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抗癌經驗,沒有誰比患者及患者家屬更有發(fā)言權。
李凌的媽媽就是一個癌癥患者,作為一個資深癌癥家屬,她總結了一些癌癥患者的護理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母親得癌,天塌了
7年前,母親突然查出胃癌,當時感覺天都塌了。母親才50歲呀!我們家并不算什么條件很好的家庭。母親年輕時一邊要帶我和姐姐,一邊還要到單位上班。撫養(yǎng)我跟姐姐這么大,吃了很多苦,還沒享到福就得了這么一場大病,老天爺也太不公平了吧!
一開始,醫(yī)生先告訴了我和姐姐,一下子心態(tài)就崩了!當時還不知道該怎么把這個消息告訴爸媽。兩姐妹商量了好久,對了“臺詞”,想盡量充滿正能量地傳達這個壞消息。但最后我們都沒忍住哭,反而是母親反過來安慰我們,說沒事,咱就好好治,沒什么大不了的。當時我就覺得自己太慫包了。
不過,按照醫(yī)生的說法,母親的胃癌在中期,好好治療,希望還是很大的。聽醫(yī)生說完后,才知道什么是5年生存率,而中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大概是50%。我心想,母親平時挺注意養(yǎng)生的,吃得也清淡,她好好治療好好調理,應該可以擠進活過5年的那一半人里。
辭職三個月在家侍疾
很快,母親就安排做了手術。胃癌檢查結果是中分化管狀腺癌,大小是3x4厘米,且有淋巴轉移。母親需要做切除手術,之后還要做6到8次化療。
手術順利完成,母親身體情況還好,就是人比較虛弱。醫(yī)生說,母親現在比較虛弱,休息一段時間就會好的,但往后做化療還是會讓身體狀態(tài)變差,并讓我們多給母親補充營養(yǎng),然后平時多帶她走動一下,做做簡單的運動。
為了更好地監(jiān)測治療效果,醫(yī)生給母親安排床位,姐姐工作很忙,還有小孩要照顧,我毅然決定辭職。在母親住院期間,我每天往返醫(yī)院和家,給母親換著花樣做吃的,就想讓母親的食欲好一些,多吃幾口,姐姐周末休息會來替我。
三個月下來,我瘦了10斤。好在,母親的病情好轉了,我們的付出總算沒有白費。
出院
終于媽媽的化療順利結束,回家后,我不用往返醫(yī)院,空下來的時間,我會在家接兼職做。媽媽的身體恢復的很好,而且也沒有復發(fā)。
在照顧母親期間,我看了很多相關材料,不懂的時候也會問醫(yī)生。我想,母親能治好,過了7年沒復發(fā),我總結有三點原因:
第一,正確就醫(yī)
最初,我們對癌癥并不了解,一開始聽到化療就想到嘔吐、掉發(fā)、生不如死的畫面。但聽了醫(yī)生的解釋,以及自己查看的材料和其他人的經歷,才明白母親的胃癌已經有轉移,光做手術已經解決不了問題。雖然化療會對身體有傷害,但已經是不得不做了。我很慶幸當初做了正確的決定。
第二,做好飲食調理,提高免疫力
治療完成后,調理身體是要讓病人盡快健康狀態(tài)。這不僅是讓病人過得從容舒適些,也是為了提高免疫力。我后來才知道,原來每個人的體內都可能出現癌細胞,但我們的免疫系統可以發(fā)現并殺死,但癌細胞很“狡猾”,有些會逃過免疫系統的檢查,所以想要降低復發(fā)風險,一定要把免疫力提高。
看了哈佛醫(yī)學院官網關于提高免疫力的建議,以及咨詢過醫(yī)生之后,我們并沒有給母親來個十全大補,只是在日常增加了蔬果的比例,食物以清淡、高蛋白、高纖維、易消化為主。雖然很多保健品聲稱能抗癌,但我跟姐姐一致認為,飲食調理比任何保健品都好。
第三,不要隨意服用偏方
每次看到什么有某某功效的藥物,我都愛問“真的嗎?”很多保健品都是這么被我淘汰掉的。雖然看到網上“抗癌中藥”很心動,但我在第一時間咨詢了醫(yī)生,結果醫(yī)生說,我母親的情況恢復得不錯,不建議服用中藥,聽醫(yī)生這么說,我也只能作罷。醫(yī)生還提醒我,不要盲目服用偏方,這一點我一直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