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的問題:
“給你1000萬,讓你離開你的另一半,你愿意嗎?”
類似這樣測試人性的題目還有很多,
但是,這真的有意義嗎?
▲
師父說,帶著“惡意”去揣度人性,得到的也必然會是惡。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故事?丟了鐵斧子的誠實的農(nóng)夫選擇了屬于他自己的斧子,于是感動了河神,得到了所有的斧子作為獎勵。你為農(nóng)夫的誠實和善良感動過,也一直敦促著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可你有沒有想過,河神到底是怎樣的初衷呢?僅僅是因為不相信人性的善,便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去檢驗,對老實的農(nóng)夫又是否公平呢?
人性是不可以去檢驗的。似乎總是有這樣的例子,為了檢驗另一半是否忠誠,找人去勾引,結果人財兩失;為了檢驗路人的善心,假扮乞丐去跟人要錢,結果路人紛紛躲避;為了考驗別人能不能承受金錢的誘惑,假裝給錢只為記錄下別人的反應。得到了什么樣的結果呢?另一半果然不忠,社會果然冷漠,人果然貪心丑陋,那么這樣的測試到底公平嗎?
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相信別人,別人沒有受誘惑,才能達到他們的所謂道德標準。而別人受了誘惑呢?他們便又會說,你看,人性果然是惡的,果然這世上的人都不值得相信。他們的內(nèi)心從來都不愿意去相信世界有一絲美好,戴著有色眼鏡去觀察,世界當然不會是“清白”的。
可是他們沒有想過,那些測試愛情的人,也許本可以跟愛人一生一世;那些測試路人得出“人性貪婪”結果的人,其實殊不知路人只是怕幫助了不該幫助的人。而那個接受金錢饋贈的路人是真的在等待這樣一筆錢去解決自己的困境,他才是真的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有雪中送炭的人。而他對世界的信任和希望就這樣被那些測試者打破,就因為有人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要去“檢驗”人性。
你對世界從來沒有釋放過善意,世界又如何溫柔待你呢?
要記住,道德是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約束別人的,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約束別人,那不是道德,而是綁架。
愿你的心中永遠有善意,愿你溫柔看待這個世界。
有問題,找一禪
回復“晚安”,獲取專屬定制的晚安心語