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封建制度下,皇帝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而官員的賞擢退逐,最高的決定權(quán)也都在皇帝。古代階級士農(nóng)工商,多少寒門弟子,甚至是地主之家,擠破了腦袋想盡各種辦法要進(jìn)入仕途,向往著皇宮那高墻之內(nèi)的景色。
只是有為了功名碌碌奔波的人,也就一定會有棄功名于不顧的人。而這一類人的出現(xiàn),一是因為自己的天性如何,更多的原因還是要看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
于是在動蕩的南北朝時期,漢族的士子們多受到社會的欺凌,往往是篤信道教崇尚清談,因為從現(xiàn)實來看,想要進(jìn)入仕途的機(jī)會實在渺茫。于是那時候的士子就多隱士,著名的竹林七賢也是出于那個時代。
今天要講的就是南北朝一位著名隱士陶弘景的故事,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稱,梁武帝對其也是非常的敬重,但是當(dāng)時少數(shù)民入華夏,佛教興起于神州大地,陶弘景作為道教茅山派的代表人物,受到極其沉重的社會壓力只能是歸隱林泉。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這首詩的題目叫《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這里邊的信息就很豐富。首先這首詩是為了回應(yīng)皇帝的詔令,有意思的是這個詔令還不是讓陶弘景入仕的,是皇帝下詔來問陶弘景,您隱居的山里都有些什么美好的東西呢,讓您這樣的流連忘返。
詔令有趣,而陶弘景的反應(yīng)更為有趣。
您問我山里有什么,這窮鄉(xiāng)僻壤的哪里會有什么珍饈綺物呢,一切的條件都比不上您金碧輝煌的皇宮呀,可能唯一有些讓我眷戀的讓我驕傲的,就是山嶺上那終年都有的白云吧。
只是可惜,這白云卻只能供我在山中欣賞,讓我自己欣然怡然,卻不能把它拿在手里,送給尊貴的你呀。山中白云是一種很美好的印象,無論世事變化,它都只是淡然的從容的漂浮在天邊,漂浮在山之上?!叭チ魺o意,望天邊云卷云舒”,喜歡看云的人,都會慢慢的擁有像云朵一樣的心境吧。像喜歡李白的人,一生里總也會一直帶著一絲或多或少的浪漫氣息,為了自己的追求和情懷,為了自己的志向和夢想,一顆心熱忱而從容,提三尺劍,永遠(yuǎn)在路上。
也希望大家都有著白云的心和關(guān)于未來的情懷,為了不辜負(fù)自己,一直走在路上。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也就不用和外界的人去攀比,不用去慌張的前進(jìn),所有的努力不是為了讓別人認(rèn)可,只是讓自己開心,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