要有兩端,一是燥濕,二是升降,助陽的用藥羌獨活、防風(fēng)、柴胡,助陰的用藥白芍、黃連,半夏,當(dāng)然這里的陰陽用藥也只是約略而言,應(yīng)該說這個方子將上面講的脾胃治法照顧的非常全面,大家完全可以根據(jù)臨床情況,進行加減治療。




    一、中焦?jié)駸?/div>

由于中焦?jié)駸岫拔覆缓蛣t臥不安”導(dǎo)致的神經(jīng)衰弱,多緣外感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酒酪之品,釀成濕熱內(nèi)蘊脾胃所致。甘露消毒丹為其代表方。表現(xiàn);入睡艱難,輾轉(zhuǎn)反側(cè),每夜僅睡兩小時許,頭痛昏沉,記憶力減退,脘腹飽脹,納呆,嘔惡,大便粘滯,溲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shù)。證屬中焦?jié)駸幔笟獠缓?。治以苦降辛開清化和胃。甘露消毒丹化裁。處方:藿香、佩蘭、黃芩、黃連、姜半夏、厚樸、枳殼、竹茹各10克,白蔻、蘇葉各8克,六一散20克(包煎)。水煎日服一劑。四劑病愈過半。原方增損繼服四劑而安。
二、痰濁內(nèi)擾
由于痰濁內(nèi)擾而“胃不和則臥不安”導(dǎo)致的神經(jīng)衰弱,多緣中土失運,積濕生痰,或情志郁結(jié),氣郁生痰,痰濁擾胃所致。黃連溫膽湯為其代表方。
癥狀;夜寐驚醒不安,終日昏沉眩暈,記憶力減退,胸中板悶,痰多而粘,不思食,食則索然無味,嘔惡噯氣,苔黃厚膩,脈弦滑數(shù)。證屬痰濁內(nèi)擾,胃失和降,治清熱祛痰、化濁和胃。黃連溫膽湯化裁。處方:黃連、半夏、橘紅、炙甘草、茯苓、枳實、生姜各10克,柴胡、竹茹各7克,龍骨、牡蠣(二藥先煎)、栝蔞各30克。水煎日服一劑。3日即能安寐,余癥銳減。減其制,繼服3劑,余癥亦瘥。
三、胸膈郁熱
由于胸膈郁熱而“胃不和則臥不安”導(dǎo)致的神經(jīng)衰弱,多緣于素體心胸?zé)嵝疤N結(jié),且過服辛熱之品,或汗、吐、下太過,傷津耗液所致。梔豉湯、涼膈散為其代表方。
自訴:夜寐不安三月余。以養(yǎng)血安神片、柏子養(yǎng)心丸及西藥(藥物不詳)治療,然病益進??淘\:臥不安席,心胸懊惱煩熱,頭烘熱脹痛,注意力銳減,面赤唇干,口燥渴,氣穢臭。時發(fā)口瘡,便干溲黃。舌紅,苔干黃,脈浮洪數(shù)。證屬熱擾胸膈,胃氣不和。治以通泄郁熱,清宣和胃。涼膈散化裁。處方:大黃、梔子、黃芩、連翹、豆豉、甘草、枳實、元明粉(沖)各10克,薄荷6克,水煎,日服一劑,6劑寐安。
四、食滯胃脘
由于食滯胃脘而“胃不和則臥不安”導(dǎo)致的神經(jīng)衰弱多緣于飲食不節(jié),食積不化,停滯胃脘,氣機阻滯,胃氣上逆所致。治以消食破積,導(dǎo)滯和胃。保和丸為其代表方。
自訴:夜不能寐,脘腹脹悶兩周余,周身乏力,記憶力明顯減退,西醫(yī)診為神經(jīng)衰弱,以西藥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及神經(jīng)衰弱丸治療罔效??淘\:失眠,僅天明前入睡2-3小時,頭暈煩燥;不思食,食則欲嘔,噯腐吞酸,口氣穢熱;大便粘滯,日2~3行,但所下不多,穢臭難聞;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shù)。心腦治療儀提示:①腦血管緊張度增高;②神經(jīng)衰弱。證屬食滯蘊熱,胃氣不和。治以破積導(dǎo)滯,消食和胃。涼膈散和保和丸化裁。處方:焦四仙40克,炒萊菔子30克,枳實、黃芩、連翹、雞內(nèi)金、厚樸、藿香、佩蘭各10克,半夏、茯苓、陳皮各12克。水煎日服一劑。5劑寐安,余癥均瘳
五、腑實腸壅

由于腑實腸壅而“胃不和則臥不安”導(dǎo)致的神經(jīng)衰弱,多緣過食辛熱,胃熱與情志郁火相并,大腸液虧失調(diào),傳導(dǎo)阻滯所致。治以通腑降逆,承氣湯為其代表方。
例5、張女,48歲,1986年3月28日初診。自訴:失眠、腹脹年余。西醫(yī)診為更年期綜合征、神經(jīng)衰弱,以更年安、更年康、及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藥物和神經(jīng)衰弱丸治療不效??淘\:體壯豐肥,夜難入寐,輾轉(zhuǎn)反側(cè),目光呆滯,少言寡語,喜太息;1年來大便不暢,常3~4日1解;刻下大便4日未行,腹脹,鼓之如鼓,按之無明顯塊;口氣熱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有力。心腦治療儀提示:①腦供血不足;②神經(jīng)衰弱。證屬腑實腸壅,熱結(jié)胃腑。治以開壅導(dǎo)滯,宣上蕩下。大承氣湯加味。處方:大黃(后下)、芒硝(沖)、枳實、厚樸各10克,紫菀、桔梗、升麻、荷葉各8克,萊菔子30克。水煎日服一劑。一劑下燥屎十多枚,粘膩便兩次,是夜寐安。減其劑,繼用3劑,諸癥均愈。

六、中焦痞結(jié)

由于中焦痞結(jié)而“胃不和則臥不安”導(dǎo)致的神經(jīng)衰弱,多屬脾虛胃弱,寒熱留戀;或表證誤下傷中,陰陽、升降失調(diào),寒熱互結(jié)所致。治以散結(jié)消痞,降逆和胃。半夏瀉心湯和黃連湯為其代表方。

例6、楊女,46歲。1990年5月14日初診。自訴:失眠、腹脹便溏3月余。腦部檢查提示:①腦動脈輕度硬化;②腦供血不足。服谷維素、維生素C、維生素B1、安定片及神經(jīng)衰弱丸治療不效??淘\:失眠,萎靡,頭暈脹痛,記憶力銳減;脘痞,納差,食則欲嘔,腸鳴便溏,日2~3次;舌淡,苔薄白,脈弦滑。肝功能正常。證屬寒熱痞結(jié),胃氣不和。治以調(diào)中散結(jié),消痞和胃。半夏瀉心湯化裁。處方:半夏、黨參、黃芩、黃連各10克,干姜、桂枝、甘草各8克,大棗5枚。水煎日服1劑。3劑即能安寐5小時許,余癥悉減。原方加龍骨、牡蠣(二藥先煎)各15克,炒棗仁、遠(yuǎn)志、夜交藤、合歡花各10克,繼服3劑,病遂愈。

七、中焦虛寒

由于中焦虛寒而“胃不和則臥不安”導(dǎo)致的神經(jīng)衰弱,多緣素體中陽不足,或過食生冷,寒涼之物戕傷中陽,陽虛陰盛,濁陰擾胃所致。治以溫陽建中和胃。黃芪建中湯為其代表方。

例7、朱女,45歲。1976年3月24日初診。自訴:失眠兩年余,服柏子養(yǎng)心、天王補心等丸藥及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之西藥無效。有十二指腸潰瘍宿九,日服疏肝健胃丸和胃潰瘍寧2次。刻診:失眠多夢,腹綿痛,喜溫按;肢涼喜暖,神;疲乏力;頭暈脹痛、記憶力極差;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證屬中焦虛寒、胃氣不和。治以溫補中陽,建中和胃。黃芪建中湯化裁。處方:黃芪、丹參、百合各30克,人參(先煎)、桂枝、良姜、香附、烏藥各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8克,大棗6枚。水煎日服一劑。六劑夜寐轉(zhuǎn)佳,胃痛諸證均緩。原方增損繼用三周夜寐正常,余癥均明顯改善。后以香砂六君子丸調(diào)養(yǎng)胃氣,3月而安。

八、中土陰虛;消谷善饑:甘露飲+玉竹+黃精。寧胃止痛膠囊 組成:枳實30克、檳榔30克、砂仁15克、白蔻仁15克、厚樸15克、香附20 克、高良姜10 克、黨參15克、麥芽30克。共研細(xì)末,裝膠囊,每服2粒,日2次。 功能:理氣和胃,溫中止痛。 主治:胃脘脹滿,脘腹作痛,呃逆噯氣等癥。 方解:本方以香砂枳術(shù)丸合良附丸化裁而成。方以枳實消痞行氣,檳榔消積下氣,共為君 藥;砂仁行氣和胃,醒脾調(diào)中,香附理氣疏肝,開郁散滯,共為臣藥;白蔻仁行氣化濕,高 良姜溫 中理氣,厚樸溫中下氣,黨參健脾益氣,共為佐藥;麥芽消積升清,為佐使。全方共奏理氣 和胃, 溫中止痛之功。 二、加味補中益氣湯 組成:槐花10克、地榆炭10克、側(cè)柏炭10克、黃芪15克、黨參10克、當(dāng)歸10克、 柴胡3 克、白術(shù)10克、升麻3克、炙甘草5克、陳皮10克。 功能:補中益氣,涼血止血。 主治:脾氣虛弱,痔漏,便血,色澤鮮紅,**下墜。 方解:本方以補中益氣湯,升舉陽氣,加槐花、地榆炭、側(cè)柏炭,涼血止血,治療痔漏便血 甚 為適宜。 三、五子衍宗一條羌 組成: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覆盆子10克、五味子10克、車前子10克、羌活 6克。 功能:補腎固精,溫陽贊育。 主治:腎虛而致的遺精、陽痿、早泄、小便余瀝不盡,久婚不孕。 方解:本方以五子衍宗丸補腎固精,溫陽贊育,加羌活一味,入少陰,啟腎水,通督脈,蒸 動 督脈清陽之氣,以統(tǒng)諸陽經(jīng)氣血運行,助補腎填精之品,直趨病所,使其發(fā)揮效力。 


由于中土陰虛而“胃不和則臥不安”導(dǎo)致的神經(jīng)衰弱,多緣胃病既久,過服香燥,損津耗液;或素體胃陰不足、浸虧液少所致?!督饏T》麥門冬湯為其代表方劑。 慢性胃炎,中醫(yī)調(diào)治(眾多方哦) 

    慢性胃炎是最常見的胃病,屬中醫(yī)學(xué)“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等病范疇。臨床中認(rèn)為,慢性胃炎多因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常,導(dǎo)致肝氣郁結(jié),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fā)種種癥狀。在臨床上應(yīng)根據(jù)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辨證論治。   食滯傷胃型患者飲食不節(jié)致使脾胃受損,食積胃脘,脹滿痞痛,惡心嘔吐,噯腐吞酸,大便秘結(jié)有腐敗異臭,舌質(zhì)紅,苔厚黃膩,脈象弦滑。證屬食滯傷胃、腑氣不通,宜健脾和中、消食開胃。取:白術(shù)、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雞內(nèi)金、麥芽、炒萊菔子各15克,木香、厚樸、半夏、陳皮、枳實、大黃(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每日一劑,水煎服?! ∑⑽柑摵颊呶鸽鋲嬅洸皇?,食欲不振,嘔吐酸水,隱隱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則輕,餓時疼甚,進食稍減,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質(zhì)淡、胖大、邊有齒印,苔薄白,脈象沉細(xì)弱或浮大無力。證屬中氣不足、脾胃虛寒,宜補中益氣,健脾溫胃。?。褐它S芪30克,黨參15克,白術(shù)、茯苓、山藥、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陳皮、良姜、香附、吳茱萸、炙甘草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胃陰虧虛患者胃脘灼熱疼痛,嘈雜不適,雖饑而納差,口干口渴,大便艱澀,舌質(zhì)紅有裂紋,舌苔光剝或少苔,脈象弦細(xì)數(shù)。證屬肝脾不和、胃陰虧虛,宜疏肝健脾、益陰養(yǎng)胃。?。浩压ⅰ谆ㄉ呱嗖莞?0克,北沙參、玉竹、白芍、全栝樓各15克,麥冬、花粉、草決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熱邪犯胃患者胃脘灼熱疼痛,嘈雜易饑,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象弦細(xì)。證屬熱邪犯胃、中焦郁滯,宜疏利中焦、清熱和胃。取:蒲公英、敗醬草各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殼、佛手、連翹、黃芩各10克,海螵蛸、鍛瓦楞子各12克,黃連、吳茱萸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斡舴肝富颊呶鸽淦M隱痛,兩脅撐脹疼痛,噯氣頻頻,時有泛酸,食欲減退,舌質(zhì)紅苔薄白微黃,脈象弦細(xì)。證屬肝郁氣滯、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氣、健脾安胃。取:柴胡、白芍各15克,白術(shù)、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當(dāng)歸、川楝子、烏藥、枳殼、佛手、蘇梗、吳茱萸各10克,黃連、甘草各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鰷富颊呶鸽浯掏椿蜾J痛,痛處拒按,時感胃部灼熱嘈雜,納差,舌質(zhì)暗紫有瘀斑苔薄黃,脈象澀滯。證屬氣滯血瘀、郁熱傷胃。宜活血化瘀、行氣理胃。?。旱?、蒲公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術(shù)、五靈脂、蒲黃、川楝子、烏藥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肝火犯胃患者因久病脾胃氣虛,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滿隱痛,食后疼痛加重,經(jīng)常燒心泛酸,口苦發(fā)黏,便溏,舌質(zhì)淡紅,苔黃膩,脈細(xì)數(shù)。證屬虛實夾雜、肝火犯胃。治宜舒肝理氣、清熱調(diào)胃。取:黨參、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黃芩、梔子、木香、佛手、生麥芽各10克,黃連、吳茱萸、甘草各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窭⑽富颊呶鸽淦灒{呆,少食即感脹,口淡無味,渴而少飲,腸鳴轆轆,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懶動,舌質(zhì)淡胖苔白膩,脈象濡細(xì)。證屬濕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濕、理氣醒胃。藥用薏苡仁30克,蒼術(shù)、茯苓、雞內(nèi)金各12克,藿香、佩蘭、白蔻仁、厚樸、菖蒲、半夏、陳皮、干姜、枳殼、連翹各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胃病 
1,枳實,胃痛或脅痛屬氣滯者,單獨此一味就可以獲效,我感覺它是行氣藥里效果最明顯的。本人幾年前患胃痛,開始只是偶發(fā),后來曾持續(xù)性,先以郁金,厚樸等效果不顯,最后以枳實10G,于用藥第2 日后,再未發(fā)作過,從此我治療氣滯胃痛必用此藥,用于臨床,通常都是1日見效。如果病人脾虛腹脹作痛,需要加四君子以標(biāo)本兼顧。 
2,三七,胃痛屬瘀血,痛處固定,夜重,脈澀,我首選為三七,個人感覺三七效果優(yōu)于五靈脂蒲黃,其化瘀定痛之功在瘀血胃痛里也能很明顯的顯示出來,另外對消化性潰瘍引起的出血證屬瘀血的更為適宜,既能止血又能活血。 
3,蒲公英,此藥擅長治療癰瘍,能清胃消瘀,對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伴感染,證屬瘀熱而胃痛的效果極佳,如能用其根更妙。辯證準(zhǔn)確有藥到病除之效。
4,穿山甲,西醫(yī)檢查為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者,可能與癌前病變有關(guān),中藥可以使其吸收,而此功非草木所能勝任,所以我用穿山甲,配伍五靈脂,蒲黃活血化瘀,去舊生新,同時加白花蛇舌草解毒防癌。此型胃炎一般胃液分泌不足,加烏梅酸甘化陰,促進胃液分泌。 
胃病的中醫(yī)分型很復(fù)雜,也與肝膽脾密切相關(guān),所以需要辯證準(zhǔn)確方可下藥,對寒熱錯雜的胃痛,可用甘草瀉心湯,針對寒與熱的偏盛,調(diào)節(jié)姜,連的劑量,對慢性潰瘍,辯證基礎(chǔ)上加補中之黃芪,生肌之白芨可愈。等等等等。不在詳述。
有時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需要辯證與辨病相結(jié)合,許多中醫(yī)大家都是這樣做的,我們應(yīng)該效仿學(xué)習(xí)。
胃脹
極泉穴是我新發(fā)現(xiàn)的一個消化大穴,使勁按它,可以促進體液循環(huán),增強消化能力,對任何原因引起的胃脹都有效果。
  中醫(yī)認(rèn)為“胃如釜”,胃能消化食物是因為有“釜底之火”——胃火。不過,胃火是有一定量的,當(dāng)過量的食物入胃以后,用于消化的胃火就不夠用了,于是人體便會調(diào)動心火來救急。可心火進入胃中后,非但幫不上忙,還會導(dǎo)致胃脹。怎么才能讓它撤走呢?
  我選擇敲打心經(jīng)的左側(cè)極泉穴,人為地干擾心經(jīng);心經(jīng)自身不保,就會趕緊把支援胃部的心火撤回自救,這時胃脹自然就可順利解除。
  這個方法我曾經(jīng)給很多患者使用過,一般貼后半個小時,效果就出來了。
  另外,我還意外發(fā)現(xiàn),白參片貼在極泉的方法不僅治胃脹有效,對于喝茶水后的胃痛、腹瀉也有非常好的效果。還有人吃蓮子后感覺不舒服,我也推薦他們用這種方法,反應(yīng)都很好,其治療醫(yī)理同重按極泉穴的方法一樣。
  引起胃脹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暴飲暴食,還有不少其他因素。所以,在您使用白參片外貼極泉穴的方法起效后,還必須要好好找找導(dǎo)致胃脹的根源,看看到底是外邪還是情志過度使胃不舒服的。治病要治本,只有找到這個本源,標(biāo)本同治,才能使胃脹不再發(fā)生。


脾胃病奇效良方

   1柴芍六君湯10[疏肝理氣,和胃降逆][胃食管反流病]
   方;柴胡10炒白芍15陳皮6半夏12黨參30白術(shù)10茯苓10炙甘草3生姜10紅棗10
   [燒灼感,泛酸嚴(yán)重加黃芩10梔子10海螵蛸12牡蠣粉30]
[上腹痛疼不適加良姜10干姜10川楝子10元胡10]
   [上腹部脹氣悶甚加神曲山楂內(nèi)金砂仁后下各10]
   2,和胃湯[治胃食管反流病][疏肝和胃理氣降逆益氣脾]
方;旋復(fù)花代赭石陳皮半夏黃連枳殼厚樸皮吳茱芋肉白芍各10,
   3,黃芪建中湯[胃食管反流病][益氣建中行氣止痛]
   方;黃芪15白芍30桂枝9炙甘草15高良姜6木香6砂仁6丹參9海螵蛸30生姜9大棗4,
       癔球病
自擬和胃滌痰湯[治癔球病][和胃降逆行氣化痰]
方;半夏10旋復(fù)花包10白術(shù)10浙貝母10海浮石先煎15夏枯草15全瓜蔞20白芥子6厚樸10茯苓15,
[脾胃虛寒去夏枯草加干姜砂仁]。       [胃陰不足去白芥子半夏減量加石斛蘆根各10]
[思慮過渡勞心傷脾加合歡皮10遠(yuǎn)志10] [肝郁氣滯加預(yù)知子15廣郁金10]
[久病入絡(luò)瘀血阻絡(luò)加丹參15紅花6]
       急性胃炎
1,柴胡疏肝散加減[疏肝理氣]
方,柴胡15白芍香附枳殼各10陳皮15川芎5白術(shù)15茯苓10木香5砂仁10甘草5。
[口干舌苔黃加沙參黃連各10]。[嘔吐加竹茹15旋覆花10]
[大便不暢加大黃10]。         [胃痛加元胡10]
    2,小柴胡湯加減[解郁和中辟穢去濁]
方;柴胡8半夏10黃芩10枳殼10元胡10川楝子10藿香6生姜10生甘草3,
[枳滯重者加大黃氣虛者加黨參10]
3,清胃飲[清熱燥濕理氣止痛]
方;黃連黃芩梔子各10甘草8石膏50公英30元胡枳殼青皮香附各12,
[胃陰虛加沙參麥冬][嘔吐加半夏]
    慢性淺表性胃炎
1胃活通絡(luò)散[化濕導(dǎo)滯,理氣和中]
方;黃芪20元胡15五靈脂10白芍10三七粉6枳殼6茯苓10炙甘草6乳香6沒藥10黃連6,
[氣滯血瘀者加柴胡木香香附]。[胃火盛者加蘆根]       [胃寒者加高良姜吳茱芋肉]。
[濕盛者加半夏佩蘭砂仁]      [氣虛血瘀者加黨參白術(shù)山藥]
2,養(yǎng)胃清陰湯[疏肝和胃養(yǎng)陰清熱]
方;沙參15玉竹15丹皮10黃連5青皮10白芍15梔子10柴胡15公英30甘草5,
3,胃痛要方[健脾疏肝行氣止痛]
方;泡參30茯苓20白術(shù)15柴胡木香白芍青皮佛手元胡桃仁防風(fēng)各10吳茱芋肉6黃連3甘草5,
[脾胃虛寒去黃連重用吳茱芋肉加黃芪30高良姜10]。
[寒濕重去黃連加薏苡仁15白豆蔻6砂仁6]
[胃熱重用黃連加水紅花子時0公英30]。          
[胃陰虛去茯苓拍術(shù)加石斛15玉竹15山藥25]
[泛酸加海螵蛸15瓦楞子30]。                    
[食滯納呆加山楂10建曲10]
[便血者去桃仁加白及15地榆炭15三七5]
4,香砂六君子湯[益氣,健脾,養(yǎng)胃]
方;木香陳皮黨參炒白術(shù)茯苓各10砂仁甘草各6半夏8生姜紅棗,
[肝胃不和胃脘脹痛者去參術(shù)加柴胡香附枳殼白芍12]。[氣虛甚者用黨參30加黃芪15]
[脾胃濕熱者去砂仁黨加黃連佩蘭白豆蔻各10木通4]  [陰虛加沙參12麥冬10]。
[胃絡(luò)瘀血加丹參15紅花10]。                     [陽虛者加干姜8桂枝10]。
   慢性萎縮性胃炎
1胃康[健脾益氣,理氣和中,化瘀散結(jié),清熱解毒]
方;黨參12炒白術(shù)10茯苓10甘草6陳皮10半夏10枳殼10元胡20莪術(shù)5丹參15山慈菇15雞內(nèi)金10,白花蛇草30半枝蓮30,
[腹脹甚加胃酸萊菔子]。[嘈雜反酸加黃連吳茱芋肉]。[納差加木香砂仁]
2,安胃湯[疏肝益氣養(yǎng)陰活血]
方;黨參15黃芪20炒白術(shù)12白花蛇草15公英15佛手10柴胡9莪術(shù)12白術(shù)12甘草9枳殼9
丹參15烏梅9生地黃12,
[胃酸少加木瓜9生山楂15]。     [膽汁反流加川大黃5竹茹12郁金12川黃連6]
[不典型增生加穿山甲15龍葵10煅牡蠣20]
  [HP陽性加紅藤20敗醬草15黃芩12川黃連6]

。[胃陰虧虛加石斛麥冬各12]。
3,胃萎復(fù)健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黃芪30黨參15白芍15丹參20麥冬15玉竹10莪術(shù)10白術(shù)10血竭1當(dāng)歸15黃芩10
炒薏苡仁20枳殼10木香10山楂15甘草10.
4,六君子湯[益氣養(yǎng)陰和胃健脾]
黨參15白術(shù)9茯苓9陳皮9半夏12山藥12生甘草6,
[陰虛加石斛9玉竹9烏梅9]。  [血虛加當(dāng)歸白芍]。 [呃逆噯氣可加青木香6竹茹9]。
[食欲不振加谷芽內(nèi)金]。       [便結(jié)加瓜蔞火麻9]。[腹脹甚加佛手枳殼]
[血瘀加瓜蔞紅花]。           [胃陰不足加補骨質(zhì)9肉桂2]。
   膽汁反流性胃炎
1,溫膽湯[清膽和胃疏肝降逆]
方;半夏10陳皮12茯苓15枳殼6竹茹10黃連10吳茱芋肉3黃芩15甘草6
[嘔吐重加代赭石15旋覆花9]。      [脹痛明顯加川楝子10元胡12]
[吐酸多加瓦楞子20海螵蛸15]。     [差納加焦三仙15]
[便秘加熟大黃10][腹瀉加薏苡仁15]
2,疏肝化瘀和胃湯[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方;柴胡12枳殼15香附15丹參15川芎12郁金15白芍20陳皮12木香10連翹15
半夏10甘草6
[脾胃虛寒加黨參白術(shù)干姜]。        [肝膽濕熱加竹茹龍膽]。
[噯氣加代赭石旋覆花]。            [胃陰不足加沙參麥冬石斛]
[夾食滯加萊菔子檳榔]。            [灼熱泛酸加黃連吳茱芋肉海螵蛸]
[瘀血明顯胃痛甚加延胡索三棱莪術(shù)]。[便秘去枳殼加枳實大黃]。
[伴膽囊炎膽結(jié)石加金錢草雞內(nèi)金]
3,清膽降胃湯[疏肝利膽,降逆止嘔]
方;黃連5公英20郁金佩蘭茯苓枳殼半夏陳皮旋覆花生大黃各10吳茱萸3。
[納差加豆蔻3神曲10]。      [痛甚加沒藥8元胡10]。  [腹脹加厚樸5大腹皮10]。
[嘈雜泛酸加煅瓦楞子15]。    [噯氣加煅赭石20]。      [大便秘結(jié)加瓜蔞仁15]  
[黏膜糜爛加鳳凰衣3馬勃10]。
4,半夏瀉心湯加味[理氣和胃,消痞散結(jié)]
方;姜半夏黃連旋覆花包煎各10黨參海螵蛸代赭石各10干姜6吳茱萸4煅瓦楞子20
大棗5個炙甘草10三七粉6沖服,
5,半夏瀉必湯加味[治慢性胃炎][溫胃降逆,止嘔]
方;半夏12黃連黃芩炙甘草人參各10干姜15大棗6,
[胃寒脈遲者;去黃芩加吳茱萸6蓽撥12陳皮15]。[瘀血甚加郁金15當(dāng)歸12]
[食滯者加焦三仙各20枳實厚樸各12]。         [肝氣犯胃者加柴胡香附各12]
   消化性潰瘍
      1,胃潰瘍湯[健脾和胃活血止痛]
      方;黃芪黨參海螵蛸延胡索各15白術(shù)浙貝母白及各9三七粉甘草各6,
      [氣滯型呂柴胡枳殼]。    [郁熱型加公英黃連]
[陰虛型加沙參石斛]      [虛寒型加良姜附子]
      2,愈潰瘍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湯]。[疏肝解郁健脾益氣制酸止痛化瘀生肌]
方;柴胡10香附子10黃芪30白術(shù)15三七10貝母10白芍20公英15黃連6
海螵蛸15白及10甘草5,
         胃    痛
    1,英薏六君子湯[健脾溫胃滲濕理氣]
    方;公英40枳殼25砂仁20黨參30白術(shù)25金銀花15延胡索15茯苓10香附10
陳皮6甘草6,
      [痛甚加川楝子15][氣虛加炙黃芪30]。      [泛吐清水加草豆蔻15生姜9半夏9]
      [干嘔呃逆加旋花10代赭石15]             [腸鳴腹瀉加藿香10訶子10]
      [胃痛引及兩肋噯氣加柴胡9厚樸9川芎9]
      [若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熱痛減,或過食生冷寒積中焦加生姜10吳茱萸6]。
[若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可加附子,肉桂]
      2,胃復(fù)康湯[理氣健脾和胃止痛]
     方;紫蘇梗10香附10陳皮10荔枝核10川楝子12生白芍15生甘草10生麥芽15
     [胃脘暴痛四肢厥冷舌淡白脈沉緊加良姜10]
     [胃寒肢冷面色白舌淡白脈沉弱加黨參30桂枝10]  [便溏尿少加茯芩15車前子15]
     [嘈雜吞酸嘔惡不食舌紅苔黃白而膩脈滑數(shù)加神曲10山楂10內(nèi)金10萊菔子10]
     [胃脘部灼熱而痛面紅目赤口干渴舌紅苔黃脈數(shù)加生石膏30大黃5]
     [胃灼熱,咽干舌紅少苔,脈細(xì)數(shù)加沙參10麥冬10玉竹10生地15]
     [刺痛不移日輕夜重舌邊尖有紫黑斑或小點脈沉澀加丹參30蒲黃10五靈脂10]
     [有潰瘍加乳香10沒藥10三七4沖]
     3,六[君子]四[逆散]湯 ,[溫補虛寒調(diào)和肝脾臟]
     方;人參15茯芩12炒白術(shù)10陳皮10 柴胡10炒白芍12枳實12干姜10焦三仙各10甘草6,
     [伴胸肋痛疼加川芎香附]。 [納差加萊菔子]。     [胃中灼熱去干姜加黃芩黃連]。
[泛酸重加干姜增至15加熟附子6]       [口苦加茵陳蒿川楝子元胡]。
[有氣郁證加百合湯]。                  [胃潰瘍伴出血加白及合云南白藥2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半夏瀉心湯[和胃降逆開結(jié)散痞]
方;半夏10干姜10黃連6炙甘草6大棗5個黨參15柴胡 10枳殼10白術(shù)10,
[胃痛重加元胡20]。           [泛酸瓦楞子10]。     [腹脹重加萊菔子10]。
[有呃逆加旋覆花10代赭石30]。[納差加焦三仙各10]。 [病程日久加三七粉4沖]
  食積證常用處方。
1 保和丸。[功用];消食和胃。山楂180神曲60半夏90茯苓90陳皮30連翹30
萊菔子30(水泛丸,每次6一9克;亦可做湯劑,比例酌減)。
[主治];食積證。胸脘痞滿,腹脹時痛,噯氣吞酸,厭食嘔惡,或大便泄瀉,舌苔厚
膩微黃,脈滑。
[辨證];保和丸為消導(dǎo)平劑,是治療一切食積輕證的常用方。臨證時以脘腹脹滿噯腐
吞酸,厭食吐泄,苔膩為辨證要點。
[常用];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腸炎等消化系統(tǒng)屬食積內(nèi)停者。
[加減];如食積較重,脹滿明顯者,可加枳實厚樸木香檳榔等以增強消食導(dǎo)滯之力;
如食積化熱較甚而見苔黃,脈數(shù)者,酌加黃芩,黃連等清熱之品。
大便秘結(jié)者,加大黃以瀉下通便;
兼脾虛者宜加白術(shù),黨參,甘草等健脾益氣藥物。
2.枳實導(dǎo)滯丸。[功用];消食導(dǎo)滯,清熱利濕。
[方治];濕熱食枳證。脘腹脹痛,下痢泄瀉,或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舌苔黃膩,
脈沉有力。
[方組];大黃30枳實15神曲15茯苓黃芩黃連白術(shù)各9澤瀉6(水泛丸,每次克日2次)。
[應(yīng)用];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胃腸功能紊亂,細(xì)菌性痢疾,腸炎,消化不良,等屬于濕熱
食積者。
3,健脾丸。方;白術(shù)75木香22黃連22甘草2茯苓60人參45神曲30陳皮30
砂仁30麥芽30山楂30山藥30肉豆蔻30(水泛丸,每服6一9克,日2次)。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主治];脾虛食積證。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舌苔膩而微黃,
脈虛弱。
[應(yīng)用];本方現(xiàn)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恪地脾虛食積者。
[加減];若證偏寒者,可加干姜或肉桂以溫中散寒;
濕盛腹瀉者,宜加薏苡仁,白扁豆,澤瀉以滲濕止瀉。
  消化系統(tǒng)多種病證方

  食管炎
方2;連翹12梔子12赤芍12金銀花12桔梗12山楂12浙貝母10大黃10枳殼7天花粉20甘草5。
膽汁反流性食管炎,口苦。
方1;陳皮12茯苓12黃芩10半夏10柴胡10沉香10甘草5。
方2;海螵蛸30浙貝母10黃連10吳茱萸10白芍10砂仁半夏沉香10甘草蜀椒10。
  食管憩室癥
主治;經(jīng)胃鏡確診的食管憩室,食欲不振。
方;黨參12黃芪12白芍12茯苓12當(dāng)歸9白術(shù)9升麻9甘草9。
食管賁門粘膜裂傷;證狀;惡心嘔心,胸脘部不適。
方;代赭石30當(dāng)歸10赤芍10白芍10瓜蔞9薤白9旋復(fù)花9川楝子9元胡9荔枝核9
吳茱萸9甘草9。
  賁門失弛緩癥
方1;木香30厚30大腹皮30檳榔30萊菔子30枳殼30代赭石30旋復(fù)花20牛膝15。
方2;桂枝9地龍9當(dāng)歸9半夏9橘紅6蘇子6沉香6麻黃6生姜6甘草6。
方3;黨參30茯苓15生姜15大棗15吳茱萸12半夏12蓽茇6公丁香6。
  食管賁門癌
1;主治;食管賁門癌癥,胸骨后隱痛,并有不適感。
方;代赭石30黨參15天冬15半夏12白芍12肉蓯蓉蘇子旋復(fù)花蜣螂薤白各9竹茹6。
2.主治;食管賁門癌,吞咽困難,吐食。
方;石見穿15半夏12柿霜12(分2次沖服)黨參12雞內(nèi)金9蘇子9硼砂6水蛭6
郁金6急性子9半枝蓮30。
3;山慈姑120海藻60浙貝母60柿蒂60柿霜60半夏30紅花30乳香15沒藥15
三七18。共為細(xì)末,每次服6克,日二次。
4;龍葵500白花蛇草50半枝蓮50半夏30皂刺20黨參白術(shù)黃芪瓜蔞三棱莪術(shù)陳皮各10克。
5.主治;噎膈,翻胃,梅核氣(咽間如物堵塞狀,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方;郁金15檀香9白蔻2陳皮6青皮6半夏6前胡9茯苓9蘇子9(炒)沉香6
木香2粉甘草6
[加減];有燥痰加瓜蔞仁15竹瀝30竹茹9蜂蜜30;脾胃虛寒加白術(shù)9砂仁3藿香6;
氣逆加白芥子6萊菔 子香附15;  咽腫加金銀花15熟大黃6;胃痛加桃
6.主治;噎膈翻胃;方;沉香15廣木香9公丁香9檀香9真降香9郁金5蓬莪術(shù)5
當(dāng)歸尾6赤芍6建曲6檳榔6枳實6(炒)砂仁6香附3芒硝3紫豆蔻5元寸03
螻蛄2個(炒)壁虎2個(炒)蜣螂3個(炒)。上藥共為細(xì)面。另用好白蜜250克
豬脂膏30化開,白雄雞冠血20滴,
與藥面調(diào)勻收并聽用。每日空服三次,每次9克,白開水送下,連服15劑可愈。
7.主治;噎食;(食管癌)。方;瓜蔞12玄參12桃仁9牡丹皮9當(dāng)歸赤芍9沒藥9
桔梗9生甘草6。
8.主治;食管癌,亦治縱膈腫瘤。方;夏枯草30昆布12煅牡蠣15川貝母15
桔梗15橘葉6丹參6牡丹皮15赤芍6生地12淮山藥12龍膽草2。
  急性胃腸炎
1主治;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瀉。
方;魚腥草20白藥子20黃藥子20土茯苓20茵陳10藿香10佩蘭10半夏10生姜10
公丁香10。
2;主治;急性胃炎;半夏干姜肉桂黃連沉香人參瓜蔞殼各10,大紅棗10個。
3;黨參附子干姜烏梅訶子白術(shù)神曲山楂各9。
  慢性淺表性胃炎
1.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胃脘脹滿,噯腐吞酸,胃脘部隱痛。
方;蘇梗荷梗香附山楂麥芽神曲大腹皮各15。連翹公英土貝母各10。
[加減];燒心,吐酸,嘈雜加黃連5吳茱萸3海螵蛸10; 腹脹滿加萊菔子
舌苔黃膩加瓜蔞仁半夏黃連黃芩各5。          胃痛加蒲黃,五靈脂各10;
口苦加半夏生姜黃芩各10。
2,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
方;白術(shù)15丹參15黨參10茯苓10香附10良姜5甘草5青黛1。
3,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
方;桂枝白芍赤芍白術(shù)蒼術(shù)陳皮半夏茯苓枳殼青皮郁金白芷厚樸大腹皮元胡川楝子木香
天門冬各10,吳茱萸黃連公丁香砂仁甘草5。
  萎縮性胃炎
1主治;萎縮性胃炎
方;白芍15山藥15黨參15柴胡12郁金10玉竹10川楝子10佛手10甘草6。
[加減];肝胃郁熱,泛酸嘈雜,口苦口干,舌苔黃膩加梔子10知母10龍膽草10;
胃脘隱痛,吐清水,喜溫畏寒加白扁豆15升麻良姜各6。
2.主治;萎縮性胃炎,胃脘痛,食后為甚,喜按,口淡乏力,食少,腹脹,大便干。
方;黨參12烏梅12麥芽12香附天冬麥冬山楂砂仁白芍石斛雞內(nèi)金玉竹神曲各10
五味子15。
3.主治;萎縮性胃炎,喜溫畏寒,納差泛酸,腹脹。
方;黨參炮姜白術(shù)茯苓半夏砂仁白豆蔻罌粟殼枳殼各10木香陳皮甘草各6。
4.主治;萎縮性胃炎,胃脘痛久久不愈,情志不暢時加劇,食少泛酸喜溫舌苔白膩。
方;黨參薏苡仁白芍各12白術(shù)茯苓白豆蔻山藥蓮子石斛天冬麥冬砂仁各10甘草6。
5.主治;萎縮性胃炎,胃脘悶痞隱痛,嘈雜,納差,神疲乏力,
方;沙參,麥冬,玉竹,石斛黨參黃芪茯苓白術(shù)青皮陳皮枳殼厚樸,大腹皮各10。
[加減];伴腸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草,半枝蓮各20,三七月3(沖)赤芍10。
6.主治;萎縮性胃炎;
方;烏梅20白芍15白術(shù)白蔻仁雞內(nèi)金元胡枳殼各10甘草5。
[加減];脾虛加黨參15茯苓15;         胃陰不足加沙參10麥冬10;
中焦枳熱加黃連金,銀花各10;  痰濕中阻加陳皮,半夏各10;
腸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草半,枝蓮各20。
7.主治;萎縮性胃炎。
方;柴胡黃連枳殼青皮陳皮草豆蔻檳榔萊菔子黃芩各10瓜蔞仁半夏木香各15。
8,主治.萎縮性胃炎。
方;公英30丹參18海螵蛸15熟大黃12黃芩白及廣木香石菖蒲炙甘草橘紅各9。
[加減];氣滯加川楝子沉香柴胡各5;兼寒加高良姜香附各5;
食滯加草豆蔻山楂肉各9;氣虛加黨參黃芪各10;  血虛加當(dāng)歸阿膠各10。
  慢性胃炎
1 主治;慢性胃炎,胃潰瘍腸炎及各種消化不良引起的:食少,納差,腹脹,腸鳴。
山楂神曲各27。半夏炙甘草各20。
2,主治;慢性胃炎。
方;白術(shù)白芍當(dāng)歸茯苓元胡各9吳茱萸砂仁炮姜各5丁香3大紅棗3枚。
3,主治慢性胃炎。
方;黨參黃芪龍葵白術(shù)當(dāng)歸白芍茯苓石斛丹參各15甘草9大紅棗10。
4,主治;慢性胃炎。
方;白芍丹參黨參當(dāng)歸烏藥郁金各10甘草6。
5 主治;慢性胃炎;
方;黨參山藥甘草各15青皮陳皮香櫞佛手白芍白術(shù)川楝子各10柴胡8。
[加減];肝胃濕熱加公英50銀花25黃連5;脾胃虛寒加附子15半夏吳茱萸各10。
6 主治;慢性胃炎。
方;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當(dāng)歸麥冬五味子元胡川楝子香附蒲黃五靈脂各等份。
為細(xì)末,每次沖服20克,日三次。
7 主治;慢性胃炎。
方;柴胡黨參茯苓白芍半夏各15瓜蔞皮12桂枝干姜厚樸桔梗浙貝母炙甘草各10
陳皮 黃連6棗紅個。
8,主治;慢性胃炎;
方;黃芪附子炮姜吳朱萸桂枝甘松各6青皮陳皮白術(shù)白芍各9黨參瓦棱子各15。
  膽汁反流性胃炎
1 茯苓15半夏12枳實12陳皮10竹茹9甘草6生姜3片。
[加減];郁熱加黃連,黃芩各5;胃痛加元胡,五靈脂10;   腹脹加萊菔子厚樸10;
便秘加大黃5;        嘔吐加代赭石,旋復(fù)花10; 濕重加蒼術(shù),白蔻10;
胃寒加吳茱萸子5;    胃陰虧加白芍,烏梅10;
2.半夏茯苓當(dāng)歸元胡黃芩各10丹參白芍各15陳皮枳殼甘草各6。
3.柴胡木香丹參虎杖姜黃威靈仙雞內(nèi)金白術(shù)各20。
4.代赭石黨參半夏蘇梗大腹皮川流楝子各10。
[加減];肝郁氣滯加柴胡白芍枳殼各10;    中氣虛弱加黃芪白術(shù)各10木香5;
胃陰不足加麥冬沙參各10          嘔吐口苦,舌苔黃膩加半枝蓮30。
  胃竇炎
方;白芍25百合15烏藥9當(dāng)歸9川芎9元胡9香附9茯苓12五靈脂12威靈仙12
白術(shù)6三七2(沖)。
  消化性潰瘍
1主治;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脘腹脹悶,隱痛,
泛酸嘈雜,噯氣,易怒。
方;海螵蛸20柴胡10浙貝母10川楝子10香附10白芍10陳皮10砂仁5甘草5。
2.主治;消化性潰瘍,胃脘疼痛,嘔吐清水或酸水,喜溫畏寒便溏,舌淡苔薄白。
方;黨參10白術(shù)10白芍10浙貝母10茯苓10甘草5干姜5砂仁5吳茱萸15
山藥15陳皮15海螵蛸20。
3.主治;消化性潰瘍,胃脘疼痛,連及脅背,噯氣泛酸。
方;柴胡香附元胡吳茱萸陳皮各15黨參白術(shù)茯苓浙貝母白芍各10;甘草5海螵蛸20
出血加白及地榆。
4.主治;消化潰瘍,脾胃虛寒,上腹隱痛,喜暖喜按,畏寒乏力,面白舌談。
方;炙甘草15白芍20黨參12黃芪12茯苓20干姜10。
5.主治;消化性潰瘍,胃陰不足,上腹灼痛,嘈雜吞酸,心煩口干,納呆便干舌紅。
方;白芍20炙甘草15沙參12麥冬12當(dāng)歸12生地15。
6.主治;消化性潰瘍,氣滯血瘀,上腹痛如針刺,固定不移,舌質(zhì)紫黯。
方;白芍20炙甘草15乳香10沒藥10丹參15川芎15。
7.主治;消化性潰瘍,肝胃不和,上腹脹滿疼痛,痛掣胸脅,噯氣,善太息。
方;白芍20炙甘草15柴胡10白術(shù)10陳皮10青皮10茯苓20。
9 主治;消化性潰瘍,氣滯脘腹脹滿,攻沖肋脅,噯氣反酸。
方;黨參,厚樸,陳皮,神曲,枳實,山楂,半夏,香附,砂仁,檳榔,各15
木香10肉桂10甘草5。
10.主治;消化性潰瘍,胃痛喜按,喜熱飲,饑餓時疼痛加重,肢冷,吐清水。
方;黃芪20桂枝20白芍20生姜20甘草20玄參15梔子15黃連10
11.消化性潰瘍。
方;金銀花15黃芪15當(dāng)歸15白芍15麥冬12枸杞子12甘草12沙參川楝子熟地各9。
12.消化性潰瘍,氣血虛弱。
方;黨參2黃芪12甘草12茯苓9赤芍9當(dāng)歸9。
  胃下垂
1,主治;胃下垂,食后腹脹,并有下墜感,食欲減退,倦怠,腹瀉。
方;茯苓35枳殼20黃芪20白術(shù)12佛手9升麻6炙甘草6肉桂6。
2.主治;胃下垂,飲食減少,腹?jié)M墜脹,眩暈,乏力。
方;枳殼40黃芪50黨參30白術(shù)15茯苓15檳榔15木香10柴胡6升麻6炙甘草6。
3,主治;胃下垂,胸脘痞悶,大便難,舌苔薄白。
方;半夏9枳實9黨參9旋復(fù)花9瓜蔞仁9茯苓12陳皮6干姜6黃連6甘草6。
4.主治;胃下垂,胃脘堵悶,腹脹納差。
方黃芪30海螵蛸12知母桔梗丹參烏藥香附元胡蒲黃五靈脂桃仁浙貝母甘草各柴胡

闌尾炎
     敗醬草治闌尾炎,丹皮薏仁同入煎,雙花連翹赤小豆,再加酒軍保平安。                                加減法腹脹又疼大腹皮,橘核烏藥不可離,大便不暢元明粉,枳殼厚樸調(diào)氣機。發(fā)冷還須用桑枝,下焦有熱知母須,黃柏滑石利小便,急性兩劑便痊愈。   每味藥物的用量:一般藥物每味都用四錢用量小的藥物:酒軍錢 元明粉錢用量大的藥物:敗醬草兩 薏苡仁兩 赤小豆兩   闌尾炎中醫(yī)叫腸癰,發(fā)病急,右少腹部劇烈疼痛,也有伴有發(fā)燒、發(fā)冷的,一般在發(fā)現(xiàn)癥狀后,服此方很快就能痊愈,如果已經(jīng)穿孔,此方就不行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